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伦理(上)

法律伦理(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律伦理
  • 法律职业道德
  • 法学
  • 伦理学
  • 职业道德
  • 法律教育
  • 法理学
  • 道德规范
  • 律师
  • 法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由导论与十六个章节所组成。或许我国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能疑惑,本书书名是法律伦理,但是为何本书作者讨论的核心角色是律师,而未对检察官伦理、法官伦理同等着墨。译者认为由于美国法官、检察官必然具备律师资格,一样仍须遵守「专业行为模范规则」(The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和「专业责任守则」(Model Cod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律师是美国法律界的绝大组成份子,因此律师之养成与职业伦理价值观之建立是美国法律界完善法律伦理的开端。

  本书作者认为法律与伦理分开讨论,难有实益。从哲学处理伦理(ethics)与道德(moral)议题的思维观点讨论法律伦理难题,本书中摘录大量重要美国司法判决、法律伦理专书章节与期刊文章,带领读者思考法律伦理问题,并在每个主题结尾提出实际案例衍生或假设性问题供读者进一步思考。阅读本书每一章节犹如经历一趟哲学谘商之旅,也是与内心自己、本书作者的问答辩论。译者希望本书能成为现在、未来的法界人士面对法律伦理难题的思考指引,也能作为社会大众理解司法人员的伦理困境之起点。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陈传岳 1
奠定民主与法治的伦理基础╱黄瑞明 3
推荐序╱潘维大 7
译者序 9
导 论 001
第一章 专业概念 043
第二章 美国的法律专业 065
第三章 专业独立性和专业守则 129
第四章 对抗制诉讼体系的律师角色 171
第五章 保密义务及律师╱委託人通讯保密特权 293
第六章 辩护的困境:刑法模式 379
第七章 机构的伦理 495
第八章 谈判和调解 577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东吴大学法学院将法律伦理学安排为必修科目已20余年,在当时恐怕是台湾唯一一所将法律伦理学列为必修科目的学校,这期间虽然有不少学者专家主张将法律伦理学列为司法官及律师考试之科目。但反对者以法律伦理就是公民与道德的延伸,应为中小学教授的内容,不需至大学法律系课程教授,更遑论列为考试科目。

  因此这个主张一直无法实现,直到民国100年。由于当时社会气氛对于法律人的道德操守有相当严重的质疑,因此此种主张再次被提起时,则获委员们同意,将法律伦理正式列为司法官及律师之考试科目。

  直至被列为考试科目后,各大学法学院也逐渐将法律伦理列为必修科目。但法律伦理并非一门容易教授的课程,就如同本书作者在导论中一针见血提到:法律伦理这一门科目最困难之处在于法律伦理课程在实体法上之不足。而在美国都有此问题,在台湾更是如此。此种实体法不足,不仅仅是实际发生的案例不多,且实质法律规范条文亦略嫌简略,故教授此科目者皆须面对这类挑战,并需加以克服。

  本书的两位作者皆为美国知名法律学者,同时教授多年法律伦理科目。可从非常实务的角度切入,将各种律师角色与当事人间之关系,以及可能潜在之冲突等状况进行非常详尽的分析。

  本书的翻译者林利芝教授对法律伦理科目也关注多年,尤其林教授在美国法学院时,更亲身接受过此科目之训练,故其翻译本书得心应手,文笔十分流畅,很多关键字眼皆能准确表达,相信本书一定可以能带给读者们对于法律伦理有更进一步且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东吴大学 潘维大 校长

译者序

  「法律伦理」议题在近十几年来的法学教育改革和司法改革备受重视,律师伦理规范的多次修订、法官伦理规范和检察官伦理规范的订定都是我国法律界建构与实践「法律伦理」路途的里程碑。本书的翻译源起就是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在推动司法制度改革过程中,深感法律伦理价值建立的重要性,因此设立法律伦理中心,扮演播种者。为奠定法律伦理的本土研究基础,民间司改会法律伦理中心蒐集法治先进国家关于法律伦理的重要论着并展开一连串的翻译工作。缘此背景,经由现任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教授的推荐,译者受邀担任本书法律伦理(Legal Ethics,作者Deborah L. Rhode和David Luban)的中文译者。一路走来,译者受到许许多多的帮助,若无这些参与本书翻译工作的幕后援手,本书中文版实难产出。尤其新学林出版社编辑团队,静妙、承先等等诸多成员,协助本书的翻译、编辑、校稿与出版,还有民间司改会法律伦理中心相关人员的谅解与包容,让译者能专心致力翻译,对此深深感激。事实上,需要感谢的人相当多,难以逐一细述,译者借此序言机会表达衷心谢意。

  本书由导论与十六个章节所组成。或许我国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能疑惑,本书书名是法律伦理,但是为何本书作者讨论的核心角色是律师,而未对检察官伦理、法官伦理同等着墨。译者认为由于美国法官、检察官必然具备律师资格,一样仍须遵守「专业行为模范规则」(The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和「专业责任守则」(Model Cod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律师是美国法律界的绝大组成份子,因此律师之养成与职业伦理价值观之建立是美国法律界完善法律伦理的开端。

  第一章专业概念,由于专业素养之概念对于律师个人及律师界整体来说,是至关重要,因此本书作者先从专业素养之概念开始探讨。第二章美国的法律专业,作者採时间序方式说明美国法律专业演进过程,并就性别、种族、宗教与族群歧视问题、律师就业与执业情况等重要问题逐项讨论。从第三章开始到第十一章,整体概念是形塑律师在美国法律界展现的特质、作用,以及律师与委託人之间关系、义务。第三章至第十一章依序为第三章专业独立性和专业守则,第四章对抗制诉讼体系的律师角色,第五章保密义务及律师/委託人通讯内容保密特权,第六章辩护的困境:刑法模式,第七章机构的伦理,第八章谈判和调解,第九章律师的谘询角色,第十章利益冲突,第十一章律师与委託人之间的决策计议。

  如果说第三章至第十一章之主轴是勾勒美国律师形象,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则是将观察对象换成外部环境,借此反射律师形象。探究的议题有规范律师之理由与手段、律师的社会义务、违反伦理规范之后果,以及律师考试制度和法学教育的反思。第十二章市场规范,本章讲述律师协会监管律师的重点事项,诸如律师广告、律师招揽客户、非法执业、跨行执业、跨境执业、律师费争议以及从诉讼中得利等问题。第十三章法律服务之分配,本章探讨美国滥诉现况,检视律师过多与法律需求之落差、解决方案,从民众接受法律服务之宪法权利切入,讨论美国公共利益法律团体之兴起与作为、法律服务补助之困境,以及替代性纷争解决机制。第十四章取得律师资格,本章讨论律师考试制度改革、律师的胜任性、品格和适任性和州法规范。第十五章惩戒与渎职,本章介绍规范架构及标准,法界人员与外人士如何举报不当行为,美国律师协会律师惩戒处分标准,惩戒处分(比如永久除名、暂停执业、罚金,以及处分律师事务所),精神健康及药物滥用以及渎职议题涉及的律师专业表现标准、渎职保险、救济措施和预防。第十六章法学教育,本章简介美国法学教育的架构之形成过程和多元化不足议题。综观美国整个法律界历史,种族歧视使得少数族群无法获得法律专业训练,包括黑人、女性。此外,本章也讨论法律伦理与律师专业责任以及专业价值观和无偿公益机会。

  译者从美国回国后投入法学教育已有一段时间,看着许多莘莘学子在校努力涵养法学专业,学成毕业后进入职场,无论是应考试担任司法公职人员、通过律师资格考,或是进入各行各业从事法务工作,发现这些学生们面对在校未曾遭遇的法律伦理难题无所适从,渐渐消磨法学新血们的满腔热诚,从奋青变成愤青,实在令人难过。本书作者认为法律与伦理分开讨论,难有实益。从哲学处理伦理(ethics)与道德(moral)议题的思维观点讨论法律伦理难题,本书中摘录大量重要美国司法判决、法律伦理专书章节与期刊文章,带领读者思考法律伦理问题,并在每个主题结尾提出实际案例衍生或假设性问题供读者进一步思考。阅读本书每一章节犹如经历一趟哲学谘商之旅,也是与内心自己、本书作者的问答辩论。译者希望本书能成为现在、未来的法界人士面对法律伦理难题的思考指引,也能作为社会大众理解司法人员的伦理困境之起点。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