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着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 蒙曼教授
  首部讲解唐诗之美的作品,带你于四时流转中,品读唐诗的千古流韵。

  ★以24节气结合从古至今具代表性的节日,带领你在四季时令中,深度体会32首精选唐诗,感受唐代的岁月、唐人的生命,品味唐诗的语言之美、文学之美。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
  不变的唯有四季更迭轮回,
  记忆着千年以前的大唐风情。

  但愿我们――你、我和他,
  与他们――李白、杜甫、王维,
  能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

  春。
  一窥韩翃笔下「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春日长安;
  感受杜审言诗中「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的徐徐和风;
  聆听李白「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的异地之音。

  夏。
  赞叹王维笔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风光;
  品味孟浩然诗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丝丝荷香;
  沉浸于李白「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的青春律动。

  秋。
  与王维一起聆听「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秋日空山;
  与杜甫一起伤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月夜露水;
  触动于「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崃气萧森」的他乡之景。

  冬。
  震慑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冬日北国;
  和祖咏一起从长安城眺望「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与白居易围坐共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好评推荐

  「我愿意把古人苦吟的精华拿来和你分享,让你和我一起,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蒙曼

  「绝大多数人对唐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识,或者会背全诗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蒙曼老师解读唐诗的特点非常鲜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准确到位。这两点看似容易,其实非常不易。」──王立群(着名文化学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蒙曼


  蒙曼,知名历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着有《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
  2007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先后讲述《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节目,并出版相应图书,引起广大回响。
  2016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幽默风趣的点评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图书目录

自序  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
推荐序  敲开唐诗王国的大门
 

立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元宵节|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情人节|李白〈长干行〉
雨水、惊蛰|杜甫〈春夜喜雨〉
春分|杜秋娘〈金缕衣〉
清明|韩翃〈寒食〉
谷雨|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立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母亲节|孟郊〈游子吟〉
端午节|李白〈江上吟〉
小满|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夏至|高骈〈山亭夏日〉
小暑、大暑|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建军节|王昌龄〈出塞〉
 

立秋|王维〈山居秋暝〉
七夕|杜牧〈七夕〉
白露|杜甫〈月夜忆舍弟〉
教师节|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寒露|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
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立冬|卢纶〈塞下曲〉
小雪|祖咏〈终南望余雪〉
大雪|李白〈北风行〉
冬至|白居易〈问刘十九〉
小寒|杨炯〈从军行〉
大寒|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春节|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时之歌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图书序言

自序

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


  二○一七年,农历丁酉年。正月十五那天,伴着满城的灯火,满天的烟花,我在喜马拉雅推出了一个节目,叫《蒙曼品最美唐诗》。那个时候,刚过立春,不到雨水,东风尚软,万物方甦。当时我确定的原则,就是按照季候来讲诗,和读者在四季的变换中一起赏读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也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古人对季节的变化、对节日的情感,真的比今人敏锐太多,也细腻太多。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还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全都按照自然的节奏,接受着老天的安排。没有现代钟表的精确报时,但是,人们知道,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顺时而动,就是天人合一。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正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时代。做官的出门游宦,念书的出门游学,从军的出门征战,经商的出门行商,甚至娇羞的姑娘,也会迈开健康美丽的天足,走出家门,到林间採桑、到水边採莲。有谁会比出门在外的人更关注节气的转换、天气的变化呢?只有他们,才会看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崃气萧森」的他乡之景,听到「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的异地之音,感受到「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边塞气息,当然,也沉浸在「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的青春律动中。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更是中国古代盛世的巅峰。日子过得丰足,节庆才格外热闹。「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我们在这样华丽的诗篇中开场,又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浑雄韵律中收束。我们用唐诗来体味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佳节的动人风情,也用唐诗来表达情人节、教师节等当代节日的精神。

  可能你注意到了,这本书并没有把二十四节气写全,也没有把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吟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最核心的蓝本,是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这三百多首诗,是从五万余首唐诗中精挑细选而来,代表着唐诗的风骨、风雅与风流。我确信,所有的节气、节日都有诗,但不是所有的节气诗、节日诗都是好诗。我愿意把古人苦吟的精华拿来和你分享,让你和我一起,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

  至于这本《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否仅仅是喜马拉雅节目的文字版呢?当然不是。这是按照一个更清晰的主题精心选择、精心编排也精心修改过的三十二首诗。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我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他们――李白、杜甫、王维,更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我们――你、我和他(她)。我们和他们,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就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中。

蒙曼

图书试读

雨水、惊蛰|杜甫《春夜喜雨》
 
二○一六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人都背过二十四节气歌吧?小的时候,我常常想,已经有了四季,又有了十二个月,为什么还要再分成二十四节气呢?多麻烦呀。可是,长大后再想,就觉得这发明真好。这个好,不仅仅是因为它掌握了黄河流域的气候规律,更是因为,这二十四节气,把琐碎而平凡的日子分得更细密了。假使一年只分四季,那就只有四次转变,四次惊喜吧?可是一旦化成二十四节气,就有二十四次变化,像二十四声鼓点,一下下地敲打着人心。何况,每个节气还要再分成三候呢!二十四节气又分成七十二候,五天一段落,五天一主题,是那么富有诗意。
 
就拿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来说。雨水的三候是什么?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万物萌动。想想看,先是水獭动起来了,把肥美的河鱼拖上河岸;紧接着是鸿雁北飞,在蓝蓝的天上写下一个人字;再后来就是草木萌动,大地从干枯的褐色变为一片葱茏,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象啊!而所有这些改变,都是拜淅淅沥沥的春雨所赐。沾衣欲溼,润物无声,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诗意的吗?所以,我要分享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溼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责任心、忧患意识强,感时伤世,作品往往比较沉重。但是,这首〈春夜喜雨〉不一样,一开始就透着愉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并非都一样。冬天是冻雨,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秋天是秋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夏天是暴雨,一洩如注,翻江倒海。三者都没有那么好,甚至还会带来灾害。但是春雨不一样,春雨是用来点醒春天的,它带来的是属于春天的滋润,属于春天的绿色,属于春天的生机勃勃,所以人都喜欢春雨,期盼春雨。那春雨呢?彷彿也在回应人们的期盼,如期而至。所以才会有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早不晚,恰恰就在该下雨的时候,下雨了,真是一场善解人意的好雨。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