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某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

实用主义:某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William Jame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实用主义哲学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有许多很少关心哲学问题的商人、工业家和市民们,其实都已经在他们自己的商业活动、社交来往以及大量的日常生活行为中,或多或少地奉行实用主义的哲学原则。所以,对现代人来说,尽管都没有受到过专门的哲学教育,但只要细心阅读实用主义的基本着作,他们立即就会体会到实用主义哲学和他们本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在欧美的出现和现代性的兴起,不约而同地表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新转捩点。从启蒙到十九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以及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制度的确立、科学技术的突飞勐进,更促进了取得优先发展地位的美国,试图实现高效率发展现代化的梦想。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条件下,两位在美国土生土长、胸怀大志、多才多智的思想家皮尔士和詹姆斯,应运而生;他们的诞生及其实用主义的形成,简直就是美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顺理成章「唿之欲出」的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

  皮尔士和詹姆斯结合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争论的成果,发扬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核心精神,重新协调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关系,总结了各种探索行为发生时人际之间使用符号的历史经验,以调整行为者思想观念及其行为方向和内容,旨在高效率地达到行为观念中所确立的目标,才创立了「实用主义」。

  发生和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实用主义,是一种以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和西方人长期通行的日常生活方式为基础而创造的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潮,它深刻地积淀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复杂历史传统,又表现了西方人自启蒙至十九世纪工业革命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基本心态,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新变革的特征。这些复杂的内容,凝聚在实用主义的基本原则,也体现在实用主义的各个具体方法及其许多重要概念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詹姆士出生于纽约市,1861年就学于哈佛大学劳伦斯理学院。1864年进入哈佛医学院并与186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心身性疾病,经常靠阅读《圣经》来维持意志力。为了休息和治疗,曾到欧洲旅行。1878年结婚,健康状况渐趋好转。1875年成为哈佛心理学讲师,讲授解剖学和生理学。1876年到哈佛哲学系任教。

译者简介

孟宪承


  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与教育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学中院和圣约翰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21年又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深造。回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1951年出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孟宪承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建树甚丰,着作等身,同时在文史哲等学科也有很深造诣。
 

图书目录

出版源起
原序
导读
第一篇 哲学上现在的两难
第二篇 实用主义的意义
第三篇 玄学上几个问题从实用主义上研究
第四篇 一与多
第五篇 实用主义与常识
第六篇 实用主义的真理概念
第七篇 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
第八篇 实用主义与宗教
编校后记
威廉‧詹姆士年表
索引

 

图书序言

William James 《实用主义》导读

  实用主义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创立于美国,历经一个半世纪兴盛而不衰,不仅在学术界始终保持其强大的思想影响力,而且也广泛地传播渗透于全球社会各界;这一切,不但值得哲学家们深思反省,也促使一般人,特别是关切自己的精神生活品质的人们,对实用主义产生强烈的兴趣。

  实用主义首先是当代西方一支哲学流派;而作为一种哲学,它也引起过很多人误解,以为实用主义和其他哲学一样,属于很抽象的玄学理论,难以理解和难以把握。其实,恰恰是实用主义,打破了以往传统哲学的抽象玄学形式,以「简易实用」原则和方法,加强了哲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特别是为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提供方便有效的贯彻原则,使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以实用主义的原则和方法,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然,要真正把握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首先,必须了解詹姆斯本人的思路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的思想文化状况,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实用主义其他重要代表人物和实用主义整个学派的简略发展过程以及他们所坚持的基本精神。

  实用主义不是詹姆斯一个人凭空玄思冥想出来的思想体系。美国另一位实用主义思想家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早在1878年,就发表了《怎样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清晰起来》(How To Make Our Ideas Clear) ;在这部书中,皮尔斯首次使用「实用主义」这个概念,并以简单明了的哲学语言,传播实用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实用主义从此登上当代西方哲学舞台。

  在实用主义的思想发展史上,詹姆斯几乎与皮尔士同时为奠定实用主义基本原则做出重大贡献,而在他们之后,则是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为实用主义的广泛传播立下丰功伟绩。

  实用主义本身虽然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但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却深存于欧洲自古希腊经基督教并延伸至启蒙时代所累积的西方传统中。所以,要充分理解实用主义,不但必须尽可能精读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原着,细心消化实用主义的基本内容,而且,还要深入了解产生实用主义的19世纪西方社会文化的具体条件,特别是当时西方社会中存在的思想文化危机以及这场思想文化危机同当时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创新方法的内在联系 。

  须知,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西方哲学和整个社会文化状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迎来了哲学及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欧洲各个主要国家纷纷创建了各有特色的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多元化理论体系,而在哲学上,主要是形成了一系列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它们各自声称是科学真理的理论化身,但同时也把本来富有不断创新精神的理性怀疑的反思力量,凝固和窒息在体系化的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体系和逻辑格式框架中 ,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绝对观念论,就是这种体系化形而上学的典范。

  这一切,恰好体现了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悖论性(Paradox) ,它一方面宣告了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所宣导的理性原则的胜利,另一方面又逐步暴露了现代理性所内在隐患的矛盾,逐渐显示现代理性过分强调的系统性、普遍性、清晰性和逻辑性的某些缺欠,使本来具有一定意义的理性原则进一步绝对化和膨胀化,压制并窒息了实际社会生活和人性中的各种复杂的非理性因素的功能和作用,也使理论的系统性、普遍性、清晰性和逻辑性,转化成为固定的僵化格式,不但把活生生的实际生活和普通人性的丰富灵活的性质加以扭曲,也阻止了各种潜在的和可能的多样化创新力量。

  同哲学上的形而上学体系化的倾向一样,在文学、艺术及各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也形成了各种号称「典范」或「经典」的体系化理论和作品,试图树立它们的「理论权威」,并把这些典范和经典当成一切创造的固定模式,强制性要求各个领域的创作活动,都必须套入这些格式化的固定框架,从而导致十九世纪中叶欧洲思想文化的新危机,也同时推动了「现代性」(Modernity)的诞生。

  这就是实用主义产生的特殊的思想文化条件。很多人往往忽略实用主义哲学具有现代性的特征,就是因为他们都简单地把它同整个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混淆起来,从而也无法真正掌握蕴含在实用主义哲学内部的那种反形而上学的思路同样也无法把握实用主义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精神。

  现代性是西方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以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变革,它尤其表现了新时代的一种「心态」(Mentality),一种生活态度(Attitude)和思想模式(Thinking Model),就其与实用主义的内在关系而言,它主要试图在西方现代化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更有效地进一步处理和解决现代化面临的新矛盾,力图调整思想观念、创新行动及社会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跳出传统形而上学以及笛卡儿以来近代知识论和真理论的抽象框架,从而使实用主义,提出了对于「外在世界」、「观念世界」及「我们的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灵活开放态度,不再坚持从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古典时期)的格式化的理性主义,而是寻求鼓励一切自由创新的新型模式 ,确保各种新型人才的创新行动得以高效率地推动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活的游戏规则,高速实现新一轮现代化的新发展。这一状况,在美国尤其突出。

  十九世纪的美国,以其佔优势的得天独厚的时空条件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在短期内实现了欧洲需要好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现代化进程。正当欧洲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遭遇社会革命的动乱而在经济上陷入危机的时候,美国第11届总统詹姆斯‧博尔格(James K. Polk,1795-1849)在一八四五至一八四九年就职期间,通过对于墨西哥的征服性战争而使美国经济在短期内赢得了增长三分之一的高速发展效果。接着,一八六一年三月登上总统宝座的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在南北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美国进一步快速高效现代化扫除了障碍,使美国在一八六五至一八七七年间,进入「重建时期」(Reconstruction Era),把消除奴隶制、加强联邦政府以及加速经济现代化,当成美国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高速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从一八四零至一八七零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实现了生产总值按人头平均增长一倍的惊人成果,使它在一八九五年超越英国而成为生产总值占全球首位的强国 。

  伴随并引领如此高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发明及其快速推广,而美国知识份子、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思想创新,则是美国快速高效现代化的基本精神支柱。在总结欧美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他们意识到: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充分发挥美国社会历史的特色,敢于超越欧洲现代化模式,积极探索和选择有利于追赶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崭新思想观念、手段及特殊方法,才能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美国梦」。

  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创新是最关键的因素。可以说,整个十九世纪就是美国思想革命的关键岁月。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不只是在经济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美国已经显示出超越欧洲的豪迈气概。美国人虽然多数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但他们不甘落后于欧洲,从宣布独立到十九世纪末,一个世纪内,美国人不只是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试图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寻求超越欧洲的有效出路,坚持创建能够集中表现美国自身的独特精神风格的思想力量和基本理论体系 。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知识份子及其精神领袖不遗余力将欧洲浪漫主义改造成美国式的浪漫主义,同时还把欧洲「现代性」转化成美国式的创业精神,试图努力摆脱欧洲移民美洲早期的宗教节欲原则,批判各种不利于创新的命定论和宿命论,强烈抨击社会发展中滋生氾滥的罪恶和腐败力量,崇尚自然的真善美内在本性,强调思想创新的多元化和个体化,宣导个人创造激情的首要地位,鼓励个人充分发挥直观性和直觉性的创造力量,同时,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新发明的指导思想特征,把发明过程中的冒险精神和稳扎稳打积极探索原则结合起来,主张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并在调查中,发挥创新主体的主观观念的灵活性,巧妙处理探索目标与手段、目的与方法的关系,保障高效率创新活动的逐一实现 。

  正是对个人主体创造精神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实用主义产生前夕的「超验论」(transcendantalism)的思想基调,其代表人物美国思想家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和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等人,尤其环绕超越肉体和超越经验的「总体性信念」(Holistic Belief),鼓励把创造主体的独特信念放在首位,主张通过个人直观和个体反思的独特精神,去对抗各种传统式信条和古典时代的理智论(Classic Intellectualism),反对过分盲从理性和理智的原则、逻辑归纳主义(Logical Reductionism)以及机械论(Mechanism),强调个体生命内部的创造精神力量的决定性作用,宣导回归自然(Return to the Nature),在个人精神向大自然渗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

  美国式浪漫主义与超验论,表现了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型生命哲学(a revolutionarily new philosophy of life) ,体现了已经获得独立地位的美国人,对于自力更生、超越欧洲先进成果,抱有强烈自信,他们不相信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的原则,对自身的独创性及其未来胜利抱有坚定的信念。正如爱默生在一八四一年写的“自信”(Self-Reliance)一文所表述的,必须以一个具有美国本土原住民特征的自身为基础,创建一种普遍的自信(aboriginal self on which a universal reliance may be grounded);每个人都要力图摆脱任何权威对我们自身的控制,都必须使自己成为不受规训约束的自由个体。爱默生还指出,不应该使自己禁锢在历史的框架之中:「历史不会为我们带来启蒙,启蒙只是靠个人才能达到」(History cannot bring enlightenment; only individual searching can);真理只存在于个人自身之中,因此,爱默生劝诫他的读者,让他们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本能去做,不管别人怎么想(to do what they think is right no matter what others think) 。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在美国的本土化以及超验论的诞生,奠定了美国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为实用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最主要的,是使美国人时刻惦记自身历史文化传统薄弱性的特征,尽可能将历史和文化的弱点转化成为励志创业创新的积极力量,极力塑造富有敏感性和创造激情的典型人物,把个人自由当成高于一切的最高价值,鼓励对传统思想的批判,鼓吹不顾一切和冲破现有界限的创业热情以及冒险性的实践。

  所以,从十九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和「现代性」及其美国本土化,虽然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兴起,但其基本精神却集中在实用主义哲学,反映了这个时代新兴的美国民族的人文思想和哲学社会科学新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一,它反对将思想文化的创造活动格式化和体系化 ;第二,反对将真理典范化,反对以一个固定的理论成果当作一切创作的「真理」的典范;第三,反对将理性绝对化,主张将实际的创作激情和创新欲望以及各种非理性的力量,同理性一样平等地受到鼓励,让理性与非理性都在创作中自由地、不受任何约束地发挥作用;第四,反对将真理抽象化和一般化,唿吁一切创作返回生活和思想本身的逻辑轨道,使创作成为生命本身的自然运作及其超越性的直接表现,使理性及理性之外的各种精神力量,都依据创作的实际展现过程而发挥它们的自然性质;第五,反对用政治和道德的标准去衡量创作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主张将创作本身的独立性发挥到极致,实现创作的绝对自由;第六,强调创新没有标准,没有典范,没有统一格式,没有适用于一切创作活动的「方法」;相反,创作必须摆脱一切规定,确保创作变成为创作者个人的自由独立的行为;第七,创作不寻求永恆不变的结果,只求创作过程中每一个瞬间的抉择智慧,不寄託于稳定的秩序和程式,只求不确定性中的希望瞬间的突显,因此强调在瞬间中把握希望的机遇;第八,强调创作取决于个人信念、行为习惯、意志、情感及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导性协调,以便使个人经验在行动中扮演一种协调力量;第九,相信创作过程的流动性和自然协调性,主张在创作过程中寻求各种有可能提供有利于取得最大效果的“机遇”。

  在欧洲,现代性思想革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以及德国的马克思和尼采。他们为了解除对古典格式的迷信,首先集中批判理性中心主义,通过对理性中心主义的分析,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理性中心主义的主体中心主义及其语言逻辑原则。所以,现代性对于理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及其各种争论,都脱离不开对语言逻辑原则的批判,也脱离不开对于旧形而上学抽象体系的批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实证主义(Positivism)、结构主义、实用主义等新思潮,在十九世纪的出现,恰当地把批判理性主义与重建思维的语言逻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现代性以来西方思想文化长期争论的自然产物。

  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在欧美的出现和现代性的兴起,不约而同,表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新转捩点。从启蒙到十九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以及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制度的确立,科学技术的突飞勐进,更促进了取得了优先发展地位的美国,试图实现高效率发展现代化的梦想。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条件下,两位在美国土生土长、胸怀大志、多才多智的思想家皮尔士和詹姆斯,应运而生;他们的诞生及其实用主义的形成,简直就是美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顺理成章「唿之欲出」的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

  累积了雄厚现代科学知识基础和西方人文传统文化精华,身为数学家、逻辑学家、符号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皮尔士和詹姆斯,结合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争论的成果,发扬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核心精神,重新协调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关系,总结了各种探索行为发生时人际之间使用符号的历史经验,以调整行为者思想观念及其行为方向和内容,旨在高效率地达到行为观念中所确立的目标,才创立了「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所要考查和宣导的创新活动,是一种非常敏感、非常活跃、非常能动,但又非常脆弱、有待探险和谨慎检验的开创性行为,同时又是某种「非常规」的突破性行动,需要坚持冷静细致地考查和反复试验的复杂步骤,把探险与谨慎结合起来,又把科学实验与日常行为习惯加以协调,力图在反复实践中,依据贯彻过程不同阶段所产生的行为效果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关系的变化程度,发挥主观经验的智慧,恰当处理主客观相互关系,拿捏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寸,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实际效果。

  所以,发生和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实用主义,是一种以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和西方人长期通行的日常生活方式为基础而创造的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潮,它深刻地积淀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复杂历史传统,又表现了西方人自启蒙至十九世纪工业革命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基本心态,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新变革的特征。这些复杂的内容,凝聚在实用主义的基本原则,也体现在实用主义的各个具体方法及其许多重要概念上。

  由此看来,实用主义的核心及其基本精神,固然表现在它的基本概念及其表述方式,但这些概念及其表述,不过是深入把握其核心和基本精神的「入门」。实用主义的真正内容、概念、原则和方法,既然隐含了西方社会文化长达两千年曲折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浓缩了西方人「为人处事」的智慧,也就绝对不能靠表面地背熟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就可以完整地加以把握。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原则,强调透过实际上的成果(practical consequences),核对总和验证我们最初设定的概念和假设的真理性质。詹姆斯认为,「真理」,概括地说,无非就是我们思想方式的一种适当方便的权宜手段(is only the expedient in the way of our thinking),就好像「正确」,无非就是我们的行为方式的一种适当方便的权宜手段(just as ‘the right’ is only the expedient in the way of our behaving)。

  基于这样的真理观,詹姆斯特别强调「经验」(Experience)的特殊功能;对于我们来说,观念是否正确,就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满足我们的其他经验的要求;任何观念,只要能够从一部分经验到其他另一些经验中,引导我们获得成功,只要能够把各种事务完满地连接起来,只要能够确保我们的工作进行顺利,那就是真理。

  显然,詹姆斯实用主义所重视的「经验」,是个体化、具体化、阶段化的有效行为习惯的表现,同时也是有可能在一个共同体中互通并沉淀下来而成为有效的通用方法;因此,在詹姆斯看来,经验又是有生命力的实际力量结晶体,它还可以在各种具体实践中获得更新,转化成为具有渗透力的文化力量,又可以随时依据主体的智慧而在不同环境中灵活应用。

  正因为这样,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实际上是一个调和的体系,无非是一种具有「仲介」性质的体系(as a mediating system)。所以,詹姆斯指出:实用主义使各种理论不再僵化,它使它们柔和起来,并使它们都有可能发生作用。琗䞦

  正因为这样,詹姆斯也把实用主义哲学比做「多元论的哲学」。他认为,多元论的哲学可以防止僵化(unstiffen),使哲学变得灵活些,有伸缩性,没有一点碍手碍脚的教条,没有任何一点需要加以严密论证的生硬教义;相反,它准备享用任何一种假设,以便向所有人提供有助于成功的哲学方法。所以,实用主义也是开放的,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方法,随时准备吸收各种新的有用的经验。

  实际上,实用主义哲学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并不是陌生的。有许多很少关心哲学问题的商人、工业家和市民们,其实都已经在他们自己的商业活动、社交来往以及大量的日常生活行为中,或多或少地奉行实用主义的哲学原则。所以,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尽管都没有受到过专门的哲学教育,但只要细心阅读实用主义的基本着作,他们立即就会体会到实用主义哲学和他们本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运作节奏,也使许多问题变为复杂多变,在许多方面,增加了实际生活的模煳性和不稳定性,促使人们重新对实用主义的发生新的兴趣,也使他们意识到把握实用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五南出版社重新翻译和出版詹姆斯的这部实用主义专着,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高宣扬
2018年9月30日于巴黎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