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90,末代超现实艺术家的现身说法※
Desmond Morris知道的也太多了!
说出艺术史上怪咖如云,最具想像力画派的真实故事 「叛徒的本质,正是性格古怪和个人主义。」
一般艺术书里看不到(或不敢说的)真实人生&混乱爱情
什么样的性格,造就了他们的艺术成就? 揭露32位艺术巨星/怪才的超现实之路
阿尔普∣培根∣考尔德∣基里诃∣达利∣杜象∣恩斯特∣贾克梅第∣
马格利特∣米罗∣亨利‧摩尔∣毕卡索∣曼‧雷……
「我在这场运动队伍中待过三年,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超现实电影之父 西班牙导演 布纽尔
「这世界若没有超现实,会非常无趣。在他们伟大的神话背后,有许多的絮语和笑话。」──摄影家 张照堂
「这是对超现实主义者们的写实主义描述。原来,现实比主义还要更突踢、荒诞、诡异……但也更加真实。」──影评人 陈平浩 作者莫里斯(Desmond Morris)1928年出生,至今90高龄,是目前在世的末代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成员,赶上1940年代运动即将结束之时,于1948年举办第一次个展,1950年与米罗在伦敦联展。他的写作生涯极为传奇,艺术家之外也是英国知名的动物学家,曾撰写名列史上百大畅销书《裸猿》,畅销迄今五十年,全球销售逾千万册,被誉为身为人类,一生必读的科学经典。
这一次,他要书写他的32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朋友们,他们时而怪异、时而讽刺的真实人生。史上没有其他艺术运动,像超现实主义一样包含了像马格利特和米罗,两个如此截然不同的艺术家,他们当中不乏艺术大师,如贾克梅第、达利、毕卡索、考尔德、杜象、马格利特、亨利‧摩尔、米罗、培根、恩斯特、基里诃、曼‧雷等人。
超现实主义与其说是重要的现代艺术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群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艺术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与其去评论他们的作品,莫里斯更想透过自己与他们的交往回忆,去认识他们不平凡的一面──作为一个「人」的性格、爱情和人生。他们多半享受社交生活还是情愿独自一人?个性究竟大胆还是胆怯?他们在性方面是正常人或变态狂?他们是无师自通或者受过专业训练?甚么样的性格,造就了他们的艺术成就?
把人生,活成一件超现实艺术 ◎毕卡索──没有多少艺术家能像他一样,拥有积极活跃、丰富多彩的性生活。对许多男人而言,这种紧迫的性生活令人衰竭,对他来说却恰恰相反。彷彿他的性戏剧激发了他的艺术戏剧,让人觉得他要是过着宁静的家庭生活,他的艺术也会遭殃。
◎米罗──生活大致平淡无奇。他肆无忌惮的反叛行为都保留给他的绘画。他是个工作狂。一个美国採访者问他不想画画的时候都在做什么,他答道:「可是我总是想画画呀!」他解释说,每天(周日除外)他从早上七点画到中午,接着又从下午三点画到八点。晚餐后他听音乐,特别是美国摇摆乐,而后早早就寝。
◎达利──达利写了一本小说《隐匿的脸》,他在小说中编写了属于他个人的性变态——「克蕾达利派」。当中有一对男女同时达到高潮,但他们没碰对方,也没有碰自己。就像在演绎他和卡拉的性生活。
◎贾克梅第──他喜欢用雕塑家的眼光注视女性,却往往避免投入感情。他宁可跟妓女在一起,因为,他说,跟她们在一起你只要事先付钱就是了;跟女朋友却要付个没完。他在医院垂死之际,妻子安妮阿姆和情妇塔玛侬互相争吵,他创造了一场奇特的三角恋爱,直到最后一刻。
◎培根──他不仅是创造型天才,有些时候还是窃贼、同志男妓、赌棍、酒鬼、和撒谎大王。他因为组织非法聚赌而多次触犯法律。他戏谑成性、冷嘲热讽、虚荣自负、口出恶言、不忠实、也不可靠。他用去污粉给牙齿抛光,拿棕色鞋油染发,目光炯炯、嘴唇下垂,即使有了钱,还是住在拥挤肮脏的地方。他说:「我死的时候,把我装进塑胶袋,扔到水沟里。」
◎杜象──他乖僻的个性异乎寻常。有人出高价要他重拾画笔,他拒绝了,说他想做的都做了,不愿只是为钱而重复自己做过的事。甚至有人提供更多报酬请他经营纽约画廊,他也拒绝了。他只是过着依赖有钱朋友和偶尔赢得棋赛的生活。他也靠着将他的着名现成物发行限量版来赚钱。
◎曼‧雷──1968年他的终身好友杜象过世,使他悲伤不已。曼‧雷说他死时「唇上挂着微笑。他的心听命于他而停止跳动。就像先前,他也停止了创作。」八年后曼‧雷相继过世,他的遗孀刻上古怪的铭文「不关心,却不冷漠」,显然这是他最喜爱的一句话。
◎费妮──她的人就和她的艺术一样诱人。美国艺术经纪人利维形容她有「母狮的头颅、男人的见解、女人的胸脯、孩童的身体、天使的魅力、魔鬼的言论」。她卒于1996年,享年八十八岁。一位艺评家说,我们无法想像她变老,她是「我们最想见到的吸血鬼」。
恩斯特像鸟,艾吕雅浪漫古典,布勒东像狮子,坦基古怪、神经质、容易激动,达利引人注目、性格暴躁,米罗天真烂漫。本书的另类之处在于,作者不去分析或细谈超现实主义家们的作品,他把那些留待评论家和艺术史学家去解决,把重点放在他们的生活,在人生的暮年,追忆超现实哲学带来的冲击,道出一位历史见证者的艺术真心话。
挑选感兴趣的超现实艺术家32人 莫里斯在挑选上仅限于视觉艺术家,挑出他最感兴趣的32人。1920年代,超现实主义运动在巴黎兴起,1930年代持续蓬勃发展。1939年二战爆发,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四散奔逃,许多人以难民身分在纽约落脚。他们虽持续创作,1945年战争结束重返巴黎后,却发现难以重启这场运动,这一组织从此快速走向衰退。大部分的重要艺术家都在此时抛弃城市生活,前往别处创作。他们并未停止创作重要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此时却是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32位艺术家分别配有一张肖像照片,及上一幅典型作品。选出的肖像照用以说明他们在运动全盛时期的样貌,尽可能避开他们作为成熟艺术家的熟悉照片。在挑选32件艺术作品时,作者特别侧重于二战结束前的作品——换句话说,运动高峰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北美馆即将于2018年9月29日,盛大举办「揭相:马格利特影像展」,是近年来关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最大的展览。相关话题,将再次引发注目与讨论。
名人推荐 李维菁 作家
陈平浩 影评人
张照堂 摄影家
曾少千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教授
黄小燕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系系主任/所长
黄亚纪 亚纪画廊负责人
郑治桂 艺术家/艺术评论家
聂永真 设计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