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点墨‧其墨如金:洪启嵩禅师的魏碑艺术

心无点墨‧其墨如金:洪启嵩禅师的魏碑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魏碑艺术
  • 书法
  • 禅宗
  • 洪启嵩
  • 艺术史
  • 佛教艺术
  • 中国书法
  • 传统文化
  • 碑刻
  • 心无点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继震撼人心的大尺寸观音画册《满愿观音》、手工精致打造黄金牡丹画作《觉华悟语》、166公尺世纪大佛后,
  国际禅画大师  洪启嵩  推出首本书法艺术作品集《心无点墨‧其墨如金》

  魏碑在书法文化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
  它在用笔、体势和风格上,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
  其蕴含着时代性的开创精神,
  更为隋唐楷书的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的书法,其实是一种自心的展现状态,
  它书写的是我们的心——不只书写我们的心境,
  更是书写心中的真与善,从中得到了美,展现出圣境的状态。
  但是它又不仅止于是艺术,而是「心」的全然展现,
  故说,书法是「心之大美」。

  而魏碑书法的特别之处在于,
  它用柔软的毛笔,展现出了鑴刻在石头上的艺境,
  含容「刚」与「柔」两种极端的特质,
  达到书写艺术的伟大高峰,
  凝神观之、静心书写,能正气通脉。

  洪启嵩禅师之魏碑艺术,
  以无所得故,心无点墨,以真空妙有故,其墨如金,
  故将本作品集取名为《心无点墨‧其墨如金》。
 
各界好评

  「洪老师的绘画,轻松自在,喜庆稚气,大巧如拙,令人随喜赞叹。洪老师的书法,以笔为刀,以纸为石,朗朗正气,颇具魏晋风度。我曾惊诧他那纤细的双手,挥洒的大笔,强劲的魏碑书体,就像他深入浅出、形神俱到的禅修教学,纵横随心。」~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 张焯

  「洪先生的魏碑书法,以『形』寓于『心』,使生命臻至真、善、美、圣的境界,展现心之大美。」~ 四届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平城魏碑专家  殷宪

  「洪老师既是一位伟大的禅师,也是艺术及书法大家,让人不禁想起日本的空海大师,除了修行上的伟大成就,也因为其书法的深厚造诣,而被尊称为日本『书圣』。洪老师画一百六十六公尺的大佛为地球祈福,创下世界记录,两位天才大师的身影,古今辉映!」~ 台湾盛和塾召集人  唐松章

  ▌魏碑书法专题座谈会举行
  中国山西大同日报2014.12.03报导


  十二月二日上午,魏碑书法专题座谈会在和阳美术馆二楼会议室举行。据了解,本次座谈会由大同市魏碑研究院主办,邀请到来自台湾的国际知名的禅学大师、书法家洪启嵩和董其高、郜孝、力高才、赵忠格、韩府、马子明、杜鹃等十余位大同市魏碑书法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平城魏碑的发展献计献策。

  座谈会上,洪启嵩展示了他近期创作的魏碑书法作品,他认为魏碑书法以纸为石、以笔为刀的表现手法十分值得研究和延伸,并希望挖掘魏碑文明的文化内涵,向全世界宣传魏碑书法,让古都大同成为全世界最美的博物馆。

  ▌天下魏碑出大同—专访国际知名禅学大师、书法家洪启嵩
  中国山西大同日报  记者张诗珩报导

  
  因云冈石窟与平城结缘,洪启嵩已经第五次来到大同了,这一次为的是他钟爱的魏碑书法。洪启嵩自称是魏碑书法的「初学者」,他说以魏碑为载体的文明深不可测,每次提笔他都心怀感恩,当时的心境也总能在笔和纸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心力始终相通。
  
  洪启嵩为了寻找魏碑书法的新出路,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向全世界推广魏碑。他认为「合、新、普、觉」是魏碑的核心精神。「合」指的是魏碑发生于世界文化融合之际,以开放为精神,融摄中华、印度与鲜卑的各种原形文化,成为新的文化典范;「新」是指魏碑创新与自由在隶书、楷书交汇之际,开创出新的文化与载体;「普」是指魏碑将庙堂文化转成普世的文化流传,让中华文化得以普及和流传;「觉」则是以魏碑为载体,开出新的觉性时代。洪启嵩希望开启新魏碑运动之旅,让魏碑书法重回人们的视线,创发更丰富圆满的魏碑文化。
  
  说到平城魏碑的发展前景,洪启嵩给出了大胆的定位和总结。「天下魏碑出大同,其实无需争论究竟是平城魏碑好,还是洛阳魏碑好,更不用辨别个中区别,大同是魏碑的发源地,这点毫无疑问,所以洛阳魏碑是平城魏碑的后代、分支,或是一种传承延续,这个战略高度是一定要拉高的。」他认为所有的魏碑书法终究都要回归大同原乡,各自为政只会故步自封,形不成完整的魏碑文化体系,历史就摆在那里,谁都不可否认,对平城人来说需要构建这份自信。洪启嵩打趣地告诉记者,日后如果真的成立了魏碑博物馆,千万不要单放平城魏碑,还要放洛阳魏碑、山东魏碑,这才能真正体现出「魏碑之都」的概念,要有胸怀让魏碑文化纳入、回归、延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洪启嵩/地球禅者


  国际禅学大师、禅画艺术家及畅销书作家,被誉为「21世纪的米开朗基罗」、「当代空海」。年幼目睹工厂爆炸现场及亲人逝世,感受生死无常,十岁起参学各派禅法,寻求生命昇华超越之道。二十岁开始教授禅定,海内外从学者无数,毕生致力推展人类普遍之觉性运动,开启觉性地球。

  讲学
  其一生修持、讲学、着述不辍,足迹遍佈全球。除应邀于台湾政府机关及大学、企业讲学,并应邀至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俄亥俄大学,中国北京、人民、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复旦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演讲。并于印度菩提伽耶、美国佛教会、麻州佛教会、大同云冈石窟等地,讲学及主持禅七。毕生致力推展人类普遍之觉性运动,开启觉性地球。

  着述
  历年来于大小乘禅法、显密教禅法、南传北传禅法、教下与宗门禅法、汉藏佛学禅法等均有深入与系统讲授。着有《禅观秘要》等〈高阶禅观系列〉及《现观中脉实相成就》等〈密乘宝海系列〉,着述超过二百部。

  殊荣
  1990年 获台湾行政院文建会金鼎奖,为佛教界首位获此殊荣者。
  2009年 以中华禅之卓越成就,获旧金山市政府颁发荣誉状。
  2010年 以〈菩萨经济学理论〉获不丹皇家政府颁发荣誉状。
  2013年 荣任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首席文化顾问。
 

图书目录

序 以笔为刀,以纸为石 ─ 心之魏碑  地球禅者 洪启嵩
作品列表——
新魏碑赋  中堂
寒山引  立轴
龙游出海一切时定  立轴
松寂深   立轴
云山外  立轴
寒山子诗  闲游华顶上  横幅   
行住坐卧春夏秋冬  立轴
丹霞碧照  立轴
松风吟  立轴
听茶声  立轴
山吹曲妙松风吟  中堂
渊寂湛  立轴
镜照万顷一片寂清  立轴 
云鹤飞  立轴 
茶的心大地的心  中堂 
我卷起灵山上的云  中堂 
寂寂现成 惺惺自醒 立轴 
心月云身  中堂 
水月观音  立轴 
虹光饮  斗方
应缘来
南无佛  立轴
窗独入月一心平明  立轴
大慈大悲  立轴
银浪涌天心  立轴
菩提心为因  中堂
云何菩提 谓如实知自心   中堂
维摩经佛国品 摘录   中堂
华严清音  立轴
风弦细  中堂
清心妙  立轴
观自在  立轴
星瀑天水  中堂 
雪月  立轴 
秋月水  立轴 
银浪涌天渠  中堂  
流光随浪  立轴
觉幸福  立轴 
寒山子诗  人问寒山道  中堂
月雪  斗方
清风带宽心宁  中堂
可怜心绪任漂萍  条幅
华严经净行品 摘录  中堂 
杂阿含经 摘录  中堂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摘录  中堂 
六祖法宝坛经 摘录  中堂 
思益梵天所问经论寂品 摘录  中堂
首楞严三昧经 摘录  立轴  
昇道树
无心泡茶茶味超绝  中堂
白云松声展袖风清  中堂
孟浩然诗 题僧房  中堂
庞蕴诗  中堂 
像青空一样远的湛然年轻  中堂 
袖云卷起千个太阳  中堂
苔滑非雨   中堂 
白居易诗 山泉煎茶有怀   条幅 
清景为心有  中堂 
准提佛母赞  大中堂   
脉中也  条幅 
无师自然悟  条幅
放下身心全清净  大中堂
寒山子诗  登陟寒山道  大中堂 
王维诗 登辨觉寺  大中堂
寒山子诗  自乐平生道  大中堂 
怀素诗 寄衡岳僧  条幅 
金刚般若经 摘录  大中堂 
维摩经佛国品 摘录  大中堂 
观茶茶亦观之  大中堂
三昧
宏智正觉坐禅箴 摘录  大中堂
观佛三昧海经观相品 摘录  大中堂
大日经世间成就品 摘录   大中堂
大学章句  通屏
圣智通  
元心照  
觉天下 
无相  横幅 
明空  横幅 
无畏  横幅 
喜佛  中堂 
喜佛 
清凉  中堂
究竟  横幅
相忘  横幅
金刚  横幅
无碍  横幅 
喜生  横幅 
云破处  横幅 
畅空  横幅 
妙憙  中堂 
大同   横幅 
般若  横幅 
善集   横幅 
礼运大同篇   横幅 
天女散华 通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摘录  通屏
缘起大智度 行证瑜伽师  对联 
心经  大中堂 
默默照  
海印三昧境 如来清净禅  对联 
金刚喻定  横批 
佛说八大人觉经  通屏 
洪启嵩禅师  觉性艺术年谱
回响 媒体报导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以笔为刀,以纸为石 ─ 心之魏碑             
     

  以笔为刀  以纸为石  
  金石相铭  妙成纪心
  意在笔先  炁化书后
  神明达通  觉心现前

  魏碑,指的是以魏晋南北朝之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碑刻书法。在汉字书法史上,有「北碑南帖」、「北雄南秀」之说,「北碑」即指魏碑,代表着雄健博壮、自然古奇的风格。

  魏碑是书法艺术的高峯成就,这个时期的魏碑书法表现在用笔、体势和风格上,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它为隋唐楷书的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魏碑字体的丰富多彩,自具各种风格。而从汉隶笔法,发展出结构谨严,笔划沉着,雄健挺拔,有时又自在奔放,成为别具风格的书体,深受大众的喜爱,而广为发展。这个时期的碑刻文字,正处于由隶变楷的交会之际,而行草也同时兼行,这样的因缘再赋予了传承与创新的丰富动能。

  而北魏拓拔氏所建构的北方民族文化,表现于这些刻石上,更展示出文字体势刚健,天然疏朗的文字风格;在文字由隶书转成楷书之际,文字的流变元素,多元且自由奔放。因此,其字体刚健而柔圆,而柔圆中亦有壮丽,方笔、圆笔各自呈显,隶体楷体兼错合流,因此更成为隋唐之后书家之楷模。此时正处胡汉文化交流之时,而佛法由丝路而来,成为开放而创新时代的因缘。北魏王朝定都平城长达九十七年,且是孝文帝故里。平城即今之大同,而其中云冈石窟五万九千佛及珍贵的刻碑,更是魏碑文化源流的心中心。许多碑刻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处流出,蕴育并创造出世界性文化的新型态。

  二○一三年,癸巳年,云冈石窟开凿二十六甲子,在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院长的邀请下,中秋夜我于云冈石窟举办了「月下云冈三千年」的盛宴,近二百位企业、艺术、文化界的地球菁英共与盛会,我也因此盛缘而开始书写魏碑,并以魏碑题下:「月下云冈记」,连同全体与会嘉宾的姓名,共同鑴石云冈。

  因为云冈石窟,我与魏碑文化、书法结下了深刻的因缘,更体会魏碑书法深刻而开放的文化与艺术境界。魏碑在书法文化上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用柔软的笔展现出了鑴刻在石头上的艺境,表现了「刚」跟「柔」这两种极端的特质,因而将书法艺术提升到新的境界,达到书写艺术上的一个伟大的高峰。

  真正的书法,甚实是一种自心的展现状态,它书写的是我们的心──不只书写我们的心境,更是书写心中的真与善,从中得到了美,展现出圣境的状态。所以古来书法大家,都是从「心」出发,让「形」寓于「心」,才能达到甚深的艺境。但是它又不仅止于是艺术,而是「心」的全然展现,所以说,书法是「心之大美」。

  以无所得故,心无点墨,以真空妙有故,其墨如金,这也是以《心无点墨˙其墨如金》做为本次魏碑书法作品集名称的因缘。静心观之,能正气通脉。因此,写书法可以让我们愈来愈健康、愈来愈快乐、心愈来愈宁静、安定,身心气脉也愈来愈通畅,对世界充满正向的心念。借着书法的锻鍊,可以让我们对自身、对世界,产生更大的正能量。

  而在书法艺术中,魏碑又特别蕴含着时代性的开创精神。我将魏碑的核心精神归纳为「合、新、普、觉」四个字:

  「合」:是指其发生于世界文化融会之际,以开放为精神,融摄中华、印度鲜卑及各种原形文化,成为新的文化典范。而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历程,启迪了大唐文化的世界视野。

  「新」:是指其创新与自由在隶、楷交会之际,开创出新的文化与新的文明载体。

  「普」:是指其将庙堂文化转成普世的文化流传,一般平民的创作美学,丰富了中华文化,让中华人文得以普传。

  「觉」:则以魏碑为载体,佛法的觉性,深化融入了中华文化,开出新的觉性时代。

  在迈入全地球时代的前地球文明中,期望新魏碑的运动,能成为开出地球新「合、新、普、觉」的概念载体,创发更丰富圆满的地球文化!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翻开《心无点墨‧其墨如金:洪启嵩禅师的魏碑艺术》,就被那股沉静而又磅礴的气息所吸引。书的装帧本身就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触感温润,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洪启嵩禅师,这个名字在书法的殿堂里早已是响当当的,但这次,他以魏碑的视角,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别样的艺术世界。我一直对魏碑那种雄浑、开阔、兼具隶书的古朴和楷书的端正的独特风格情有独钟,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这种风格被赋予了怎样鲜活的生命力。书中的图片清晰而富有质感,每一笔每一画都仿佛在眼前流淌,那些饱含力量的横、竖、撇、捺,带着一种不拘一格的自由,又有一种内敛的禅意。我尤其被其中几幅作品的构图所打动,看似随意,实则处处流露出匠心独运。想象着禅师在创作时,心境是何等的宁静致远,又是怀揣着怎样的对艺术的虔诚,才能将文字化为如此动人的视觉语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技法的书,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得以窥见一位艺术家在佛法与艺术融合之下的深刻体悟。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洪启嵩禅师这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心无点墨‧其墨如金:洪启嵩禅师的魏碑艺术》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精湛的书法技艺,更是一种源自禅宗的智慧与感悟。我曾几何时,以为书法只是线条的组合,是技巧的比拼,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书法更是精神的载体,是情感的抒发,是生命状态的展现。洪禅师的魏碑,有一种特别的“气韵”,那是历经岁月洗礼后沉淀下来的淡泊与从容,是悟透世事后的洒脱与自在。他笔下的魏碑,既有魏碑原有的雄浑古拙,又多了几分禅宗特有的空灵与超脱。我反复摩挲书中的图片,仿佛能感受到笔尖在纸上游走的温度,能听到墨迹晕染时发出的低语。书中所提及的“心无点墨”,并非真的没有墨迹,而是指一种精神的境界,一种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形迹所缚的自由状态。而“其墨如金”,则是这种精神境界所散发出的宝贵价值,是能够点亮人心、启迪智慧的光芒。

评分

读罢《心无点墨‧其墨如金:洪启嵩禅师的魏碑艺术》,我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这本书所展现的,绝不仅仅是洪启嵩禅师在魏碑书体上的造诣,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艺术、对“无”的深刻哲学思考。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超越形式的,它能够触及灵魂,引发共鸣,而洪禅师的作品正是如此。那些看似狂放不羁的笔触,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功底和对结构的精准把握。他的魏碑,既有汉魏时期金石之上的那种苍劲古朴,又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风格。书中对每幅作品的解读,虽然简洁,却字字珠玑,点醒了我许多不曾察觉的细节。特别是关于“墨如金”的阐释,让我对“无用之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曾一度认为,书法讲究的是笔墨的浓淡干湿、枯湿浓淡,但洪禅师的“墨如金”却指向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即一种精神的价值,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比任何实质的墨迹都更加珍贵,更能穿越时空,触动人心。这是一种“心无点墨”的境界,也是“其墨如金”的智慧。

评分

《心无点墨‧其墨如金:洪启嵩禅师的魏碑艺术》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我向来对传统书法怀有敬畏之心,但有时也觉得某些作品过于拘泥于法度,缺乏鲜活的生命力。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洪启嵩禅师的魏碑,在我看来,是一种“破”与“立”的艺术。他“破”了传统的束缚,用一种更加自由、更加灵动的笔法去诠释魏碑,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他又“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将禅宗的意境融入其中,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哲学韵味。书中的图片选取得非常考究,每一幅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宝,让我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喜欢那些字形结构的变化,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穷的智慧。那种横平竖直中带着的张力,那种撇捺舒展时流露的洒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不是僵化的模仿,而是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性的表达。

评分

《心无点墨‧其墨如金:洪启嵩禅师的魏碑艺术》带给我的,是一次关于审美与哲思的深度对话。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与观者产生深刻的连接。而洪启嵩禅师的魏碑艺术,无疑就是这样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书中呈现的魏碑作品,既保留了魏碑本身的雄强朴茂,又展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洒脱与禅意。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笔画的处理,看似不经意,实则处处透着力量和韵律。那种刚柔并济、粗细相间的变化,以及字形结构上的巧妙安排,都让我叹为观止。书中关于“心无点墨”的解读,让我对“境界”有了更深的体悟。这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状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将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融入创作的最高追求。而“其墨如金”,则精准地概括了这种艺术所蕴含的非凡价值——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滋养,是能够洗涤心灵、启迪智慧的宝贵财富。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魏碑,也让我对艺术与禅宗之间的深刻关联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