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讽刺漫画解读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从讽刺漫画解读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乘着历史的时光机遨游日本时代,
  从135张讽刺漫画看奇妙的台湾社会。

  ◎你可能不知道台湾人现在使用的语言「台语」,其实原本没有这样的称唿。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台语」是日本人在日治时期创造出来的说法。本书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风靡于大正时代的讽刺漫画,从日本来的无名画家国岛水马,首次引进报纸的讽刺漫画到台湾。在大正民主风潮的全盛时期,激盪的台湾充满着矛盾与冲突的素材。国岛近二十年的漫画创作,反映了台湾社会的真实样貌。

  ◎漫画家在「大碗」(台湾)上描绘出矛盾与冲突:台湾人民族意识的升高、与统治当局的冲突、关东大地震引起的骚动、原住民的武装反抗……。

  漫画这个流行文化的产物,是现代普罗大众的生活享受甚至精神寄託。漫画从绘画演变而来,却有着不同于绘画的特性,以单纯、轻松的笔调描绘出滑稽、夸张、幽默、讽刺、荒谬的图画,经常伴随的故事性的台词,呈现在世人眼前,而讽刺与幽默是其最大的特性。

  日本近代漫画与西方世界有着相当大的连结,1920年代因为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大正时期政府控制力较为薄弱,再加上庶民的娱乐生活受到重视,因此大正时代成为文化百花齐放的时期。时值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也感受到这股时代的巨流,台湾人要求改善差别待遇,并且在时代潮流的推波助澜下,高唿设置议会和实现地方自治制度的运动。

  大正民主风潮对台湾的社会、政治情势、风俗等层面带来十分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报纸的讽刺漫画在台湾这块殖民地正式登场,并形成一股风潮。刮起这阵旋风的人是一位名叫国岛水马(本名国岛守)的日本画家,他因缘际会下来到殖民地台湾,在台北唯一的日刊报纸《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漫画记者」。

  国岛氏以「水马生」、「水马」的笔名,绘制或书写风景画、人物肖像画、附有讽刺画的游记和文章。其后约二十年间,他是台湾最大报社《台湾日日新报》唯一的报纸讽刺漫画家,针对政治、经济、风俗、社会百态与国内外各大事件等主题,以诙谐、揶揄的笔法绘制出色的讽刺漫画,并连载于报纸上。

  本书作者坂野德隆以国岛水马的漫画带领我们浏览大正时代下台湾的面貌:当时的台湾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人对关东大地震的震撼与共鸣;全岛面对皇太子来访的紧张与期待;雾社事件带来的冲击与传染病的横行,张牙舞爪的台湾映射眼前;多元的宗教习俗与季节风俗让人应接不暇;广播、报纸媒体与交通发达为社会带来各种希望与梦想。……国岛氏对市民生活观察入微,他的作品成为这本书解读日治时期台湾的宝贵史料。

名人推荐

  吴政宪(中兴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湾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嘉行/焦糖(喜剧演员)
  黄震南(藏书界的竹野内丰)
  蔡锦堂(师大台湾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凤气至纯平(文藻外语大学日本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依姓氏笔划)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坂野德隆


  生于1962年。曾任英语报社《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记者,1993年出版悬疑小说《器官捐赠的野兽》,以小说家的身分出道。2001年起,移居台湾等地,经採访后撰写、发表纪实作品。小说作品有《世纪末的集团》(実业之日本社)、《香槟塔》(双叶社)、《峇里.梦中景色:沃尔特.史毕斯(Walter Spies)传》(文游社)、《殉于峇里的武士:在印尼独立战争中成为英雄的日本兵记录》(讲谈社)、《台湾.消逝在日月潭的故乡:流浪的邵族人与日本》(ウェッジ)等。

审订者简介    

黄天祥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建筑博士。曾担任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客员研究员、中兴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中原大学研究助理,以都市史为主题,进行台湾近代土地及城乡发展等课题之研究。长年从事台湾文化资产的调查研究及保存工作,目前以桃园大溪为据点,透过大溪老街为主的老屋之保存活化,思考地方活化再生的可能性。

译者简介    

廖怡铮


  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硕士,现旅居日本。着有《女给时代:1930年代台湾的珈琲店文化》,译有《观光时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晚清与中华民国》、《资生堂的文化装置:引发时尚革命的美学教主》、《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一部充满人类历史经验结晶的世界帝国千年史》、《从东南亚到东协:存异求同的五百年东南亚史》等。

图书目录

作者序 坐进「大碗」的漫画家
从「自立」走向「自转」的台湾/国岛氏的旁观者视角
 
第一章 大正民主风潮在台湾
大稻埕的金鱼与龙/「果冻化」的台湾社会/活生生的台湾娃娃人偶
 
第二章 富裕又苦恼的蓬莱岛
蓬莱米与香蕉的荣盛衰败/打造台湾心脏的日本人/埋藏在福尔摩沙的宝藏
 
第三章 震撼与共鸣的关东大地震
对着捐款金计量机器为日本注入活力的台湾岛民/从大碗溢出的受灾户/共同体会震灾下的心情/团结合作,走向复兴之路
 
第四章 皇太子来了──走向开明之世
手忙脚乱的「恭迎」准备/「行启」成为爱国教育上的重要佈局/山之唿唤──因皇太子命名而刮起的登山热潮/随着行启而振兴的运动精神与乡土爱/皇太子与高砂族
 
第五章 张牙舞爪的台湾
雾社事件的冲击/霍乱、伤寒、疟疾──击退疫病的医师千手观音/人类遗产──从洪水中守护台湾人
 
第六章 「奇妙」的台湾
挨着暖炉吹风扇/食纸之神──让人眼花撩乱的民间宗教/语言的隔阂/至今依旧不变的台湾风景和季节风俗/对内地的欣羡眼光VS内地人的虚荣心
 
第七章 媒体与便利性的狂想曲
只有内地人才会收听的广播/交通发达所带来的梦想/长官的早报和勇敢的晚报/台湾怀旧广告的变迁与高砂啤酒/笔锋胜剑锋
 
第八章 大正民主潮流的终结
滚向地狱谷的日本/在日、中狭缝中的试探/非常时期的台湾社会/内台融合与台湾自治问题的未来/国岛氏与「湾生大正民主风潮」及其后
 
后记

註释

图书序言

第六章 「奇妙」的台湾(节录)
 
暖炉配风扇
 
炎炎热天却是刺寒冬日,即使如此还是开着风扇,难以遏止吃冰的慾望。在服装方面,冬季里也有人穿着夏季服装,或者是无论夏、冬,服装都能混合搭配,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呢?
 
在国岛水马的漫画中,频繁出现描绘台湾炙热气候与风俗习惯的景象。他以「只有在台湾才看得到的服装」为题,漫画里男性身上为冬季的和服长褂,外搭夏季的外衣和帽子,愈往上方愈如同置身夏季;反之,女性则是冬帽配上披肩,穿着夏季的洋装,愈往下方愈显现夏日风情。这就是台北十月的风貌,秋天来访可以说是一年里气候最为舒适的时节。又或者是在下一幅漫画里,国岛氏描绘冬季里的情侣,依偎在暖炉旁,上方却开着风扇。
 
另外,两位穿着冬衣的内地男子,经过贩卖冷饴(清凉饮品)的摊贩前方,讪笑表示:「在这么冷的天气卖冷饴,原来也有这么不会做生意的家伙。」没想到这时有客人说道:「出来外头好热,请再给我一杯。」冷饮店老板点头表示赞同:「这就是台湾啊!」两名内地男子这才恍然大悟地惊叹:「原来如此!」当时甚至还贩卖冰咖啡,摊贩做生意的场景,让人觉得和现今没什么两样。
 
实际上,在笔者首次造访台湾之前,并没有预料到台北的冬天,特别是一月至二月期间,竟然会如此的寒冷。或许是因为潮湿的关系,如同京都一般,台北的盆地地形加强了气候寒暑的程度。即使是印象中常年夏天的台南地区,在冬天也是十分寒冷,因此前往户外活动时,羽绒外套是不可或缺的防寒衣物。位于台北和台南之间的台中地区湿度较低,常是万里无云的大晴天,暑气也大约是南北折衷的程度。
 
虽然台湾岛的面积约与日本九州大致相同,但由于南北狭长,又有北回归线通过,加上岛内有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个人所能感知的冷热温度极为复杂,究竟是冷是热也因人而异;所以台湾人在服装和饮食上呈现奇妙的寒暖差异,也是基于这个缘故。而台湾人性格随和大方,不像日本人总是处处在意他人眼光,因此在台湾也很少出现同一个时期内流行同一服装风格的倾向,自己和他人穿着何种服饰,皆为个人自由。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