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龙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我曾和师兄以及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CJIF)主席一行三人,专程赴美,拜祭截拳道恩师李恺师父。其间,我们专门抽出时间前往西雅图,拜祭李小龙宗师,代表联盟、国内的弟子们,完成一个截拳道者朝圣般的夙愿。
记得从西雅图机场出来,一位黑人计程车司机接我们去市区。他很热情,一路与我们闲聊。路上,他好奇地问我们来西雅图做什么,我们说为了拜祭「Bruce Lee」而来,他一听就兴奋起来,大叫一声「哦打!」当时,他的双手如果不是紧握着方向盘,以他的那个兴奋劲儿,恐怕还要学着宗师的表情,抹一抹鼻子。到了西雅图之后,为探寻宗师的足迹,由美国着名李小龙纪念品收藏家李捷勤先生带领,我们夜访唐人街 「大同饭店」。李小龙当年常常光顾这家饭店,至今这家饭店还留有一个纪念专座。刚刚进门,就见一位年轻人异常高兴,冲着我们一边嚷着,一边手里还挥舞着什么,定睛细看,原来是一瓶「李小龙茶」,而当时我们三人也是人手一瓶。也许,对于这位美国人而言,「李小龙茶」就是全世界「龙迷」的接头信物。那一份毫不见外的激动,我们也马上心领神会,同样报以中国式的热情回应……李小龙是很多美国人心中不灭的偶像,这次美国行,一路上有非常多直观的感受。
多年来,我陆续看过很多有关李小龙的新闻报导、街头採访,似乎无论是在中国的北京、长沙,还是在美国的纽约、旧金山,乃至于远在印度洋西南方的非洲岛国模里西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知道李小龙吗?鲜有不知道的,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还会像那位西雅图的黑人计程车司机一般,在瞬间被某种叫做「李小龙」的神祕能量点燃,激动得手舞足蹈之外,一定还要加上几声大叫「哦打!」
你一定听说过李小龙。不过,你真的「知道」李小龙吗?
抛开那些李小龙影视表演中展现的各种姿式,抛开二十世纪七〇年代娱乐记者和新闻媒体们炮制的一个个「李三脚」、「精武指」之类的子虚乌有的噱头,抛开那些基于李小龙「国际功夫电影巨星」的浮光掠影的外在表象,他的思想、他的生活、他的武术生涯、他的人生追求和成就、他的光荣和梦想,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呢?
当我们只是留着长发,穿着黄色运动装,叫着「哦打」,抹着鼻子,踢一个高腿,摆出一副李小龙式的标志性姿势,然后就此滔滔不绝地谈论李小龙的时候,我们谈的是那位不到三十岁就在美国创立截拳道的武学宗师吗?我们谈的是那位说「一个人必须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天空才是极限」的李小龙吗?我们谈的是那位一生中坚持「始终做自己」,努力追求成为真正的「人」的李小龙吗?我们谈的是那位终生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以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而骄傲的李小龙吗?我们谈的是那位有血有肉,宁愿国术馆赔本,也不愿为了商业化牺牲艺术品质;宁愿不要演出机会,也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牺牲中国人尊严的李小龙吗?我们谈的是那位性格急躁、喜欢恶作剧,有点小骄傲,有不少普通人的缺点,但又能坦诚面对自我的李小龙吗?我们谈的是那位情商很高、才华横溢,喜欢在微雨中漫步,能诗善画懂设计的李小龙吗?我们谈的是那位从来不以大师自居,一生践行空杯哲学和学无止境理念的李小龙吗?
如果,我们感兴趣的只是那位外形俊朗、肌肉健美、功夫超群,可以短暂激增我们的荷尔蒙,满足我们心理代入感的电影明星李小龙先生,那么,这对于我们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以李小龙为榜样的人们而言,有任何现实意义吗?
这必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基本上来说,我一直主动选择武术作为我的生活,而把演员当做一个职业。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实现自我,成为一位生活的艺术家」,这是李小龙当年对自己人生的精确定位,以及在他心中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因此,关于演员,关于明星,李小龙生前对此早有清醒且深刻的认识。作为截拳道的一代宗师,电影只是他向世界传播中国武术的一个媒介,演员只是他选择的一个职业。他从来不追求成为明星,而只想成为一个「有品质的演员」。他知道很多人,特别是那些盲目的「龙迷」,都只是通过「明星」这个光环去看他。「如今有太多的明星,太少的演员」,二十世纪七〇年代初,面对记者,李小龙曾非常直白地指出这一点:「『明星』不过是个幻象。它能使你扭曲变形。」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小龙的国际影响力主要因影视而成就,其个人形象却也因影视而被歪曲。
几十年来,李小龙,这位二十世纪红遍全球的传奇人物,因其传奇经历,以及演员和功夫电影明星这两个极端表面化的刻板符号,被大众、商业传媒,以及无任何辨识力的所谓「龙迷」们,有意无意,以猎奇的方式曲解、误读。一些商业传媒,甚至无中生有,以地摊文本、奇谈怪论迎合某些大众的低级趣味,不是将他妖魔化,就是将他神化。历年所见,无论报纸、书籍、杂志,还是电视台制作、播放的纪录片,到处充斥着大量难以置信的谬误。近年来,虽然在市面上偶见一两本高品质的国内外作者撰写的李小龙传记,但大部分正式出版的所谓李小龙传记多为不加考证,拾人牙慧,夹杂传抄各种七〇年代港台街巷地摊资料,毫无历史真实可言的「传记」,三人成虎,以讹传讹至今,成为一切妖魔化或神化李小龙的主要源头。
几十年过去了,放眼世界,中外各类功夫、动作电影明星何其多,但是众星如流星般闪耀过后,唯有李小龙仍然是偶像中的偶像,明星中的明星。当今世界最佳MMA选手、前UFC中量级冠军安德森.席尔瓦就是一位最具典型性的专业级龙迷和李小龙学习者,他说:「李小龙一直是我生命中的标准。我研究李小龙的技巧,也一直在研究李小龙的书,同时我也将自己的技巧变得像李小龙一样。」事实上,对于李小龙而言,当年他所取得的,无论是武术事业上,还是电影事业上的前无古人的成功,都不过是早在他预料之中,并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自我训练和修行,做好了充分准备,且在机会来临之际,简单直接地主动选择的结果。在此,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李小龙当年关于成功的定义:「成功就是当准备遇到机会。机会也许会走向你,也许不会。幸运也许走向你,也许不会。但如果它们走向你——你称之为幸运——你最好已经做好了准备。」
通过这本传记,读者将会了解到,李小龙为了得到成功的机会,曾经如何「像隐士一样日复一日地进行体能和技巧的训练以达到最佳状态」,做过哪些超越常人的艰苦准备。香港刚柔流空手道桥治会资深馆长李锦坤先生,至今仍然记得李小龙在指导他的腿技时对他的告诫:「能受人不能受之苦,定能成人不能得之成。」并引以为人生座右铭。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的「龙迷」,亦是一位研究有成的年轻的李小龙研究者。他曾经在我为《中华武术》杂志编辑李小龙纪念会刊和专辑的过程中,提供过无私的工作支援和高品质的翻译文章,由此我对他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了置身于那个时代,走近人物的内心,以便能尽量接近当时的历史真相,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小龙,本书作者为此准备了二十二年,期间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如痴如醉,乐在其中。目前他所收集、珍藏的李小龙文献资料有三千七百八十份,仅电子版资料(不包括影像资料),容量就达到十二‧四G,其中包含六‧六G的李小龙照片,达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五张,另有李小龙有关影像七百一十七个。他以一位李小龙研究学者应有的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大量资料条分缕析,严格考据,并于二〇一三年正式动笔,撰写这本传记。我能够看到这本传记的背后,作者的至诚,以及他到目前为止所做的努力,反复修订,以期达到尽量的完善。
诚如作者自己所言:这是一本也许不怎么强调文学性和思想性,但尽量贴近真实的严谨的李小龙传记。「有多少资料,说多少话,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许其中仍有不察之谬误,但本书对读者贴近真实的李小龙,并借此相对深入地了解李小龙伟大而传奇的一生,会有极大的帮助。抛开各种先入为主的关于李小龙的成见,以及盲目追星的浮躁,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传记,更进一步地了解李小龙,走近李小龙。最终,我们会了解到,李小龙对于一个人,人生成功的终极定义,是中国道家式的——寻找宁静的心境。假如您能从中纠正一些过去关于李小龙的错误认识,得到一些启迪和激励,或许这正是本书作者所期望的。假如您能够因此敞开自己,坦率真实地开启自我发现、自我解放的旅程,那可能正是李小龙所期望的。
「生活是不断前行的过程,你应在此过程中保持流动,不断去发现自己、实现自己、昇华自己」,「一切知识最终都意味着认识自己」。
谨以李小龙的人生隽语与诸君共勉。
WALK ON!
朱建华
二〇一七年三月九日
于岳麓山能量谷.麓山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