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学述论 下册

近代中国史学述论 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志田


  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新墨西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新书有《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三联书店)、《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

图书目录

下册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  205
一 近代中国的变与不变  206
二 学术传统的中断与传承  216
三 前后左右治史:史料与理论的互补  221
四 见之于行事:浅议史学表述  231

研讨的取向
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  239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  251
知常以观变:从基本处反思民国史研究  257
一 充分认识五千年之大变  258
二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262
三 余论  267

历史记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271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历史记忆中的断裂  273
二 历史的「再造」:修改五四历史记忆的一次尝试  276
三 五四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89

陈寅恪的史料解读与史学表述臆解  299
一 史料与历史诠释  301
二 史料与表述  308

史义的探索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旧文新解二则  319
学术「对手方」与专业知识的建构—傅斯年先生的启示  335
往昔非我:训诂、翻译与历史文本解读  345
一 引言:郢书燕说的启示  345
二 训诂与翻译  349
三 观空与观时的互动  358

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  371
一 历史的「不共相」:承认往昔的独特性  373
二 个性、共性与通性  380
三 小结  390

非碎无以立通:试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  393
一 言有枝叶:直面历史的断裂和片段特性  395
二 以碎立通:收拾一地散碎的文辞  401
三 余论  407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