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一本客观理性探讨疫苗议题的好书 感谢何建志老师愿意正视疫苗议题,而且是用非常客观理性的立场去探讨!
当他跟我联系说要出版一本疫苗议题的专书,想邀请我写一篇推荐序时,我是没有任何迟疑的!因为在女儿历经卡介苗伤害后,我发起了疫苗接种安全监督组织,并投入了这个不讨好的弱势议题中,期间面临许多困难与挫折,而何老师是初期唯一愿意主动给我们友善协助与专业建议的学者。因为有他,我们才有持续经营下去的信心,并有幸得以帮助其他的受害案家。
疫苗是一个庞大的寡占市场,虽然施打疫苗人口众多,但是一般民众想要掌握完整资讯却不容易。这本书客观公正剖析政府疫苗风险资讯揭露不够确实的现况,并做了许多专业探讨与友善建议,对倡导疫苗接种安全议题有很大帮助,其建议能有效提升国内公费疫苗的行政效能,并可适当维护人权、帮助釐清法律关系、减少纷争。
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身为公共政策推力措施之主要倡导者,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ichard Thaler教授与哈佛法学院Cass Sunstein教授主张,为符合政治哲学家John Rawls所倡导之公开性原则(publicity principle),政府政策应适用透明性原则(transparency),必须尊重人民,禁止政府说谎将人民作为工具加以操弄。而公共卫生伦理学家Nancy E. Kass亦主张,尊重自主及知情同意已经成为当代生命伦理重要特征,公共卫生伦理应重视节制,以适当保护公民不受侵犯的权利。事实上,根据法律体系基本重要之诚实信用原则,不论是私人之间或政府与人民之间,任何人原本就不应借由操弄资讯而诱导本人採取反自主意愿行为。即使政府为追求重要公共卫生利益,但仍应诚实公开现有客观资讯。」
在以前社经卫生条件落后的年代,传染病是严重的公卫议题,在当时情况之下全面施打疫苗,牺牲少数受害者来保护群体的效益,因应当时社经卫生环境很差的年代,这是必要之恶!但是,现在台湾社经卫生环境条件已经不同以往,应该思考以更安全方式减少疫苗伤害发生率。疫苗风险资讯必须透明,疫苗安全或效益不是百分百,家长应有公平客观选择的权益,也应知道若孩子不幸发生伤害时,如何寻求正确医疗处置的机会。这样那些曾经受过疫苗伤害的、甚至失去生命的孩子们,才有其牺牲之意义及价值!
疫苗接种安全监督组织发起人
卓淑渝
自序 说实话,自己原本没有计画写出这样一本书,因为写作过程相当辛苦!
2014年科技部补助「前瞻疫苗技术开发计画」,其中包含补助疫苗相关伦理、法律及社会影响研究,我便与几位法学界专家共同申请了一个整合型计画,而我所负责的子计画则是「疫苗责任与疫苗伤害补偿制度对疫苗生产与使用之影响」。在执行计画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台湾法学界对于疫苗伤害补偿制度已经开始累积研究,但是在疫苗法律责任方面的研究相当欠缺,所以规划将结案报告书部分内容改写为期刊论文形式投稿发表。
然而没想到,疫苗法学文章投稿期刊却是一连串辛苦困难的开始!
由于以往台湾法学界不熟悉疫苗公卫实务而缺乏研究,而传染病防治法对许多法律问题没有明文规范,尤其是公费疫苗所涉及政府、医疗机构与人民之三方法律关系相当错综复杂,举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乃至于研拟解决方案等相关法律研究,少有本土法学资源或所谓法界通说、标准答案可供参考。进行公费疫苗法律制度研究,如同进入「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三国演义,第三回),主要只能靠自己在纷乱法律议题中逐一釐清头绪、建立架构,广泛阅读国内、外医学文献补充专业知识,并尝试对相关系列问题提出建议解答。
在自己完成文章初稿之后,先后投稿到台大法学论丛、中研院法学期刊,收到了许多合理意见及无理意见。为回应数位审查人各种疑惑、想法,文章字数扩增到了六万多字,而内容聚焦研究台湾法学界以往尚未研究的公费疫苗政策与执行相关法律议题。在中研院法学期刊审查稿件历时一年四个月后,为使公费疫苗法律制度研究成果及早问世,我在2018年7月决定撤回投稿,改以专书方式出版研究着作。以专书出版的好处在于,可以不再受限于期刊审查僵化程序及各种有形、无形限制,因此本书内容进一步突破了七万五千字。
回顾写作过程,再度证实探索新议题、跨领域科际整合、问题解决导向的法学研究,确实比一般法学研究更加困难。科技法律、医药卫生法律领域常未有现成标准答案,重视传统概念与权威学说的法界人士常不轻易认可新研究取向或新学术成果。在公费疫苗议题中,更涉及不同敏感价值观彼此间潜在、实际矛盾冲突,诸位审查人在法学专业问题、公共卫生政策方面各有既定立场,进行沟通更加不容易。不过,以往接收到的众多审查意见,不论是合理意见或无理意见,其实都有预防针的功能,对本书提出了许多针砭刺激,虽然其副作用是增加了写作负担困难及延后着作发表,但如果没有这些审查意见,个人在私立大学忙碌工作负担中,原本不会投入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广泛深入探索公费疫苗法律制度许多议题。
在疫苗公卫政策研究领域,向来有支持疫苗及反对疫苗两种观点相互对立,从而衍生许多争辩。不过本书认为,疫苗的保护力、安全性、经济效益涉及科学不确定性,不需要预设立场当然反对或支持,而疫苗合理使用则是一个比较平衡、妥适的折衷立场。原则上,本书建议以资讯公开透明,尊重自主方式推行公费疫苗政策:一方面政府可根据当时科学知识及财政条件供应公费疫苗,另一方面个人可根据自己健康条件与价值观衡量利弊得失,自行决定是否接种疫苗;但对于紧急情况或特殊群体,则可考虑採行适当的例外接种措施。
现在本书顺利完成出版,作者感谢各方助力、元照出版公司同仁及匿名审查人专业贡献。本书涉及复杂艰深的法学及公卫知识,并非一般人有兴趣且有能力阅读。现在翻阅这本书的读者们,想必都是关心公共卫生、人权法治的有识之士,作者也祝愿大家平安健康、立己利人!
何建志
2018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