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由于近年来都市更新在政府的政策多加提倡下,逐渐成为一项不动产市场的显学,其中也吸引了许多上市柜建商纷纷加码押宝,包括国建、国扬、太设、全坤建、中工、冠德、基泰、兴富发、日胜生、华固、台开、乡林、长虹、三圆、信义、润泰新、大汉、力麒等均跨足都市更新领域,其看中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是都市更新基地的主要特性均为都市早期发展的精华地区,其经过数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週边商圈的发展及价值,早已远远超过原所有权人当初买进持有的成本,加上建筑物老旧且已达使用年限,使用上已有安全之虞,均促使着地主加速与建商们磋商流程。
然而,这也让建商得以都市更新之名,行大举圈下都市精华土地之实,造成近年来都市更新纷争不断之纷扰,亦导致民众对政府都市更新之良善政策造成误解及污名化,实非民众之福。近期,政府为了增进都市更新之脚步,排除民众对于都市更新财团化之疑虑,因此积极推动自主更新,并以政府补助都市更新经费方式,协助民众自行推动都市更新事业,其中并以协助成立都市更新团体及补助更新团体作业经费等最广为民众所熟知。
目前在政府所推动的自主都市更新主要之目的及意旨,乃期待社区发起民众能以自主更新团体之方式,利用同为社区住户之立场,出面发起与整合社区内其他土地及建物所有权人,并借由所有权人所发起筹组的更新团体,聘请都市更新顾问公司抑或建经公司协助制作都市更新基地的都市更新可行性评估报告,以杜绝都市更新事业最为人诟病的财团化、分配不均及黑箱协议之疑虑,并增进都市更新事业之成功机率。
由于政府推动民众自主都市更新已多年,惟都市更新事业一直是一项横跨不动产、地政、土地开发、建设、营造、银行信託、财务会计、法律、估价、都市计划……等十余项专业领域之事业,一般民众在都市更新专业知识不足之情况下,纵使有心想要推动自主都市更新,但也不知该从何做起,加上市面上有关都市更新事业领域书籍少之又少,一般民众推动自主都市更新事业领域方面之书籍更是为零,因此笔者特地结合多位在都市更新领域耕耘多年的危老、都更推动师及都市更新谘商师等,共同撰写一部能够协助民众推动自主都市更新之DIY专用书,笔者期待本书之出版,能够协助民众办理、推动社区都市更新单元检核、都市更新事业拟订、自主更新团体筹组设立及申请都市更新政府经费补助等。
林煌钦
序 除了都市更新法令外,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于2017年4月25日立法院三读通过, 让人民及产业界看见了希望,改建老屋屋主可以依照法令的流程申请建筑执照,将突破以往老屋改建只能走都市更新才有奖励及税捐优惠,及必须符合都市更新单元划定走大面积整合造成推动不容易困境 。
有了突破法令后,为了都市更新及危老普及化教育,台湾都市更新推动全国学会推出全国业界首创:以专业分类、分流方式,首创都市更新三级公益证照,以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初阶「都市更新谘商师」、「都市更新辅导师」;中阶「都市更新规划师」、「都市更新整合师」;高阶「都市更新顾问师」、「都市更新师」等,让民众得以依需求寻求都市更新专业人员的协助,并且提升都市更新业界从业人员长期缺乏专业证照认证的专业素质。
笔者有幸参加这本都市更新超简单系列书籍,透过一问一答方式 ,让民众有都市更新及危老基本功,加速进行老屋重建。
台湾都市更新推动全国学会媒体总编辑
台湾新创都更集团媒体总编辑
苏煜瑄
序 何谓防灾型都市更新? 我相信这个名词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定都是相当的陌生,尤其防灾型都市更新政府及媒体眼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生硬的话题,它既不吸引人,也无法得到媒体关爱的眼神,然而自从2016年2月6日美浓地震发生迄今,每日开启电视新闻台等,都开始看到政府及媒体已慢慢将重视及关爱的眼神移往防灾型都市更新,而媒体也开始探讨强震灾害、土壤液化等相关议题,而民众此时透过媒体才能得知,原来我们从小生活成长的地方竟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关切及重视的。
过去笔者在不动产及都市更新相关领域中,看到了政府对于防灾型都市更新并无任何实际的作为,不管是学界或是建筑师等专技人员在各项政府研讨会中的不断提醒,但是直到此次维冠大楼倒塌事件的发生,引起民众及政府的震惊后,政府才开始重视台湾老旧建筑物的耐震、发动老屋建检机制及制作综合性灾害潜式图等,笔者试想,如果政府如果能够借由此次强震灾害的发生,而开始重视及推动防灾型都市更新,或许也是民众之福。
尤其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最初的农业经济逐步转化为工业经济、电子、网路科技经济,不断的转型到现在的大数据、虚拟网购、服务产业等数位经济,而我们所居住的都市也随着产业快速的发展而扩大,然而,在都市中心精华区域的建筑物却不断的老化颓圮,政府公部门逐渐意识到老旧建筑物的安全性、都市景观的违和感,因此积极推动城市改造计画─此计画中最广为人们熟知的即是「都市更新计画」亦是目前话题最夯的「防灾型都市更新计画」。
因为随着建筑物不断的老化,居住在都市的人们开始意识到都市建筑物更新的需求及必要性,但由于都市更新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刚萌芽之阶段,因此熟悉都市更新操作之专业人员十分稀少,目前业界除了专业的都市更新顾问公司外,就是属于较为学术领域的都市更新学会、基金会等,另外公部门的专业人员培训计画中,最广为人们熟知及最为肯定其专业性的就是新北市政府所培训的「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推动师」、台北市政府所培训的「台北市政府危老更新推动师」及台湾都市更新推动全国学会所培训的「都市更新谘商师」。
鑑于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民众及社区发起自主(自办)都市更新,政府都市更新处等均十分积极推动,且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惟都市更新之专业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且市场上有关一般民众办理自主都市更新专业培训课程,除了「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推动师」、「都市更新实务工作坊」及「台北市都市更新重建教育」外,并无任何自主都市更新推动专业课程及书籍可供民众研读学习。
因此,笔者特地整理依都市更新事业流程操作步骤,并结合都市更新专业人员多年来的操作经验,并以Q&A的问答方式,汇集整理成为一部引领有心发起推动都市更新事业的民众,并引领读者一步一步以DIY的方式,检视读者及所欲推动都市更新的社区,是否符合自主都市更新的条件,笔者并期望这是一部专属自主都市更新,民众推动都市更新事业DIY的一部推动典范。
林志铭
序 「都市更新条例」其立法目的为促进都市土地有计画之再开发利用,复甦都市机能,改善居住环境,增进公共利益。自中华民国87年11月11日公布施行起,历经20年,经过9次修法。「综观都市更新事业」,主要有以下问题,包括所有权人对民间实施者的不信任,业者和个别所有权人的协议条件不透明,以及投资者对于权益的不确定,其中核心关键又在于都市更新推动过程中,所有权人彼此、实施者与所有权人之间的双重猜疑与不信任,造成阻碍及延宕都市更新的最大主因。如何使地主自主完成都更成为本书撰写之目的,透过问与答的方式,让地主从什么是都市更新、都市更新地区之划定、都市更新单元之划定、都市更新团体之筹组、都市更新经费补助及都更步骤123……等方式,都市更新自己来。
江志伟
序 都市更新条例自1998年 11月11日公布施行,实施至今,都市更新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考究都更窒碍难行的原因非常多,除了相关机制建构不完善外,最主要的还是分配问题。加上部分条文有违宪之虞,司法院大法官于民国 102年4月26日做出「释字第 709 号」解释文,宣告都市更新条例部分条文违宪,限期 1 年内检讨修正,但迄今已逾5年,仍尚未修法。
在都更条例修法缓不济急之下,为因应潜在灾害风险,加速都市计画范围内危险及老旧濒危建筑物之重建,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建筑安全与国民生活品质,立法院于106年 5月1日公布施行「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其相关子法与配套措施亦已完成,加速都市计画范围内,危险及老旧濒危建筑物之重建。
然而就大多数人而言,对都更或危老条例,都还是一知半解。为使读者能对都更或危老条例有全面而周延的了解,本书透过问与答的方式,将艰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及复杂的法律关系,以浅显易懂的问答形式加以说明,针对两条例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大有收获。
本书内容理论与实务兼备,不但可以作为大专校院都更课程之教科书,也适合当成对都更或危老重建有兴趣者的参考书,不论是自办都更或是参与都更的建商,借由它,人人都可以成为都更高手。
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兼财经管理学院院长
洪大安
2018年9月24日中秋于台北
序 近几年因地震导致建筑物倒塌,人命伤亡事件频传,迫使政府终于正视建筑构造安全议题,必须能保障人民财产之安全,才能保住政权。
台湾建筑相关法规对于建筑构造安全性能的认知,在民国63年以前并未纳入侧向地震力,至民国63年起才将地震力纳入计算,并进行了5次修改。如民国86年技术规则修正,增加柱箍筋密度。民国88年921震灾后,技术规则修正震区系数与韧性配筋。行政院于105年4月29日核定的「安家固园计画(105至110年)」强制规定88年12月31日以前所领得建造执照,私有供公众使用建筑物,楼地板面积累计达1,000平方公尺以上之建筑物,应办理耐震能力评估检查,并纳入建筑物公共安全检查签证及申报项目。106年5月又再公告「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希望加速重建危险老旧建筑,保障建筑安全,避免灾害再度发生。
建筑构造安全受以下因素之影响:如环境地质(地质破碎/土壤液化……)、建筑物构造安全(建筑物老旧/危险所致)、结构设计(耐震性能等级)、施工过程(是否按核准建图施工)、使用维护(是否违反核定使用方式/用途……)其中甚多涉及建筑专业知识与法令制度,多数民众无法了解,而法官对建筑致灾责任的鑑别更如瞎子摸象,无能为力。
早期都市更新的型式,根源于政府宏观都市的理想,而订出都市更新条例。但执行上却因财力、人力、能力有限,而冀求以奖励容积策略激励全民都更,并一时蔚为风潮。可惜不久即被监察院以违反都市计画制定法定容积为由,限缩其容积奖励值不得超过法定容积之50%,于是奖励动力大幅下降。加上人心的贪婪、时程上的延宕,建商财团一时之间几乎全数退出都更市场。106年5月公告「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则是希望加速汰换危险老旧建筑,一方面优先保障建筑构造安全,避开钉子户影响都更时效,一方面却也等同宣布放弃了都市更新条例大街廓整体开发的理想。
本书集结了多位专家学者的努力,尽量将「都市更新」及「危老改建」等各方面议题,以问答的方式分类呈现,易查易懂,对一般民众建立正确的都更观念、型式、程序上,如何推广与普及,将大有助益。即使是对掌握建筑相关法令专业的建筑师,亦应有助于其加强专业职能,协助政府,肩负社会责任,使人民免于灾害的恐惧。
建筑博士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华夏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副教授
中国绿色建筑评标—台湾专家委员
台湾建筑中心—山坡地专家委员
台北市建筑师公会—法规委员
不动产鑑定与估价—专业建筑师
住宅性能评估及检测—专业建筑师
建筑物公共安全检查—专业建筑师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备—专业建筑师
老人安养中心、长照中心—专业建筑师
国际观光饭店—筹建总顾问、兴建总顾问
国际温泉观光医疗产业园区—计画主持人
危老建筑耐震评估、都市更新—专业建筑师
何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