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對我來說,寫散文這件事是深深地將自己已經遺忘的記憶再度挖掘齣來、可稱之為「再發現」的作業。
颱灣人父親與日本人母親皆早逝,與他們有關的迴憶都是過去的事。無法編織齣任何新故事,因而過去發生的事確實有其獨特的份量與質感,在我的記憶深處沉睡著。
在持續演員與牙醫工作時,幾乎未曾想起與傢族有關的記憶。但,自從約五年前開始書寫散文,我便開始直視著那些記憶。
數韆個日子過去,打開被稱為「記憶」的潘朵拉之盒,對雙親的思念猶如火山熔岩噴發,不斷傾洩而齣。
和父親一起登山後呼吸的空氣氣息,和母親吵架時所流的淚水滋味,妹妹搬齣去後開始一人獨居那日所望的滿月之景。
這些情景奇妙地仍鮮活地到處殘留在「我」之中,我從寫作中得知記憶是種即便看似忘記,但並未真的遺忘之物。
迄今,我有機會獲邀在不同地方書寫,定下主題後,在決定好字數多寡的原稿用紙上自由發揮。如今,重讀一次自己所寫的文章,其中大部分還是藉由書寫重新認識我的傢族。
傢族對我來說,是無法避免去思考的事情。
「因為沒有雙親,是很特彆的傢庭。」我並不想被其他人如此看待,因而或許漸漸形成倔強的個性;無論是否有傢庭,我的堅強或許都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
將傢裏的事以語言形式嚮誰訴說,即便到現在,對我來說也是有點羞恥而稍具抵抗感的。但是,卻能把傢裏的故事率直地寫成文章,真是不可思議。文字與聲音不同,感覺把自己也變成一個客觀的對象描述著。再者,描述傢族這件事,也正是我努力地透過這件事來自我理解吧。
此次,非常高興經由前衛齣版社的邀請,將至今於日本書寫的散文集結成冊齣版;在颱灣齣版界中,這間齣版社對我而言是相當特彆的存在。
在尋根的過程中,追著已逝颱灣人父親的身影,查找資料的時候,讀瞭不知多少本前衛齣版社的書籍;已絕版的書,也拚命在網路上搜索著。即便如今,對於颱灣近代史的理解,也多半來自前衛齣版社的書籍,這些對我來說是如同教科書一般的存在。
非常感謝前衛齣版社的林文欽社長、林君亭副社長等齣版社人員,決定將本書在颱齣版。非常感謝本書責編楊佩穎小姐,總是仔細地迴答我的問題。非常感謝內容力的鄧靜葳小姐,總是迅速確實地為我居中聯係。非常感謝目前同時兼顧譯者工作並照料雙胞胎稚子的張雅婷小姐,辛苦妳瞭。也非常感謝謝佳穎小姐,設計齣如此彆齣心裁的亮眼封麵。
颱灣與日本的關係最近越來越親近,誠摯希望兩地的關係並非如翹翹闆般地隨時局而上下擺動,而是像鏇轉木馬般安定地在原地持續運轉。
自己的書能加入非常喜歡的齣版社陣容之中,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嘗的幸福之事。此後,來往於颱灣與日本之間時,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寫著颱灣與日本的事情、傢族的事情、我自己的事情。
將本書拿在手上的各位,祝福各位闔傢幸福美滿。同時,如果透過本書能使各位注意到傢人有多重要,我將無比歡欣。
二〇一九年(令和元年)九月吉日寫於東京
一青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