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证券交易法实例研习(16版)

现代证券交易法实例研习(16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证券法
  • 交易
  • 案例分析
  • 金融
  • 投资
  • 法律
  • 实务
  • 资本市场
  • 16版
  • 现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偶然听闻某特定公司之利多消息,构成内线交易?汉微科案事实与脚底按摩案(该案被告按摩师是无罪)的涉案事实相似?或不一样?未来可能很多类似案件的争执会以此点为角力处。何者是自行研判,不构成内线交易?何者是「主动以不正当方式获取内线资讯之行为」,构成内线交易?那条红线画在哪里?且被告等所听闻之内容均属片段,为何一有罪、一无罪?按摩师抗辩说他以赌博之心情购买股票有无影响认定?或是有夫妻关系会有关键影响?或是不法获利多寡有影响?均是偶然听闻内线消息法律责任判断上有趣的问题。

  本书以2019年8月为止最新修正之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相关证券法令及最新且重要之法院判决为蓝本,针对其主要内容,以实例方式并运用证券法学理加以解说。研读法律应以问题意识出发,才能区别相关规范之异同,也才能真正掌握规范之意旨。财经法律,尤其是证券交易法这部规范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法,更是如此。实例研习方式,即是以具体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此种学习方式应有助于精密法律思维的培养。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现代证券交易法实例研习(第16版)》的图书简介,内容旨在详细介绍该书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严格避免提及该书本身包含的具体内容,而是侧重于其在证券法律实务学习中的独特价值和适用场景。 --- 《现代证券交易法实例研习(第16版)》:构建前沿法律实务思维的基石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证券法律的适用与解释始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议题。对于法律专业人士、金融机构从业者以及致力于证券监管与合规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言,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复杂多变的商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决定其专业能力高低的关键。本书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并非仅仅是法律条文的简单汇编或理论的堆砌,而是一部旨在系统性培养读者“法律实务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深度学习工具。 一、 聚焦实务,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实例研习”的强调。证券交易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在实际市场活动中的应用。传统的法律教材往往侧重于对法律规范的阐释,但在面对真实的并购重组、信息披露违规调查、内幕交易指控或市场操纵案件时,法律人需要掌握的不仅是“是什么法”,更是“如何用此法应对实际挑战”。 本研习的定位,便是充当连接课堂理论与法庭、监管机构现场的桥梁。它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情境的深入剖析,引导读者跳出教科书的框架,以法律实务工作者的视角去审视法律在特定情境下的边界、弹性与适用策略。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升了读者对复杂法律问题的预判能力和应对技巧。 二、 结构化思维的培养:从宏观框架到微观操作 证券交易法律体系庞大而精细,涵盖了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合规、执法等多个维度。本书在内容组织上体现出极强的结构化设计。它遵循了金融市场活动的主线逻辑,将庞杂的法规和案例场景进行有序的模块划分。 读者在研习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对宏观法律框架的系统性梳理,这确保了读者对整个监管体系的理解是全面且无盲点的。随后,研习的重点将逐步下沉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例如:某一特定交易结构下应如何设计合规流程;面对突发的市场异动,监管机构最可能关注的法律焦点是什么;以及在证据收集和法律论证过程中,应采取何种策略来构建有力的法律抗辩或主张。 这种从顶层到底层的递进式结构,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起清晰的法律适用路径图,避免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 动态适应性与前瞻性视野的构建 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监管环境是永恒的动态过程。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监管机构的执法思路和关注点也在不断演进。一部优秀的实务研习用书,必须具备高度的动态适应性。 本书的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旨在捕捉最新的监管趋势和司法判例的最新导向。这使得读者能够确保自己的法律知识体系并非停留在过时的规范之上,而是始终与当前的执法前沿保持同步。研习这些前沿案例,如同站在瞭望塔上观察市场风向,使读者不仅能解决眼前的法律问题,更能培养出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法律风险的前瞻性预判能力。 四、 针对特定角色的深度赋能 本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专业角色的实际需求: 对于律师而言,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庭审策略和证据分析范例,是构建复杂证券诉讼辩护或代理方案的有力参考。它强调了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和监管环境下,如何灵活运用法律工具达成客户目标。 对于企业法务与合规官而言,本书是构建“可落地”的内控体系的最佳蓝图。通过对历次合规失败案例的剖析,读者可以精准识别企业内部流程中的潜在漏洞,并将理论上的合规要求转化为可执行、可审计的内部规章制度。 对于监管人员或学者而言,本书的案例深度分析提供了理解立法原意、评估现有法规有效性以及探索未来监管改革方向的绝佳素材。它有助于深化对法律文本背后经济逻辑和社会效果的理解。 五、 强化批判性思维与论证能力的训练 证券法律的争议点往往在于对事实的认定和法律条文的解释角度。本书的“研习”环节,本质上是对读者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持续训练。它不满足于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对既有的法律裁决或监管意见进行反思:是否存在其他合理的解释路径?如果站在另一方的立场,应如何构建更有说服力的法律论据? 这种训练使得学习者能够摆脱教条式的理解,真正掌握法律推理的精髓,从而在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法律环境时,能够自信、独立地构建严谨的法律分析和强有力的论证体系。 总之,本书是一套为志在精通现代资本市场法律实务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深度训练手册。它通过高度聚焦的案例分析、严谨的结构设计以及对前沿动态的持续关注,帮助读者真正掌握证券交易法律的实战艺术,成为能够驾驭复杂金融法律环境的专业精英。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在高度专业化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所需的思维模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连煜


  现 职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专任教授
  政治大学公司治理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兼执行长
  国立台北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

  学 历
  国立中兴大学(现为国立台北大学)法律系法学士及法学硕士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Harvard, LL.M.)
  美国史丹福大学法学博士(Stanford, JSD)

  经 历
  1985年公务人员高考公证人类科及格
  1985年专技人员高考律师类科及格
  1987年教育部公费留学考试录取

  曾任律师、副教授、教授、证期会顾问、上市上柜审议委员、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管理会委员、行政院诉愿委员会委员、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委员、财团法人投资人保护中心董事、台湾证券交易所公益董事、台湾期货交易所董事长

图书目录

增订十六版序
增订十五版序
增订十四版序
增订十二版序
增订十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证券管理哲学/7
第二节 证券交易法之立法目的/17
第三节 主管机关/20
第四节 名词定义/31
第一项 证交法上「公司」之定义/31
第二项 发行人/34
第三项 有价证券/36
第五节 证券交易法与公司法之关系/56
第六节 证券契约订定方式/59

第二章 公司治理/61
第一节 世界上三种主要治理之模式/61
第二节 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与公司治理制度之强化/63
第三节 少数股东请求发动检查公司权/107

第三章 公开发行公司之管理及其内部人(董事、监察人、经理人与主要股东)之规范/111
第一节 财务业务的公开与管理/111
第一项 财务业务之继续公开/111
第二项 强制特别盈余公积提列与以公积发给新股或现金之限制/124
第二节 股东会的召集与委託书的管理/131
第一项 公开发行公司召集股东会之特殊规范/131
第二项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与不得以临时动议提出股东会决议之事项/137
第三项 委託书战争与公司经营权/146
第四项 委託书征求人消极资格规定之合宪性检视/173
第三节 库藏股/179
第四节 股份公开收购的管理/189
第一项 大量取得股权之申报/189
第二项 有价证券之公开收购、强制公开收购与申报制/196
第三项 敌意式公开收购、内线交易与竞争收购 212
第五节 董事、监察人的持股规定─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的分合/219
第六节 内部人股权移转的管理/230
第一项 公司内部人持股之转让方式/230
第二项 受益所有人/236

第四章 有价证券之募集、私募与发行/242
第一节 证券发行之审查-核准制与申报制之选取与申报制之胜出/242
第二节 强制股权分散/250
第三节 募集与私募/255
第一项 募集与私募/255
第二项 证券之私募法制/261
第三项 私募有价证券之转售、内线交易与强制执行/280
第四节 发行/287
第五节 转换公司债、海外存託凭证、附认股权公司债与交叉持股之禁止/290

第五章 有价证券的买卖/297
第一节 上市之基本问题与场外交易之禁止/297
第二节 证券集中保管与帐簿划拨制度/308
第三节 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之法律关系/314

第六章 证券商与证券交易所/319
第一节 证券商/319
第二节 证券交易所/325

第七章 外国公司来台上市柜或登录兴柜规范/332

第八章 证交法之民事、刑事责任/346
第一节 公开说明书未依规定交付或虚伪不实的民事责任/346
第一项 未依法交付公开说明书之民事责任/346
第二项 公开说明书主要内容虚伪隐匿之法律责任/354
第二节 证券诈欺与因果关系/371
第三节 公司资讯不实与会计师等人之民事责任/387
第四节 公司资讯不实时证券持有人之请求权/419
第五节 公司不实资讯之内容具重大性是责任成立要件/430
第六节 证交法第171 条与第174 条第1 项之竞合问题/446
第七节 掏空公司资产之法律责任/455
第八节 普通股、特别股与短线交易之规范/487
Kern County Land Co/v/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 411 US/582 (1973)/506
第九节 内线交易的责任/512
第一项 内线交易理论与内部人范围/512
第二项 实际知悉、专门职业人员与内线交易责任/558
第三项 消息之沉淀时间、丧失身分之内部人、行为客体、事实状态与重大消息及传递内线消息/572
第四项 内线交易重大消息的范围及其公开方式的认定/582
第五项 内线交易损害赔偿之请求权人及计算/620
第六项 预定的交易计画作为内线交易免责之抗辩事由/630
第七项 内线交易刑事责任犯罪所得如何计算/640
第十节 操纵市场的责任/648
第一项 违约不交割与间接正犯/648
第二项 沖洗买卖与相对委託行为之禁止/656
第三项 连续交易与炒股/667
第四项 散佈流言或不实资料/682
第五项 融券放空投资人得否请求操纵股价者损害赔偿?/686
第十一节 时效/691
第十二节 证券仲裁之法制/693
第十三节 投资人保护与团体诉讼/701
第十四节 投保中心提起解任董监事及代表诉讼之新规范/713

图书序言

增订十六版序

  台湾证券交易法于一九六八年四月十六日经立法院三读通过,同月三十日由总统公布,并自同年五月二日起实行,迄今已逾半世纪。政大公司治理法律研究中心、公益信託台湾财政金融法学研究基金、公益信託台湾公司治理法律研究基金、台湾证券交易所、投保中心、资诚教育基金会及元照出版公司等单位于本年六月间在政大共同盛大举办「证券交易法50年」学术研讨会。总计来自产官学专业人士逾300余人参加,现场座无虚席,一位难求。显见各界关心我国资本市场的荣枯与法制的发展。

  研讨会中,前司法院院长赖英照讲座教授作主题演讲-证券法未竟之业,以及前大法官余雪明讲座教授也莅临会场并全程参与,他们俩位证券法学资深教授的出席让大会倍增无限光彩,证券法新进教授也受到莫大鼓舞。滚滚五十年,孜孜薪火传。我心中祝福「已届知天命」的证交法在下一个五十年,薪尽火传,期盼保障投资人与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齐头并进,台湾资本市场法制更能与时俱进。

  本书距离上一版付梓,证券法律又有两回修正,证券法令更有更新,法院相关重要判决也是出炉不少,本版爰加整理评析(例如,本版新增有名的脚底按摩案与汉微科案偶然听闻之内线交易认定比较),并更改书名为:「现代证券交易法实例研习」,冀求书中内容来日更加完整。此外,要特别感谢政治大学法学硕士蔡旻睿律师鉅细靡遗协助本书之校对等工作。匡助良多,志之不忘。

刘连煜 谨识
2019年8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金融科技公司的工程师,最近在参与一个关于智能投顾的项目。这个项目需要用到大量的证券法知识,比如关于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合规审查等方面的规定。我发现自己对证券法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需要向公司的法务部门请教。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个项目,我决定系统地学习一下证券法。我比较喜欢那种能从技术角度出发,分析证券法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的书籍。很多传统的证券法书籍,对于金融科技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对新兴技术的讨论。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结合最新的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分析证券法在智能投顾、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和监管挑战。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算法交易、自动化投资、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案例,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发智能投顾产品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合规建议,那就太好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证券法,并且能为公司的智能投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评分

我最近在准备证券从业考试,为了能更深入理解台湾的证券法规,也希望能结合实际案例来学习,翻阅了不少书籍。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让人读得昏昏欲睡,要么案例过于简单,感觉跟实际操作脱节。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将法条与实务结合,用生动的案例来解释复杂概念的书籍。之前读过一本关于公司法的书,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律师,他能将条文背后的逻辑和考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找到一本类似的证券交易法书籍,能帮助我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并且能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我发现很多教材都只停留在表面,对于一些细微的法规差异和实务操作的技巧,并没有深入探讨。这让我感到有些担忧,因为证券市场瞬息万变,只有真正理解了法规背后的精神,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引导我一步步深入了解证券交易的复杂世界。

评分

作为一名在证券公司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兵,我一直认为持续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证券法规更新速度很快,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合规风险。我曾经亲身经历过一次因对法规理解不够透彻而造成的风波,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证券法的必要性。我比较喜欢那种能从实务角度出发,分析法规对证券公司运营的影响的书籍。很多学术著作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对于我们一线从业人员来说,实用性并不高。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结合真实的案例,分析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内线交易、操纵市场、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案例,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操作指南和风险防范建议,那就太好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提升合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且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证券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金融知识,更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评分

我本身是法律系毕业的,对证券法一直有浓厚的兴趣。但不得不说,证券法这门课实在太枯燥了,老师讲课也比较注重理论,缺乏实际案例的讲解。导致我对证券法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主要负责处理与证券相关的法律事务。在实际工作中,我才发现自己对证券法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我需要查阅大量的法规和案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生动的案例来解释复杂概念的证券法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弥补在大学期间的不足,并且能提升我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我特别希望看到一些关于证券诉讼、仲裁、行政处罚等方面的案例分析,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法律技巧和诉讼策略,那就太好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证券律师,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评分

我是一个小散户,对证券市场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能通过学习证券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投资权益。我曾经因为对证券法不了解,在投资过程中遭受过一些损失。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证券法的必要性。我比较喜欢那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法律概念的书籍。很多专业的证券法书籍,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实在太难理解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证券市场中常见的欺诈行为和风险,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风险。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内线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方面的案例,这些都是我们投资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投资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那就太好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提升投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且能更好地参与证券市场。我一直认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仅要精通投资技巧,更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