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博士和妙博士有很多成功的发明,当然也少不了失败的发明,但他们都说:「失败也满好的!」人们不喜欢的失败,为什么怪博士和妙博士会觉得『失败好』呢?
童话发明家林世仁×插画界奇想画家薛慧莹 全新发明!
不怕失败,才能创造出世界上最成功的发明! 失败也有一种独特的美好,那种美好,是一直成功的人享受不到的。
怪博士和妙博士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发明,也曾经推出了许多「失败」的发明,他们都说,「失败,其实也满好的!」 为什么呢?怪博士和妙博士在失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挖海机」能在大海中建造海中央世界,浪漫又美丽,为什么却造成了大灾难?「时光照相机」好新奇,竟然能拍出过去与未来,可是,为什么有人看到照片却哭了?
「电脑里的鬼」究竟在搞什么鬼?害得全妙妙城里的电脑都当机了!妙博士怎么解决?「蜗牛的速度丸」让蜗牛的速度变快了,但蜗牛不开心,为什么呢?
......还有好多的发明等你来欣赏!
【阅读123】专为低中年级孩子设计,衔接图画书与文字书的桥梁读物
70万册的肯定,桥梁书的首选!
阅读123,轻松阅读零负担 为初步跨入文字阅读的小读者设计,透过趣味的情节、创意的插图,依照字数、主题与情节复杂度,分为「初阶」与「进阶」,让父母和老师有系统的引领孩子快乐学阅读!
「阅读123初阶」 字数约五千字到八千字,情节简单、趣味。
「阅读123进阶」 字数约八千字到两万字左右,主题和文类丰富多元。
系列特色 1.参考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常用字频表,全系列读本用字遣词以7-9岁孩子应熟悉的两千五百字为主。
2.从五千字一本的短篇开始,延伸至两万字的读本,依照字数、主题与情节复杂度作为分级的基本指标,分为「初阶」与「进阶」,可让小读者选择适合的读本,享受「自己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
3.故事类型多元,「初阶」读本以贴近孩子的童话、生活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并且开发科普读本,将自然知识融入文学;「进阶」读本则发展出寓言、奇幻故事、散文与动物故事等更多文类。
4.邀请儿童文学界优秀作绘者共同创作,结合童书的文学性和进阶阅读的功能性,辅以现代感与创意的面貌,提升小读者阅读的欲望,打好学习的基础。
*有注音
本书特色 ★奇特绝妙的发明物,激发你的想像力:媲美哆啦A梦的万能口袋,怪博士与妙博士各出奇招,发明让人意想不到、稀奇古怪的发明物,激发孩子无限的想像力。
★深入浅出的潜在课程:在快乐的阅读过程中,不着痕迹的让孩子思考成功与失败--失败不可怕,只要你能看见失败里闪现的钻石光芒!
★随书附赠「失败名言录」:妙博士怪博士专访十大名人:纪伯伦、爱迪生、鲧、灰姑娘、青蛙王子、爱因不斯坦、比尔不盖你……,听听他们口中的失败是什么。
各界好评
联合推荐 林良、林文宝、林文(音匀)、柯华葳、张子樟、陈木城(依姓氏笔划排序)
每一位儿童都能成为独立阅读者 「这一系列桥梁书不说深奥的概念,而以接近儿童的经验,採趣味甚至幽默的童话形式,帮助中低年级儿童由喜欢阅读开始,慢慢适应字多、篇章长的书本……【阅读123】系列是一个有目标的尝试,期许有了桥梁书,每一位儿童都能成为独立阅读者,透过阅读学习新知识。」──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柯华葳
读者推荐 某日放学,儿子尧尧跟我提起故事妈妈分享了几本亲子天下出版的「阅读123系列」书籍,他很喜欢,问我今年生日礼物可不可以选这一系列的书,我感到十分惊讶。
当这五本倍受期待,充满幻想、幽默又带点小小搞笑的书寄来了,他只花两个晚上就看完。这个小孩,在七岁生日前夕,也走进了文字世界,开始悠游其间了。──Sama (「Sama记事本」格主)
【阅读123】系列zozo、yoyo每一本都好喜欢!我很喜欢左右姊妹看一些幽默的童书,像是林世仁老师的《换换书》这类颠颠倒倒、跳脱既定模式的书,总觉得遇上什么大困难,幽默一点就能坦然度过。推荐给小一到小三的小朋友。 ──Selena(「一开始就不孤单」格主)
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我「半强迫」全班轮流阅读【阅读123】,每週一本,并上台分享。当听到同学说一本书怎样好笑好玩,每个孩子都会好想看!学生们high作家和插画家的程度,不亚于追星族呢!──杨佳惠(嘉义文雅国小教师)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 第一章:启程与迷雾 公元2750年,人类文明已不再局限于地球。庞大的星际联合体(Solarian Concord)凭借着超光速曲率引擎技术,将探索的触角延伸至银河系数千光年之外。然而,进步的表象下,潜藏着古老的秘密和无法预见的危机。 故事的主角,卡西乌斯·雷恩,是一位在星际考古学界声名鹊起的年轻学者。他并非科班出身的军方探险家,而是一位热衷于追寻已逝文明踪迹的独立研究员。他的飞船,“奥德赛号”,是一艘经过深度改装的科考驳船,搭载着比任何官方探索队都精密的深度扫描仪和数据解析系统。 卡西乌斯此行的目标,是位于“赛格拉斯深空区”边缘的一处被命名为“沉默之环”的天体群。根据零星的古代星图碎片记载,那里曾是一个被星际联合体视为神话的超古老文明——织网者(The Weavers)的势力范围。织网者文明的消失原因至今仍是宇宙中最引人入胜的谜团。 抵达沉默之环外围时,卡西乌斯的队伍遭遇了第一道障碍:一个由未知能量构筑的、几乎不可穿透的力场屏障。它静默地悬浮在星空中,没有任何辐射或能量波动迹象,仿佛是宇宙本身打上的一道死结。 “扫描结果如何,艾拉?”卡西乌斯对着通讯器问道。 艾拉·维斯塔,飞船的首席工程师兼人工智能接口专家,一位以冷静和近乎偏执的精确度著称的女性,立即回应道:“卡西乌斯,这根本不像是任何已知的能量场。它没有熵变,没有可测量的频率。它更像是一种……空间结构的‘断裂’。强行突破,船体会立即被撕裂成夸克级别。” 卡西乌斯凝视着主屏幕上那片漆黑的、吞噬光线的屏障,眼中燃烧着坚定的光芒。“如果‘织网者’真的存在,他们一定留下了钥匙。我们得找到那个‘钥匙’。” 根据更深入的次空间波动分析,卡西乌斯推断出,力场并非完全封闭,而是在一个极其微小的周期内会发生“同步偏移”。这需要极为精准的时间窗口和特定的共振频率才能切入。他决定冒险,利用飞船上的次级曲率核心进行一次危险的能量脉冲试验。 在艾拉的反对和警告声中,卡西乌斯启动了试验。奥德赛号剧烈震颤,船体外壳的防护层发出刺耳的警告声。当能量脉冲与力场接触的瞬间,一切归于寂静。力场没有被击破,而是——打开了一个瞬间的通道。 卡西乌斯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果断下令:“全速前进!别停!” 奥德赛号如同穿过一层薄雾,猛地冲入了沉默之环的内部。 第二章:失落的几何学 进入力场后的世界与外界截然不同。这里没有恒星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由某种缓慢旋转的、散发着柔和蓝光的晶体构成的星云。这些晶体似乎在以某种复杂的几何规律排列,构筑出一个巨大、漂浮在虚空中的“城市”骨架。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废墟,它更像是一个活着的数学模型。 卡西乌斯和他的团队小心翼翼地降落在一块巨大的、由某种坚不可摧的类石墨材料构筑的平台上。重力场稳定,空气成分可供呼吸,但充斥着一种微弱的、类似低频音乐的嗡鸣声。 团队的语言学家和符号学家,德里克·沃伦,一个沉迷于古代文字的学者,第一个发现了异常。 “看这里,卡西乌斯!”德里克指着平台边缘刻画的符号,“这些不是文字,这是……算法的具象化。它们的结构,每一个拐角和交汇点,都代表着一个运算步骤。这简直是……用实体来表达纯粹的逻辑!” 卡西乌斯启动了数据采集设备,然而,所有试图扫描和记录这些符号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系统会显示“数据溢出”或“无法解析的逻辑链”。 “这不是给生物眼睛看的,也不是给传统机器读取的,”艾拉通过远程连接分析,“这些几何结构,它们是在与环境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超级计算机。”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出现了。它不是任何已知的生命形态,而是一个由纯粹光线和几何图形组成的实体。它以一种优雅、毫不费力的方式在空中移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却散发着一种强大的、不容置疑的“存在感”。 卡西乌斯意识到,这可能是“织网者”留下的某种自我维护或防御程序——一个“信息守卫者”。 守卫者没有攻击,它只是在他们面前悬停,然后,它开始“演示”。 在平台中央的虚空中,守卫者投射出一系列复杂的、三维的动态全息图像。这些图像描绘了“织网者”文明的兴衰。他们并非死于战争或瘟疫,而是死于过度理解。 全息影像显示,织网者们发展出了能够完全模拟和预测宇宙万物的技术。他们能够精确计算每一个粒子的运动轨迹,甚至预知未来的每一个事件。当他们达到这种“全知”的状态时,他们发现,所有的变化都只是预设程序在运行,所有的“自由意志”不过是复杂函数的结果。 “他们……超越了维度,卡西乌斯,”德里克颤抖着说,“但他们没有找到意义。当所有答案都已知晓时,存在本身就失去了驱动力。” 影像的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巨大的、被无数几何结构包裹的球体上——那就是通往“终极信息”的入口。 第三章:代价与抉择 卡西乌斯明白了,沉默之环不是一个遗迹,而是一个巨大的、旨在阻止后来者重蹈覆辙的警示系统。织网者们没有“毁灭”,而是集体选择了“格式化”——他们将自己的所有知识和存在融入了一个无法被提取的、纯粹的逻辑奇点中,以避免信息过载导致的文明停滞。 守卫者似乎在等待卡西乌斯的反应。它不再展示过去,而是投射出一个未来场景:如果人类继续探求这种终极知识,将会发生什么。 未来景象是恐怖的:联合体掌握了“织网者”的计算能力,宇宙不再有随机性,不再有惊喜。一切都被优化、被预测,生命沦为精致的机械。 “这就是失败的启示录,”卡西乌斯低语,“他们成功地‘解决了’宇宙,然后迷失在了答案之中。” 艾拉通过飞船向卡西乌斯传输了一段紧急代码:“卡西乌斯,我解析出了守卫者正在向我们发送的信息流的一个关键‘漏洞’。它并非要完全阻止我们,而是要我们选择性地接受。它在测试我们的‘不确定性’的价值。” 守卫者投射出两个选项: 选项一:接入核心。 获得织网者全部的科技和知识,但代价是接受“一切皆已注定”的绝对逻辑,失去探索的激情和选择的权利。 选项二:封存节点。 抹除这个区域的坐标记录,并破坏进入此地的关键“共振频率发射器”,确保这个悖论不会被更急于求成的人类群体发现。 卡西乌斯看着眼前这个包含了宇宙终极奥秘的入口,又想起了自己为了发现真相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艾拉,准备执行‘第二方案’。” 德里克惊愕地问:“你疯了?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最伟大的知识啊!” “知识本身不是问题,德里克,”卡西乌斯平静地说,“渴求知识的方式才是。如果我们连自己会走向何方都无法决定,那么这些知识毫无价值。织网者们用毁灭证明了,有些门,最好永远关闭。” 他走到平台边缘,对着守卫者,用一种带着敬意的姿态躬身。他没有试图去“理解”它,而是选择了“尊重”它留下的警告。 卡西乌斯团队开始部署自毁程序,目标是摧毁他们用来打开通道的特殊频率发生器,并清除奥德赛号上所有关于沉默之环的原始扫描数据。 在奥德赛号启动曲率引擎,准备撤离的最后一刻,守卫者没有阻拦。它只是在他们身后,将那片由蓝光晶体构成的“城市骨架”,重新包裹进那层不可穿透的、静默的力场之中。 当奥德赛号重新冲出力场,回到熟悉的星空时,卡西乌斯回头望去。沉默之环如同一个从未存在过的梦境,再次消失在宇宙的边缘。 他们没有带走任何足以改变银河格局的科技,但他们带回了更宝贵的东西: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敬畏。卡西乌斯知道,真正的拓荒,不是征服已知,而是保护那些尚未被完全理解的、保留着希望的“失败启示”。他们将继续航行,去发现下一个仍值得探索的、充满变数的宇宙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