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杨腓力365恩典故事集

微光:杨腓力365恩典故事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hilip Yance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用故事的力量点亮世界

  从光鲜亮丽的美国超级教会,到遭共产政权逼迫的地下教会;从贫民区酗酒者的辛酸史,到原野上动物的一举一动;从车祸现场的神蹟医治,到终身未蒙应允的祷告。杨腓力踏破铁鞋,挖掘恩典事件,以细腻的文笔,写出真实又动人的恩典故事。

  恩典大师杨腓力在《微光:杨腓力365恩典故事集》,给我们一个「恩典放大镜」,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出神在我们生命中所留下恩典的痕迹,吸收神话语的属灵养分,过丰盛的每一天。本书特色如下:

  「暖心」的属灵书籍。本书取自作者二十二本书、部分未发表的札记小品中的恩典故事,是作者四十年集大成之作,适合慕道友、初信者,以至所有渴望恩典的基督徒。

  实用的灵修工具。三百六十六则短篇故事,每篇附有与故事主题相关的圣经经文和反思问题,帮助基督徒每天有规律地灵修、默想。

  丰富的牧养素材。作者足迹遍及中东、印度、俄罗斯,见识信仰百态。他体会大都市的华丽与庸俗、洛矶山原野的生机与肃杀。这些素材都值得服事同工参考,使讲台、团契聚会的教导生动有力。

  邀请你在晨光初现之时,让恩典故事陪伴你走过每一天恩典之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腓力(Philip Yancey)


  《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杂志特约编辑,美国基督教畅销书作家,着作翻成二十五种语言,售出超过一千四百万册。他是一位记者,足迹遍及中东、印度、日本,记录人情冷暖、信仰百态;他也是一位天路作家,透过温暖的文字,陪伴读者经历信仰的甜美与辛酸。着作包括:《尴尬的上帝》、《恩典不虚传》、《耶稣真貌》、《恩典多奇异》、《欢喜读旧约》、《何必上教会?》、《盼望的线索》、《为何上帝不理我》、《恩典现场》、《祷告》、《另一世界的传言》、《无语问上帝》(新北:校园)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本书不是一本沉思性的文集,也没有对某些理论提出探讨性的反思。作者杨腓力的短篇文集是一种生活化与有互动特性的智慧之语。在一个忙碌、肤浅与疏离的时代,作者对世事的洞见与对人生的真情流露,感染读者,使他们的生活多一份创意思考与活力投入。他像是一个朋友从自己的经历和现实的生活,自然地分享他的所思所感。若能每天阅读一篇,读者会感到多了一个灵程同路人在身边同行,并体会对谈之欢欣。

  此书的文字真诚朴实、生动活泼,作者能将发自内心的感受与视角如实地表达,又善用引起读者同感的方式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他能在轻松的笔调中道出人性所经历过的相似状态,又能深入浅出地描绘现代人灵性生命的成长挣扎。书中呈现作者丰富涉略与信仰相关的神学、历史、不同人物、艺术文学、环境变化、公共议题、到访过的地方和生活事件。透过挥洒自如的笔触、简单的剖析、不唱高调的探讨,展现了他独特的解读视角,当中借着生动对话的编排,引用恰当的经文,邀请读者进一步对圣经真理产生温馨的体会与生命解读。这些点滴汇聚一起,把上帝临在之恩呈现出来,使读者能从诸般恩典的角度解读生活大小事,也在恩典中踏上未知的旅程。短短一段文字,像一扇窗,读者可以从他的经历、自我对话与追寻信仰反思的方式中看到窗外不同的启迪与辽阔的天空。

  整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作者的笔触描绘出耶稣那活泼生动的面容,在他笔下的耶稣充满感情,也带有不同情绪,生动地在历史中与人互动和对话,充分知道人间疾苦,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介入和显现,给予人心最深的安定与安慰。耶稣这种形象令人渴望祂更深的同在,希望获得祂的友谊,得着祂的指引。作者流畅的文笔犹如施洗约翰的手,把人的眼睛借着耶稣转向恩典的上帝,从看到的人情世故,透视到看不到的临在;从具体细微的观察到开放给无限而不能被描述的上帝。但是恩典的上帝却没有在我们的生命旅程缺席。耶稣以祂多样的面容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有辨识的眼睛,认出祂的同在,体会恩典的多元面貌,学习在不同生命角落与群体回应恩典之主。

  诚如作者所言,他不是以传道身分写作,也没有从某个固定的教会角色或岗位发声。因此他的文章没有很浓的压迫性或强势的说服气势,反有一种明白一般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同理心和对平凡生活苦楚深表同感的回响,在轻松的探索中,使人有自由的空间去启发思考力。因此在文字之间,读者感受到那份在安然中的自在和在泰然中所展现的想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上帝面前对自己的真诚,他很坦白地面对自己对上帝的提问和疑惑,不隐藏人性的挣扎,也不美化自己。阅读他有血有肉的信仰历程,令人感到安慰。读者不需要用仰望属灵伟人的角度来崇拜他,反而可以从他生命的历程与波动看到与上帝互动的真实与多采。三百六十六则文章不提供标准答案,反而更像天路客的旅途轨迹。在每个足印中,不一定直接言说与论述上帝,也不是语重心长的劝世之语,却显出祂在旅程中那份真实的同在与恩典;借着作者小小的启迪,却能引导读者在自己的处境中辨视祂的临在与同行。

  作者以现代的语言和读者熟悉的经验贴切地诠释信仰,每一章的主题都反映出生命中会出现的某种信仰经历。他的困扰、失眠、焦虑、思念、牵挂、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成了可以和他人分享的切入点,使读者阅读起来有种亲切的共鸣感之余,也体会灵性的薰陶其实是在平凡生活中生命的转化。对作者而言,学习在生活中好好活下去是一种灵性学习,特别是面对苦闷的日子、突如其来的打击、意外的转折和不容易相处的人际关系等等。他分享与耶稣的对话和关系的转变,也分析他如何在浮浮沉沉的人世间体会人性的善与美、虚伪和冷漠、世上的邪恶与仇恨、苦难中的真情与痛苦。随着阅读展开,读者无意间已经有序地思考一些重要的基本灵修课题。

  对忙碌的现代基督徒而言,疲倦的脑袋有时不容易吸收纯粹说理的文字。书中的短文徐徐引导读者以聚焦的方式吸收作者的睿智。书中提到许多灵修操练的主题,例如,祷告、寻求引导、怜悯、谦卑、服务、使用金钱、政治抗争等。作者的表达方式不是属灵操练的指引条列,也没有教导读者实践的具体步骤,而是以生活经验和说故事的方式来分享信仰中的体会。例如在六月四日那篇,他描述李察.艾登保罗(Richard Attenborough)的电影《甘地传》(Gandhi)里有一幕,简单分析甘地尝试跟长老会的宣教士安德鲁(Charlie Andrews)解释自己的人生哲学。他把电影中人物的心路历程简短叙述,提出当中片段对自己思考暴力与抗争灵性的影响。这种表达方式不注重要怎么操练灵性与如何学习操练方法,而是启发读者有宽广的灵性思考与对真理的想像。

  在六月二日那则短文的结束,我读到作者提到一个故事,不禁有种会心一笑的共鸣。他引用曼宁(Brennan Manning)的举例:有位爱尔兰神父,参观某一乡村的教区时,看见一个老农夫跪在路旁祷告。神父非常佩服,就对那人说:「您一定与神很亲近。」农夫抬起头望着神父,停了一下,想了想,然后笑说:「没错,祂非常喜欢我。」我从农夫身上看到杨腓力的微笑,也从农夫的画面解读出我面对上帝的状态,简单地在自己平淡的日子与软弱之处也想说:「没错,祂非常喜欢我。」主词的焦点是「祂」,动词表达着上帝主动的行动,而强调「我」是受词,说出生命是一份礼物,人的本体出于虚无,得到祂的恩典承载并充满在其间。

潘怡蓉
二○一九年六月于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

图书试读

一九九二年,我们从芝加哥的市中心搬到了科罗拉多州洛矶山脉(Rocky Mountains)的丘陵地带。尽管我在这两个地方的工作间,都位于地下室,实际上的差别可大多了。从芝加哥的地下室窗口望出去,我看到的是路过行人的膝盖,以及鸽子和松鼠等小动物;现在,我却可以从窗户看见覆盖白雪的山丘和美国黄松,以及一群又一群的狐狸、梅花鹿、麋鹿、北美臭鼬、土拨鼠、熊、山猫,有时候甚至还有狮子,经过我家庭院。

我们之所以搬家,部分原因是芝加哥真的太乱了,另外一部分则是因为我觉得需要换个地方,专心写作。身为记者,以前我总是报导别人的故事;现在,是时候把注意力转向里面,写一写更多个人的反思。我需要检视自己的信仰,并且把这趟旅程的每个步骤都记录下来。至今,我还是很讶异,自己竟然可靠以此为生。对其他行业的人来说,他们必须在工作之余,另外花时间来处理信仰的挣扎,我却可以在这么做的时候,还能得到薪水。

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记者的身分。我觉得自己蒙召要以平凡天路客的角度来书写。或许是因为自己成长于一间不健康的教会,我总是羞于代表某个建制型的基督教宗派或形式;我不曾被按牧,也不必捍卫任何机构的名声。反之,我是一个自由作者,自由地探讨我自己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将把我带到哪里,而不用担心随之而来的后果。我寻求专家的意见,尽可能地学习,然后把我觉得有用的答案,以可读的方式撰写出来。

每一个触及灵性议题的作家,多少都能明白梅顿(Thomas Merton)有过的感受。尽管他的书对于什么是灵性的生命,总是有着十足的把握,实际上,梅顿常常被各样的不安、怀疑,甚至是恐惧所困扰。我常常会有一个感觉,相较于自己的生命,我所写出来的文字,可能有更长远的价值;我也觉得,当我所谈的事情愈属灵,就愈不能传达在我生命中的各种混乱。我发现,编辑文字,比编辑自己的生命要简单多了。每一次,我收到读者来信,说我的书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命,我都会忍不住想要抗拒:「是的,不过你并不认识我;跟我太太聊一聊吧!」文字给了我们这些书写信仰的作家代言的权力,但是我们根本就不配。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