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能靠别人出钱养小孩,那就再好也不过了! 2015年我的第一本理财书《6年存到300张股票》推出后,很高兴接受了周小姐的访问,当时怀孕中大腹便便的周小姐,认真卖力工作的景象,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家里要迎接一个小宝贝,固然欣喜,但是背后的钱坑也颇为恐怖。
根据专家的统计,将一个小孩养育成人,生活费加上学费,大约需要600~1000万。因此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自认为「生不起、养不起」,也就断了生育小宝贝的念头,直接导致台湾目前的少子化危机。
其实小孩子也不完全是只会花钱的「负债」,看着脸书上周小姐女儿的可爱模样,不仅可以增加家庭的喜乐气氛,将来长大后还会报答父母,这又是一项长长久久的「资产」了!但是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小孩的奶粉跟尿布钱、未来的学费,要从哪里来?如果可以靠别人出钱来帮我养小孩,那该有多好?
2016年6月8日中信金(2891)爆发出弊案疑云,遭受到检调的大规模搜索,我评估后认为影响不大,也在个人的粉丝团发表心得。周小姐不愧是财经记者,除了有专业知识判断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她抓住「危机入市」的大好机会,低价买进中信金,不费吹灰之力又赚进了不少的奶粉钱。
一般的小资上班族,如果想要改变「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除了努力开源跟节流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创造「被动收入」,也就是「不需要靠自己劳力的收入」。被动收入就如同是一只金鸡母,可以不停地帮你下金鸡蛋,让你从办公室解放出来,提早获得自由。
拿我最近几年认真存下的300多张中信金股票为例,2016年就贡献给我约80万的股利,这颗股利金鸡蛋,就是我现在养儿育女的最佳帮手。我投资股票超过20年,每一档我辛苦存下的绩优股票,都是我的金鸡母,只要我认真存下10只金鸡母,就可以享受「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退休生活。
但是要先提醒一下读者,股票市场绝对不是只有金鸡母的光明面,它依然有「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暗面。因此,在投资股票之前,诚心地建议大家要勤做阅读,从书中学习高手的智慧与经验,不仅可以减少走冤枉路的亏损,也可以加快股票资产的累积速度,「书中自有黄金屋」,绝对是真理。身为财经记者的周小姐,採访过无数的投资高手,如今将高手们的武功心法,去芜存菁之后集结成一册,就是小资上班族,创造被动收入达到财务自由的最佳武功秘笈。
我身为一个教师,渐渐地有一个感慨,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爱读书,出版业也越来越萧条。每次我经过夜市,鸡排店前是大排长龙,电影院前也是人声鼎沸;对比的是却是书店的结帐柜台前,真的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啊!
同样的一笔钱,唯有放在对的地方才叫作投资。举例来说,一本理财书的售价跟一张电影票差不多,看电影你顶多开心2个钟头,然后就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会改变你什么。买理财书回家后,却还要花上数十个钟头来阅读,更要花10年、20年来坚持投资,但是帮你开启了「财务自由」的大门,未来的人生有了无限的可能。
同样的一笔钱,买进电影票,你是在投资电影公司,让大明星提早享受人生;为何不能拿来投资自己呢?
人只能活一次,想要提早自由自在、乐活人生,请记住一定要先「投资自己」。「书中自有黄金屋」,请你一定要牢记这句话。
畅销股票书作者.不败教主∕陈重铭
前言
当人生需要喘息或被迫暂停时,股票就是我最好的后盾! 2016年11月8日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尚未底定,台股先大跌274点,在K线图上留下一根超长的黑K棒。我在收盘时以182元买进台积电(2330),隔天盘中涨到187元时卖出,两个交易日赚进5元价差,去年台积电的现金股利也才6元而已。
当天我也以39.1元买了国泰金(2882),但没有隔天马上卖出,而是在11月14日涨到46.1元时脱手,4个交易日赚到7元价差,而国泰金的现金股利才2元而已。
如果要算报酬率,台积电是2.7%,国泰金是17.9%,但对小散户来说,最开心的还是实实在在地赚到这5元与7元价差,这个月我可以不靠工作收入,就能支付小孩的保母费跟日常开支。
◎不求提早退休,只求两个月「不用工作」
我成长的年代,因为台股指数曾经上万点,有人荒废工作炒股炒到一无所有,身边的大人多少会透露出「股票碰不得」的态度,以及靠劳力与脑力赚取生活所得才是正途的观念。
可是生下孩子之后,我很庆幸我学了交易股票的各种知识,让我能在家专心照顾小孩半年,除了积蓄,还能靠看盘赚点外快(真的变成菜篮族了),不用为了拿钱看老公脸色。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不想或无法工作,但又不愿意生活品质下降的时候,运用股票知识多增加一点收入,人生不就又多了几天的自由?
所以,我学习股票知识的动机不是「提早10年退休」这种远大的目标,但是如果一年有10万元的收入来自「被动所得」,那不就等于一年至少有两个月可以不用工作了吗?
◎一本只要会加减乘除就能懂的股票书
市面上股票书这么多了,哪里还差我这一本呢?
有一天我在脸书上和哥哥聊天,我跟他说:如果你有钱的话,也可以买支股票。但是他认为股票太深奥了,不是他这样的人能懂的。
我听了很难过,觉得如果有一本简单到只要学过加减乘除就能懂的股票知识书,那不是很好吗?
我自己是中文系毕业的,念中文系是因为大学联考数学不到20分,而那一年低标还有60分呢!选填志愿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只要是不用碰到数学的科系就好,所以填了所有的文学院,最后上了中文系。
可惜出来江湖混,迟早都要还。出社会后我竟然辗转成为商业书编辑,别说股票了,统计学、经济学等等也必须懂,最后还是都得碰数学。
在做编辑的过程中我发展出对股票投资的兴趣,并且发现很多观念都很简单,只是许多专家为了表现出他们的专业,或是为了故弄玄虚,往往会用深奥或无法马上懂的术语来包装某个概念。正所谓「江湖一点诀,说穿了就不值钱」,比方说,什么叫「低基期」股票?其实就是价格跌深了,现在跟之前的价格相比算是便宜。或是新闻说某金控「处分」了某档股票,卖掉就卖掉为什么要叫「处分」?
这些用语多少都会形成进入股市的障碍,因为已经有一堆股市生态要搞懂,再加上这些术语,任谁在辛苦工作一天后,都会想:算了,钱还是放银行就好了吧。
我希望这本非常基础的书,能成为进入股票世界的钥匙,没有难懂的术语,可以两、三分钟就理解一个观念。或许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把整本书看完,也不觉得股票有这么难懂了。
◎不是给鱼吃,而是教人如何钓鱼
本书分成5个单元:「股票基础知识」、「台股生态」、「基本面」、「K线指标」与「选股」。但是主要的重点只有两个:一是认识股票,二是在股市里该如何判断及该如何操作。
人往往是在接触市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投资性格。而且大部分散户的投资行为都差不多,股价狂跌就不敢买,股价飙涨就心痒难耐。就像我在台股大跌274点买进时,有朋友在脸书上提醒我应该多观望几天,还会再跌。隔天台股涨回来,他就自己删掉留言了。因为我自己是散户,我知道那种观望到扼腕,或观望到套牢是什么滋味。
我也知道很多人在观望。有句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虽然在股市里知己知彼,未必会百战百胜,但是可以带着清楚冷静的脑袋瓜进场,就不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这书不会报明牌?
不会。本书的目的是提供像我一样的散户,面对各种汹涌而来的资讯,知道如何看待与应对,是要教你如何钓鱼,而不是餵你答案。
当然最后还是会有一个篇章,特别说明在众多资讯中,我是如何选股以及进出场策略是什么。但是等出版时这些资讯早已成为历史资料,只有参考价值,能不能照做还是要靠自己判断。所有的股票书出版时,过去绩效都已经过去,照着买不一定能获得同等绩效,我自己就曾经因为採访之便,在杂志出版前,买了达人报的明牌而套牢。
◎我也是散户,只是爱研究、勤实验
我也无法跟你保证照着做能有多少报酬率,只能说在我的套牢与赚钱经验当中,已经为保护本金建立起几道防线,努力达到少赔多赚的目标。
我自己最高的经验是一档股票从39元抱到139元卖掉,持股两年获利256%;但也曾经把持不住,25元买进的好股票,买后一路下跌到18元,回档到20元时忍不住停损卖出,而一年后它涨到45元。这种追高杀低的行为不是散户,什么才是散户呢?
那我跟一般散户的差别在哪里?
其实差别不大。我的工作刚好需要研究股票,加上我是一个喜欢做实验的人,因为採访与撰稿的工作接触过一些投资的畅销书作者,只要他们说的方法我认同,就会想要进场实验看看。听到明牌马上去买这是一定要的,然后再视结果慢慢修正选股策略与交易方式。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当然也会跟专家讨教。
最重要的是,市面上的达人都已经成为大户了,这些大户尽管不是巴菲特等级,其选股与交易逻辑也与散户绝对不同。我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到哪些建议可以用、哪些不能用。然后把摸索的心得写成这本书,希望能帮助刚起步的小散户快速了解股票的世界,尤其是没有信心能了解股票的人,就连我数学联考不到20分都行,你也一定行。
不过,为什么一定要了解股票?
台湾60~70年代利率为12%,等于存100万在银行,一年可领12万,存个500万,一年就有60万。在这样时代的劳工,会存钱就绰绰有余。
到了80年代,利率剩下6%,不过没关系,此时经济正在起飞,台湾钱淹脚目,拚一点存1,000万,一年还是可以有60万的利息。而到了90年代,利息却只剩30万。时序进入21世纪,利率越来越低。如今一年期定存的利率,平均只有1.035%,等于辛苦存1,000万,一年利息只有10万。想过一年60万退休的日子,请准备好6,000万银子。
◎低利时代来临,我用投资换「自由」
可是即便以主计处统计2015年的台湾薪资中位数40,853元来看,假设25岁工作到65岁,40年每个月都存下两万,也不过是960万元,加计定存的复利一定会破千万,但距离能安稳退休还很远。
上个世纪利率高自然有机会早退休,进入21世纪,每个人都被迫必须学会理财投资,才能买到自由的时间。
当然,投资的工具不光是股票而已,还有基金跟债券。可是算一下成本,还是股票最便宜。特别依照央行总裁的说法,台湾股票已经债券化。意思是债券利率低迷不振,资金转向追求高殖利率股票,更流行的说法是「定存股」、「存好股」、「雪球股」。这代表在台湾,投资股票已经跟上个世纪以赚取价差为主流不同,如今是价值投资当道,把股票当债券般赚取年殖利率为风潮。这表示有一大群人在股市中寻觅的是可以「赚利息」的标的,而不是那种企图一夜翻身、隔天马上递辞呈的投机机会。
既然已经有人找到,甚至能告诉别人该怎么找,为什么不学呢?
等等,虽然我举利率演变为例,但我们的目标不该是存退休金(那应该永远都起不了头),而是运用投资知识换取自由的时间,就像我用39元的国泰金,换到一个月不用靠工作收入,就能支付所有的帐单。
从现在开始练习,试试看把某一年的年终奖金全部投入股市,假设一年能逮到两次这样的黑天鹅事件,让你一年有两个月可以不用靠工作所得过日子的话(当然这是虚拟的,现实生活中哪能真的不工作),慢慢地,或许会练成一季、半年,甚至一整年。
有了这项「第二专长」,当人生需要喘息或暂停的时候——尤其是女性,生小孩真的会被迫暂停许多规划,它将能成为你最好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