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全南大学经营学系毕业,日本神户大学经营学博士,现任育达科技大学应用日语系教授。专攻生产系统、技术与生产策略、国际合作。最近致力于台日企业共创研究与制造业的生产创新与价値创造摸式、日本、韩国、台湾与中国大陆汽车产业与工具机产业生产策略。论文多次刊登国际知名的SSCI期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日本经营学会志等。着有《共创》(合着,远流,2008)《イノベーションマネジメント》(合着,日科技连,2011)、《変革期のモノづくり创新》(合着,中央経済社,2017)等书。
日本岐阜工业高等专门学校(Gifu N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机械工学系毕业,现任岐阜高专产官学合作顾问、K-SUPPORT负责人、东海大学精实系统团队成员。任职OKUMA公司40年,前期在生产技术部负责主轴加工FMS、车床组装线与FA工厂管理的设计与建构工作;后期在生产管理部导入ERP系统、建构标准时间设定系统,并在北京的合资企业导入中国版ERP系统。2009年自OKUMA退休,转任制造管理顾问指导工厂改善,并担任人才培训讲师。
1980年代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产业竞争力下降,促使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受到瞩目。以美国MIT研究中心为主的研究团体,提出以新的生产系统代替大量生产,也就是丰田生产模式的「精实生产」概念,1990年出版的《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被翻译成12国语言,在全世界销售一百万本以上,其中美国就销售超过60万本,中译版为《临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的企业经营体制》。因此,不只先进国家,韩国等新兴国家,以汽车产业为主纷纷导入丰田生产系统,引发90年代的第一次精实生产变革热潮。
2001年丰田汽车提出「Toyota Way 2001」,宣示全世界的丰田汽车据点应共有该项价值观与手法。伴随丰田汽车的国际化,丰田汽车认为需将长期以来所流传的价值观与手法,赋予明文规定。这项宣言指出,丰田模式的核心概念为「智慧与改善」以及「尊重人性」。「智慧与改善」强调不能满足现状,应不断的激盪想法寻求更高的附加价值,而「尊重人性」则是尊重所有的利害关系者,强调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成就是环环相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