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值得深思,并不是因为它促使我们重新发掘过去,而是这股来自过去的神祕张力,至今仍然与我们的「现在」纠缠不清,它传递出强烈的政治意涵,甚至引发行动、改变当下的现实。
一九八○年代以降,全球华语电影屡有令人惊艳的作品问世,华裔导演作品纷纷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这类当代华语电影虽来自不同地区,却往往同享某种情感氛围,亦即「温情主义」(the sentimental)。在本书中,华裔文化研究领域重要学者周蕾剖析了来自中国、香港、美国与台湾的九位华裔导演──陈凯歌、王家卫、张艺谋、许鞍华、陈可辛、王颖、李安、李杨、蔡明亮,他们最受欢迎与突破传统的电影代表作,并检验其中的视觉与叙事型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涵义;她也以国族、家庭、乡愁、移民、教育、乱伦禁忌等主题,探求全球化时代华人存在的处境,并定义当代华语电影中的温情主义究竟为何,进一步提出在温情主义之下的典型情境及其想像与现实关系的折射,如何挑战了西方理论思维的基础。
如果一些人的预言成真,二十一世纪果真成为「中国世纪」的话,在那些电影中展演得活灵活现,令人驻留、忍让和凝聚的巨大力量,或许能告知我们在全球视野的年代,即将持续并不断演进的情感模式。「温情主义」:显然是个未完待续的主题。── 周蕾
本书特色
★ 周蕾为华裔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本书乃她以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九位华裔导演(陈凯歌、王家卫、张艺谋、许鞍华、陈可辛、王颖、李安、李杨、蔡明亮)之电影为范例,阐述华人文化中特有的温情主义在影像与叙事之间的冲突与共构,并借由揭露与诠释电影中温情主义背后的意识形态倾向,将其视之为一种虚构却细致的认同协商过程,进一步达到颠覆温情主义的可能。
★ 本书探讨电影囊括九位重量级导演最受欢迎与突破传统之作,包括陈凯歌《风月》、王家卫《春光乍洩》、《花样年华》、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一个都不能少》、许鞍华《客途秋恨》、陈可辛《甜蜜蜜》、王颖《吃一碗茶》、李安《喜宴》、《断背山》、李杨《盲井》、蔡明亮《河流》。
前言
谢辞
导论
卷一 追忆往事
第一章 返乡的诱惑:《风月》与原初性的问题
第二章 新浪潮里的怀旧情调:《春光乍洩》中的爱情、居家生活与合为一体的渴望
第三章 《我的父亲母亲》与《花样年华》中的日常生活:从社会主义遗绪到「缘」的力量
卷二 移民见闻,女人的选择
第四章 秋天的心情:《客途秋恨》的女性「心理意识」
第五章 大众商品的中介:《甜蜜蜜》的爱情
第六章 华人家庭都一样:《吃一碗茶》和《喜宴》里的生命政治
卷三 拍摄未来生活的愿景
第七章 《幸福时光》与《一个都不能少》中的视觉政治经济学分析,或另类的迁移
第八章 「人类」,在一个多余人类的世代:《盲井》中亲属关系和教育的模煳意义
第九章 《河流》中乱伦之谜与家庭亲属关系残迹的展演
后记(发想自《断背山》):「精髓」抑或「伟大的中国主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