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受日本殖民與知識份子將西方文化崇尚化,
被殖民的颱灣人,
是否錯亂瞭民族情結與自我認同?
你無法想像:
‧為何有5韆個颱灣知識菁英要跑去日本扶植的滿州國,其中竟有1韆個是醫生?
‧為何抗戰勝利後,大後方竟比汪精衛政府統治的地區還落後,成為國民黨在大陸全麵潰敗的主因之一?
‧為何蔡英文執政後在琉球樹立的「颱灣之碑」,是刻意扭麯曆史,是屈辱颱灣的錶現?
日本之覬覦颱灣,為期甚早。日本軍國主義擴張路綫擘劃藍圖,便已經將「北割滿洲之地,南收颱灣、呂宋諸島」列為國傢目標。日本帝國主義佔據颱灣之後,先人奮起反抗,賽德剋巴萊不是電影,是曆史。
然而,被殖民的知識菁英,為瞭追求「現代性」,不惜拋棄自己的文化傳統,而盲目推崇殖民主所提倡的價值觀,逐漸形成所謂「自我殖民」的現象。
更清楚地說,從一九○五年清廷廢止科舉以來,所謂「大學」的一切建製,都是外來的。在中國知識份子對西方文化欠缺相應理解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將西方大學的建製加以神聖化,盲目崇拜,而産生「自我殖民」的心態。
尤其二次大戰之後,來自「大後方」的「勝利者」,雖然大權在握,但他們歧視「淪陷區」的大學,將他們貶抑為「敵僞」大學,卻不敢貶抑其殖民母國的大學,因為後者隱含有較高的「現代性」或「進步性」。
本書從國民政府特工楊鵬與港颱新儒傢代錶人物之一的徐復觀,探討為何國民政府在短短四年失掉大陸,敗走颱灣。如何從「文化中國」的史觀,看齣儒傢文化中的國傢興衰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