诉之声明及其相关法律问题之实务案例介绍(2版)

诉之声明及其相关法律问题之实务案例介绍(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诉讼
  • 民事诉讼
  • 诉状
  • 证据
  • 法律实务
  • 案例分析
  • 诉讼技巧
  • 程序法
  • 诉讼声明
  • 法律问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集结作者三人长年积累之民事诉讼案件办理心得,将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及形成之诉三种诉讼类型,就「诉之声明撰写」、「请求权基础」相关重要暨其他较不为人所知之「诉讼标的价额计算」、「金钱给付之诉迟延利息之起算点及其法定利率」、「期日、期间之起算点」等问题为体系性之归纳及整理,以司法实务见解为主,另佐以学说及作者个人看法,详加敍述汇整成册。希冀透过此书一窥民事诉讼法实务运作之诸多问题及司法实务见解变化之脉络,以供实务界办案之参考。
法律实务前沿: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规则的深度解析 一部面向实务操作的法律工具书 本书旨在为广大法律工作者、法学专业学生以及对民事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紧密结合司法实践的理论与操作指南。本书聚焦于民事诉讼法领域中,那些在实际操作中极易产生争议、需要高度专业判断的关键环节,力求通过对最新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的剖析,构建起一套可供借鉴的实务操作框架。 第一部分:诉讼主体与管辖的精细化处理 本部分内容着重探讨了民事诉讼中的“谁来诉”与“到哪里诉”这一基础而关键的问题。 一、当事人的适格性与能力认定 诉讼主体适格是案件能否进入实体审理的第一道门槛。本书详细梳理了原告和被告的主体资格认定标准,特别关注了非法人组织、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的特殊情形。 共同诉讼的类型与合并程序: 针对必要的共同诉讼与选为诉讼主体的选择,结合《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系统阐述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界限区分,以及诉讼请求合并审理的程序要求与风险控制。 代表人诉讼的程序保障: 聚焦于股东代表诉讼、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群体性案件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书中深入分析了代表人的选定、通知、诉讼行为的效力范围,以及利益冲突的审查机制,强调了保障全体成员利益的程序正义。 二、专属管辖与选择管辖的实操难点 管辖权的确定直接影响案件的审理地和效率。本书对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的基础规则进行了重申,但重点剖析了实践中的模糊地带。 涉外和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管辖权: 详细解析了我国法院对涉外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的司法管辖权行使界限,特别是对“经常性联系地”和“履行地”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案例化的阐释。 管辖权异议的提出与审查: 提供了从程序上审查管辖权异议的详细步骤,包括异议的提出时间、审查范围,以及对一裁终局裁定的救济途径。特别指出了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在处理特殊管辖争议时所体现的裁判倾向。 第二部分:证据开示、保全与采信的现代路径 证据规则是民事诉讼的“生命线”。本部分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侧重于新型证据的固定与传统证据的质证技巧。 一、电子证据的“三性”审查与固定 随着数字化交易的普及,电子数据的证明力成为焦点。 电子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书中通过具体案例,演示了如何运用哈希值校验、时间戳服务等技术手段,来保障电子数据的原始性和不被篡改,从而满足证据的“三性”要求。 “通知与提交”的实务操作: 详细阐述了当事人对对方持有的特定电子数据的调查取证权和信息披露义务,以及在拒绝配合时的法律后果。 二、证据保全与先予执行的风险管控 证据的及时固定是防止胜诉权落空的有效手段。 财产保全与行为保全的衔接: 区分了财产保全与行为保全的适用场景,重点分析了担保金额的确定标准,以及因保全错误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的认定实践。 先予执行的门槛审查: 针对法律明确规定的“金钱给付”情形,深入探讨了法院对“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判断标准,以及被执行人提供担保后的执行中止程序。 三、专家辅助、鉴定与书证的质证技巧 鉴定意见的审查: 探讨了法院在决定是否启动鉴定、鉴定机构的选择、鉴定意见的采信原则。书中特别指出了当事人对鉴定程序合法性提出异议时的处理流程。 书证的关联性与证明力: 强调了书证的“形式真实”与“内容真实”的区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其他证据(如证人证言)来佐证书证内容的可靠性。 第三部分:审判程序中的关键节点与救济措施 本书的后半部分着眼于一审、二审及特别程序的推进与应对策略。 一、庭审的组织与辩论的艺术 庭审是诉讼的中心环节。本书提供了关于庭审准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实用建议。 举证责任的动态分配: 在复杂的混合侵权或合同违约案件中,举证责任并非一成不变,本书详细解析了举证责任倒置、转移的情形,以及律师应如何据此调整庭审策略。 庭审中的程序障碍处理: 针对当事人突发性的证据补充、新的法律文件提交等情况,提供了法官和诉讼代理人应如何有效应对,确保庭审效率和公正性的操作指南。 二、期间届满与司法送达的效力确认 送达是程序有效启动的前提。本书对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梳理。 电子送达的适用范围与效力确认: 针对最新的电子送达规范,明确了在何种情况下,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送达法律文书方能视为有效,特别是对“明确拒绝”和“不明确拒绝”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 公告送达的限制与替代方案: 强调了公告送达的最后救济性,并引导读者在诉讼前阶段,穷尽一切可行的地址调查手段,避免因送达不能而导致诉讼程序停滞。 三、特别程序与救济途径的运用 本书对简易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并重点关注了对判决和裁定的救济。 再审申请的实质要件: 聚焦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等情形,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对再审启动的审慎态度,指导读者如何构建具有高度说服力的再审理由。 执行异议与申请复议的策略: 阐述了在执行阶段,当事人对执行措施不服时,如何正确区分“执行异议”与“执行复议”的管辖和申请时效,避免救济途径的错用。 通过对上述核心环节的深度剖析与实务案例的穿插讲解,本书力求成为法律实务工作者在应对复杂民事诉讼挑战时,一本不可或缺的、具有高度操作价值的参考用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志雄


  学历:
  台湾大学法学士、法学硕士

  考试:
  律师高等考试及格

  现职:
  执业律师
  财团法人民法研究基金会董事长
  中华民国仲裁协会仲裁标的价额及仲裁费争议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

  经历: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兼任教授
  文化大学法律学系兼任讲师
  考试院襄试、命题、阅卷、考题审查委员
  法务部及中华民国律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律师职前训练所讲座
  台北律师公会律师在职训练讲座
  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训练中心法制班讲座
  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委员、法务局谘询委员

陈信莹

  学历:
  台湾大学法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

  考试:
  司法官特考及格

  现职:
  执业律师

  经历:
  新竹、桃园、士林地方法院法官
  元大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长
  台北市政府採购申诉审议委员会委员
  台北市建筑争议事件评审委员
  中华民国律师公会全国联合会民事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台北律师公会常务监事
  台北律师公会裁判实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台北律师公会律师在职训练讲座

陈容正

  学历:
  台湾大学法学士、政治大学法学硕士

  考试:
  律师高等考试及司法官特考及格

  现职:
  台湾高等法院民事庭法官兼审判长

  经历:
  台北地方法院、金门高分院、智慧财产法院法官
  曾执业律师

图书目录

二版序 1
序 言 3
本书导读:诉之声明之意义及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001
第一单元:给付之诉 005
壹、给付之诉概说 006
贰、给付之诉的诉讼类型 015
参、请求金钱给付之诉迟延利息之起算点及其法定利率──兼论期日及期间之起算点 365
第二单元:确认之诉 423
壹、确认之诉概说 424
贰、确认之诉的诉讼类型 431
第三单元:形成之诉 497
壹、形成之诉之意义 498
贰、应提起形成之诉或依非讼程序声请法院为裁定之判别标准 499
参、应提起形成之诉之相关法条 503
肆、特别说明事项 507
伍、形成之诉的诉之声明案例 510
实务见解索引 945
壹、司法院解释索引 946
贰、最高法院判例裁判索引 947
参、最高法院决议索引 967
肆、台湾高等法院暨其分院裁判索引 970
伍、台湾高等法院暨所属法院法律座谈会索引 973
陆、台湾各地方法院裁判索引 975
柒、最高行政法院实务见解索引 977
捌、行政函释索引 978

图书序言

二版序

  本次改版,观察过去一年间民事诉讼实务之变化,仍有许多甚值注意之见解及观点,如大法官释字第758号(依民法请求政府机关返还土地事件应由普通法院审判)、最高法院107年度第三次民事庭会议(按日依价金一定比例计算违约金之请求权非属从权利,不随价金债权罹于时效)等。除更新实务见解外,本书亦配合公司法修法增订相关内容,全面性地提供读者各类最新资讯。本书内容若仍有不周而生错漏,尚祈各界先进不吝指正,续予支持。

  本书于去年9月律师节时初版,短短数月旋即售罄,吾等三人由衷感谢各方读者爱戴。长年办理实务案件,深感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稀奇古怪,当事人全力求胜莫不奇招尽出,实务见解更如同武侠小说,读来是趣味盎然而欲罢不能。若蒙读者不仅将本书当工具书,亦能一遍又一遍地细细品尝法律问题饶富兴味之处,则吾等之甚幸也!
 
陈志雄  陈信莹  陈容正 序
2018年8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我是一名法院的书记员,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法律文书,其中就包括诉之声明。我深知,一份好的诉之声明,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当事人的诉求,还能够有效地影响法官的判断,从而提高案件的审理效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案件事实,如何有效地利用法律条文,支持自己的观点等等。这本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非常有帮助。它详细地介绍了诉之声明的写作技巧,例如,如何确定诉之声明的结构,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如何运用法律术语等等。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本,这些范本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案件类型,例如,离婚案件、遗产案件、合同案件等等。通过学习这些范本,我不仅掌握了诉之声明的写作技巧,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撰写合适的诉之声明。现在,我撰写的诉之声明,不仅更加规范、清晰,而且更加具有说服力,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评分

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只是一个经常需要处理一些商业纠纷的企业主。过去,每当遇到法律问题,我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只能依赖律师的帮助。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无意中,我发现了这本书,它以“实务案例介绍”为卖点,这让我觉得非常吸引人。毕竟,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最需要的不是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而是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实用知识。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诉之声明的各个方面,例如,诉之声明的作用、格式、内容等等。更重要的是,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商业纠纷,例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劳动纠纷等等。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不仅了解了诉之声明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撰写合适的诉之声明。现在,每当我遇到法律问题,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根据书中的知识,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好地与律师沟通,并最终解决问题。

评分

这本关于诉之声明的书,我翻阅了市面上不少相关书籍,坦白说,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诉之声明这块,理论上讲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真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很多书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然而,这本书却意外地让我觉得实用性很高。它没有过多地堆砌法律条文,而是从实务的角度出发,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针对不同的案件类型撰写诉之声明,如何处理对方提出的抗辩,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证据等等。作者对于一些细微之处的考量,例如措辞的精准性、逻辑的严谨性,都写得非常到位,让人感觉作者一定是长期在实务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诉之声明的策略性运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对于提升诉讼技巧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教你如何写好诉之声明,更教你如何利用诉之声明来达到最佳的诉讼效果。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处理法律事务的律师或法律从业人员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它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诉之声明的本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案件中,从而提高胜诉的几率。

评分

说实话,我购入这本书的动机其实很单纯,就是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律师高考。我一直觉得诉之声明是民事诉讼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同时也是一个让我感到头痛的环节。因为诉之声明既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又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需要很强的法律功底和写作能力。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它首先从诉之声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地探讨了诉之声明的各个方面,例如,诉之声明的格式、内容、修改和补充等等。作者在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并没有采用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这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和陷阱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诉之声明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我即将到来的律师高考,以及我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模式”。很多法律书籍,都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很少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而这本书,却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撰写诉之声明,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分析案件的本质,如何制定最佳的诉讼策略。作者在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诉之声明的法律效力、诉之声明的修改和撤回、诉之声明与证据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不仅对诉之声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对整个民事诉讼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对于实务工作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它能够帮助你提升法律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当然,这本书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法律问题,例如,网络侵权、数据安全等等,讨论的还不够深入。但我相信,随着法律的不断发展,作者也会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这本书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