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五,世界随他的镜头望向福尔摩沙
神祕东方的光与影,由他以相机与笔步步揭晓
一八六二年,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生抵达新加坡,展开长达十年亚洲居游生活。经营相馆生意之余,他对拍摄远东的风土民情产生极大兴趣。旅居东亚十年,其足迹遍布麻六甲海崃、中南半岛、台湾以及中国大江南北。摄影技术刚起步的年代,汤姆生扛着笨重的相机旅行,翻山越岭、远渡重洋,以湿版摄影技术记录各地人民、村落、建筑与人文景观。他将游历亚洲诸国时拍摄的影像与手绘图配上文字,编成《十载游记》这本集回忆录与摄影集为一体、文图并茂的作品。
十九世纪下半,汤姆生的相机拍下现代东西交会的第一刻,其笔锋深入动盪国度的不同层面。透过他的镜头与笔,欧美读者首度见到神祕面纱下的老东方。汤姆生呈现的不只是新奇的异国风情,风景地貌、建筑风采之外,他对亚洲人民、社会观察入微丰富,记录主题广及街头乞丐、贩夫走卒、达官贵人、常民生活、皇室仪典、社会问题。《十载游记》中,他致力于描绘广袤远东的真实样貌,在东西关系日益频繁之际,率真翔实地为大众勾勒出亚洲的丝丝光芒与暗影,以及正史上最欠缺的常民世界。借由汤姆生不畏艰辛的深刻记录,福尔摩沙岛西南部丰富的自然生态、原民生活、人文风貌,也初次抵达西方读者眼中。
《十载游记》首次出版时,印刷技术尚不足以于报刊书籍中印制照片,因此书中一张张图片,皆是由木刻师傅以汤姆生的照片、绘图为样本,刻制成细致的木口木版画印刷。此书一八七五年于伦敦和纽约出版,一八七七年被译作法文于巴黎发行,两版收录图文略有差异。中译本统整了英法文版的图文译出,力求将当时欧美大众所见的亚洲风貌完整带到中文读者面前。
最佳卖点 —台湾影像首次进入世界舞台,揭开福尔摩沙神祕面纱。
—借着十九世纪英国摄影师的记录,一窥现代东西交会之际的亚洲各地风貌。
—贴近民间、脚踏实地的报导文字,呈现正史之外的常民生活
各界推荐 谢佩霓(艺评人、策展人)——专文推荐
刘克襄(作家)、廖科溢(金钟奖主持人)——共同推荐
在此之前,福尔摩沙只是一则则传说。优越感作祟染指之下,停留在充满异国情调的光怪陆离,充斥形形色色不痛不痒的表象描述……多亏才思捷敏如汤姆生,透过全观式的优质照片与鉅细靡遗的翔实笔记,这才让台湾终于立体化、量感化、真实化。——谢佩霓(艺评人、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