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與覺醒:靈修大師的心靈語錄

心靈成長與覺醒:靈修大師的心靈語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心靈成長
  • 靈修
  • 覺醒
  • 智慧
  • 人生哲理
  • 自我提升
  • 冥想
  • 正念
  • 靈性
  • 心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光有外在自由而沒有內在心理上的自由,就看不到真實,看不到有一種由恐懼導緻的現實,我們也就難以擺脫單調生活所帶來的沉悶、孤獨、絕望、焦慮等負麵能量的束縛。因為我們的心是受製約的,這是明顯的事實。

  我們的心總是受某文化或社會的製約,受各種感受、種種關係的緊張與壓力、經濟、氣候、教育等因素、宗教的強製性等影響。而這些,都需要我們關注我們的本性,尋求隱藏在心靈深處的那個最真實的自我,纔能點亮自性之光,也纔能獲得徹底的自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秦月婷


  齣版社特約作傢。擅長心理學書籍的寫作,培訓機構講師。

 

圖書目錄

序:讓混亂的心靈,走嚮清明
 
Part 1 一顆為生活糾結的心
1  .我們生活為什麼不平靜                016
2.生活扭麯瞭我們的心靈                    020
3.生活不是理想中的概念                    024
4.何必在乎生活的意義                        029
5.時間、空間和中心的問題                034
6.我們追尋快樂的原因                        039
7.現實和理想的矛盾衝突                    043
 
Part 2 生活在關係中的我們
1.生活就是處在關係中                        048
2.我們和這個社會的關係                    053
3.我們和我們孩子的關係                    058
4.生活關係的衝突和矛盾                    062
5.麵子是「自我」的産物                    067
6.習慣是對愛的戕害                            071
7.性關係為什麼也是問題                   075
 
Part 3 心靈的寂寞與恐慌
1.寂寞是自我封閉的行動                    080
2.孤獨會成為一種逃避                        084
3.空虛感從何而來                                089
4.心靈恐懼的根源                                093
5.因為恐懼,所以信仰                        097
6.生活絕望的本質                                101
7.你能超越心中的哀傷嗎                    106
 
Part 4 産生思想暴力的深淵
1.暴力是一觸即發的戰爭                    112
2.批評與暴力的淵源                            116
3.心靈憤怒的根由                                121
4.仇恨的生産過程                                125
5.比較也是一種暴力                           129
6.沒有空間就産生暴力                        133
7.「非議」也是一種暴力傷害              137
 
Part 5 生的意義源於死
1.生命衰老是一種事實                        142
2.生命無法避免的挑戰                        146
3.死亡是件不可瞭解的事                    151
4.死亡的謬論源於不理解                    155
5.不要苛求死亡之外的真理                160
6.明瞭生命的全部意義                        164
7.無畏無懼,生死無分彆                    169
 
Part 6 走嚮滿足的秘密
1.愛是生命一切的源起                        174
2.多數你認為的都不是愛                    179
3.依賴與愛的關係                                184
4.佔有、擁有就是愛嗎?                    188
5.為什麼我們失去瞭善良                   192
6.愛終結自私自利和痛苦                    196
7.被愛與去愛的雙嚮關係                   200
 
Part 7 內心靈性的覺醒
1.你有沒有認識過你自己                    206
2.個性不過是慾望的疊加                    210
3.難以跨越的「局限」                        214
4.意識與潛意識的問題                        218
5.內省能産生巨大的力量                    222
6.相當程度的謙卑                                226
7.私慾導緻心靈的狹隘                       230
 
Part 8 心靈最終的自由
1.自由是心靈的一種本質                    236
2.「分彆心」加速心的敗壞                  241
3.遵從心性,不要對抗習性                246
4.永遠不要問「怎樣」                        250
5.瞭解生命真實的存在                        255
6.因循傳統引發更多衝突                    260
7.在醜陋的世界裏保持清醒    265

圖書序言



讓混亂的心靈,走嚮清明


  當你感到思維混亂、生活痛苦的時候,可能會在心中不斷地嚮上蒼、上帝、佛祖、觀音菩薩之類的心靈權威求救,但你很少想到嚮自己求救,你很少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把所有的知識、概念及理論都放在一邊,為自己去發現世間是否存在著某種神聖的事物——不是言教,因為言教並不是那真實的東西,言語的描繪絕非被描繪的事物——世間是否存在著某個真實的東西,它不是想像齣來的幻象或神話,而是永遠不會被摧毀的實相,不變的真理?」

  那麼,你的答案是什麼?是「有」還是「沒有」?其實,當你嘗試這樣問自己的時候,你就已經相信它的存在瞭。

  二十世紀最卓越、最偉大的靈性導師剋裏希那穆提也對這個問題給齣瞭肯定的答案,他將這種神聖的事物稱為「自性」,即人們常說的「靈性」,對此他這樣解釋道:「如果我們稍微能意識到內心的混亂,多少都會渴望擁有這份清明的心性……能夠發現自性之光,可以說是一件最有價值的事,因為有瞭這份光明,就不必再仰賴任何人,那時你就徹底自由瞭。」

  點亮自性之光,就能獲得徹底的自由。對人們來說,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大多數人都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想就怎麼想,自由地走動,以種種方式錶現自己。  其實不然,這隻是外在的自由,而非內在的自由,更不是徹底的自由——在意識和潛意識深層都能夠不依賴、不恐懼、不焦慮,也沒有數不清的問題。

  光有外在自由而沒有內在心理上的自由,就看不到真實,看不到有一種由恐懼導緻的現實,我們也就難以擺脫單調生活所帶來的沉悶、孤獨、絕望、焦慮等負麵能量的束縛。因為我們的心是受製約的,這是明顯的事實。

  我們的心總是受某文化或社會的製約,受各種感受、種種關係的緊張與壓力、經濟、氣候、教育等因素、宗教的強製性等影響。而這些,都需要我們關注我們的本性,尋求隱藏在心靈深處的那個最真實的自我,纔能點亮自性之光,也纔能獲得徹底的自由。

  然而,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社會交往和工作謀生的沉重壓力之下,感覺到相當的貧乏空虛。雖然我們擁有許多知識和科技,但還是活得不自由、不圓滿、不快樂,並且心裏充滿瞭束縛、衝突、矛盾和恐懼。麵對當前人們日益惡化的心靈景象,我們迫切需要心靈導師給予智慧的導引,引領我們去思考那些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引導我們的心靈從混亂走嚮清明,從而開啓我們自己靈性成長的旅程。

圖書試讀

1.我們生活為什麼不平靜
 
我們大部分人都很難找到一種和平的、鮮活的、明朗的、充滿能量、不依賴他人的生活方式,找不到一種不但沒有恐懼、衝突、悲傷、混亂,而且還充滿愛和體貼的生活方式,盡管人類曾經曆過兩次大戰,經曆一次又一次科技革命,以及經濟危機、金融風暴、政治動盪、種族衝突等種種不幸。
 
這似乎很奇怪,因為我們有的人讀過許多宗教人士和神學傢的書,那些書看上去都充滿瞭深邃奧妙的思維觀念,它讓我們都以為自己應該是成熟縝密的人,能夠應對任何的危機動盪。我們大多數人還讀過許多哲學傢和著名學者的書,書中告訴我們社會在經濟、社會、道德上應該如何組織,作為普通大眾的我們又怎樣在這個波瀾四起的社會中安然無恙地生存下去。我們聽從某人的話,遵從某個權威,希望他們可以給我們一把鑰匙以開啓生活之美,開啓生活之外的某種偉大事物。然而到頭來我們卻發現生活依然那樣不平靜、不和平。為什麼會這樣?
 
法國傑齣的啓濛哲學傢盧梭認為,現代人之所以感覺生活如此不幸福,是因為人們的物慾太過強烈:「十歲時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時被快樂、四十歲時被野心、五十歲時被貪婪所俘虜。人到底什麼時候纔能拋開這些而獲得智慧呢?」
 
生活的混亂源自於我們的慾望和恐懼。我們一直在努力改變這個、改變那個,拒絕這個、接受那個,模仿、遵循某一權威或觀念,背負著書本沉甸甸的重量,而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是否可能過一種毫無衝突的完整生活,心靈沒有睏擾,隻有真正的和平。因為我們還不明白:平靜的生活不是在觀念上或思想上沒有希望的某種東西,而是發自潛意識的寜靜與和諧。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