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多情:易经与经世智慧

英雄多情:易经与经世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易经
  • 经世智慧
  • 传统文化
  • 哲学
  • 人生智慧
  • 命运
  • 文化
  • 历史
  • 自我修养
  • 周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宛如一家大企业,
老板与超级业务之间的爱恨情仇,

你明白多少?

  ★王浩一的易经与历史笔记最终部曲——
  醍醐解卦古人的「多情绝学」!

  多情不似无情苦,一书解卦经世道

  古人说,英雄「多情」,但除了儿女情长,有没有可能,「多情」其实是另一种人生智慧?而要如何,才能做到「情到深处无怨尤」?
  这是一本剖析英雄人物心理情境与经世之道之书,也许,历史人物乍看之下的无情,却是真正的有情。王浩一以渊博的易经与历史知识,为大家解卦历史人物起伏的生命历程。
  英雄背后的「多情」,其实反映出最真实的人生情境,也让你我找到积极转换信念的方法,达到「人生最明白」的境界。

  「多情学」解卦路径:
  从〈讼〉卦,看辛弃疾毫无一丝自怨,震动时代的悲壮。
  从〈豫〉卦,看柳永翻动红浪,跳动出生命的波澜壮阔。
  从〈兑〉卦,看欧阳脩如何顾事是非,而不顾自身安危。
  从〈颐〉卦,看李泌在半仙半鬼之间,如何处世与谦退。
  从〈涣〉卦,看左宗棠信守真理,做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从〈山〉卦,看季札「不争」的哲学,展现出大气胸怀。
  从〈家人〉卦,看尉迟敬德用智慧,理得「一家」之事。
  从〈升〉卦,看白居易从蒙困、有梦、盛开到无住一生。

名人推荐

  严长寿(公益平台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詹宏志(网路家庭董事长)
  陈文茜(中天「文茜世界财经週报」节目主持人)
  唐湘龙(飞碟「飞碟早餐」节目主持人)
  兰萱(中广「兰萱时间」节目主持人)
  多情推荐!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火燎原: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进与重塑》的图书简介。 --- 星火燎原: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进与重塑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个具有历史学者气质的笔名或化名] 出版时间: [请自行想象一个合适的年份] 字数: 约1500字 --- 导言:时代的疾呼与思想的熔炉 《星火燎原: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进与重塑》并非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而是对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内部汹涌澎湃的思想变迁进行的一次深度剖析。这段历史时期,中华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传统秩序在坚船利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正是这场外力的挤压,激发了本土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何去何从”的根本性叩问。本书旨在梳理和描摹这一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思想图景,探究不同思潮如何在历史的熔炉中相互碰撞、渗透、乃至相互湮灭,最终塑造出我们今日所见的现代中国知识结构与社会认同。 我们选取了近代中国思想史上几个关键的转折点作为叙事的锚点:从鸦片战争后的“天朝上国”迷思的破裂,到洋务运动对“器物救国”的初步探索;从甲午战败后知识精英群体对制度改革的迫切呼唤,到戊戌变法短暂的尝试与夭折;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根基的激进反思。每一个历史节点,都伴随着一股或数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洪流的涌现。 第一部分:旧梦初醒——器物、制度与民族认同的重构 近代中国的思想探索,始于对自身困境的“察理”过程。本书首先聚焦于洋务运动时期,探讨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改革派如何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用主义出发,小心翼翼地试探西学的边界。这一阶段的思想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我们深入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内在逻辑矛盾:当“体”与“用”发生冲突时,何种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对器物层面的模仿,如何未能解决深层次的“体”——即政治制度与文化精神的危机,并最终导致改革的局限性? 随后,笔锋转向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士人。他们的思想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直指政治体制的变革。《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所提倡的“新民”理念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这一部分将重点剖析“开民智”、“保国”、“变法”三者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康有为的《大同书》如何在传统儒家世界观中汲取能量,试图为现代国家构建一个超越性的伦理蓝图。这一时期的思想,是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关键一步,他们的失落与挣扎,构成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悲壮的篇章之一。 第二部分:激荡之潮——革命、科学与文化的反叛 甲午海战的惨败不仅震动了清廷,更彻底击碎了士人阶层对温和改良的幻想。本书的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革命思潮的兴起,特别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形成过程。我们不仅考察了其主义的政治诉求,更细致分析了其思想资源——如何在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而非狭隘的种族主义)与中国传统“均富”理想之间找到一种独特的综合路径。 然而,革命的胜利并未带来思想的统一。本书用相当大的篇幅探讨了新文化运动(约1915年后)的复杂性与激进性。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文化旗手,面对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与“孔教复兴”的逆流,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传统文化的“病灶”——儒家伦理和旧式文言文。 我们详细剖析了“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作为新时代精神图腾的内涵。胡适对白话文的提倡,并非仅仅是语言学上的革新,而是对旧有权力结构和思维定势的釜底抽薪。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则体现了知识分子群体在启蒙受挫后的深刻的文化悲观主义与人道主义关怀。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是:批判的力度空前,重构的难度极大。 知识分子们一方面热情拥抱西方,另一方面又在改造国民性的艰难工程中感到无力和幻灭。 第三部分:思想的转向与最终的汇流 近代中国思想的演进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反复与岔路。《星火燎原》的最后一部分关注了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新思潮如何从精英阶层的摇篮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并最终走向最终的整合与分流。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特别是经过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介绍和传播,为疲惫的启蒙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具有高度解释力的分析框架。本书将详细论述马克思主义如何成功地将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性”转化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从而在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的叙事中找到了强有力的结合点。我们对比分析了不同流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阐释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后续的政治实践。 此外,本书也考察了那些虽未成为主流,却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流派,例如凯瑟克主义(受西方实用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持续影响力,以及现代管理思想与经济学理论在特定群体中的萌芽。 结语:思想遗产与现代回响 《星火燎原》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今天的中国社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近代以来一系列深刻思想冲突与选择的累积结果。我们试图揭示,从“中体西用”的保守主义到“全盘西化”的激进主张,再到最终的本土化综合,每一次思想的波动都牵动着数千万人的命运。 本书强调,这些思潮的“演进”并非是简单的升级替换,而是一场持续的、痛苦的“重塑”。研究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基因和政治哲学底色的关键钥匙。通过重温那些激昂的辩论、深沉的反思和痛苦的抉择,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思想的力量,是驱动历史车轮向前,抑或是使其陷入泥潭的真正引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浩一


  学的是数学,喜欢的是建筑,醉心的是历史。对于知识的输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从一个点钻入之后,一直深入到最根底处开採。对于文字的输出,则像是一位数学家的横向思考,习惯把不相关的东西,找到新关系。

  杂学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过动儿;写古蹟建筑,总先拭去历史尘痕,寻访古人的风水与文化密码;写食材美食,喜欢带着筷子,用胃来上地理、历史课;写城市旅行,总从菜市场小农的夏瓜秋果开始,记录古庙老街和文创小店;写珍贵老树,往往另辟蹊径,探讨昔日种树人的心思;写历史笔记,则是把各种英雄的智慧,对照《易经》每个卦的心理情境;写心理哲学,孤独心事总在一个人的旅行之后,开始飞翔。

 

图书目录

【自序】下马闲行伊水头

【辑一】干坎讼:辛弃疾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辑二】震坤豫:柳永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辑三】兑兑兑:欧阳脩
卿何老如是?

【辑四】艮震颐:李泌
许你将来做十年的太平宰相吧!

【辑五】巽坎涣:左宗棠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辑六】艮艮艮:季札
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

【辑七】巽离家人:尉迟恭
谁开贞观太平功,夺槊将军三寸铁

【辑八】坤巽升:白居易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附录】
易经的基础知识


 

图书序言

自序

下马闲行伊水头

王浩一


  有一期《商业周刊》的「商场自慢塾」专栏,主题是「被超级战将绑架」,作者提到有一经营媒体的老板朋友,向他请教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公司有六个业务员,其中五位共同贡献了百分之三十的业务,另外一位则完成百分之七十,成了战功赫赫的超级业务员。这个情形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做了一些努力,企图改变这个现象,却是力有未逮。

  怎么办?如今他的业绩甚至还有继续向上攀升的趋势。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是中小企业转型后,常常会出现的「困局」。公司之前是传统纸本的广告业务,因为媒体生态改变,后来开始转向经营数位媒体,当时那位新近的业务即是负责这块刚刚起步的数位广告「小生意」。没想到这个领域快速成长,他的业绩也水涨船高,占比日益升高,其他业务受到刺激,也跟进经营数位媒体的领域。可是,先进者已经囊括好客户,加上纸本媒体大量萎缩,一来一往,便开始形成这样的畸形现象。

  如今这位超级战将,让老板又爱又惊,珍惜他的业务能力,却也害怕他有一天发生足以动摇「国本」的举动。另外衍生的问题,他那「高得惊人的不合理业务奖金」,也成了老板另一个头痛的纠结。他知道,如果任何「不慎变动」,可能造成这位超级业务员的「不愉快连锁反应」,成了叠叠乐游戏最后关头,「小不忍」可能成了让整个结构垮掉的最后一根小积木。于是,他一直不敢有任何作为。他问作者怎么办?

  作者在专栏里,提供相当标准又成熟的意见。说是:先是找他「交心、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基本上,这种超级业务不会轻易表态)。作者说如果他对「升官」有兴趣,则将他升为主任,让他负责教会其他业务如何进行数位媒体的广告业务,一方面可以保留一部分客户,一方面让他释放一部分客户给其他人。同时,由他自己制定新的业务奖金制度,以符合新的管理团队与业务分工。

  如果,他不要?只愿意维持现状!这时候老板不能畏事,怕得罪人,担心这位超级业务翻脸走人。当然,老板要先布局,让可靠的业务人员以「分摊工作」的理由,要超级业务交出部分客户,给其他人经营。同时提供一个「六个月的变形奖金」,让他也可分享「这些由他释放的业务」奖金,前六个月的分润,弥补损失他的损失。重要的是,也要加派业务「助理」,以协助他的业务工作……重点是同步了解这位超级业务如何做生意,以防「万一」。作者最后结论是,有了这些安排,就可以大胆向这位超级业务「摊牌」……如果他走人,这可能也是必然结果,不必遗憾。

  这么做的老板「无情」?「自私,精于计算」?哦,不!你误会了。

  先想想这一则商场案例,有没有像是任何朝代,或是政府组织也会发生的事?商场如战场,不管对外的业务,还是对内的管理,俯拾可得一大堆例子。将这些历史故事,我们将它反转成今天「老板与超级业务」的爱恨情仇,会发现古今都是一个道理。

  话说当有一位超级战将,攻无不克、战功彪炳,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阶段,他的「任何一口唿吸」,都会引起皇上与朝廷臣子的「不安」。我们以宋朝赵匡胤举例,他是从超级业务出身,像是一位创业有成的大老板:宋太祖建国三年后,他以「杯酒释兵权」预防性地撤换几位「大业务」(有给丰厚的退休金),也重新建立公司「业务的新人事制度」。为什么不能容下原来一起创业的大业务?让他们也来适应「公司转型」的新制度?事实证明,人要放弃既得利益,重新穿上小鞋子,很难!而且「马上打天下,马下治理天下」的业务性质是不同了。公司转型,老板要清楚「你要转什么型」?

  北宋超级业务狄青,南宋超级业务岳飞,我们也来说说他们。

  岳飞在前线领到了十二道金牌之后,从河南班师回到临安京城。岳飞到了京城,立刻向宋高宗表态辞职。朝廷则坚持升以岳飞为少保、枢密副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实封二千六百户……。表面是升官了,但是撤销他的湖北、京西路宣抚司,这是以升官之名解除兵权,兵权由部将张宪暂时代理(最后张宪与岳云同时被斩杀于西市)。这个故事,像不像「老板与超级业务」的困局,悲剧宿命?

  狄青在宋夏之战脱颖而出,成了北宋的希望与偶像业务。宋夏战争结束,狄青任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一○五二年,到了朝廷,升任为枢密副使(跟岳飞一样)。也是同时,南方的广西少数民族领袖侬智高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举兵反宋了。宋仁宗先后派了几位大将南下平反,但都被侬智高击败,几次损兵折将,侬智高气燄更高。就在满朝惶然无措,宋仁宗也坐卧难安之际,狄青请缨出战,他上表跟皇上说:「臣本行伍出身,除征战而外无以报国,愿率禁军并番骑数百,活捉侬智高献于阙下。」宋仁宗大乐,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超级业务风光出门。

  三下两下,侬智高被智勇双全的狄青歼灭了,回到朝廷的狄青升官了,担任了有军事实权的「枢密使」,宋仁宗赏赐一座在开封京师敦教坊的宅第,还特优先给他的儿子们加官晋级。狄青这个「枢密使」位高权重的职务—像是「大公司的业务总长」,掌握全国兵力。

  他在这个位置四年,期间每当他出现时,士卒总会指着他钦羡夸奖。皇上旁边的臣子开始担心狄青「坐大」,有谏官说他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希望皇上将他调离现职,宋仁宗没有答覆,「职务调动」不了了之。不久,开封水患,狄青避水举家搬到大相国寺(这是京城皇家寺院),然而狄青竟然「大不敬」在佛殿上居住。这时候欧阳脩与文博彦这两位大儒说话了。结果,朝廷免去狄青的枢密使职务,但是,给他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这是等同于「礼遇」他还有宰相的头衔与俸禄,出京外放「陈州」。不到一年时间,狄青抑郁而终……不开心而死。

  年轻时,关于狄青的贬谪结局,我对欧阳脩颇有微言,认为他怎么可以把一位大英雄搞成忧郁症。随着岁月增长,自己在职场多了历练,才知道「欧阳脩用心良苦」,他将狄青调离枢密使职务,其实是在保护他一生的清白。怎么说?

  狄青是忠臣……欧阳脩知道,也知道狄青是「国士无双的超级业务」,难免人红是非多,重要的是「车子不是只有油门,也要有煞车」。

  狄青自己不知道的是,他在枢密使四年,属下势力已经坐大,自然形成问鼎天下的实力。他虽是忠臣,渐渐也成了权臣,底下自有不甘心的下属、野心勃勃的谋士、骄横得意的妻儿。未来,他们可能会裹挟着他,做出未可知的事情……欧阳脩已经看到「历史预言」了,他掌握机会让「开始自大的狄青」,保持颜面地「去京」,远离是非,希望他「疏离业务」,踩一下煞车……可惜,狄青不懂「业务潜规则」,当时也没有精神科医师疏导他……。

  想想,如果你是作者笔下那位超级业务,最终可能成了「功没成,身退」的岳飞、狄青;可能成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赵匡胤、曹操;可能成了「一身叛名」的董卓、王莽;也可能成了「中正守护神」诸葛孔明、周公;也可能成了一个曾经自我鼓胀的「无知泡沫」,像是桓温、吴三桂,当好运用完就没了……凡事都有两面……。至少两面,老板「惊看」权臣,能臣「却有权选择怎么看」老板……至于,你又是什么样的老板?没有权臣的老板,代表你会做得很累,或许你公司的格局不大,或许……你真的需要潜智慧!

  《英雄多情》介绍了八个卦,八个英雄。九年前开始书写的「易经与英雄」系列,六十四个卦,六十四个人生怎么办,六十四个人生情境,洋洋洒洒总共超过一百万个字,共七本书(五本已经在大陆上市),自此全部杀青。第七本《英雄多情》动笔前,担心「最后,就是最困难」,怕是不易找到适当的英雄人物,来对应剩下仅有的八个「人生情境」。结果,「配对」出乎意外地顺利,写得酣畅。

  讼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从北方加入南方朝廷的辛弃疾,一直有「血统」不正确的困扰。那种「被隔离」的悲剧,成就了他的作品。或许是血性书生的使命感让他在「甜蜜的江南」格格不入,所引迸出的「伟大」。这样真正的男人,只会跟另一位真正的男人做朋友。「老却英雄似等闲」、「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把平生报国的志向,寄託在也是一头白发的辛弃疾身上。两人都与那个时代吵架,与畏怯怕事的南宋吵架,与贪婪无能的宰相吵架……两人白发彼此对视,却无一丝自怨自艾,这情景,真是震动一个时代的悲壮。

  豫卦,〈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说的是孤独情深的柳永,他爱江南的花,他爱青楼乐曲,他爱被翻红浪,他爱生命跳动……他是天生情种,就是不爱苦读寒窗……。如果说他「苦读青楼」,他会说你是他的知音。这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才子,诗词世界有南唐李煜、陈朝陈叔宝等人,至于「方留恋处,兰舟催发」处处留情的柳永,似乎比那两位亡国的词人更壮阔、更有千种风情……光说,柳永死后,京城的青楼妓女每年为他「清明公休」,群芳联手去坟头上香思念,这点李煜、陈叔宝远远比不上。

  兑卦,〈卿何老如是?〉说的是喜欢朋友的欧阳脩,如何顾事是非,不顾自己的安危。欧阳脩始终有一股尽心尽力去活的热情,他很爱很爱这个世界:爱女人、爱文艺、爱花朵、爱美、爱酒,也爱年轻人身上的朝气,尤其爱莫逆之交相互打气的情谊。欧阳脩对于年纪相仿的朋友,像是苏舜钦来访,热情款待酒食,「殷勤排清罇,甘酸饤果饵」,也盛情切磋学问,「图书堆满牀,指论极根底」。他对于晚辈的提携不遗余力,像是曾巩、苏轼考上进士,赞美他们说「老夫当避路」。至于年长于他的范仲淹,他也会鼓励写信:请您继续坚持正道。

  颐卦,〈许你将来做十年的太平宰相吧!〉写唐朝李泌;涣卦,〈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写清朝左宗棠;艮卦,〈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写春秋时期季札;家人卦,〈谁开贞观太平功,夺槊将军三寸铁〉写唐朝尉迟敬德。

  升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说的是享年七十五岁的白居易。他的一生,我简单地分成四个阶段,像是篮球比赛分成四节:一、「蒙困」,出生之后直到十五岁游历江南前;二、「有梦」,十六岁在江南眼界大开,志于学,直到三十五岁三科中举;三、「盛开」,三十五到五十六岁,进入仕途,心怀兼济天下,有青云腾达,也有江湖沦落;四、「无住」,晚年十八年洛阳生涯,享年七十五岁(无住,不再执着红尘)。〈升卦〉则是以他的「盛开」阶段,看三十五岁之后的白居易如何「走在文采、功业升进的路上」。

  「盛开」走完,到了花甲之年的白居易,在「无住」阶段,对于自己人生规划,他回归洛阳旧居,在香山寺「下马闲行伊水头」……我写完了《英雄多情》,也写完了六十四卦,我立刻直奔洛阳龙门,学着白居易在伊水两岸,闲行,也到他的坟园以酒水致敬。

图书试读

【辑三】兑兑兑:欧阳脩
 
卿何老如是?
 
我读到滁州琅琊山的资讯,那里有一株欧阳脩手植的老梅
 
二○一七年起,我开始有一系列旅游计画:去一些历史名城,拜访当年那些名人手植的老树。于是,我起身去了太原晋祠,看到了西周时期的三千岁古柏;去西安的观音古禅寺,看到了唐太宗手植的一千四百年古银杏,满树金黄灿灿;也去了苏州欣赏文征明的紫藤……。
 
我努力搜寻这些老树的资讯,一一记录,然后安排未来的旅行计画。一天,从网路上得有老树新闻:除了〈醉翁亭记〉文章之外,滁州琅琊山还有一「镇山之宝」—一株千年古梅,那是北宋欧阳脩贬谪滁洲时手植。公务之余,欧阳脩常常让下属在官邸四周种植鲜花,并且在公文上批示:「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我开始关注这株古梅的相关资讯,知道了琅琊山景区,景区内具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遍布景区古建筑群周围,琅琊山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苍劲挺拔,琅琊溪淙淙流淌,酿泉、濯缨泉等山泉散布林间……「醉翁亭」有亭、台、轩等建筑,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称「醉翁九景」。
 
旅游简讯有几个关键字:滁州、琅琊山、酿泉、濯缨泉……醉翁亭。「醉翁」就是大文学家欧阳脩,他的〈醉翁亭记〉文章,就是当年因声援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结果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写的。滁州,现在安徽省东部的滁州市下辖的「琅琊区」。琅琊读音有「郎爷」或「郎牙」两种,这个地名因为电视剧「琅琊榜」(南梁时代的虚构世界观,故事发生在位于山东的琅琊,不是安徽的琅琊山)声名大噪。
 
欧阳脩被贬谪的滁州,他所写下的琅琊山〈醉翁亭记〉,说着他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也借着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託在酒上……文学评论者说欧阳脩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文字里,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欣赏其中一小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了《英雄多情:易经与经世智慧》,被它书名中蕴含的哲学思辨和历史深度所吸引。我一向认为,中国古代的智慧,特别是《易经》这种源远流长的经典,在今天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来理解纷繁复杂的现代世界。这本书似乎在试图连接起“英雄”的气概、“多情”的温度,以及“易经”的奥秘和“经世”的实效,这种结合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把看似有些抽象的《易经》哲理,转化为能够指导现实生活的“经世智慧”。我关注的是书中能否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提供一套可行的思维框架,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学到应对工作、生活乃至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独门秘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像一位博学的老者,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到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看待人生的一种自觉的智慧。

评分

这本《英雄多情:易经与经世智慧》的名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经》所蕴含的深邃智慧情有独钟。在我看来,《易经》不仅仅是一部古老的典籍,更是一个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强大工具。而“经世智慧”的提法,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试图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野心。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加宏观和深刻的角度去理解人生的起伏、社会的变迁。我尤其关注书中如何将《易经》的卦象、爻辞等概念,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和应用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者,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我探索《易经》的奥秘,并从中汲取力量,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定。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和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古朴典雅的配色,配合着“英雄多情”四个字,仿佛能嗅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张力。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颇感兴趣,尤其是《易经》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经典,总觉得其中蕴含着解读人生和世界的密钥。而“经世智慧”的提法,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飙升。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智慧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思辨,更应该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世事格局的能力上。这本书的名字,恰恰触碰到了我对于“学以致用”的渴望,它暗示着一种将古老哲学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尝试。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启迪我思考,甚至指导我行动的洞见。我不太了解《易经》的具体内容,也对“经世智慧”的涵义略感模糊,但这正是我购买这本书的动力——我想通过它来填补我的知识空白,了解先贤们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应对挑战的。我期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深奥的《易经》解读得通俗易懂,并将其中蕴含的智慧提炼出来,与读者分享,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社会变迁,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道。

评分

拿到《英雄多情:易经与经世智慧》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的名字极具画面感和叙事性。“英雄”二字,唤起了我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的想象;“多情”则暗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深邃,这与《易经》中包容万象的哲学思想似乎有着某种奇妙的呼应。我一直觉得,《易经》不仅仅是一部占卜的书,更是一套关于宇宙运行规律和人生哲学的深刻阐释。而“经世智慧”这个词,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可能想要达到的目标——将古老的东方智慧,应用于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指导人们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选择。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易经》的精髓,并从中提炼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去思考如何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个人价值,甚至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英雄多情:易经与经世智慧》这个书名,真的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易经》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典之一,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足以让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所处的世界。“经世智慧”这个概念,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渴望能够学习到能够真正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英雄”的胸怀、“多情”的体悟,与《易经》的博大精深以及“经世”的实用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论,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规律,把握时代的脉搏,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安身立命之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深入《易经》的智慧殿堂,并将其转化为指导我们行动的灯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方向感,也更有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