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我對「導論」這兩個字有點敬畏,畢竟我大學念的不是文科,對於理論性的東西總是望而卻步。不過,身邊幾位當老師的朋友私下推薦,說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生活化,不像教科書那樣生硬。他們提到,書中對於如何引導孩子觀察生活細節、如何將日常的對話轉化成有張力的文字,都有非常具體的案例分析。這對我這種「想教孩子寫作,但自己也卡住的父母」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最頭痛的就是,孩子寫的句子總是太平鋪直敘,缺乏畫面感。我總覺得,好像少了那個「魔法的開關」,能讓他們把腦袋裡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真正用文字「畫」出來。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戰技巧,教我如何像個偵探一樣,去挖掘孩子潛在的敘事能力,那真的是功德無量。我現在最期待的是,它能不能教我們如何處理「負面情緒」的表達,畢竟孩子成長中總有生氣、難過的時候,如何引導他們健康地面對這些,並在寫作中展現出來,是個大課題。
评分其實,對於「寫作」這塊,我最大的困惑在於「語感的培養」。在台灣,我們現行教育體系下,語文的訓練往往偏向解構分析,去判斷句子成分、去記憶修辭手法,但很少有機會真正「玩」文字。我一直在尋找,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的孩子,能像玩積木一樣,去嘗試不同的詞彙組合,去感受押韻和節奏的美妙。這本《兒童文學讀寫導論》,我猜想它應該會從文學的源頭談起,或許會提到「遊戲性」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我特別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親子共創故事」的有趣玩法,而不是單方面地指導孩子如何寫作。例如,我們能不能一起從一個奇怪的開頭句開始,然後輪流接下去,藉由這種互動,讓孩子體驗到敘事結構是如何自然產生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文學遊戲」的清單,那就太棒了,畢竟,最好的學習,往往是孩子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時候發生的。
评分最近常聽到身邊的媽媽們在討論「閱讀的焦慮」,我算是深有同感。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愛上閱讀,但市場上充斥著太多「高效學習型」的書籍,反而讓閱讀這件事變得像是另一個待完成的任務清單。這本書如果真能提供一個「導論」,我期盼它能從根本上,讓我們重新思考「愛上閱讀」的起點在哪裡。是不是從「對文字的親近感」開始?還是從「對故事的好奇心」開始?我希望它能提醒我們,在追求所謂的「深度閱讀」之前,我們得先確保孩子沒有因為閱讀而感到壓力。特別是對於那些還在磕磕碰碰學認字的孩子,如何設計一個「低挫折感」的共讀環境,讓他們願意主動翻開書本,而不是被我們「督促」著念完。如果書中有分享一些不同年齡層的閱讀發展里程碑,讓我們能對孩子的進步有合理的預期,那將會是極大的幫助,避免我們用小學生的標準去衡量幼兒的理解力。
评分我對於兒童文學的「引導」過程,一直有個很矛盾的想法,就是:到底要「教」還是要「放任」?我們這一代的家長,常被「素養」這兩個字綁架,總想在每個環節都植入教育的成分,深怕孩子一不小心就「落後」了。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文學的魅力不就在於它的自由奔放嗎?如果事事都要被框架住,那文學不就變成另一種考試科目了?所以,我非常關注這本導論是如何平衡「專業引導」與「純粹樂趣」的。我希望它能提供的是一套彈性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套僵硬的SOP。例如,當孩子在讀完一個故事後,書裡會不會提供一些「開放式提問」的範例,讓我們不至於問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種扼殺創意的蠢問題。我更希望它能探討,在數位時代,兒童閱讀的載體正在快速轉變,這本書的觀點是否能涵蓋到有聲書、互動式電子書等新興形式,讓我們的引導方式不至於跟不上時代。
评分這本書光是看書名就知道,對於我們這些在台灣土生土長,從小看著四、五年級課本裡的注音符號長大的家長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啊!我記得我小時候看童書,純粹就是圖個開心,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哪管什麼文學性、什麼寫作技巧,根本想都沒想過。現在有了小孩,自己也想帶他們讀點有深度的東西,但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兒童讀物,看得我眼花撩亂,有些主題太過沉重,有些語言又太過淺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挑起孩子的興趣。這本導論,聽說能幫我們大人建立一個比較系統性的觀念,去理解兒童文學不只是「給小孩看的簡單故事」,而是有其背後的美學追求和教育意義。光是能釐清「什麼是好的兒童文學」這個大哉問,就覺得買到賺到。我特別好奇,它會不會深入探討台灣本土的兒童文學發展脈絡,畢竟,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從自己土地的故事裡找到認同感,而不只是照單全收國外的版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