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犯罪学者及刑事司法实务人士对于发生在自己周遭环境以外的犯罪,通常较感陌生,也较缺乏兴趣。长久以来,暴力及窃盗犯罪一直都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犯罪问题,理由是这些犯罪经常发生在你我的生活周遭,感觉很近,也较熟悉。然而,在全球化浪潮与科技精进的影响下,空间和时间被压缩,不仅把世界变小了,也改变了促使犯罪发生的机会结构。近年来,有一种犯罪已悄然渗透到我们的社会,那就是「跨国犯罪」。
在现实环境中,跨国犯罪表面上看似与一般社会大众距离遥远,但事实却不然。以毒品犯罪为例,政府资料显示毒品犯罪人数众多,在监毒品犯占在监受刑人的比例超过四成,执法机关查获的海洛因及大麻等毒品近乎全数来自境外。而安非他命及摇头丸等合成毒品,虽可在本地制造,但其先驱化学物质大多来自境外地区。其他诸如人口贩运、洗钱、电脑网路犯罪、诈欺等犯罪,犯罪者在降低风险与扩大利益的考量下,经常将违法活动的范围延伸至境外。来自学界及政府的资料均显示,犯罪者针对犯罪行为的构思与安排愈来愈复杂,犯罪已不再是单纯的地区性问题,如果缺乏跨境的合作网络,犯罪问题将难以有效防制。
本书的撰写,尝试结合欧美国家的经验、学理论述及本土的犯罪现象。从巨观面来看,内容架构分为三大篇,第一篇为跨国犯罪类型,第二篇为国际执法合作,第三篇为跨国犯罪防制。从微观面来看,第一篇系从跨国犯罪的基本概念出发,继而探讨人口贩运、毒品贩运、洗钱、国际恐怖主义、电脑犯罪、诈欺等我国当前所关注的跨国犯罪类型。为使读者能够对跨国犯罪有更完整的了解,本书第二篇接续讨论全球性与区域性执法合作组织、驻外执法联络官等合作机制。第三篇则探讨犯罪情资交换、国际司法互助、国际执法合作影响因素等与防制对策有关的议题。
全书共计十六章,详细探讨了跨国犯罪的类型、国际执法合作组织及跨国犯罪防制措施,可说是一本与国际警察合作、国境执法、移民政策分析、国土安全与国境安全管理等领域有关的专论。本书能够顺利完成,需要感谢许多人的协助与鼓励。首先,感谢中央警察大学提供优良的教学与研究环境,赋予笔者所需要的研究灵感与能量。撰写本书期间,笔者曾多次前往刑事司法机关蒐集资料,承蒙相关人员的协助,研究才得以顺利进行。此外,若无行政院科技部提供的研究补助,笔者势必无法执行较大规模的系统研究,研究所得难以成书,在此一併表达诚挚谢意。当然,如果没有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的支持与协助,本书必然无法顺利出版,笔者同样心存感激。
跨国犯罪有关议题不仅复杂且牵涉广泛,本书虽尽可能呈现其内容,惟笔者才疏学浅,文中难免有疏漏与不足之处,尚祈先进不吝赐正。
孟维德 谨识
于大岗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