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综合业务实验实训教程

中国银行综合业务实验实训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银行
  • 综合业务
  • 实验实训
  • 金融
  • 银行实务
  • 实训教程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金融实训
  • 银行操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中国,基于银行业务基础讲解的教材缺少实训部分,而以银行业务实训为主的教材又缺少基础知识讲解,部分同类教材涉及过于全面繁杂的银行柜台业务和银行会计业务,并不满足课程受众学生毕业后的真实就业走向和需求。因此,本书在对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及银行招聘要求的基础上,关注现今银行业业务操作需求,对实训涉及的业务结构做到完整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建构,并具备如下特点:一、商业银行基础知识与实务操作同时兼具。二、同时适合于财经类及非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银行方向的从业需求。三、各个实验模组都设置有拓展实训的内容。
《东方智慧的瑰宝:古代建筑的结构与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精髓,将其置于中国传统哲学、社会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宏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我们聚焦于那些沉默的砖石木构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而非仅仅停留在形制和技术的层面。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选址布局到结构力学,再到装饰艺术与精神象征的多个维度,力求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古代建筑图景。 第一章:天人合一的选址哲学与规划艺术 本章首先探讨了古代建筑“择地而居”的深层逻辑。我们追溯了《周礼·考工记》中对于都城规划的指导思想,阐述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象方位理论如何融入民居、宫殿乃至陵墓的选址之中。这不仅仅是一种风水迷信,更是古人对宇宙秩序、气候规律和地理能量的精妙把握。 我们将详细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群落的布局模式,从宏观的城市轴线到微观的院落组织。以北京紫禁城为例,讲解中轴线对称的至高无上性,以及由此衍生的等级制度和权力象征。对比之下,南方园林建筑则展示了“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写意哲学,体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本章强调,古代建筑的选址与规划,是人与自然进行长期对话与妥协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规划理念。 第二章:木构体系的力学奇迹与结构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在于其独特的木结构体系。本章将详细解析斗拱、榫卯与梁架结构这三大核心要素。 斗拱的演变与功能: 斗拱作为中国建筑最富识别性的构件之一,其作用远超装饰。我们将梳理斗拱从早期萌芽到宋元时期达到技术巅峰的演变历程。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建筑斗拱样式(如“铺作”的层数与出跳)的对比分析,揭示其如何巧妙地将屋顶的巨大荷载逐级传递并分散到立柱之上,同时解决了抗震这一世界性难题。我们将运用现代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阐释榫卯结构在保持构件连接牢固性的同时,赋予整体结构必要的“韧性”和“弹性”,使其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能够“以柔克刚”。 梁架的模数化与标准化: 本章深入研究了《营造法式》等营造典籍中记载的建筑模数制——“材分制”。探讨材分制如何实现了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与高效装配,体现了古代工匠在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上的超前意识。我们还将分析“抬梁式”与“穿斗式”两种主流抬架体系的地域差异及其适应性,解释为何南方湿热多雨地区偏爱穿斗结构,而北方需要应对严寒与重檐的地区则更依赖抬梁结构。 第三章:材料的在地性与工艺的精湛体现 古代建筑的生命力植根于其对本土材料的极致运用。本章关注木材、砖石、瓦、灰泥等基础材料的选择、处理与耐久性研究。 木材的“养护之道”: 探讨古人如何通过选材(如楠木、杉木的特质)、干燥处理、以及使用桐油、石灰等天然防腐剂来延长木构件的使用寿命。分析了在不同气候带下,木材的收缩与膨胀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砖瓦的烧制与艺术: 砖和瓦是中国建筑的皮肤。我们将追溯从秦汉“板瓦”到唐宋“筒瓦”的发展历程,重点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青砖黛瓦”的色彩美学与技术成就。特别是对于琉璃瓦,分析其在等级制度下的色彩规定(如黄色专用于皇家建筑)及其在防火、防水方面的卓越性能。 灰泥与防水技术: 揭示古代配制“三合土”、“五合土”乃至“糯米灰浆”的秘诀。这些看似简单的粘合剂,实际上是复杂的化学与物理过程的结晶,它们提供了远超现代普通水泥的柔韧性和抗渗性,是保持古建筑千年不朽的关键技术之一。 第四章:装饰语汇中的文化基因与符号传承 建筑的表皮承载着最直观的文化信息。本章解析中国古典建筑中“装饰即结构,结构即意义”的特征。 屋顶艺术: 详细解读歇山、庑殿、攒尖等屋顶形制所代表的等级秩序。重点分析屋脊上精美的吻兽、走兽,它们不仅是排水的需要,更是驱邪纳福的图腾象征。通过对脊兽数量的研究,可以清晰辨识建筑的身份地位。 彩绘与木雕的叙事功能: 探讨梁枋上的彩画(如和玺彩画、旋子彩画)不仅起到保护木材的作用,更是通过色彩搭配和图案(龙凤、山水、历史故事)来强化建筑所承载的礼仪和道德教化功能。木雕中的“螭”、“云纹”、“卷草纹”等母题,揭示了从商周以来的连续性文化母题。 院落空间的心理体验: 最终,本章回归到人对空间的感知。分析廊道、月洞门、漏窗等元素如何通过对视线、光影和尺度的控制,营造出含蓄、内敛、层层递进的心理空间,这是中国建筑区别于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内在性”和“场所精神”的核心体现。 结语:现代视野下的古建传承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把钥匙,用以开启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密码。它不仅仅是一部技术手册或艺术鉴赏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古人如何在其所处的物质世界中构建精神家园的史诗。通过对这些不朽构造的细致考察,我们得以重温那些被高速发展所遗忘的,关于和谐、秩序与永恒的东方智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银行综合业务概述 (1)
第一章  银行对私业务概述 (2)
第一节  个人储蓄业务 (2)
第二节  个人贷款业务(10)
第三节  个人投资理财业务(14)

第二章  银行对公业务概述(17)
第一节  对公储蓄业务(17)
第二节  公司贷款业务(19)
第三节  公司票据业务(21)

第三章  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概述(28)
第一节  系统主要功能及业务流程简介(28)
第二节  对私业务系统操作概述(32)
第三节  对公业务系统操作概述(37)

第二部分  银行柜员基本技能实训 (43)
第四章  数字与日期的书写(44)
第一节  中文大写日期数字的书写实训(44)
第二节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的书写实训(45)
第三节  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实训(49)
第四节  数字书写错误的纠正实训(52)

第五章  纸币真伪的鑑别 (54)
第一节  人民币真伪的鑑别实训(54)
第二节  外币鑑别技巧实训(64)

六章  点钞及捆扎技术(69)
第一节  手工点钞的常用方法实训(69)
第二节  钞票捆扎的方法实训(76)

第三部分  银行对私业务实验实训 (79)
第七章  个人储蓄业务(80)
第一节  活期储蓄业务实验(80)
第二节  整存整取业务实验(90)
第三节  定活两便业务实验 (95)
第四节  零存整取业务实验 (101)
第五节  存本取息业务实验 (107)
第六节  通知存款业务实验 (110)
第七节  教育储蓄业务实验 (117)
第八节  个人支票业务实验 (124)

第八章  个人贷款业务 (130)
第一节  个人消费贷款实验 (130)
第二节  个人助学贷款实验 (136)
第三节  信用卡业务实验 (141)

第四部分  银行对公业务实验实训 (147)
第九章  对公储蓄业务(148)
第一节  企业新开户实验  (148)
第二节  企业一般活期及临时存款帐户业务处理实验 (154)
第三节  企业定期存款帐户业务处理实验(165)

第十章  对公贷款管理业务 (174)
第一节  贷款借据管理实验 (174)
第二节  贷款展期实验 (179)
第三节  贷款帐户处理实验 (183)
第四节  贷款查询实验(186)

第十一章  贷款的发放及归还 (190)
第一节  贷款发放实验 (190)
第二节  部分及全部还贷实验 (193)

第十二章  汇票兑付业务 (200)
第一节  商业汇票承兑实验 (200)
第二节  汇票到期付款实验 (206)

参考文献(210)
 

图书序言



  本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分为银行综合业务知识基础、银行综合柜员基本技能实训、以及银行对私和对公业务实验实训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商业银行业务知识的理论基础、业务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概述总结,目的在于对非银行专业方向的学生补充奠定理论基础、对银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理论复习,同时让学生熟悉业务仿真系统的构成以及业务人员帐号的设置基础,第二部分是银行柜员的基本技能实训,该部分结合实训室环境和实训辅助教学材料(练习钞等)对学生进行银行从业基本功底的实训,第三和第四部分包含了银行对私业务实验和对公业务实验,基本涵盖现代银行业的主营业务的操作、客户管理、业务维护管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這本書《中國銀行綜合業務實驗實訓教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來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就充滿了好奇,特別是中國銀行這樣一家歷史悠久、業務範圍廣泛的機構。從小到大,我接觸到的銀行資訊大多是關於我們台灣本地的金融機構,對岸的銀行業務總感覺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本書的出現,簡直就像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中國金融世界的大門。裡面詳細介紹了中國銀行在存款、貸款、匯兌、支付結算、外匯交易等各個業務環節的實操細節,這對我這個對金融領域充滿熱情但缺乏實務經驗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書中不只是理論的堆砌,更強調「實驗實訓」,這意味著它提供了許多模擬操作的機會,讓我可以像個真正的銀行職員一樣,一步步地去體驗、去學習。這種「做中學」的方式,我個人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比起死記硬背那些枯燥的規章制度,來得生動有趣多了。而且,書中對一些複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解釋,也盡量用比較淺顯易懂的語言,配以圖表和案例,讓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對於想要深入了解中國銀行運作模式,或者未來有志於進入中國金融行業的朋友,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貴參考。

评分

說實話,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於「綜合業務實驗實訓」這幾個字,其實是有點打退堂鼓的。我腦海中浮現的,大概會是各種冰冷的數據報表、複雜的表格填寫,以及讓人頭昏腦脹的程式碼。畢竟,我並非金融本科出身,對這些專業術語多少有些距離感。但讀過之後,我完全改觀了!作者團隊顯然非常了解讀者的需求,他們把原本可能枯燥無味的實操內容,設計得極具條理性和邏輯性。書中提供了大量的模擬情境,像是客戶的各種存款需求、企業的貸款申請、國際匯款的處理流程等等,然後一步步引導我們如何運用相關的系統和工具來完成這些操作。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會分析不同情境下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應對和處理,這大大提升了實訓的實戰性。我感覺自己就像真的在銀行櫃檯前,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客戶,學習著如何專業、高效地服務他們。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不僅加深了我對銀行業務的理解,更培養了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有人覺得金融實務太過遙遠,不敢輕易嘗試,我會強力推薦這本書,它絕對能讓你對這個領域產生濃厚的興趣。

评分

老實說,我本身並非金融科班出身,在接觸這本《中國銀行綜合業務實驗實訓教程》之前,對銀行的運作模式,特別是中國銀行這樣大型金融機構的內部操作,感到既陌生又有些敬畏。我原以為書中會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和令人望而卻步的數據模型,但實際閱讀後,我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作者團隊很顯然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花費了 considerable effort。他們以一種非常系統化的方式,從最基礎的銀行櫃檯業務,例如開戶、轉賬、存款、取款等,逐步深入到更為複雜的信貸、外匯、電子銀行等業務。每一項業務的講解,都伴隨著清晰的步驟引導和豐富的案例分析,讓人能夠輕鬆地跟隨操作。尤其令我感到驚豔的是,書中設計的「實驗實訓」環節,讓我可以親自動手去模擬實際操作,就像置身於真實的銀行營業廳一樣,處理各種客戶的業務請求。這種「做中学」的模式,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每一項業務的內涵,以及背後的操作邏輯。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快速掌握銀行實務技能的職場新人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平台,讓我能夠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對中國銀行業務的全面認知。

评分

在閱讀《中國銀行綜合業務實驗實訓教程》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知識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這本書並非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將理論知識融入到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實驗和實訓環節中。從最基礎的個人存款業務,到複雜的企業融資、跨境匯款,書中都提供了詳盡的操作指南和模擬情境。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業務流程的詳細拆解,它不僅列出了每一個步驟,還會深入分析操作的目的和潛在的風險。例如,在講解貸款業務時,它會詳細說明如何進行客戶的信用評估、如何審核抵押物,以及如何進行貸款的發放和後續的貸後管理。這種全面且深入的講解,讓我對銀行業務的理解更加透徹。此外,書中還包含了一些實際案例的分析,通過這些案例,我能夠更好地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並學習如何處理各種複雜的業務問題。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提供了一個低風險的學習環境,讓我可以不斷地練習和嘗試,從錯誤中學習,從經驗中成長。對於任何有志於在金融行業發展,特別是對中國銀行業務感興趣的朋友,我認為這本書絕對是值得入手的一本寶貴的學習工具。

评分

這本《中國銀行綜合業務實驗實訓教程》給我帶來最大的啟發,是它打破了我對傳統銀行學習方式的固有印象。過去,學習銀行業務,總離不開厚重的教材和大量的理論知識。但這本書卻反其道而行,它以「實訓」為核心,將理論知識巧妙地融入到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實驗環節中。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業務模組的拆解和分析,例如在講解個人存款業務時,它不僅涵蓋了儲蓄、定期、通知存款等基礎產品,還深入探討了如何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存款規劃建議。在企業貸款的部分,則詳細闡述了從客戶信用評估、抵押物審核,到貸款發放、還款管理的全過程。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了一些比較前沿的金融科技應用,比如移動支付、電子銀行服務等,並展示了如何在實驗環境中進行相關的操作。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個虛擬的銀行培訓基地,讓我們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不斷地練習、犯錯、修正,最終掌握真實的銀行業務技能。對於我這樣一個對金融行業有濃厚興趣,但又想快速上手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為珍貴的學習資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