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事件法之理论与实务

家事事件法之理论与实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事法
  • 婚姻法
  • 家庭法
  • 离婚
  • 子女抚养
  • 财产分割
  • 继承
  • 亲子关系
  • 法律实务
  • 民事诉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家事事件法为一程序新法,诉讼非讼交错,法理新旧更替,非理论与实务印证,难窥堂奥,明其要义。本书作者从事法学研究多年,讲授着述不断,家事行政与审判经验丰富,理论与实务兼具,且于本法施行后参与相关家事事件之行政规划与法律讨论,对于本法之立法政策与法律实践有深刻了解与掌握。本书内容架构清晰,细目完整,对于重要学说与实务发展,尽可能纳入,力求完备,适合大学用书及实务参考。

  本次加入新近重要文献与实务案例,以丰富本书内容。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家事事件法之理论与实务》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且不提及原书名,旨在全面介绍该领域的核心议题与实践应用。 --- 法律实务前沿系列:当代婚姻、亲属与继承法律的深度解析与操作指南 一、 导论:家事法律体系的时代嬗变与核心价值 本书聚焦于当代社会结构变迁下,婚姻、亲属关系及继承法律所面临的复杂挑战与发展趋势。随着家庭形态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法律框架正经历深刻的调整与重塑。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学者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个兼具理论深度与实务操作性的分析平台,深入探讨家事法领域的核心原则、关键制度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家事法,作为调整家庭内部成员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部门,其核心价值在于维护家庭稳定、保护弱势成员权益,并确保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本指南将首先梳理家事法在不同法域中的地位与边界,阐明其区别于传统民事诉讼的特殊性,特别是其在注重“情理兼顾”与“诉讼效率”之间的平衡艺术。 二、 婚姻关系:从成立到解除的法律建构与危机处理 1. 婚姻的效力与制度基础 本部分深入剖析婚姻关系的成立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如自由意志、法定婚龄)与形式要件(如登记制度)。特别关注事实婚姻、无效婚姻及可撤销婚姻的认定标准与法律后果,强调法律对婚姻自由的保障。此外,对夫妻财产制度的演变进行详细论述,涵盖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的具体适用规则,特别是婚前财产、夫妻共同经营所得财产的界定与分割原则。 2. 婚姻的存续与解除机制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涉及的法律问题错综复杂。本书详细阐述夫妻间相互扶助义务的履行标准、居住权的确定与保护。在婚姻解除的探讨上,系统性地比较法定离婚与协议离婚的程序差异,并对诉讼离婚中“感情确已破裂”的司法认定标准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与案例归纳。重点剖析了因一方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时,另一方请求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与请求范围。 三、 子女的权益保障:亲权行使、抚养与探视的法理与实操 子女权益的保护是家事法律体系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本书将亲权(父母权)的行使视为一种基于子女最大利益原则的责任与权利的统一体。 1. 亲子关系的确认与否认 详细介绍了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平等性,并对亲子关系确认之诉(包括通过DNA或其他科学方法进行亲子鉴定)的启动条件、证据效力及司法裁量权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也关注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与受扶养权的保障机制。 2. 抚养义务的履行与变更 抚养费的确定标准是实务中的难点。本书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父母双方收入、子女教育需求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可操作的抚养费计算模型,并分析了给付方式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对于抚养权变更(监护权变更)的审查标准,强调必须以子女的切身利益为唯一考量,审慎评估现有抚养环境的变动必要性。 3. 探望权的强制执行与限制 探望权不仅是未直接抚养方的权利,更是子女的权利。本书探讨了探望权在实践中常遇到的拒绝履行、恶意阻挠等问题,并详细介绍了法院在探望权纠纷中的调解策略、强制执行措施,以及在何种极端情形下(如可能危及子女身心健康)应暂时或永久性地限制探望权的法律依据。 四、 亲属间财产继承与遗嘱执行的规范路径 继承法是家事法体系的收官环节,涉及家族财富的平稳过渡与代际间的责任传递。 1. 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优先顺序 系统梳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与代位继承的适用情形,并强调了夫妻共同遗产的分割优先于继承开始的原则。在遗嘱继承方面,本书对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公证遗嘱的法定形式要件进行了严格对照分析,并探讨了遗嘱的解释规则,尤其关注遗嘱中对特定财产的处分与一般继承份额的冲突处理。 2. 特殊继承制度的应用与挑战 重点分析了特留份制度在保护特定继承人权益中的作用,以及遗嘱执行人的选任、权限与责任。对于继承中的“不孝或严重侵害行为”的认定及其对继承权的剥夺,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要求和司法判断路径。 3. 遗产分割的协调与诉讼策略 遗产分割往往是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本书提供了多种遗产分割的实务方案,包括实物分割、折价补偿、共有等方式的优先适用顺序,并结合不动产分割的复杂性,探讨了相关税务处理的初步考量。 五、 家事审判的程序保障与冲突化解艺术 家事案件的特殊性要求审判程序必须更具人性化和灵活性。 1. 特殊管辖与证据规则 明确了涉外家事案件的管辖权确定规则,以及证据开示、证据采纳的特殊要求,尤其是在涉及未成年人陈述和心理评估报告的使用规范。 2. 调解、心理干预与家事调查 强调了家事审判中“诉讼终局性”与“关系修复性”的张力。详细介绍了家事调查官制度的职能定位、调解在前置程序的关键作用,以及引入心理咨询、社会工作力量介入案件的流程与限制,旨在实现从“对抗性解决”向“合作性重建”的转化。 结语:迈向更具韧性的家庭法律未来 本书不仅是对既有法律条文的梳理,更是对家事法律理念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通过对最新判例的深度剖析和前沿理论的引入,我们期望为读者提供一套成熟、审慎、富有同理心的法律应对工具箱,以应对当代家庭生活中日益复杂的法律与伦理难题。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太正

  现职

  法官

  学历
  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

  经历
  法务部调办事检察官
  司法院调办事法官
  法院少家庭庭长
  东吴大学法律专业硕士班兼任助理教授

  着作
  法学入门、民法入门(合着)、民法物权争议问题研究、民法裁判百选(参与撰写)、医事专业伦理规范之研究、家事事件法之理论与实务及各类法学与外国法学译述

图书目录

五版序
自序

第一编 总 论
 
第一章 法律施行及立法争议
壹、法律施行/4
贰、立法争议/5

第二章 重要立法原则之形成
壹、家事事件法制定缘由/8
贰、家事事件法名称由来/8
参、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9
肆、少年及家事法官同一/11
伍、社工师与调解委员/12
陆、家事谘商程序专编/12
柒、家事服务中心/13
捌、家事事件分类/14
玖、程序监理人制度/15
拾、DNA之血缘鑑定/18
拾壹、家事法院之权限/19
拾贰、家事与民事法院/19
拾参、程序不公开原则/20
拾肆、本人到庭之义务/21
拾伍、法律用语之改变/22

第三章 行政法令与变革
壹、相关法规之订定/26
贰、沟通式家事法庭/28

第四章 家事服务中心
壹、家事服务中心立法/30
贰、家事服务中心定位/32
参、家事服务中心运作/33

第五章 家事事件之定性
壹、概 说/36
贰、民事或家事事件/36
参、家事诉讼或家事非讼事件/41
肆、饶富争议之定性事件/41
伍、结 论/42

第六章 诉讼与非讼分类
壹、前 言/44
贰、法律规定(第3条)/44
参、立法考察/46
肆、分类标准/46
伍、分类争议/47
陆、争议解决/50
柒、个案法理/54
捌、其他家事事件/56

第七章 诉讼与非讼区别
壹、概 说/60
贰、非讼法理/60
参、家事非讼种类/62
肆、程序转换/65
伍、调解程序/67
陆、裁判效力/67
柒、暂时处分与保全程序/68
捌、救济程序/69
玖、简易与小额诉讼/71
拾、假执行/71
拾壹、第三程序事件/72

第八章 法院管辖与权限
壹、专业法院/74
贰、处理权限冲突/74
参、处理权限划分/75
肆、管辖有无与移送/76

第九章 总论之特别规定
壹、概 说/80
贰、专业法官遴选/80
参、程序不公开/81
肆、辩论主义之限制/82
伍、远距讯问/85
陆、本人到场/85
柒、程序能力/87

第十章 程序监理人
壹、概 说/90
贰、法律规定/90
参、法律疑义/95
肆、实务运作/103
伍、外国法制/111
陆、结 论/116

第十一章 家事调查官
壹、法律规定/118
贰、角色定位/118

第十二章 子女利益保护
壹、概 说/122
贰、法律规定/122
参、实务运作/124
肆、结 论/127

第十三章 家事事件法之缴费与退费
壹、前 言/131
贰、诉讼或非讼同等退费标准/132
参、和解退费不分诉讼与非讼/135
肆、诉讼、非讼与调解费用计算/136
伍、诉讼事件非讼化后之影响/137
陆、各类事件缴费举例与说明/140
柒、结 论/146

第二编 调解程序
壹、概 说/149
贰、法典编排/149
参、调解新制/150
肆、调解程序/160
伍、调解之救济/162
陆、结 论/163

第三编 家事诉讼程序
 
第一章 甲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168
贰、原则说明/168
参、逐款研析/168

第二章 乙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178
贰、原则说明/178
参、逐款研析/178

第三章 丙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190
贰、原则说明/190
参、逐款研析/191

第四章 家事诉讼程序通则
壹、概 说/208
贰、通则规定/209

第五章 家事诉讼程序分则
壹、概 说/226
贰、分则规定/226

第六章 家事事件之合併
壹、前 言/245
贰、24种合併类型与举例/245
参、合併之程序阶段/253
肆、诉讼併入非讼争议/256
伍、民事併入家事争议/257
陆、家事併入民事争议/262
柒、合併之管辖阶段/263
捌、合併审理与管辖移送/265
玖、合併裁判之方式/267
拾、合併裁判之法理交错/268
拾壹、简易与小额事件之合併/269
拾贰、合併裁判之假执行/271
拾参、合併裁判之暂时处分与保全程序/272
拾肆、合併裁判之救济/272
拾伍、合併裁判之分案/273
拾陆、合併裁判之缴退费/273
拾柒、合併裁判之救济教示/274
拾捌、别请求禁止主义及失权效/275
拾玖、合併之程序公开/276
贰拾、结 论/276

第四编 家事非讼程序
 
第一章 丁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282
贰、原则说明/282
参、逐款研析/283

第二章 戊类家事事件研析
壹、法律规定/306
贰、原则说明/306
参、逐款研析/307

第三章 家事非讼程序通则
壹、概 说/326
贰、通则规定/328

第四章 家事非讼程序分则
壹、概 说/344
贰、分则规定/344

第五章 暂时处分
壹、暂时处分与各种保全处分/384
贰、暂时处分之规范/386

第五编 家事事件之执行
壹、概 说/399
贰、履行之确保/400
参、扶养费及其他费用之执行/402
肆、交付子女与子女会面交往之执行/407
伍、结 论/408

第六编 附 则
壹、少年及家事法院案件受理/411
贰、程序从新原则与例外规定/411
参、保全、救济、管辖及执行程序之新旧法适用/412
肆、审理及施行细则/414
伍、施行日期/414

图书序言

五版序

李太正


  本次修正重点将第三编第四章、三、被告适格一节酌为增修调整,其余纳入最新值得参考之文献与重要实务见解。
 
107年7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家事法律不仅仅是法律,更是一门关乎人性的艺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家事案件的处理,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条文,更要注重对当事人情感的理解和尊重。这种人文关怀,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作者在分析每一个案例时,都会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思考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这种同理心,使得作者的分析更加深刻和透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财产分配问题时所展现的智慧。在台湾社会,财产分配往往是离婚案件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分割,而是充分考虑了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未来需求。作者认为,财产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夫妻双方的公平权益,而不是为了惩罚任何一方。这种平衡各方利益的理念,对于解决财产纠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质地很好,字体的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佳作。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家事法律的著作,我不得不说,它填补了台湾法律实务界的一个重要空缺。长期以来,我们处理家事案件,往往依赖于零散的判例、学说以及个人经验的累积,缺乏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家事法律的各个面向都有深入的研究,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到财产分配、扶养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纯粹的法律条文解读,而是结合了社会现实、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观点,对家事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例如,在讨论离婚时,作者不仅分析了法律上的离婚理由,还深入探讨了离婚对夫妻双方以及子女的心理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种跨学科的视角,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家事法律实务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非法律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作者避免了使用过于晦涩的法律术语,而是用生动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概念解释得深入浅出。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对法律从业人员有价值,也对普通民众了解自身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理论与实务”结合的书籍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很多时候,学术理论过于高深,与实际操作脱节;而实务经验则往往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但这本书却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作者巧妙地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既有对家事法律理论的深入剖析,又有对实际案例的细致分析。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作者不仅阐述了法律的适用,还揭示了家事纠纷背后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因素。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法律教科书,更是一本社会观察报告。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讨论。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家庭暴力的法律定义和防治措施,还深入探讨了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心伤害,以及家庭暴力对子女的影响。作者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并为受害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社会责任感,令人敬佩。这本书的缺点可能在于,某些章节的内容过于详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法律的描述和解释,而是对家事法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展望。作者敏锐地观察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家事法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随着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趋势,家事法律需要对同性伴侣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此外,作者还对家事法律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台湾的家事法律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身。这种国际视野,对于提升台湾家事法律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从事家事法律研究的学者和学生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家事法律的最新发展动态,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家事法律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当然,这本书也适合对家事法律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阅读,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权益,并在遇到家事纠纷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有逻辑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进入家事法律的世界。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大量的法律条文,而是先从家事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实务操作。这种安排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家事法律的内在逻辑和体系结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亲子关系时所展现的细腻情感和人文关怀。在台湾社会,亲子关系往往是复杂而微妙的,涉及到许多伦理道德和情感因素。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从法律的角度来处理亲子问题,而是充分考虑了亲子双方的感受和需求,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讨论监护权问题时,作者强调了“最佳利益原则”,并指出在确定监护权归属时,应该充分考虑子女的意愿和身心健康。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台湾社会所倡导的家庭价值观相契合。此外,这本书还对家事调解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提高调解效率和质量的建议。作者认为,家事调解是解决家事纠纷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诉讼带来的伤害和负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