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福岛这块土地上的
已非「眼睛看不见的恐怖放射线」
而是种种「眼睛可以清楚看见的课题」
▍第一本由学者、前东电员工与废炉作业员合力,全方位记录福岛第一核电厂从事故发生到灾后复兴的重要着作
▍超过三百张照片与图表资料,透过漫画、图鑑、年表与第一线工作人员的深度採访,完整剖析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废炉现场
▍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兼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叶宗洸 审订+专文推荐 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发生后,福岛曾经作为一块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没有未来可言的受灾区,如今随着第一核电厂「废炉」作业的展开,以及厂区工作人员、受灾居民如何重建生活等问题,这块土地上有着的已非「眼睛看不见的恐怖放射线」,而是种种「眼睛可以清楚看见的课题」。本书为事故5年后,第一本学者、前东电员工与废炉作业员合力,由民间立场调查纪录,辅以图表资料、照片、报导与专访,全方面解析废炉现场与灾后重建的着作。
▍「福岛好复杂、好麻烦」? 311福岛核灾发生至今,围绕着福岛第一核电厂与灾后重建的资讯,要不是内容太艰涩难懂,不然就是流于制造恐慌的谣言。本书作为福岛核电废炉小百科,不仅透过浅显易懂的图表,拆解废炉的各个技术环节,还原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废炉现场;更从工作人员与居民的食衣住行育乐出发,让读者掌握灾区生活发生了什么具体的转变。
▍图像化的福岛、福岛核电与事故后的废炉现场 世界废炉核电厂一览表、废炉编年史、认识福岛废炉的15个数字
日本核能发电厂分布图、福岛第一核电厂广域地图、1-4号机剖面图、垃圾流向地图
工作型态图鑑、各式配备、工作人员一日行程
▍在拥核或废核之前,先了解什么是「废炉」 谈到「废炉」,我们能联想到的是否还只是停留在「事故当时的氢气爆炸画面」、「成排的污水槽」、「暴露于辐射下的劳工」呢?为反省福岛核灾以来,围绕着核电的讨论总不脱情绪性的核电是非论,本书将「废炉」作业化繁为简,以简易明了的图文说明所谓废炉即是关于污水对策、燃料取出与除役这三大项目。不仅以图解的方式,引领读者走入福岛第一核电厂厂区、深入理解1-4号机反应炉的构造,更透过工作人员一日作息表、核灾至今饮食生活的转变等,为冰冷的「废炉」作业注入更多「人味」。
▍从废炉展开的重建之路 核灾之后五年,福岛这块土地与人们样貌是否已有所不同?有人一度离开又重返、也有人选择在灾后移居,更有从事废炉作业的工作人员几年来皆居住于此,作为有人生活其上的土地,讨论福岛灾民的方式,也不该再以「伟大的牺牲者」一词轻视灾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能为福岛做些什么呢?」,答案或许藏在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比起为了政治目的高唿「为了福岛」,更不如从当地居民在食衣住行育乐上的转变,同理他们是如何与废炉共存。
▍日本的福岛‧世界的福岛 世界废炉核电厂一览表、废炉编年史、废炉现场与机器人、3D测量保留灾区景观,借鑑全球各地除役经验,更从世界能源史定位福岛事故。让我们深入「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这场世界级事故的核心,调查废炉现场的实情,一同思索核能与人类命运的现在与未来。
专文推荐── 「对于专业人员,本书极具灾后处理与除役工程实务的参考价值;对于一般民众,本书则有记录厂区与邻近受影响区域复原实况的科普教育价值。」
──
叶宗洸,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兼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