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经济由盛到衰?:70年来经济自由化发展经验

为什么台湾经济由盛到衰?:70年来经济自由化发展经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经济
  • 经济自由化
  • 经济发展
  • 经济衰退
  • 台湾历史
  • 经济政策
  • 贸易
  • 产业升级
  • 全球化
  • 政治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亚洲四小龙成员之一
数十年来受政治纷扰,经济成长渐趋缓慢
本书解析历任民选总统的经济政策如何改变台湾
未来的新总统该如何带领台湾突破重围

  回顾台湾数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史,从二次战后以出口米、糖为主的农业社会,到现在人均所得约2万5000美元;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中,台湾一度位居第6名,但到2019年却退步到第16名。回顾经济自由化的发展过程,70年来台湾到底做对哪些事?现在又出了什么问题?

  在财经部会拥有完整历练的叶万安先生,亲身见证台湾经济起飞。他在体制内大力推动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奠定台湾经济发展基础。在李登辉主政期间更提出「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的政策。无奈两党政治纷扰,再良好的经济政策都遭扭曲。

  本书以数据检验历任总统的经济政策表现,并回顾过去经济自由化发展期间的政策形成背景与背后思维,期望能展现出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轴的政策思考模式,供当前经济决策参考。唯有摆脱政治因素的干扰,才能真正带领台湾再创经济奇蹟。

  本书为《从管制到开放:台湾经济自由化的艰辛历程》增订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叶万安


  民国15年出生于南京市,祖籍浙江绍兴。民国37年国立上海商学院银行学系毕业,分别于53年及59年在国际货币基金(IMF)研究所及世界银行经济开发研究所(EDI)各研修六个月。

  曾任台糖公司副组长、行政院经安会工业委员会专员、行政院美援会专门委员、经合会综合计画处处长、经设会经济研究处处长、经建会副主任委员,于民国81年5月退休。

  曾兼任行政院主计处国民所得统计评审委员会创始委员迄今54年、普查委员会委员37年;曾先后兼任东海大学、东吴大学、台湾大学副教授17年;曾担任经济日报主笔40年撰社论1,927篇,以及撰写专论一百余篇。

  现兼任中华经济研究院政策研究谘询顾问,行政院主计处国民所得统计评审委员会及普查委员会委员。
 

图书目录

增订版序 台湾经济总体检
推荐序  台湾经济自由化的大功臣/孙震
自 序     知兴替才能创未来
 
第一章   历任总统经济施政成果比较
第二章   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决策背景
第三章   经济自由化的挑战
第四章   汇率、贸易自由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第五章   从管制到开放的台湾经验
第六章   台湾亚太营运中心和两岸经贸关系
第七章   台湾究竟创造哪些经济奇蹟?
第八章   落实经济自由化的建议方案
 
台湾经济发展大事年表
附录图表  台湾经济历年数据

图书序言

增订版序

台湾经济总体检


  台湾选举频繁,2018年刚举办「九合一」选举,2020年初又要举行总统大选,因此选举语言特别多,真假难辨,政府怕影响选举,特严查假新闻。可是当今国家领导人蔡英文为了竞选连任,一再强调她执政以来的政绩,夸称「现在是台湾经济20年来最好的状况」。但去年竞选高雄市长的韩国瑜则说:「台大法律系毕业出来的三位总统,这些年来把台湾竞争力搞残废了。」而他最近被国民党推选为明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两位总统候选人说的当前经济情况,可说是南辕北辙,叫人民到底相信哪一位说的是「真」话,哪一位说的是「假」话,制造「假新闻」,骗选票。
    
  在参与及研究台湾经济发展逾70年老兵的我,对当前经济情况早已了然于胸,一看就知道谁对谁错,但一般人民不一定能了解;为避免误导,我引用官方正式发表的几项重要经济指标,来评比历任总统经济施政成果及原因探讨,送给朋友指教及参考。
    
  当其中老友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教授建议,将该事业群庆祝中华民国百年为我出版的《从管制到开放:台湾经济自由化的艰辛历程》一书,出增订版,将〈历任总统经济施政成果比较〉一文放首篇,将原来只列到1995年的〈台湾经济发展大事年表〉补充至现在;此外,以前各文大多是以数字为文的依据,而该等数字都是经过整理加工分析的结果,如能将70年来重要经济统计原始数列做为增订版的附录,让读者就原始数列自行研究分析,其结果可与书内原文作比较,以增进学习机会与对台湾经济发展能有更深层了解。
    
  我虽早已入耄耋之年,今年已经94岁,而且去年还动了腰椎及心脏手术,住院五个月,体重减少20公斤,尚在复原中;但毅然乐于接受高教授建议,一方面可让更多人了解7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由盛到衰」的历程,证明两位总统候选人,哪位说的是「真话」,哪位说的是「假话」要骗选票,另一方面也考验我的耐力。

  从经济挂帅到政治挂帅
    
  我要说明增订版与原书的不同。

  一是书名由「管制到开放」改为「为什么台湾经济由盛到衰?」。
    
  另外,增加〈历任总统经济施政成果比较〉一文,利用八个重要经济指标,包括经济成长率、失业率、实质总薪资增加率、以美元计的每人GDP年增加率、高低所得分配差距、台湾出口在世界排名与亚洲其他三小龙比较、台湾经济成长率和全球经济成长率比较,以及台湾每人GDP增速与主要国家及地区比较等,再按不同时期国家领导人,如蒋经国(有时含两蒋与严家淦时代)、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及蔡英文等不同阶段经济施政成果比较,结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然后再以两蒋与严家淦时代与李、陈、马、蔡,分成两阶段,按政府体制、国家发展目标、领导人风格、阁揆及财经首长任期、财经首长特质及重要改革、决策与重大建设等探讨其原因。最重要的是早期阶段虽是戒严时期、一党专政,但施政却是以经济建设为主,建设国家现代化为目标,过程中不知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且能创造「经济奇蹟」,故被称为「经济挂帅」时代。
    
  而后期阶段自1996年总统改为人民直选,各党以争取选票能执政为追求目标,经济施政不仅沦为次要,而且要为政治服务,故被称为「政治挂帅」时代,再加以政党恶斗内耗,经济怎能不每况愈下。
    
  我于1953年进入「经济安定委员会工业委员会」,担任研拟「第一期经济建设四年计画」助理开始,到后来主持各期四年计画的设计和编制,以及重要经济政策及因应方案的建议,尤其在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及以后,国际经济动盪波涛汹涌,而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更受到严重冲击,政府不得不採取因应措施,如「纾解当前工商业困难中小企业与外销工业辅导方案」(1981年)、「复甦经济景气促进工商业发展方案」(1983年)、「辅导中小企业因应新台币升值方案」(1987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蒋经国总统改为「以价制量」政策(1979年)。1984年俞国华接任行政院长时,推出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基本政策,以及1980年代中期总体经济失衡,出超扩大,货币供给额暴增,台湾钱淹脚目,股市狂飙。政府乃决定于1989年3月实施经济稳定方案后,调整总体经济失衡、抑制贸易出超,以及採取强烈紧缩措施,货币供给额增加率即自「稳定方案」3月公布时的30%,三个月后的6月骤降为负7.4%;股价指数狂飙到1990年2月10日的1万2495点高峰,之后狂泻,于同年10月31日跌至谷底的2912点,下跌近万点,泡沫经济揭破,虽不少股民受害,但整体经济恢复正常运作。上述这些因应方案及政策,都是我与经建会同仁共同研拟提出的建议,被政府採纳实施。至1991年初股市再度上升,经济亦开始恢复正常,且蒸蒸日上。此时我在经建会及其前身服务亦近40年,应尽的任务已经完成,遂于1992年初退休,虽然照规定经建会副主委为政务官,并没有退休年龄限制。
    
  1993年行政院改组,连战接任院长,提出「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政策,指示经建会研拟实施计画,也是透过经建会主任委员萧万长接受我的建议。我退休后曾多次到大陆探亲及查访,发觉当时台商在大陆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因此,我构想台商与跨国企业策略联盟,待两岸三通后共同到大陆投资或技术合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因大陆改革开放后,把多年累积的竞争潜力释放出来,未来将有20至30年的好光景,如台湾与南韩。台湾站在巨人肩上同步发展,到21世纪即可立于不败之地,遂提出上述建议。
    
  当1995年初经建会完成「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画」报院核定后实施,各方都认为是极具前瞻的计画,在政府各部门努力下,一年间即有20多家跨国企业来台与本地企业策略联盟,期待两岸三通后共同进军大陆。但没想到当时总统李登辉不仅未开放两岸三通,而且祭出「戒急用忍」政策,订定一套严格管制两岸经贸往来的法规,跨国企业因此失望而去,「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画」亦胎死腹中。
    
  当时我在报上看到「戒急用忍」四字,即深感情况不妙;认为「戒急用忍」政策不仅阻碍两岸经贸发展,将更种下未来经济「由盛到衰」的祸根。加以政党轮替,2000年陈水扁就任总统,以「意识形态」治国,无预警停建「核四」,震惊海内外,后虽恢复兴建,但伤害已造成,次年台湾净投资即骤降近40%,使该年经济沦为50年来首次负成长。陈水扁为了打拚经济,于2011年邀请朝野政党、学术界、企业界及劳工界代表120人,召开「经济发展谘询会议」(简称经发会),本人也被邀请,对两岸关系的讨论结果是建议「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被陈水扁总统改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採取锁国政策,两岸关系遭冻结。陈水扁第二任借第二次金融改革贪污,更无暇顾及国政,因此经济情况不断下滑。
    
  2008年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马英九担任总统,他以「和中、友日、亲美」、「不统、不独、不武」的主张,以及「开放与松绑」为施政主轴,改善两岸关系,不仅三通直航,且与大陆签订ECFA等23项协议,有恢复「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画」的趋向,但时机错失,一方面大陆这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快速,其GDP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非当年的大陆;另方面原来在野的民进党已执政八年,力量壮大,杯葛力极强,再加于立法院的不配合,许多政策不能执行;且又爆发「太阳花运动」,政府未能有效处理、失能,政府威信尽失;再加于已列预算的军公教退休年终奖金停发,又失信于民,怨声四起,经济哪能不再度下滑,2015年的「马习会」亦未能挽救。马英九支持度降至个位数,让蔡英文完全执政。
    
  2016年第三度政党轮替,民进党的蔡英文接任总统,并掌握立法院多数,三年多来不仅以「意识形态」治国,不接受「九二共识」,更以「去中国化」为施政主轴,使马英九辛勤建立的两岸官方沟通管道断绝,两岸关系陷于谷底;并利用立法院多数暴力通过若干改革分化族群,及成立数个东厂机构,追杀在野的国民党。民进党政府虽提出八千亿元的「前瞻计画」,却被认为是买票计画,经济更是一蹶不振,致使2018年「九合一」选举惨败。
    
  更荒唐的是败选后的民进党县市长几全奉召中央升官,组成「败选团队」,又对新选上的国民党县市长施压;更将「公投」关入铁笼,完全藐视人民的选择。最近以国安为由修订「国安五法」,现要订「中共代理人法」,以政治操作限制言论自由。以「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出任总统三年多来,大多数施政都是开民主化的倒车。
    
  甚至2019年7月爆发负责总统维安的总统府侍卫室特勤官员,利用蔡总统出访的专机及特殊通道走私香菸超过一万条,竟然总统府侍卫室动用总统府五辆专车运送私菸,真是胡作非为胆大包天,惊爆全台。
    
  2019年7月底工业总会公布《2019建言白皮书》,工业总会祕书长蔡练生表示,三年多前工总就已提出台湾正面临「五缺六失」的困境,使台湾整体投资环境急速走向崩溃,如今「五缺六失」仍没有改善,显示蔡政府执政三年多来在经济施政方面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经济发展怎能不节节败退下来。
    
  早在2008年初我曾撰写一篇短文,题目是〈蒋经国到陈水扁,龙头变龙尾〉,刊登在该年1月14日联合报民意论坛。我是利用代表经济发展优劣的几项重要经济指标,比较蒋经国、李登辉及陈水扁三任总统经济施政积效,与亚洲其他三小龙比较,所获得的结论。今天我将利用这些指标,将时间延长到马英九及蔡英文总统时代的经济施政绩效与其他三小龙比较。
    
  资料显示,蒋经国时代在五项指标中四项排第一,一项排第三,仍为四小龙之首;李登辉时代即降到第三,陈水扁时代在五项指标中,有四项排第四,沦为四小龙之末了;马英九时代虽略有改善,但仍有三项排第四,四小龙之末的位阶并未改变;到蔡英文时代,五项指标有四项排第四,与陈水扁时代相同;而且以美元计的每人GDP,在蒋经国时代香港及新加坡每人GDP 只较台湾高五成左右,可是到蔡英文时代,就高出一倍以上了。尤其出口世界排名,蒋经国时代是世界第11位出口大国,为开发中国家之首;较南韩出口排第13名,高两名;可是到蔡英文时代剧降到第18名,较南韩的第6名落后12 名之多;现在台湾不仅是四小龙之末,更不知道被抛到何处去了。
    
  在原文中我只点出,台湾家庭可支配所得按户数五等分位估计的最低所得20%家庭每户所得与最高所得20%家庭每户所得比较,差距愈来愈大,表示所得分配恶化。其实最低所得的20%家庭,约300万人,近十多年来其可支配所得已不敷生活消费的需要,累计赤字已超过3000亿元,他们不是动用过去的储蓄,就是借债度日,过着辛苦的生活。
    
  我60多年前追随多位前辈财经首长们,在台湾经济领域开疆辟土,不知克服多少阻力与困难,辛苦建立的大好江山,亲眼看着这些晚辈们做官与政党利益置于国家与人民之上,分赃式的把大好江山一块块的切光,陷人民于痛苦之中,怎不令人痛惜。每当我回忆或讲述或写这些事蹟时,心里都在滴血啊!

  重大经济改革前后大不同
    

  另外,这份增订版还把经济发展大事年表延长至2019年。
    
  从7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大事年表可以清楚看出,在两蒋及严家淦主政的42年间(1946∼1987),所推动的重大改革、政策及重大建设,有下列六项特点:

  1.所推动的改革、政策及建设都是福国利民的,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失业率降到2%以下,达到充分就业,人民所得大幅提高,生活水准亦大幅提升。

  2.部分推动的改革及政策极具前瞻性,且有未雨绸缪的效果,将大问题化为小问题、小问题则化之于无形。

  3.部分推动的改革与政策,不仅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且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使未来的发展顺利更上一层楼。

  4.建立各种公开、公平且充分竞争的市场,使台湾自「管制经济」迈向「市场经济」,除两岸外,几已成为经济全面自由化。

  5.在经济发展策略方面,自「进口替代」快速迈向「出口导向」政策,在产业结构方面,先奠定农业建设基础,同时发展农产加工业及劳力密集工业,继之发展重化工业,再规划及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循序渐进的发展,避免许多阻力与困难。

  6.在1980年前后,完成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方案、有关法令规章的订定、相关机构的设立,以及高科技人才的培育等,都已完全具备有利于未来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继续创造繁荣。

  而后阶段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与蔡英文主政32年间(1988∼2019)的施政,亦有下列五项特点:

  1.除李登辉主政时代实施的「全民健康保险」,马英九推动的「两岸三通直航」、「免入境签证」国家与地区大幅增加,参加国际组织会议,以及蔡英文推动的「前瞻计画」等,多少还有些利国福民的效果外。其他所有改革与施政,几乎看不到任何利国福民的绩效。

  2.李登辉所祭出的「戒急用忍」政策,不仅阻碍了「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画」的实施,使其胎死腹中,且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由盛转衰」的主要根源,在没有破解之前,可能祸延数十年。

  3.陈水扁推动的二次金改,「公营银行民营化」是玩假的,名不符实,银行得以逃避立法监督,使其发展缓慢,至今台湾金融业仍是现代化国家最落后的行业之一。

  4.马英九主政时代,爆发「太阳花运动」学生占领立法院逾20天之久,执政当局完全未能有效处理,显示国家领导人的懦弱、缺乏魄力与担当,威信尽失,怎能治国。

  5.蔡英文当选时曾唿吁今后要「谦卑、谦卑、再谦卑」,但完全执政后却完全反其道而行。她强力推动的公教年金改革,不仅违背「信赖保护原则」,更撕裂社会,且有违法与违宪之虞。她以立法院多数暴力强行成立的若干东厂机构,要将在野的「国民党」置于死地,以便让「民进党」一党独大,得以永久执政,造成全体社会的不安。将个人及政党利益高于国家与人民之上,经济怎能好转?

  再从两阶段所列大事纪来看,在两蒋与严家淦主政时代,几乎全是利国福民的大事,只有退出联合国与日、美断交为非经济大事,但因其影响我经济发展至鉅,故将其列入大事年表中。
    
  可是后阶段的李、陈、马、蔡主政时代的大事,非经济的大事几乎超过一半;因这许多政治的改革施政,不仅分化族群,冲击社会稳定,更破坏投资环境使其更为恶化,影响投资,是台湾经济「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因而将其列入。让读者看大事年表,可一目了然前段「经济挂帅」与后段「政治挂帅」政府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些影响经济至深且远的非经济因素不能忽略。
    
  最后我要指出的是,在前段两蒋与严家淦主政时代,虽是一党专政、戒严时期,但国家领导人能够知人善任,在财经方面完全授权,绝不干预,完全由财经首长放手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与智慧,方能克服战后濒临崩溃的经济,创造全球瞩目的经济奇蹟。
    
  而后段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及蔡英文主政时代,他(她)们都是民选总统,有民意基础,所任用的各部会首长完全听命总统发号施令或看其脸色办事,若不能配合,即随时换人。财经首长如何有自己的抱负与政策主张?这样的治国方式,不衰败亦难。
    
  此外,本书附录还增加70年来重要经济统计原始数列。包括重要经济指标、总体经济国民所得帐的重要数据、人口与人力,以及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出口产品别及地区别的原始数列,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自行研究与分析,我不再做说明。
    
  不过我要指出的是,本附录所有统计数列与新增「历任总统经济施政成果比较」文所引用数据,都是到目前止政府所发布的最新数据。由于政府统计机构的精益求精,不断根据联合国规范及国际趋势常做调整,故前后发布的数据略有差异。因此本书以前各文所引用的数据,有部分可能与现今发表的不同,如国民所得最新统计是根据联合国于2008年研订的国民经济会计制度(简称08SNA)调整,并往前追溯到1981年,不过前后差异不大,不影响各文所获的结论,故未修订。
    
  最后本增订本能够出版,首先要感谢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教授的建议,及该事业群资深行政副总编辑吴佩颖、编辑部主编苏鹏元的指导,以及其他工作同仁为本书的编辑与出版事宜付出很多心力,深表谢意。还有行政院主计总处综合统计处、国势普查处及财政部统计处有关同仁,提供70 年来有关重要统计原始数列,盛情可感,在此一併致谢!

叶万安
2019 年8 月5 日于台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