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导论:电影创世神话或「火车效应」
电影统治着城市,宰制了大地……它比智者的讲道有力,向所有人展现了何谓现实(Andrei Bely, 1908)。
电影传诵不止的创世神话,正位于巴黎:「1895年12月28日,电影起源于巴黎凯普辛大道(Boulevard des Capucines)上,大咖啡馆(Grand Café)的地下室,」薇姬.乐博(Vicky Lebeau)说道(1)。她说的当然是卢米埃(Lumière)兄弟「电影」(Cinématographe)那神话般的首度公开登场,他们将运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令观众目眩神迷。巴黎城也是这段电影创建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乐博记述道,当时记者将这样的经验描述成「濒临恐惧的兴奋」,而在某些时刻,她认为「恐惧变成了惊慌」(1)。乐博说,卢米埃兄弟放映仅50秒长的默片短篇《火车进站》(The Arrival of a Train at La Ciotat station, 1895)时,惊慌尤为鲜明,这部电影「应该要让观众惊恐起身、远离银幕,对臣服于影像幻觉的观众来说,与直冲而来的庞然机器相撞的惊惧,实在是太强烈了。」这个将现代性元素——都市性、速度、电影与城市——融于一炉的开创性时刻,这个传诵不已的神话,其实重制了电影讲述的自身故事:当灯光熄灭,错觉变得近乎真实,我们忘了正在观赏的不过是动画而已。
尤里.茨维安(Yuri Tsivian)将早期观众对银幕上逼近的火车感到惊慌的反应,称作「火车效应」(train effect)(Bottomore 178)。但已经有学者证明,描述全体观众都为了看似逼近的火车而惊恐万分,其实夸大了少数人才会有的反应(参见Bottomore; Christie; Clarke and Doel)。在卡通、文学,甚至是电影自身中,都能看到动画火车的再现与真实成为发挥的主题,这在世纪转折之际,早已屡见不鲜。尼古拉斯.西雷(Nicholas Hiley)相信,惊慌的电影观众的这种想法,在1920至1930年代萌发,而当时这类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了二十年(Bottomore 184)。这些叙事上的修正,说明了后来的观众对于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介,其实拥有纯熟的解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