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骨话:台湾歇后语(附读法QR Code)

激骨话:台湾歇后语(附读法QR Cod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文化
  • 歇后语
  • 方言
  • 语言学习
  • 趣味文化
  • 民俗
  • 传统文化
  • 台湾
  • 文化创意
  • QR Cod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最诙谐的说话艺术,古典台语的脑筋急转弯
台湾生活史侦探曹铭宗25年经典之作,重新诠释书写

  民间的俗谚俚语,蕴含先民的生活知识及处世智慧,其中歇后语更透过语言的趣味表现出来,所以也称俏皮话。

  歇后语以文法上的「歇后法」,把语句分成前后两句话,前句话是话面(谜面),间歇一下,后句话是话意(谜底)。这也就是说,让人从前句话的相关意义或相近语音,推测真正想要讲的后句话。

  例如:稻草人救火──自身难保,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厕所里挂钟──有屎有钟(有始有终)。

  台语的歇后语,称为「激骨话」(kik-kut-uē),就是标新立异,故意讲与人不同的俏皮话;或称「孽谲仔话」(gia̍t-khiat-á-uē)、「孽畜仔话」(gia̍t-thiok-á-uē)、「孽仔话」」(gia̍t-á-uē),指戏谑、不正经的话。

  例如:墓仔埔放炮──惊死人,墨贼仔头──无血无目屎,苦瓜炖鲢鱼──苦鲢(可怜)。

  这是古典台语的脑筋急转弯,透过《激骨话:台湾歇后语(附读法QR Code)》,让我们一起来「滚笑」(kún-tshiò,戏谑之意)!

名家推荐

  透过幽默风趣的激骨话,了解先民的智慧与生活结晶,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宝藏之书。──金曲台语歌王流氓阿德

  激骨话像是双关语,大量运用了台语彼此之间的近似音来形容事物,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的脑筋急转弯,幽默的人都至少要具备几句激骨话!而本书作者,以简明的方式来介绍,就算不懂台语的人,也可以透过本书轻松了解台湾激骨话的趣味。──作家粉红色小屋

  向阳(诗人)
  李恒德(台大医学院医用台语老师)
  张清荣(台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黄莉娟(教育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黄震南(藏书家)
  许长谟(成功大学教授)
  粉红色小屋(作家)
  流氓阿德(金曲台语歌王)
  郑顺聪(作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曹铭宗


  台湾基隆人,东海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北德州大学新闻硕士。现任台湾文史作家、专栏作家、讲师、导游。

  曾任联合报文化记者及主编、东海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中兴大学驻校作家、国立教育电台「幸福联合国」节目「台语的智慧」单元讲师。

  曾获三届吴舜文新闻奖文化专题报导奖,出版三十多种台湾历史、文化、民俗、语言、人物着作,包括《花飞、花枝、花蠘仔:台湾海产名小考》、《中研院数位人文发展史》、《蚵仔煎的身世:台湾食物名小考》、《大湾大员福尔摩沙:寻找台湾地名真相》、《台湾史新闻》、《自学典范:台湾史研究先驱曹永和》、《台湾歇后语》(共三册),以及《放假了》、《鸡笼中元祭》、《台湾小吃之美:基隆庙口》、《台湾宗教之美:迎妈祖》等绘本(文字作者)。

 

图书目录

一画
一空掠双只
一盘鱼脯仔
一粒田螺煮九碗汤

二画
二十两
十二月肉汤
十二月天困厝顶
十角

三画
乞食揹葫芦
乞食过溪
上帝公跋输筊
土地公看傀儡
大咙喉叫人
大某拍细姨
大兄无坐正

四画
日本醋饭
火烧猪头
火烧罟寮
火烧墓仔埔
火烧竹林
火烧甘蔗园
六月芥菜

五画
外省仔面
外省人食柑仔
外省人搬戏
白贼七仔讲古
幼稚园招生
半暝仔记数
奶母抱囝
立地成佛
四两鸡仔半斤头
甘蔗规枝啮

六画
囡仔跋倒
老人食麻油
西北雨
曲痀马
米筛目包馅
老牛拖破车

七画
阿妈生查某囝
阿妈生孙
阿公娶某
阿公挖涂
阿婆仔炊粿
见面流鼻血
阿伯仔爬山

八画
两角找五分
法兰西水
和尚划船
金仔山查某
狗吠火车

九画
美国西装
便所弹吉他
保护三藏去取经
胡蝇戴龙眼壳
查某人喙齿
食蟳
红龟包咸菜
红龟抹油
食卤蛋配高粱酒
剃头店公休    
苦瓜炖鲢鱼

十画
乌人食火炭
恩主公啉烧酒
破船镇港内
草厝挂烟筒
乌矸仔贮豆油
草人幔棕蓑

十一画
狗蚁跋落鼎
牵猪哥
麻布做短裤
接骨师傅
产婆摸尻川
规欉好好
麦芽膏罐
啉滚水放茶米茶
鸟鼠仔入牛角

十二画
菜脯搵豆油
菩萨着贼偷

十三画
传家佛经
跤底抹粉
圆仔炒大面
涂豆剥壳

十四画
墓仔埔放炮
对头冤家主

十五画
虾仔行路
墨贼仔头
骷仔头

十六画
鸭仔过溪
担肥去市场
猫爬树
阎罗王开酒店
阎罗王出火签
头壳顶插葵扇
猫食盐

十七画
螀蜍展气功

十八画
镇守古庙
鸡啄钮仔

十九画
罗汉请观音

二十画
攑量仔量棺柴

二十一画
铁管生鉎

二十二画
笼床崁无密

二十四画
鲙仔鱼假赤鯮


 

图书序言



  民间的俗谚俚语,蕴含先民的生活知识及处世智慧,其中歇后语更透过语言的趣味表现出来,所以也称俏皮话。

  歇后语以文法上的「歇后法」,把语句分成前、后两句话,前句话是话面(谜面),间歇一下,后句话是话意(谜底)。这也就是说,让人从前一句话的相关意义或相近语音,推测真正想要讲的后句话。

  例如:稻草人救火──自身难保,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厕所里挂钟──有屎有钟(有始有终)。

  台语的歇后语,称为「激骨话」(kik-kut-uē),就是标新立异,故意讲与人不同的俏皮话;或称「孽谲仔话」(gia̍t-khiat-á-uē)、「孽畜仔话」(gia̍t-thiok-á-uē)

  「孽仔话」」(gia̍t-á-uē),指戏谑、不正经的话。

  例如:墓仔埔放炮──惊死人,墨贼仔头──无血无目屎,苦瓜炖鲢鱼──苦鲢(可怜)。

  1993-1994年间,我把当时在联合报乡情版的《台湾歇后语》专栏,选出一百五十则,陆续集结出版《台湾歇后语》(一)(二)(三)三本书,颇受欢迎,成为台湾本土语言教材的长销书。2019年,我从中精选一百则,重新出版单册《激骨话:台湾歇后语》。

  二十五年前,台语的汉字常见不同的写法和标音。2008年,教育部委任台语文专家学者编辑的《台湾闽南语常用话辞典》网路版上线,正式提供了统一的推荐用字及罗马字拼音。据此,《激骨话:台湾歇后语》修正旧版的用字,并加了标音。

  在解说上,除了保有本来「笑诙」(tshiò-khue,诙谐之意)、心适(sim-sik,有趣之意)的风格,还补充了相关的民俗、典故及时代背景。

  这是古典台语的脑筋急转弯,让我们一起来「滚笑」(kún-tshiò,戏谑之意)!
 

图书试读

一画
 
一空掠双只
提示:一般一个孔洞只能抓到一只。
一空掠双只──好空
 
说明:
台语「空」(khang)指孔洞,「掠」(lia̍h)是抓、捕捉的意思。
一般来说,一个洞穴里只有一只猎物,如果在一个洞穴里抓到两只,那么这个洞穴就叫「好空」(hó-khang)。
还有一句俗语「一孔掠三尾」,在一个洞穴里抓到三尾鱼,这叫「真正好孔」。
台语「好空」引申为好处、有利可图,台式华语写成「好康」。相对的就是「歹空」(pháinn-khang),指坏处、没有搞头。
 
一盘鱼脯仔
提示:幼鱼眼睛及头部比例大。
 
一盘鱼脯仔──全全头
说明:
台语「鱼脯」(hî-póo)指鱼干,「鱼脯仔」就是小鱼干。
因为幼鱼眼睛及头部比例大,所以一盘小鱼干看起来都是头,称之「全全头」(tsuân tsuân thâu),比喻一个团体里每个人都想当头。
「全全头」暗讽山头主义,大家争相做头,就会变成多头马车,轻则原地打转,重则五马分尸。
 
一粒田螺煮九碗汤
提示:还有味道吗?
一粒田螺煮九碗汤──无味
说明:
台语「田螺」(tshân-lê)是生活在沟渠或水田里的软体动物,可以食用,早年非常普遍,后来因农药污染而大幅减少。有一句俗语「田螺含水过冬」,比喻坚苦卓绝的精神。
一粒小田螺,煮成九碗汤,当然没味道,称之「无味」(bô-bī),也比喻平淡无奇。
另外也有人说「一粒田螺煮九碗公汤」,比喻没有实质内容。
 
二画
 
二十两
提示:一斤十六两。
二十两──斤四(近视)
说明:
早年「汉字文化圈」(中、日、琉、韩、越等)计算重量的单位,一斤十六两,一两十钱。在中国(包括金门、马祖)一斤等于半公斤,即五百克,但台湾在日本时代改为日制一斤等于六百克,后称台制使用至今。
 
二十两就是一斤又四两,简称斤四,台语音kin sì,与「近视」(kīn-sī)谐音。
台湾学童的近视率高达九成,在全球名列前茅,被戏称出产「四眼田鸡」(戴眼镜者)的「近视王国」。
 
十二月肉汤
提示:农历十二月是一年最冷的月。
十二月肉汤──稳冻(稳当)
说明:
肉汤含有胶质(胶原蛋白),在天冷的时候,不必放冰箱就会结冻。在古早没有冰箱的年代,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肉汤自然就结冻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激骨话:台湾歇后语(附读法QR Code)》简直像挖宝一样,让我这个在台湾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外”(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但总觉得很多地道的东西反而忽略了)找到了新大陆。平常和长辈聊天,他们随口抛出的一些“怪话”,我总是似懂非懂,只能傻笑附和。现在有了这本书,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击”他们了! 我特别喜欢它把歇后语的“典故”讲得那么清楚。不是简单一句“这是什么意思”,而是会告诉你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比如那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以前只知道大概意思,看了书才知道吕洞宾跟狗还有一段奇遇,瞬间感觉这些老话不再是干巴巴的句子,而是有了生命和画面感。而且,最绝的是它还附带了QR Code,扫一扫就能听到正确的读法,这对于我这种读书容易“走音”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我甚至能想象到,以后过年过节,带着这本书给爷爷奶奶看,他们一定会非常惊喜,我们也能一起“激骨话”玩,那场面肯定很温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语言,更像是一张关于台湾在地文化和生活哲学的藏宝图,让我觉得自己的根扎得更深了。

评分

买《激骨话:台湾歇后语(附读法QR Code)》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身边有很多台湾朋友,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些我听不太懂的俗语,让我感觉有点“隔阂”。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打通了我与台湾文化交流的“任督二脉”。 我非常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歇后语时,都会附带上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或者比喻,这样我就能很容易地把抽象的词语和具体的语境联系起来。比如,书里解释“蚂蚁搬象”的时候,就用了“虽然力量小,但大家齐心协力也能完成大任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精髓。而那个QR Code,更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很担心自己发音不准,会闹笑话,现在有了它,我可以反复听,模仿,直到自己也能说得地道。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帮助我建立一种自信,让我能够更自然地融入台湾的社交圈。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台湾的歇后语,不只是为了“懂”,更是为了“用”,为了能够真正地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产生共鸣。

评分

我本来只是想找一些能让我和长辈交流更顺畅的书,《激骨话:台湾歇后语(附读法QR Code)》算是误打误撞遇到的宝藏。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梗”,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台湾传统生活智慧的大门。书中的每一个歇后语,都像一颗小小的珍珠,串联起了台湾的历史、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经验。 我特别喜欢书里那种“讲故事”的风格。很多歇后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小小的、生动的故事,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为什么会这么说。比如,那个“阿婆uckle me”,虽然我之前听过,但看了书里解释的“阿婆”的形象和行为,一下子就觉得那个情景浮现眼前,也更容易记住。而且,那个QR Code的功能,真是太重要了!以前我总担心自己读错,影响意思,现在扫一下就能听到标准读音,安心多了。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能让我“懂”,还能让我“说”得地道。它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吸收了台湾的文化精髓,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在地人”了。

评分

刚拿到《激骨话:台湾歇后语(附读法QR Code)》这本书,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入手,毕竟市面上关于俗语的书也不少。但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亲切感就扑面而来,像是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体,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把每一个歇后语都拆解开来,讲得透彻。 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个歇后语的“解剖”过程。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先呈现前半句,让你猜一猜,然后再慢慢揭晓后半句,最后再详细解释典故和引申义。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和探索。而那个QR Code的设计,真是太贴心了!有时候口语中的语气和声调很重要,直接听读法,比自己在那儿瞎猜要靠谱多了,还能纠正我一些以前错误的读法。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台湾的俗语,原来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接地气。它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愿意去传承和发扬这些珍贵的语言瑰宝。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拿到《激骨话:台湾歇后语(附读法QR Code)》这本书,我以为它就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用来查阅意思的。没想到,它却带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惊喜。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活泼,一点也不严肃,读起来感觉就像在听一位慈祥的长辈在跟你唠家常,娓娓道来。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把每一个歇后语都孤立开来讲解,而是会时不时地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小的知识网络。比如,讲到某个与食物有关的歇后语,它可能会顺带提及另一个也与食物相关的,甚至可能还引申到当时的生活场景,这种“举一反三”的方式,让我觉得学到的东西更立体,也更容易被记住。还有那个QR Code,绝对是点睛之笔。有些歇后语的韵味,真的需要通过读音才能完全体会,扫码听读,让我感觉自己正在接受最原汁原味的“口传心授”,这种体验是其他书本无法提供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台湾的歇后语,不单单是学习词汇,更是在感受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