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用剧场带领被压迫的群众革命与发声
将市民变成演员,让加害者同理受害者
他是被媒体誉为「不朽的巴西戏剧大师」
翻开他的生平,翻转改变社会人心的魔幻力量
奥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 1931 - 2009),巴西戏剧大师,深受左派与拉丁美洲解放思潮的影响,将剧场艺术视为改变社会与替底层人民发声的方式,进而推动将表演与人民生活相结合的「民众剧场」。一九六四年,巴西发生军事政变,进入军政时期,而波瓦那替底层人民发声的剧场教学方式,也逐渐被政府视为威胁。一九七一年,波瓦被新政府逮捕刑求,最终流亡他乡十余年。流亡海外期间,波瓦提出了具有巴西特色的「被压迫者剧场」理论,强调所有被压迫的人民都可以透过剧场进行肢体与心灵的解放、激起被压迫者内在意识、认清自己所处的被压迫环境,进而设法解决问题。
如今,波瓦所开创的被压迫者剧场已是拉丁美洲与亚洲社区剧场、教育剧场、公民运动与社会服务的指导方法,亦是世界民众剧场的先驱。在台湾、新加坡、香港与中国大陆等地,被压迫者剧场逐渐被视为社会改造与心灵治癒的方式。
本书以波瓦的人生历程与剧场理念主轴,深入浅出地讲述其如何从一位巴西的剧场运动先驱者与本土音乐剧创始者,因为政治关怀与流亡异乡的经历,进而发展出「被压迫者剧场」的传奇一生。
本书特色
★用剧场带领被压迫的群众革命与发声;将市民变成演员,让加害者同理受害者。他是被媒体誉为「不朽的巴西戏剧大师」。翻开他的生平,翻转改变社会人心的魔幻力量!
★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演员:被压迫者剧场不只是一种演出,还是社会改革的实践行动与心灵疗癒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各界推荐
Licko Turle 里约被压迫者剧场中心创办人
王婉容 台南大学教授兼国际事务处国际长
王嘉明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团长、导演
邱坤良 前台北艺术大学校长
林振春 社区教育学会理事长、前师大社教系主任
胡鸿仁 《上报》社长
张崇哲 巴西圣保罗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
许瑞芳 台南大学助理教授、台南人剧团前艺术总监
戴晨志 畅销书作家
钟明德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教授
钟 乔 差事剧团团长
好评推荐
*依照姓氏笔画排列
「我与同为演员、戏剧老师的谢如欣博士,在多年前相识于里约联邦大学的被压迫者剧场学术研讨会,当时她和我提到台湾如何在学校及社区里,运用包括「论坛剧场」及「慾望的彩虹」等不同领域的被压迫者剧场方法。我早已知道波瓦的剧场方法广泛被运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此时,更开心能够认识到来自亚洲大陆的这位年轻丑客。
同样身为学术研究者的谢如欣,将这些年在巴西针对波瓦生平与其方法论的研究成书,我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华文世界的剧场学者与实务操作者,无庸置疑的,此书提供了被压迫者剧场的全面史观,而艺术-社会-政治-文化结合的现象,如今更是全面性的趋势。」 ──Licko Turle,里约被压迫者剧场中心创办人
「谢如欣以灵动鲜活的笔触,细腻敏锐的心思,十七年实际的操作学习和潜心钻研,运用大量我们前所未见的葡萄牙文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引领我们看见被压迫剧场真正的文化核心精神和巴西灵魂,以及奥古斯都‧波瓦孕育创生和发展它的特殊时代及社会背景。同时,也以学者的分析功力,洞悉和论述了波瓦完整而全面的生命历史,和巴西与全球化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教育和哲学思潮及艺术文化发展脉动的深刻互动和对话的过程,所创造出来的丰繁多样的创作作品和历程,以及他以剧场艺术改革社会的大爱、深思与多元又原创的实践方法。这是一本想要了解奥古斯都‧波瓦精彩的创作生命历程和他的独特民众剧场美学的读者,所绝不容错过的必读大作!」──王婉容,台南大学教授兼国际事务处国际长
「波瓦与「被压迫剧场」的理念早已深深影响当代「剧场—社会」关系的辩证与实践,甚至「剧场—心理—社会」这交错复杂的关系,在近代剧场史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可惜国内这方面的中文书籍并不多,也未受应有的重视。这本《被压迫者剧场发展史》补足了相当大量的脉络与背景资料,「被压迫者剧场」不再只是生冷的术语,在阅读过程中,更会激起许多台湾社会和剧场的现况思考,同时「想像—理解」世界另一端我所不熟悉的巴西。
巴西娇小人妻台妹谢如欣,以十多年实际参与「被压迫者剧场中心」的活动,透过波瓦生命历程近距离描绘「被压迫者剧场」发展史,是在如今众多德系、日系、英系、美系的戏剧史观中,另一个(甚至是更贴近台湾处境的)剧场切入思考点。对剧场长期探索好奇的您,是否也应该来波瓦的世界一探究竟。」──王嘉明,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团长、导演
「戏剧的张力在于解放各式各样受压迫和桎梏的心灵,引发每一个人自由的想像和反思。谢如欣博士这本非常值得细读的好书,仿如一道充满张力的彩虹桥,让我们可以从人世间遥远的角落,跨进被压迫者剧场的堂奥,在民众剧场之路,与波瓦同行。」──胡鸿仁,《上报》社长
「1998年英国格林威治青少年剧团(Greenwich and Lewisham Young People Theatre)来台湾主持教习剧场(theatre-in-education, TiE)工作坊,是我第一次认识波瓦与被压迫者剧场,其运用剧场来进行议题讨论与沟通策略,开启我对戏剧更多的想像;尔后也透过翻译书籍及不同的工作坊来认识波瓦,但总是无法掌握全面,直到阅读如欣的博士论文,才得以将过去的拼图碎片拼凑起来。如欣为了研究亲自前往巴西,并学习葡萄牙文,其书写让我们有机会从葡文的一手资料中,能更完整地从巴西的历史与剧场来认识波瓦及其理念。更难得的是,如欣有多次和波瓦工作的经验,亲自在大师身旁学习,探究其工作的精髓与奥祕。而今《被压迫者剧场发展史:波瓦的民众剧场之路》的出版,以爱为出发,阐明波瓦如何让参与剧场的大众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能与艺术为伍,人人平等;再识波瓦,理想不灭!」──许瑞芳,台南大学助理教授、台南人剧团前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