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讀寫導論

兒童文學讀寫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瑩
图书标签:
  • 兒童文學
  • 讀寫教學
  • 文學教育
  • 幼兒教育
  • 小學教育
  • 閱讀策略
  • 寫作技巧
  • 教材分析
  • 兒童發展
  • 教育心理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綜觀全書,內容簡潔,清楚明白,全書強調讀寫,是以文體分論中皆有〈作品賞析〉,合適作為教材,且每章後列有〈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更合適作為自主閱讀。是以我樂以推薦。」――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林文寶

  全書共十三章,除了首章與最後一章屬於泛論式的,中間十一章討論詩歌、故事、童話、散文、小說、戲劇等各類文體,每一章都設計了前言作一個導論,再分別就定義、特質、分類作理論的探討,最後是賞析名家的作品。為了配合兒童的發展,建議使用本教材的老師們,先教幼兒及國小低年級適合閱讀的韻文類,即兒童歌謠及兒童詩,再教包含故事、小說的散文類,最後是教戲劇。由於許多老師會在課堂上實施習作活動,兒歌、童詩、童話、劇本的習作,小說的共讀,以及舞台上兒童劇的演出,都是很適合在閱讀理論之後進行實作的項目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赏析》的图书简介,内容侧重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与文化背景探究,与儿童文学的启蒙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 ---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图书简介 一部跨越时空、洞察人性的文学史诗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文学始终是记录思想、承载情感、传承智慧的璀璨瑰宝。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走进那些伟大作家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笔下人物的挣扎与辉煌,把握作品跨越时代背景依然能引发我们深刻共鸣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赏析》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带领读者不再止步于表面的故事情节,而是深入挖掘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时代风云、文化脉络与永恒主题。 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梗概汇编,而是一部融合了文学史论、文本细读与文化批评的综合性导读指南。我们选取了从古代史诗到现当代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力求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致的文学地图,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卷一:古典的重量——史诗、神话与奠基之作的解读 本卷聚焦于人类文明初期奠定文学范式的宏伟叙事。我们将从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与命运观谈起,探讨《伊利亚特》中战争的残酷与荣耀如何塑造了西方叙事的基础;继而转向东方,细致剖析《诗经》的“风、雅、颂”如何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活水,其蕴含的朴素情感与社会写照。 重点解析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与功能,例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宿命论与自由意志的激烈碰撞。我们不仅关注情节的张力,更着重分析古希腊的宗教信仰、城邦政治如何深刻影响了悲剧主题的表达。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开端,本书也投入了大量篇幅,深入探讨了《庄子》的哲学思辨如何渗透进其瑰丽的寓言叙事中,以及《史记》如何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笔法,完成了人物塑造的典范。这些作品是理解后世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石。 卷二:人性的迷宫——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人文觉醒 随着历史进入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渡期,文学的主题开始从神性转向人性。《神曲》中的“炼狱”之旅,被视为中世纪精神世界的全景展现,本书将侧重于但丁如何巧妙地将神学教义、政治立场与个人情感熔于一炉。 文艺复兴的曙光带来了对个体价值的重新肯定。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本卷的核心。我们不局限于分析《哈姆雷特》中“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拷问,而是深入探讨伊丽莎白时代的社会结构、宗教改革余波如何促成了如此复杂多面的人性剖析。例如,麦克白夫人对权力的渴望,被置于一个快速变动的社会阶层背景下进行审视。同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作为第一部现代小说,其讽刺手法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被视为对骑士精神的解构与对理想主义的复杂致敬。 卷三:理性的审视与情感的爆发——启蒙运动至浪漫主义 十八、十九世纪是文学流派纷呈、思潮剧烈碰撞的时代。本卷首先剖析了启蒙运动对现实的理性批判,如伏尔泰和卢梭的作品中对社会弊病和人类理性的探讨。 紧接着,我们进入了情感的高歌阶段——浪漫主义。拜伦的叛逆精神、歌德的《浮士德》中对知识与体验的无限追求,都体现了对僵化秩序的反抗。本书特别关注浪漫主义文学中“崇高”(Sublime)概念的审美体验,以及自然景观在烘托人物内心世界时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对比分析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兴起,能清晰地看到文学如何从对个体情感的夸张抒发转向对社会肌理的细致描摹。 卷四:社会的面孔与现代的困境——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转型 十九世纪中叶,以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巨匠,将目光聚焦于社会结构与阶级矛盾。本书将采用社会学视角,解析《战争与和平》中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的交织,以及《高老头》中金钱对人际关系的腐蚀性影响。 进入二十世纪,面对战争的创伤和科学的冲击,文学迎来了现代主义的革命性变革。卡夫卡的荒诞、普鲁斯特的记忆结构、乔伊斯的意识流写作,都标志着叙事方式的颠覆。我们着重剖析“意识流”技巧如何试图捕捉人类思维的非线性本质,以及现代主义作品如何通过碎片化、多重视角,反映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疏离感与存在的虚无感。 卷五:跨越疆界的声音——非西方经典与全球视野 为了避免西方中心论的局限,本卷精选了来自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学经典进行深度解读。我们探究日本“物哀”美学在古典文学中的体现,分析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关于道德、责任与奉献的永恒主题。 在当代文学方面,本书将目光投向魔幻现实主义的兴起,解读马尔克斯如何将奇幻元素融入对拉美历史现实的批判之中,展现了非西方文化叙事独特的魅力与力量。 阅读此书,您将获得: 1. 深厚的文化底蕴: 掌握不同时代文学背后的哲学思潮、宗教背景与政治环境。 2. 精湛的文本分析能力: 学习识别并拆解复杂的文学技巧,如象征、隐喻、叙事角度的转换。 3. 批判性思考的工具: 不盲从既有结论,能对经典作品进行跨文化、跨时代的独立评判。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赏析》是为所有渴望超越“阅读快餐”,追求文学深度体验的读者准备的地图与指南。它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致敬,更是通往未来文学理解力的新起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建崑


  現職:東海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學歷: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碩士
  專長:兒童文學、明代文學、古今小說評論

林素珍

  現職: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專長:兒童文學、閱讀與寫作教學、魏晉南北朝學術
 
楊淑華

  現職: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退休兼任副教授
  學歷:成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專長:兒童文學、語文教材編寫與評量、古典詩文會通理論

劉君[王告]                                                             

  現職: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副教授
  學歷: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
  專長:兒童文學、兒童戲劇、明代傳奇

編者簡介

劉瑩


  現職: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退休兼任教授
  學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
  專長:兒童文學、書法教學、華語文教學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兒童與兒童文學/劉瑩
前言
第一節 兒童的界定
第二節 兒童文學的內涵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二章 兒童歌謠/楊淑華
前言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特質
第三節 作品分類
第四節 作品賞析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三章 兒童詩/楊淑華
前言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特質
第三節 分類
第四節 作品賞析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四章 歷史故事與生活故事/林素珍
前言
第一節 歷史故事
第二節 生活故事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五章 神話、民間故事、寓言/劉君[王告]
前言
第一節 神話
第二節 民間故事
第三節 寓言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六章 童話/劉瑩
前言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特質
第三節 作品分類
第四節 作品賞析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七章 兒童散文/劉瑩
前言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特質
第三節 作品分類
第四節 作品賞析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八章 少年小說概說/許建崑
前言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特質
第三節 分類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九章 幻想小說/許建崑
前言
第一節 幻想小說與童話的區別
第二節 奇幻小說
第三節 科幻小說
第四節 魔幻小說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十章 寫實小說/許建崑
前言
第一節 生活小說
第二節 冒險小說
第三節 推理小說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十一章 歷史小說與自然生態小說/許建崑
前言
第一節 歷史小說
第二節 生態小說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十二章 兒童戲劇/劉君[王告]    
前言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特質
第三節 分類
第四節 作品賞析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第十三章 兒童文學之讀寫教學/劉瑩
前言
第一節 認識國際閱讀素養評比
第二節 啟動創造力活絡讀寫能力
第三節 閱讀與寫作策略舉隅
第四節 閱讀與寫作教學實務舉隅
第五節 習作賞析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10-1 mBot2碰碰車遊戲規劃
10-2 搖桿、陀螺儀或加速度感測器
10-3 CyberPi控制角色移動
10-4 mBot B重複往左移動
10-5 mBot A與mBot B碰碰車
10-6 遊戲特效
實力評量

附錄
一、習題參考解答
二、mBot2 教育機器人明星選拔賽
三、四路顏色感測:辨黑白
四、四路顏色感測:辨顏色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0641677
  • 叢書系列:國學精粹叢書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尋回已逝的童心


  有天在一個評審會議上,素珍老師說他們中部幾位老師合寫了一本兒童文學教材,屆時希望我幫寫篇序。我當場答應。不久主其事者劉瑩老師出面邀請,並將文稿影印裝訂郵寄過來。於是我用心思考如何下筆。

  話說臺灣地區師範學校開始有「兒童文學」課程,是始於1960年8月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改制為臺中師範專科學校,當時即著手擬定課程綱要,1961年5月又加以修訂,其中選修甲組有「兒童文學習作」二學分。而當時中師劉錫蘭編著《兒童文學研究》(1963年10月修訂再版)這是臺灣地區目前可見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兒童文學基礎性、通論性的教科書,而後有:

  1.林守為著 兒童文學 臺南市 作者自印 1964年3月。
  2.吳鼎著 兒童文學研究 臺北市 臺灣教育輔導月刊社 1965年3月。

  吳鼎、林守為兩位是臺灣早期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的先驅者。

  在師專時期,不論二專或五專,都列有「兒童文學」科目二學分,供國校師資科語文組學生選修。

  1967年,師專設夜間部,亦開設「兒童文學研究」科目,供夜間部學生選修。
  1970年9月,增開「兒童歌謠研究」四學分,供五年制音樂師資科學生選修。
  1972年,師專暑期部也列有「兒童文學研究」科目,供全體學生選修。
  1973年度,華視電視臺開始播授「兒童文學」課程,由葛琳教授主講。

  五年制國校師資資料之課程經過四次修訂。至1978年3月11日,教育部公布「師範專科學校五年制普通科科目表」,易國校師資科為普通師資科,而語文組選修中的「兒童文學」,則增為四個學分,並定名為「兒童文學研究及習作」。

  又近年來普遍重視學前教育,各師專先後皆設有幼師科,其中選修科目有「故事與歌謠」,驟使兒童文學有類似顯學之趨勢。

  1986年11月7日行政院通過師專改制案。並於1987年8月1日起,將國内現有的九所師專一次改制為師範學院。在新制師範學院的一般課程,列有二學分的「兒童文學」,且是師院生的必修科目。而語教系則有三個學分的「兒童文學及習作」。

  至1993年度起實施的「師範學院各學系必修科目表」,初教、語教、社教及數理四系,於普通課程共同必修「語文學科」中列有兩個必修學分「兒童文學」,至於體育、音樂、美勞、特教及幼教等五學系,則列為選修。

  師專時期國小師資科語文組有「兒童文學」選修課,但並非九所師專都開課。直到1987年8月,將九所師專一次改為師範學院,這才是兒童文學的鼎盛時期。

  在上個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之間,就有近四十本兒童文學通論式的教材。又空中大學亦於1993年9月人文系擬開「兒童文學」,並委請我負責撰寫與講授,於是我找了師院兒童文學同好陳正治、蔡尚志與徐守濤一起撰寫。《兒童文學》一書(1993年6月,空中大學)於1996年9月改由五南出版社印行至今。後來我又幫空大主編了三本兒童文學教材:

  1.林文寶、周惠玲等六人 《兒童讀物》 臺北縣 空中大學 2007年12月。
  2.林文寶、陳正治等六人 《幼兒文學》 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10年2月。
  3.林文寶、江學瀅等六人 《插畫與繪本》 新北市 空中大學 2013年8月。

  可想像兒童文學在師院時期成為顯學的盛況,每個師院至少有兩位兒童文學的教師。後來由於〈師資培育法〉於1994年1月18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經總統於同年2月7日公布施行。這是所謂的師資多元化,終於各大學於2002年紛紛成立「師資培育中心」,招收中小學程。雖然兒童文學也是選修之一,無奈師範院校也開始解體。首先,於2000年2月1日嘉義師院與嘉義技術學院兩校整合成為嘉義大學,其餘師院或合併到現有大學,或成為綜合大學,存者亦易名為教育大學,實際上即是綜合大學。於是乎師資單元化已然成為過去,而兒童文學似乎也轉向寄存於各種相關學系裡去,當然亦淪為稀有的學科。

  回首前塵,似乎悲歡交加,如今仍有如此的同行者,行年已過退休,卻對兒童文學不離不棄,更堅持將各自專項撰寫成教材。綜觀全書,內容簡潔,清楚明白,全書強調讀寫,是以文體分論中皆有〈作品賞析〉,合適作為教材,且每章後列有〈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更合適作為自主閱讀。是以我樂以推薦。

  兒童文學是緣於教育兒童需要而生。一般來說,所謂兒童文學亦即是為兒童而設計的精神食糧,其書寫是以合乎兒童心理、生理與社會需求為依據。於是,我禁不住要說:寫給兒童看的書,不是為了教訓兒童;而只是為了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時,更盼望選讀兒童文學的同學,或閱讀此書的成人,能從其中尋回已逝的童心,並獲得些許的乳香。

  最後,我仍要對五位撰寫人致上最誠懇的敬意,兒童文學路上因為有你們,是以形成了一道風景。而今仍有出版社願意出版此書,更是一道風景中最耀眼的星星。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林文寶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對「導論」這兩個字有點敬畏,畢竟我大學念的不是文科,對於理論性的東西總是望而卻步。不過,身邊幾位當老師的朋友私下推薦,說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生活化,不像教科書那樣生硬。他們提到,書中對於如何引導孩子觀察生活細節、如何將日常的對話轉化成有張力的文字,都有非常具體的案例分析。這對我這種「想教孩子寫作,但自己也卡住的父母」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最頭痛的就是,孩子寫的句子總是太平鋪直敘,缺乏畫面感。我總覺得,好像少了那個「魔法的開關」,能讓他們把腦袋裡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真正用文字「畫」出來。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戰技巧,教我如何像個偵探一樣,去挖掘孩子潛在的敘事能力,那真的是功德無量。我現在最期待的是,它能不能教我們如何處理「負面情緒」的表達,畢竟孩子成長中總有生氣、難過的時候,如何引導他們健康地面對這些,並在寫作中展現出來,是個大課題。

评分

其實,對於「寫作」這塊,我最大的困惑在於「語感的培養」。在台灣,我們現行教育體系下,語文的訓練往往偏向解構分析,去判斷句子成分、去記憶修辭手法,但很少有機會真正「玩」文字。我一直在尋找,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的孩子,能像玩積木一樣,去嘗試不同的詞彙組合,去感受押韻和節奏的美妙。這本《兒童文學讀寫導論》,我猜想它應該會從文學的源頭談起,或許會提到「遊戲性」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我特別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親子共創故事」的有趣玩法,而不是單方面地指導孩子如何寫作。例如,我們能不能一起從一個奇怪的開頭句開始,然後輪流接下去,藉由這種互動,讓孩子體驗到敘事結構是如何自然產生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文學遊戲」的清單,那就太棒了,畢竟,最好的學習,往往是孩子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時候發生的。

评分

最近常聽到身邊的媽媽們在討論「閱讀的焦慮」,我算是深有同感。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愛上閱讀,但市場上充斥著太多「高效學習型」的書籍,反而讓閱讀這件事變得像是另一個待完成的任務清單。這本書如果真能提供一個「導論」,我期盼它能從根本上,讓我們重新思考「愛上閱讀」的起點在哪裡。是不是從「對文字的親近感」開始?還是從「對故事的好奇心」開始?我希望它能提醒我們,在追求所謂的「深度閱讀」之前,我們得先確保孩子沒有因為閱讀而感到壓力。特別是對於那些還在磕磕碰碰學認字的孩子,如何設計一個「低挫折感」的共讀環境,讓他們願意主動翻開書本,而不是被我們「督促」著念完。如果書中有分享一些不同年齡層的閱讀發展里程碑,讓我們能對孩子的進步有合理的預期,那將會是極大的幫助,避免我們用小學生的標準去衡量幼兒的理解力。

评分

我對於兒童文學的「引導」過程,一直有個很矛盾的想法,就是:到底要「教」還是要「放任」?我們這一代的家長,常被「素養」這兩個字綁架,總想在每個環節都植入教育的成分,深怕孩子一不小心就「落後」了。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文學的魅力不就在於它的自由奔放嗎?如果事事都要被框架住,那文學不就變成另一種考試科目了?所以,我非常關注這本導論是如何平衡「專業引導」與「純粹樂趣」的。我希望它能提供的是一套彈性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套僵硬的SOP。例如,當孩子在讀完一個故事後,書裡會不會提供一些「開放式提問」的範例,讓我們不至於問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種扼殺創意的蠢問題。我更希望它能探討,在數位時代,兒童閱讀的載體正在快速轉變,這本書的觀點是否能涵蓋到有聲書、互動式電子書等新興形式,讓我們的引導方式不至於跟不上時代。

评分

這本書光是看書名就知道,對於我們這些在台灣土生土長,從小看著四、五年級課本裡的注音符號長大的家長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啊!我記得我小時候看童書,純粹就是圖個開心,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哪管什麼文學性、什麼寫作技巧,根本想都沒想過。現在有了小孩,自己也想帶他們讀點有深度的東西,但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兒童讀物,看得我眼花撩亂,有些主題太過沉重,有些語言又太過淺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挑起孩子的興趣。這本導論,聽說能幫我們大人建立一個比較系統性的觀念,去理解兒童文學不只是「給小孩看的簡單故事」,而是有其背後的美學追求和教育意義。光是能釐清「什麼是好的兒童文學」這個大哉問,就覺得買到賺到。我特別好奇,它會不會深入探討台灣本土的兒童文學發展脈絡,畢竟,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從自己土地的故事裡找到認同感,而不只是照單全收國外的版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