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全鑑:融會王明陽理絡從「心」齣發,讓職場從復雜變簡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傳習錄全鑑:融會王明陽理絡從「心」齣發,讓職場從復雜變簡單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出版者 齣版社:好優文化 訂閱齣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譯者: 遲雙明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19/11/12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傳習錄》被譽為「心學」第一書,是王陽明的講學語錄,包含瞭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但因為是文言文,對現代年輕學子來說不容易看懂,修習太難,就有為心學講究體悟的概念。 

  但其實《傳習錄》沒有想像得那麼難以剋服。

  1.《傳習錄》由「語錄+書信」組成。
  本書在原汁原味地呈現先賢的智慧的基礎上,採用標題式,將徐愛等語錄及七封分書信,均分成小節來講解,主題明顯;外加清晰流暢的譯文,精闢的解讀,讓讀者翻閱之,頓覺愛不釋手。

  2.導入王陽明個人生平來介紹心學。
  本書導讀中,簡略以王陽明的生平來引導初階入門的讀者瞭解心學,《傳習錄》通過陽明先生為媒介,將這些體悟,轉化成吸收《傳習錄》思想的輔具。

  衷心希望此書能夠使讀者朋友在品讀國學博大精深的同時,能夠讀透經典,開啓智慧,指導生活。

  修心,可以強化自我的靈魂,
  讀懂瞭,助你煉齣「攻敵必剋」的不壞金身。

  王陽明的理學,
  是融會東方文學與哲學的兩顆明珠,
  它很難,
  很多人在還沒接觸它之前,
  就先因文言、玄學這些標簽敬謝不敏,
  它其實也很簡單,
  其實隻想一個概念,從「心」齣發。
  若單從文學的角度去看,
  王陽明和徐愛的對答書信,
  隱約可窺見明代盛行的清言體一斑,
  長句短詞,皆幅短旨詠。
  實修實證‧一輩子受用無窮的經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陽明


  原名雲,後改名守仁,字伯安是中國儒學界的泰鬥之一,也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傢、哲學傢、文學傢、軍事傢和心學的集大成者。

  因他曾隱居紹興會稽山陽明洞,後又創辦陽明書院,所以世稱他為「陽明先生」,其學說被叫做「陽明學」。王陽明一生頗有成就,他精通儒傢、佛傢、道傢,而且能夠統軍徵戰,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文武全纔。

 
傳習錄全鑑:融會王明陽理絡從「心」齣發,讓職場從復雜變簡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錢德洪序——成書之緣
 
上捲
一、徐愛錄——心即是理
◎ 1 徐愛引言
◎ 2 親民與新民
◎ 3 至善是心之本體
◎ 4 求孝道於內
◎ 5 此心純乎天理之極
◎ 6 知行閤一
◎ 7 行是知的功夫
◎ 8 格物緻知,止於至善
◎ 9 盡心即是盡性
◎ 10 身之主宰便是心
◎ 11 去其心之不正
◎ 12 知是心之本體
◎ 13 「禮」即是「理」
◎ 14 天理人欲不並立
◎ 15 虛文勝而實行衰
◎ 16 務本尚實,返樸還淳
◎ 17 因時緻治
◎ 18 事即道,道即事
◎ 19 孔子刪《詩經》
◎ 20 徐愛跋
二、陸澄錄——格物無動靜之分
◎ 1 主一之功
◎ 2 念念存天理
◎ 3 相下得益,相上遭損
◎ 4 人心天理渾然
◎ 5 心如明鏡
◎ 6 義理無定在,無窮盡
◎ 7 人須在事上磨
◎ 8 下學與上達
◎ 9 唯精唯一
◎ 10 知行不分
◎ 11 以循理為生
◎ 12 三子是有意必
◎ 13 誌與功
◎ 14 心即性,性即理
◎ 15 理不容分析
◎ 16 反省慎獨
◎ 17 性、理關係
◎ 18 省察與剋治
◎ 19 非鬼迷,心自迷
◎ 20 定是心之本體
◎ 21 孔子正名
◎ 22 毀不滅性
◎ 23 有是體即有是用
◎ 24 陽明與易經
◎ 25 存養夜氣
◎ 26 動靜無端
◎ 27 「道」無所謂上下
◎ 28 仁者惻隱心懷
◎ 29 權變之道
◎ 30 自願原則
◎ 31 良工心獨苦
◎ 32 「治生說」誤人
◎ 33 陽明與道教
◎ 34 剋製私欲
◎ 35 哭則不歌
◎ 36 防微杜漸
◎ 37 儒傢與科技
◎ 38 後天修養之功
◎ 39 道無精粗
◎ 40 私欲如塵土
◎ 41 剋己功夫
◎ 42 道無方體
◎ 43 陽明的自然觀
◎ 44 隨纔成就
◎ 45 做學問要有源泉
◎ 46 貫通古今
◎ 47 心統五官
◎ 48 一念發動
◎ 49 靜中體悟
◎ 50 持其誌
◎ 51 聖人如天
◎ 52 理在心性中
◎ 53 已發與未發
◎ 54 顔子沒而聖學亡
◎ 55 現成良知
◎ 56 本體不動
◎ 57 主客消融
◎ 58 心外無物
◎ 59 時時用力
◎ 60 「格」為「正」
◎ 61 做功夫的目標
◎ 62 孝悌為仁之本
◎ 63 陽明批評佛教
三、薛侃錄——一以貫之
◎ 1 心之神明
◎ 2 不假外求
◎ 3 不能「隻管求」
◎ 4 王硃異同
◎ 5 純乎天理方是聖
◎ 6 硃子之悔
◎ 7 侃去花間草
◎ 8 為學頭腦
◎ 9 誌嚮真切
◎ 10 主宰常定
◎ 11 不務空名
◎ 12 以改之為貴
◎ 13 道德實踐
◎ 14 體用一源
◎ 15 不肯移
◎ 16 善用俱是
◎ 17 主體性覺醒
◎ 18 體未立,用安從生
◎ 19 在心地上用功
◎ 20 立誌貴專一
◎ 21 無所偏頗
◎ 22 居敬窮理
◎ 23 知是理之靈處
◎ 24 本體無一物
◎ 25 戒懼慎獨
◎ 26 尊孟貶荀
◎ 27 保全真己
◎ 28 貴目賤心
◎ 29 蕭惠好仙、釋
◎ 30 真知即是行
◎ 31 死生之道
◎ 32 性、道、教
◎ 33 解偏救弊
◎ 34 功夫是恢復明德
 
中捲
一、答人論學書——知行閤一
◎ 1 特倡誠意
◎ 2 與空虛頓悟之說相反
◎ 3 功夫次第
◎ 4 知行閤一的理論基礎
◎ 5 陽明的進學路綫
◎ 6 閤心與理為一
◎ 7 學、問、思、辨、行
◎ 8 格物緻知說之意旨
◎ 9 誠意、緻知、格物
◎ 10 道之大端易於明白
◎ 11 知行閤一之功
◎ 12 拔本塞源之論
二、答周道通書——在事上磨煉
◎ 1 心意之所嚮
◎ 2 何思何慮
◎ 3 聖人氣象
◎ 4 能實緻其良知
◎ 5 格物是緻知功夫
◎ 6 身體實踐
◎ 7 性氣一體
三、答陸原靜書——良知學說
◎ 1 妄心與照心
◎ 2 良知無起處
◎ 3 精、一、理、氣
◎ 4 元神、元氣、元精
◎ 5 良知即是未發之中
◎ 6 理無動者
◎ 7 未發與已發
◎ 8 良知的情感因素
◎ 9 戒慎恐懼為良知
◎ 10 照心妄心
◎ 11 去欲存理
◎ 12 儒佛之辯
◎ 13 去此病自無此疑
◎ 14 明則誠矣
◎ 15 良知即是道
◎ 16 樂是心之本體
◎ 17 無所住處
◎ 18 錢德洪跋
四、答歐陽崇一——萬物皆備於我心
◎ 1 良知與見聞
◎ 2 在良知上體認
◎ 3 素其位而行
◎ 4 先知先覺
五、答羅整庵少宰書——正心誠意
◎ 1 實有諸己
◎ 2 古本之復
◎ 3 不可不辨
◎ 4 公道、公學
◎ 5 不敢縷縷
六、答聶文蔚——人即天地之心
◎ 1 聖人之治天下
◎ 2 良知之學不明
◎ 3 思以此救之
◎ 4 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 5 彷徨四顧
◎ 6 伏枕草草
◎ 7 全在「必有事焉」上用
◎ 8 必有事就是緻良知
◎ 9 天地間隻有此性
◎ 10 本體即是良知
◎ 11 孝為人的良知本性
◎ 12 良知乃無「執」之大知
◎ 13 「盡心」三節
◎ 14 至當歸一
七、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貴在引導
八、教約——神而明之
 
下捲
一、陳九川錄——戒慎恐懼在心念
◎ 1 破數年之疑
◎ 2 格物猶造道
◎ 3 無欲故靜
◎ 4 雖聞見而不流
◎ 5 在事上磨煉做功夫
◎ 6 閤內外
◎ 7 隻是粗些
◎ 8 理障說
◎ 9 人胸中各有個聖人
◎ 10 功夫愈久,愈覺不同
◎ 11 人人自有
◎ 12 委麯謙下
◎ 13 隻要解心
◎ 14 事上為學
◎ 15 有詩彆先生
◎ 16 傷食之病
◎ 17 學知與生知
二、黃直錄——陽明四句教
◎ 1 學存此天理
◎ 2 學思非兩事
◎ 3 四句教
◎ 4 陽明格竹
◎ 5 童子格物
◎ 6 強調「閤一」
◎ 7 知覺便是心
◎ 8 格物即慎獨戒懼
◎ 9 尊德性
◎ 10 緻廣大
◎ 11 見性
◎ 12 聲色貨利之交
◎ 13 實去用功
◎ 14 後天的感應
◎ 15 超越見聞
◎ 16 緻良知是必有事的功夫
◎ 17 一摑一掌血
◎ 18 何足為恃
◎ 19 立命功夫
◎ 20 性相近即性善
◎ 21 著不得一念留滯
◎ 22 靈明
◎ 23 嚴灘之辯
◎ 24 不擇衰朽
◎ 25 無我自能謙
◎ 26 唯變所適
◎ 27 故曰非助
◎ 28 國裳請題字
◎ 29 見在良知
◎ 30 聖賢非無功業氣節
◎ 31 隨人分限所及
◎ 32 一念發動就是行
◎ 33 聖人本體明白
◎ 34 善惡隻是一物
◎ 35 誠意之極
◎ 36 分上事
◎ 37 動靜隻是一個
◎ 38 矜持太過終是弊
◎ 39 作文作詩
◎ 40 是無輕重也
◎ 41 此心廓然
◎ 42 佛氏不著相
三、黃修易錄——生之謂性
◎ 1 既去惡念,便是善念
◎ 2 良知存久
◎ 3 無根之樹
◎ 4 調習此心
◎ 5 不為心纍
◎ 6 氣亦性,性亦氣 /
◎ 7 隨人譭謗,隨人欺慢 /
◎ 8 天植靈根 /
◎ 9 與人為善 /
◎ 10  蔔筮是理 /
四、黃省曾錄——良知是造化的精靈
◎ 1 義即是良知 /
◎ 2 思無邪 /
◎ 3 道心人心 /
◎ 4 因人施教 /
◎ 5 自傢本體 /
◎ 6 看穿生死 /
◎ 7 譭謗自外來的 /
◎ 8 不厭外物 /
◎ 9 因人而異 /
◎ 10 簡化「知識」 /
◎ 11 聖人之誌 /
◎ 12 與物無對 /
◎ 13 隻是緻良知三字無病 /
◎ 14 內外兩忘 /
◎ 15 道即是教 /
◎ 16 人心與天地一體 /
◎ 17 順其良知之發用 /
◎ 18 養心不離事物 /
◎ 19 告子病源 /
◎ 20 同此一氣 /
◎ 21 心與物同體 /
◎ 22 盡性至命之學 /
◎ 23 剜肉做瘡 /
◎ 24 實落用功便是 /
◎ 25 至誠前知 /
◎ 26 能處正是良知 /
◎ 27 天理即是良知 /
◎ 28 重功夫不重效驗 /
◎ 29 巧、力非兩事 /
◎ 30 是非之心 /
◎ 31 日之餘光未盡處 /
◎ 32 七情與良知 /
◎ 33 知行即是功夫 /
◎ 34 本體未嘗有動 /
◎ 35 不妨有異處 /
◎ 36 父子訟獄 /
◎ 37 其心隻空空而已 /
◎ 38 自傢經過 /
◎ 39 元聲隻在心上求 /
◎ 40 自傢解化 /
◎ 41 在心上用功 /
◎ 42 善與人同 /
◎ 43 良知妙用處 /
◎ 44 無未發已發 /
◎ 45 圓融的人性論 /
◎ 46 不為氣所亂 /
◎ 47 狂者的胸次 /
◎ 48 反其言而進之 /
◎ 49 須做得個愚夫愚婦 /
◎ 50 泰山和平地 /
◎ 51 念謙之之深 /
◎ 52 天泉證道 /
五、錢德洪跋——輾轉刊行
主要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錢德洪序/成書之緣
 
錢德洪(1496—1574年),初名寬,字洪甫,浙江餘姚(現由寜波市代管)人。曾讀《易》於靈緒山中,人稱緒山先生。明朝中後期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王陽明的學生,是王陽明之後儒傢心學的重要代錶人物之一,與同時期的哲學傢、思想傢王龍溪齊名。錢德洪整理瞭王陽明的主要著作,修訂瞭王陽明的年譜,並進一步闡述、發展瞭心學,對陽明學的傳播和民間化起瞭很大作用。
 
【原典】
 
先生初歸越時,朋友蹤跡尚寥落,既後四方來遊者日進。癸未年已後,環先生而居者比屋,如天妃、光相諸刹,每當一室,常閤食者數十人,夜無臥處,更相就帟,歌聲徹昏旦。南鎮、禹穴、陽明洞諸山遠近寺刹,徒足所列,無非同誌遊寓所在。先生每臨講座,前後左右環坐而聽者,常不下數百人,送往迎來,月無虛日。至有在侍更歲,不能遍記其姓名者。每臨彆,先生常嘆曰:「君等雖彆,不齣天地間,苟同此誌,吾亦可以忘形似矣。」諸生每聽講齣門,未嘗不跳躍稱快。嘗聞之同門先輩曰:「南都以前,朋友從遊者雖眾,未有如在越之盛者。此雖講學日久,孚信漸博,要亦先生之學日進,感召之機,申變無方,亦自有不同也。」
 
德洪曰:昔南元善刻《傳習錄》於越,凡二冊。下冊摘錄先師手書,凡八篇。其答徐成之二書,吾師自謂「天下是硃非陸,論定既久,一旦反之為難,二書姑為調停兩可之說,使人自思得之」。故元善錄為下冊之首者,意亦以是歟?今硃、陸之辨明於天下久矣。洪刻先師《文錄》,置二書於《外集》者,示未全也,故今不復錄。
 
其餘指「知行之本體」,莫詳於《答人論學》與答周道通、陸清伯、歐陽崇一四書;而謂「格物為學者用力日可見之地」,莫詳於答羅整庵一書。平生冒天下之非詆推陷,萬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講學,唯恐吾人不聞斯道,流於功利機智以日墮於夷狄禽獸而不覺,其一體同物之心,終身,至於斃而後已。此孔、孟以來賢聖苦心,雖門人子弟,未足以慰其情也。是情也,莫見於答聶文蔚之第一書。此皆仍元善所錄之舊。而揭「必有事焉即緻良知功夫,明白簡切,使人言下即得入手」,此又莫詳於答文蔚之第二書,故增錄之。

圖書試讀

None

傳習錄全鑑:融會王明陽理絡從「心」齣發,讓職場從復雜變簡單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傳習錄全鑑:融會王明陽理絡從「心」齣發,讓職場從復雜變簡單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傳習錄全鑑:融會王明陽理絡從「心」齣發,讓職場從復雜變簡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傳習錄全鑑:融會王明陽理絡從「心」齣發,讓職場從復雜變簡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