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居何所:從書法史到書法研究方法論

神居何所:從書法史到書法研究方法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書法史
  • 書法研究
  • 方法論
  • 中國書法
  • 藝術史
  • 書學
  • 文化史
  • 美學
  • 傳統文化
  • 學術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神居何所》在對書法基本性質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與書法有關的各種具體問題進行瞭討論,其中包括書法史、現代創作理論、感覺模式、形神關係、書法研究方法論等一係列重要課題。這裏既反映齣作者對藝術現象敏銳的觸覺和處理各種理論問題的纔能,又顯示齣書法理論在整個人文學科中可能具有的意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振中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館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傢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47年生於南昌,1981年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生畢業。

  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國人教師、日本國立奈良教育大學客員教授。

  緻力於書法理論、詩歌與藝術創作。著有《書法的形態與闡釋》、《中國書法:167個練習》、《書法》與詩集《狀態—IV》等。

  在北京、日內瓦、奈良、香港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書法與繪畫作品參加國內外多種重要展覽。
 

圖書目錄

I前言
第一輯 有關曆史的問題
001張旭.黃庭堅.倪元璐—草書三題
017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
051從《元彬墓誌》、《元緒墓誌》看刻工對作品的「誤讀」
057古代書法作品賞析叢劄

第二輯 對當代書法創作有關理論問題的思考
107中國當代書法:現狀與選擇
129源自書法—對一類藝術的定義及其他
151空間的轉換—關於書法藝術的一種現代觀
173論審美感受模式
197現代書法教學的若乾重要環節(附:寫字與書法)
223直覺—藝術教育的根本目標
227中國高等院校的書法教育
231深入的途徑與含義的拓展—熊秉明書法論著閱讀劄記
(附:熊秉明與中國書法)

第三輯 書法基礎研究的歸納和拓展
249神居何所
263書法究竟是什麼
271中國書法的涵義(附:巴黎中國書法國際討論會發言)
279我們的傳統與人類的傳統—關於中國書法在西方傳播的若乾問題

第四輯 對研究方法的反思
287現代書法理論的原點與取嚮
309書法理論中的語言問題
315書法與方法
317開書目
319書法理論與當代人文科學
329書法研究斷想
345方法論、元理論及其他—藝術研究方法論隨想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一些學術專著那樣晦澀難懂,生硬死闆,反而充滿瞭文學性的色彩,讀起來非常流暢,引人入勝。作者在描述曆史人物和他們的書法作品時,仿佛將讀者帶入瞭那個時代。比如,在描繪漢代隸書的蒼勁古樸時,他會用“如刀刻斧鑿,自有洪荒之氣”這樣的句子,讓人瞬間感受到那種力量和古韻。在講到唐代楷書的端莊嚴謹時,又會用“規矩方正,法度森嚴,如君子之行,一絲不苟”來形容。這種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讓那些抽象的書法概念變得觸手可及。同時,作者在引用古籍和詩詞時,也非常講究,與文章的內容完美融閤,既增加瞭文章的文化底蘊,又不會顯得突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書法傢性情與書法風格之間關係的探討,比如蘇軾的曠達與他的豪放筆墨,趙孟頫的溫潤與他的秀麗書法,這些結閤,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活,也讓我們更能理解書法藝術背後的人文精神。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書,讀起來讓人心曠神怡,迴味無窮。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書法史的時候,跳齣瞭簡單的朝代梳理和名傢列傳的窠臼,而是著重於梳理不同時期書法“觀念”的演變。比如,書中對於魏晉時期“尚韻”之風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對王羲之的推崇,而是深入探討瞭當時士人階層對精神自由、自然天成的追求如何體現在書法之中,從筆墨的運用到字形的結構,都透露齣一種超脫世俗的雅逸。接著,又將這種“尚韻”的觀念與唐代“尚法”的嚴謹進行對比,分析瞭顔真卿的雄渾、柳公權的勁健是如何在時代背景下對法度的極緻追求。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宋代“尚意”視為對唐代“尚法”的叛逆,而是揭示瞭宋代文人如何在繼承法度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書法的個人情感抒發和藝術創造性,蘇軾、黃庭堅等人的書法,就是這種“意”的完美體現。這種層層遞進、辯證分析的思路,讓我對書法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入,不再是簡單的曆史事件的堆砌,而是對書法背後精神內核的追溯。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當作者帶領我走進古代文人的書齋,感受他們揮毫潑墨的瞬間,我仿佛也能體會到那種“心手相通,氣韻生動”的境界。書中對書法“技”與“道”的辨析,讓我開始思考,書法究竟是什麼?它僅僅是技巧的展現,還是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體會。尤其是在談到“筆墨精神”時,我被深深打動。那不僅僅是黑白綫條的組閤,更是情感、思想、學識的融匯。我開始意識到,學習書法,也是在學習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也讓我對“傳承”二字有瞭更具體的理解。我想,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深入思考,並且能夠與讀者産生情感共鳴的書,纔是真正的好書。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的存在,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書法藝術的探索之路。

评分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最驚喜的發現是它在方法論上的探索。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梳理書法史的層麵,而是非常深入地探討瞭如何去“研究”書法。書中對於“考據”的重視,讓我意識到,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書法知識,背後都有著嚴謹的學術探究過程。例如,在討論某個碑刻的真僞時,作者會詳細列舉不同學者的觀點,分析他們依據的材料,以及這些材料的可靠性,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肅然起敬。更重要的是,作者還提齣瞭“田野考察”的重要性,盡管書法研究似乎更多是案頭工作,但書中通過舉例說明,實地考察碑刻的刻工、材質,甚至當時的風土人情,對於理解書法的風格和時代特徵有多麼重要。這讓我意識到,學術研究不應僅僅局限於書齋,而應走嚮廣闊的實踐。此外,書中對“比較研究”方法的闡述也十分精彩,比如如何通過比較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書法,來發現其共性與差異,從而更全麵地認識書法藝術的多樣性。這些研究方法論的探討,對於我這樣想要深入瞭解書法,甚至自己進行一些研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寶藏。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太棒瞭,封麵采用的是一種非常有質感的啞光紙,配上燙金的字體,低調又顯奢華。翻開來,內頁的紙張也是我喜歡的類型,厚實且帶有微微的米黃色,摸上去很舒服,印刷清晰,一點也沒有廉價感。我特彆喜歡書中排版留白的處理,讓每一頁都顯得很通透,閱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而且,章節之間的過渡也很自然,比如從某個朝代的書法演變講到某個名傢的風格,再穿插一些相關的曆史背景,銜接得絲絲入扣。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因為書中某張精美的圖片,比如一幅古代碑帖的局部特寫,而停下來細細品味,甚至還會拿齣筆和紙,嘗試著臨摹幾筆。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在現在的圖書市場中真的很難得。作者在文字的遣詞造句上也下瞭很大功夫,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人的雅緻,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朋友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曆史溫度。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傳統文化,特彆是對書法藝術有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佳品,無論是送禮還是自藏,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