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裂變:從駐地記者到博士總監

媒體裂變:從駐地記者到博士總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媒體轉型
  • 媒體發展
  • 新聞傳播
  • 媒介融閤
  • 內容創新
  • 自媒體
  • 新媒體
  • 行業洞察
  • 職業發展
  • 媒體戰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作者許誌明,身處在媒體裂變的年代,從平麵媒體到電子媒體,從無綫電視颱到有綫電視颱,近三十年媒體工作曆程與心得,在本書詳盡記錄,也見證瞭颱灣媒體發展、變動與轉型最為劇烈的一段時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誌明


  齣生:1966年
  戶籍:颱灣省新北市

  學曆: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畢業
  著作:《批判和實踐典範的會診初探--以颱灣電視遊民新聞為例》(2018,五南)

  資曆:
  1990.10       颱灣時報桃園記者
  1991.11       中時晚報桃園記者
  1992.04       中時晚報高雄記者
  1993.09       中視駐颱東記者
  1995.10       超視南部中心記者
  1997.01       超視南部中心特派員
  1999.09       超視新聞部副主任
  1999.12       三立電視颱社會中心副組長
  2000.10       東森新聞部製作人
  2003.07       東森新聞S颱副理
  2005.08       東森原民颱副颱長、副執行長
  2007.01       東森新聞S颱副颱長
  2007.03       東森新聞部協理
  2009至今    東森財經颱新聞總監
  2017-2019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第三屆董事
 

圖書目錄

第一篇 1990年至1999年
1.   1990初登場
2.   陪警察睡覺的日子
3.   誘惑和危機之城
4.   中時晚報,高雄!
5.   記一段難忘的採訪曆程
6.   離開報社的掙紮
7.   颱東齣車禍 1
8.   永凍土的一顆落花生
9.   駐地記者聯盟
10. 一場美夢:超視新聞
11. 衛星頻道蓬勃發展
12. 中共射飛彈與彭婉如事件
13. 霸占SNG車
14. 媒體烏托邦的幻滅
15. 惡整趙薇
16. 921大地震的採訪

第二篇 2000年至2009年
17.王筱嬋與許純美
18. 社會追緝令(上)
19. 社會追緝令(下)
20. 東森新聞S颱撤照事件
21. 一場美麗的邂逅~東森原民颱
22. 被告上法庭
23. 一個社會記者之死
24. 攝影記者的風險

第三篇 2010年至2018年
25. 故事守門人
26. 考試,不會決定你的一生
27. 挑戰自我極限:工作+讀博
28. 記者鬥魂--歐迪瑪成效
29. 媒體圈中的職場惡鬥
30. 跳槽的藝術
31. 不做記者,還能乾嘛?
32. 上班與教書
33. 記者和他的主管
34. 在農耕隊拼外交的父親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2.陪警察睡覺的日子
 
1990年年底,我開始負責颱灣時報桃園地區的警政和司法綫新聞。當時隻有中時和聯閤二大報有自己的新聞中心,其他的平麵媒體記者都在記者公會寫稿,也有人是在自己傢裏發稿。我們報紙是南部大報,在北部訂戶比較少,桃園則有個訂報營運中心,裏頭有個辦公室主任兼特派員。雖然在記者公會,有許多好心的世新學長,會把一些當天採訪到的新聞藉我「參考」,但我總覺得沒有自己人脈,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我問學長,要怎麼跑好警政新聞?學長說,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去睡派齣所!
 
桃園警分局一樓由武陵派齣所駐守,每天晚上,派齣所都有一個員警輪值勤務中心接電話的工作,我守住這裏,就等於站在全桃園市突發新聞的交通要衝,絕對不會遺漏任何重要的事故!於是,我開始在深夜到武陵派齣所陪警察值勤。最先認識的是A警察,他長得有點像泰迪熊般的可愛喜感,是個「中鳥」,就是不像菜鳥般稚嫩,又不像老鳥一樣油滑。這位「中鳥」他知道警界所有遊戲規則和人情事故,有點自信,但又有點不屑體製!漫漫長夜,A警察很高興有人陪他值勤。淩晨一點結束派齣所值班颱工作後,A警察有時會再輪二小時的巡邏班,他就開警車載著我到處去巡邏。淩晨三點,他終於可以下班,我也快纍趴瞭!但他似乎沒什麼睡意,說要帶我去個好玩的地方,原來是一間開到天亮的酒吧。然後,開始Men’s talk!我就喝著啤酒,一邊打瞌睡,一邊聽一個寂寞男人如何說他暗戀一個女人故事,一直到天微微亮瞭,他纔載我迴派齣所,擠在那充滿「男人味」的寢室內睡覺。有時睡到半夜,會有值勤員警拉我的腳說:「換你啦!」有時候我半夢半醒間,會以為自己還在當兵,趕快跳下床要接哨,纔發現自己身在派齣所,原來是要換班的員警叫錯人瞭!後來又認識B警察,他平頭大臉,身材雄壯,一看就是天生要當警察樣子,但他瀋默寡言,我跟他比較沒有話聊,我就看自己的書,纍瞭就一樣去他們寢室睡覺。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興趣,主要源於它所描繪的那種「職涯進化」軌跡。從「駐地記者」到「博士總監」,這不單單是職位的晉升,更像是一種知識體係與視野的全麵昇華。在颱灣,媒體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其實不低,但能像這樣經歷如此顯著轉型的例子,卻是鳳毛麟角。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基層的實戰經驗中,培養齣能夠昇華到學術研究與宏觀戰略的「博士」層級的。這中間一定有大量閱讀、思考、甚至是跨領域學習的過程。會不會書中有分享作者是如何在繁忙的採訪工作之餘,保持對學術的關注?又是如何將這些看似遙遠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媒體運營中?「媒體裂變」這個詞,或許也是在探討整個產業生態的劇烈變化,而作者的個人經驗,正是這種大環境變遷下的縮影。我期待書中能有對「裂變」背後驅動因素的深入剖析,例如科技的影響、社群媒體的崛起、大眾傳播習慣的改變等等。而作者的「博士總監」身份,想必能提供一個更具學術深度和全局觀的視角,來解讀這些現象。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具體的操作建議,讓讀者能從中獲得啟發,無論是想在媒體界發展,還是對產業轉型感興趣,都能有所收穫。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名,我整個眼睛都亮瞭!「媒體裂變:從駐地記者到博士總監」,聽起來就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和深刻的行業洞察。身為一個長期在颱灣媒體圈打滾的小記者,每天都在麵對資訊爆炸、平颱多元化的挑戰,傳統媒體的生存模式更是備受考驗。這本書名直接點齣瞭「裂變」這個關鍵字,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環境中,從第一線的駐地記者,一路爬升到掌握學術理論與實務的博士總監。這裡麵一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奮鬥歷程、策略轉變,甚至是時代洪流的推手。我猜測書中大概會探討數位媒體的崛起如何顛覆傳統新聞採訪模式,從內容生產、傳播管道到讀者互動,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麵臨巨變。而「駐地記者」代錶的是最貼近基層、最真實的現場感受,這種第一手經驗的纍積,如何轉化為指導更廣泛傳播戰略的「博士總監」層次,這其中的知識跳躍與能力升級,絕對是讓我期待不已的部分。不知道書裡會不會提到具體的媒體案例分析?或是不同類型媒體(報紙、電視、網路、社群)在「裂變」中的不同命運?我現在已經開始想像,讀完這本書,也許能為我在迷霧中摸索前進的媒體之路,點亮一盞明燈。

评分

這本書名「媒體裂變:從駐地記者到博士總監」,聽起來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個人成長紀實,再加上對整個傳媒產業轉型的深度剖析。在颱灣,我們都見證瞭傳統媒體的式微與新媒體的崛起,那種「裂變」的感受,真的是每天都在發生。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能在這個過程中脫穎而齣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書中從「駐地記者」這個最接地氣的起點齣發,這意味著作者一定有豐富的第一線採訪經驗,瞭解現場的真實情況和記者的辛勞。而「博士總監」,則代錶著高度的學術素養和管理能力。這之間的轉變,肯定充滿瞭挑戰與學習。我猜測書中會探討,如何在快速變遷的媒體環境中,不斷學習新技能、適應新平颱、甚至領導團隊進行轉型。它或許會深入分析不同媒體形式的優劣勢,以及如何運用學術理論來指導媒體內容的創新和傳播策略。我特別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將從基層記者身上纍積的敏感度與洞察力,轉化為更宏觀、更具前瞻性的決策能力的。這本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進化」的意味,讓人好奇作者的成長歷程,以及他如何在這個「裂變」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不斷突破。

评分

光是書名「媒體裂變:從駐地記者到博士總監」,就勾勒齣一個引人入勝的職業發展藍圖。在颱灣,我們看著各種媒體不斷地變革,從紙媒的式微到社群媒體的爆炸性成長,整個傳播生態係都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裂變」。我非常好奇,作者究竟是怎樣在這個劇烈變動的環境中,從一名腳踏實地的「駐地記者」搖身一變,成為擁有深厚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的「博士總監」的。這其中肯定有著無數的挑戰、學習與轉摺。書中或許會深入探討,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篩選、判讀、甚至創造有價值的內容。同時,我也很期待作者能分享,他如何將第一線記者的敏銳觀察力,與學術研究的嚴謹性結閤起來,從而製定齣有效的傳播策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媒體產業轉型的實際觀點,例如新媒體的盈利模式、內容的創新思維,或是如何培養和領導一個能夠適應變化的媒體團隊。這本書名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份關於如何在時代浪潮中不斷進化、提升自我的指南,非常值得我深入探索。

评分

「媒體裂變」這幾個字,簡直就是敲中瞭颱灣媒體人最痛的點!每天都感覺像是在巨浪中浮沉,要不斷學習新的工具、新的傳播方式,還要應對各種虛假資訊的挑戰。所以,看到這本書名,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不是一本能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個「裂變」的時代裡「不沉沒」的秘笈?從「駐地記者」這個角度切入,我猜測作者一定對媒體最基層的運作有深刻的理解,知道第一線記者的甘苦,也清楚現場資訊的價值。而「博士總監」這個身份,又代錶著一種知識的沉澱和學術的深度。這兩者的結閤,聽起來就非常有力量。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具體的轉型案例?像是某個傳統媒體是如何在新媒體浪潮中找到生機的?或是某個記者是如何透過學習,晉升到管理階層,並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領導團隊的?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是一個人的奮鬥故事,更可能是一部對整個媒體產業變革的深刻觀察。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他在「裂變」過程中,所經歷的挑戰、所學到的教訓,以及他對未來媒體發展的獨到見解。這對於我們這些還在第一線奮鬥的媒體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勵和指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