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文教学导论(二版)

华语文教学导论(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华语文教学
  • 教学法
  • 语言学
  • 第二语言习得
  • 教师培训
  • 教材研究
  • 课程设计
  • 教学资源
  • 汉语言文化
  • 应用语言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结合华语文教学知识与实务运用,内容涵盖现今华语文教学研究中重要主题的介绍,如:华语文教学方法、数位教学、听说读写教学、华语测验评量及华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基础的语言学理等。

  为了因应未来更多元的国际华语文教育需求,本次再版,再次邀集作者们重新审视这十年来华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与变革创新,进行各章节的更新调整,以提供正确清晰的华语文教与学的全球新观点。

  本书融合华语文教学的精华要义,文字深入浅出,既适合各大学华语教学课程使用,也能提供在职华语教师增强专业能力,更是未来想要从事华语文教学者,或参加教育部「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考试」的考生们最佳的参考用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何淑贞


  现职: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华语文教学硕士学位学程兼任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文学博士
  主笔:第八章、第十章

张孝裕

  经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兼总务长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理事
  主笔:第七

陈立芬

  现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兼任讲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硕士
  主笔: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舒兆民

  现职:国立联合大学华语文学系助理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博士
  主笔: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蔡雅薰

  现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教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所文学博士
  主笔: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

赖明德

  现职:中原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兼任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家文学博士
  主笔:第九章

 

图书目录

再版序

第一章 华语教学的现况与展望 1

第一节 台湾华语教学现况 2
第二节 华语教学认证与中文课程 8
第三节 世界华语教学现况 13
第四节 全球华语文教学的转变 20
第五节 台湾对外华语教学的新展望 23

第二章 华语文教学的特点与原则 29
第一节 华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30
第二节 华语文教学相关的学科领域 34
第三节 华语文在教学上的特点 37
第四节 华语文教学的原则 46

第三章 华语文课堂教学规划与设计 51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52
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规划 56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教案撰写 63
第四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思维 66

第四章 华语文学习发展与习得 71
第一节 语言习得研究相关理论简述 71
第二节 华语文语言学习与习得发展 80
第三节 语言对比与中介语研究 83
第四节 中介语理论与运用 92

第五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及其运用 97
第一节 认知学派 99
第二节 经验学派 100
第三节 人本学派 106
第四节 功能学派 116
第五节 华语作为二语教学的新主流与新趋势 117

第六章 华语文教材编写与简介 127
第一节 华语文教材编写特性与原则 128
第二节 华语文教材编写要点 132
第三节 华语文教材的分类 139
第四节 华语文教材简介 141

第七章 华语语音教学 151
第一节 华语的发音 151
第二节 拼 音 156
第三节 声调与变调 156
第四节 连音变化 162
第五节 一字多音 169
第六节 如何教华语语音 171

第八章 华语词汇教学 175
第一节 词汇的基本单位 176
第二节 词汇的意义 178
第三节 熟 语 182
第四节 词汇教学的特点 188

第九章 华语汉字教学 197
第一节 汉字教学的重要和目标 197
第二节 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汉字教学 201
第三节 汉字构造的法则 203
第四节 汉字教学法 212
第五节 两岸汉字教学的统整 237

第十章 华语语法教学 243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概述 243
第二节 汉语语法的特点 256
第三节 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261
第四节 特殊句的语法介绍 265

第十一章 华语文听力与口语训练教学 271
第一节 听力教学的理论基础 272
第二节 听力教学的要点 279
第三节 口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284
第四节 口语教学的要点 288

第十二章 华语阅读与写作训练 299
第一节 阅读与写作的关联性 299
第二节 阅读教学策略 305
第三节 写作教学策略 311
第四节 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设计与实例 318

第十三章 华语文多媒体与数位教学 323
第一节 媒体种类与线上华语文素材 324
第二节 系统化运用教学媒体之设计 328
第三节 华语文数位教学模式简述:教师运用 335
第四节 华语文数位教学模式简述:单位建置 340

第十四章 华语测验与评量 345
第一节 语言测验的基本概念 345
第二节 语言测验的等级依据 353
第三节 华语测验的方式与内容 363
第四节 命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369

第十五章 华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373
第一节 华语教师的核心知识 374
第二节 华语教师的核心能力 378
第三节 华语教师的人才养成 382
第四节 华语教师的认证检定 384

附 录 教育部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认证作业要点 391
参考书目 395
图片来源 398

 

图书序言

再版序

  自二○○八年《华语文教学导论》由六位教授共同撰写成书,转眼已经过十年有余,这本书也成为台湾各大学华语文教学系或大学部华语文教育学程最常选用的教科书之一,也是有志于投入国际华语文教育的社会人士或在职教师必备的专业用书。经过十一年,三民书局编辑部再次邀集本书所有作者,共同重新审视这十年来华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与变革创新,进行各章节的更新调整,包含检视修撰与新见补述,以因应未来更多元的国际华语文教育需求,反映更具国际化与挑战性的全球华语文教育现场,让有志于从事华语文教学的莘莘学子、在职教师或各领域的社会人士,奠定扎实的华语文教育基础原理,同时也能拓展宽广的全球华语文视角。

  本书维持原有架构,共十五章,由六位先生共同撰写。张孝裕教授、赖明德教授及何淑贞教授分别主笔华语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及语法学等主题,三位大师正是这几项华语文领域中最专业的学者;舒兆民教授、陈立芬老师及本人也将最近这十年来华语文教学实务创新的结晶性观察研究,精要地归纳分析,强化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本书透过共同的研议与协作,内容结合了华语文的知识学理与教学现场实例说明,再版更新,定能提供有志于从事华语文教学工作者,皆能具备正确清晰的华语文教与学的全球新观点。除了为读者建立扎实的华语文专业基础,更期待所有读者未来均能发挥所学,投入华语文教学的国际教育行列。

  本人在此更要衷心感谢国内外华语文教育界的先进,感谢师长们多年来支持本书,不断给予鼓励提点,并引领华语文教学相关系所的大学生或研究生研习华语文教学,幸获选定此书,作为教学书籍或参考用书,再次深表谢志。雅薰更要感谢本书的每一位作者师长,大家均在繁重的教学研究及忙碌的行政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针对各章节主题,条理论述,撷採学理中的精华要义,扼要阐述,融渗新知见解,释解学理发展,剖析教学应用,方能使本书既适合各大学华语教学课程的师生使用,亦能增强在职华语教师的专业学能,同时让有志从事华语教学者参考自学。

  最后感谢三民书局的编辑团队,以专业的编辑理念,配合高效能的执行,让本书能顺利新编,再版发行。全球华语文教学这十年来多元发展,国际华语文教育也产生许多的变化,因此编写过程不免仍有疏失,全书各章由不同教师主笔,或有未尽完整的瑕疵,至盼学界先进、同好读者,不吝指正。
 
蔡雅薰 谨识
二○一九年八月 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华语教学的资深教师,阅书无数。然而,《华语文教学导论(二版)》依然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当代华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学习者动机理论”的深度挖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本书不仅解释了动机的来源,更提供了多种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这对于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提醒和补充。例如,书中提出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相结合的理念,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课堂设计中融入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兴趣的元素,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分数或奖励。我开始尝试在课前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时事,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此外,书中对于“技术在华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也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我熟悉一些基本的教学软件,但这本书介绍了一些更前沿的教学工具和平台,以及如何将它们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这让我看到了技术赋能教学的巨大潜力。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资深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保持学习的热情。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一直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生命的启发。而《华语文教学导论(二版)》恰恰将这种理念融入了每一个章节。书中对于“情境教学法”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它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点讲解,而是将语言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模拟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情境设计方法应用到课堂上,比如让学生扮演餐厅服务员和顾客,进行点餐和交流的对话练习。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参与度大大提高,甚至主动进行更复杂的角色扮演。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另外,书中关于“反馈与评估”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常常在学期末才进行统一的评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引。这本书强调了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给予及时、具体、有建设性的反馈。我开始尝试在每次课后都给学生一些简短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细致的调整,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进步也更加明显。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我教学中的种种疑问,让我对华语教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

读完《华语文教学导论(二版)》的初稿,内心涌现出许多感慨。这本书如同我多年的教学旅程中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我曾经的困惑,也指引着我未来的方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深入剖析。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堂内容反应平淡的情况,这本书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动机激发、学习策略到课堂管理,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书中提出的“差异化教学”理念,让我意识到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去应对所有学生,而是要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和评估方式。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曾尝试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小组合作项目,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我没有充分考虑小组的构成和任务的设计。这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科学分组,如何设定清晰且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读到这部分时,我仿佛醍醐灌顶,之前的一些困惑迎刃而解。此外,书中对于跨文化交际在华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华语学习者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强烈推荐给所有致力于华语教学的同行们。

评分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尚浅的新手教师,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华语教学理论,并提供实践指导的教材。《华语文教学导论(二版)》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从宏观的教学理念到微观的教学技巧,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章节。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材料,或者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列表,并且教会我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选择、改编甚至创造教学材料。例如,书中介绍了一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方法,比如如何搜索并使用YouTube上的教学视频,如何利用在线词典和语料库进行词汇教学。我尝试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效果非常显著。学生们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书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成长方向。它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这对于我这样刚入行的新教师来说,无疑是强大的激励。这本书让我觉得,华语教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空间的领域。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指导书,更是一份饱含深情的教学理念的传递。我读到书中关于“文化融入教学”的部分时,感触尤深。我一直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华语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更是理解中国文化。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习俗等元素融入到语言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我曾尝试在教授与节日相关的词汇时,播放一些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短片,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节日的理解。这种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教师的专业伦理”的探讨,也让我深受触动。它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感、公平性和同理心,这不仅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更是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环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华语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播语言和文化的双重使命,而这份使命需要我们用心去践行。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引导我走向更成熟、更有温度的教学之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