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編序
作為臺灣第一代西畫傢,陳澄波幾乎可以和「臺灣美術」劃上等號。這原因,不僅僅因為他是臺灣畫傢中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的第一人,更由於他對藝術創作的投入與堅持,以及對臺灣美術運動的推進與貢獻。
齣生於乙未割臺之年(1895)的陳澄波,父親陳守愚先生是一位精通漢學的清末秀纔;儘管童年的生活,主要是由祖母照顧,但陳澄波仍從父親身上傳承瞭深厚的漢學基礎與強烈的祖國意識。這些養分,日後都成為他藝術生命重要的動力。
1917年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1918年陳澄波便與同鄉的張捷女士結縭,並分發母校嘉義公學校服務,後調往郊區的水崛頭公學校。未久,便因對藝術創作的強烈慾望,在夫人的全力支持下,於1924年,服完六年義務教學後,毅然辭去人人稱羨的安定教職,前往日本留學,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
1926年,東京美校三年級,便以〈嘉義街外〉一作,入選第七迴「帝展」,為臺灣油畫傢入選之第一人,震動全島。1927年,又以〈夏日街景〉再度入選。同年,本科結業,再入研究科深造。
1928年,作品〈龍山寺〉也獲第二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特選」。隔年,東美畢業,即前往上海任教,先後擔任「新華藝專」西畫科主任教授,及「昌明藝專」、「藝苑研究所」等校西畫教授及主任等職。此外,亦代錶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同時入選全國十二代錶畫傢。其間,作品持續多次入選「帝展」及「臺展」,並於1929年獲「臺展」無鑑查展齣資格。
居滬期間,陳澄波教學相長、奮力創作,留下許多大幅力作,均呈現特殊的現代主義思維。同時,他也積極 參與新派畫傢活動,如「決瀾社」的多次籌備會議。他生性活潑、熱力四射,與傳統國畫傢和新派畫傢均有深厚交誼。
唯1932年,爆發「一二八」上海事件,中日衝突,這位熱愛祖國的臺灣畫傢,竟被以「日僑」身分,遭受排擠,險遭不測,並被迫於1933年離滬返臺。
返臺後的陳澄波,將全生命奉獻給故鄉,邀集同好,組成「臺陽美術協會」,每年舉辦年展及全島巡迴展,全力推動美術提升及普及的工作,影響深遠。個人創作亦於此時邁入高峰,色彩濃鬱活潑,充分展現臺灣林木蓊鬱、地貌豐美、人群和善的特色。
1945年,二次大戰終瞭,臺灣重迴中國統治,他以興奮的心情,號召眾人學說「國語」,並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同時膺任第一屆嘉義市參議會議員。1947年年初,爆發「二二八事件」,他代錶市民前往水上機場協商、慰問,卻遭扣留羈押;並於3月25日上午,被押往嘉義火車站前廣場,槍決示眾,熱血流入他日夜描繪的故鄉黃泥土地,留給後人無限懷思。
陳澄波的遇難,成為戰後臺灣歷史中的一項禁忌,有關他的生平、作品,也在許多後輩的心中逐漸模糊淡忘。儘管隨著政治的逐漸解嚴,部分作品開始重新齣土,並在國際拍賣場上屢創新高;但學界對他的生平、創作之理解,仍停留在有限的資料及作品上,對其獨特的思維與風格,也難以一窺全貌,更遑論一般社會大眾。
以「政治受難者」的角色來認識陳澄波,對這位一生奉獻給藝術的畫傢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歷經三代人的含冤、忍辱、保存,陳澄波大量的資料、畫作,首次披露在社會大眾的麵前,這當中還不包括那些因白蟻蛀蝕而毀壞的許多作品。
個人有幸在1994年,陳澄波百年誕辰的「陳澄波.嘉義人學術研討會」中,首次以「視覺恆常性」的角度,試圖詮釋陳氏那種極具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也得識陳澄波的長公子陳重光老師,得悉陳澄波的作品、資料,如何一路從夫人張捷女士的手中,交到重光老師的手上,那是一段滄桑而艱辛的歷史。大約兩年前(2010),重光老師的長子立栢先生,從職場退休,在東南亞成功的企業經營經驗,讓他麵對祖父的這批文件、史料及作品時,迅速地知覺這是一批不僅屬於傢族,也是臺灣社會,乃至近代歷史的珍貴文化資產,必須要有一些積極的作為,進行永久性的保存與安置。於是大規模作品修復的工作迅速展開;2011年至2012年之際,兩個大型的紀念展:「切切故鄉情」與「行過江南」,也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先後且重疊地推齣。眾人纔驚訝這位生命不幸中斷的藝術傢,竟然留下如此大批精采的畫作,顯然真正的「陳澄波研究」纔剛要展開。
基於為藝術傢留下儘可能完整的生命記錄,也基於為臺灣歷史文化保留一份長久被壓縮、忽略的珍貴資產,《陳澄波全集》在眾人的努力下,正式啟動。這套全集,閤計十八捲,前十捲為大八開的巨型精裝圖版畫冊,分別為:第一捲的油畫,搜羅包括僅存黑白圖版的作品,約近300餘幅;第二捲為炭筆素描、水彩畫、膠彩畫、水墨畫及書法等,閤計約241件;第三捲為淡彩速寫,約400餘件,其中淡彩裸女占最大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精采力作;第四捲為速寫(I),包括單張速寫約1103件;第五捲為速寫(II),分別齣自38本素描簿中約1200餘幅作品;第六、七捲為個人史料(I)、(II),分別包括陳氏傢族照片、個人照片、書信、文書、史料等;第八、九捲為陳氏收藏,包括相當完整的「帝展」明信片,以及各式畫冊、圖書;第十捲為相關文獻資料,即他人對陳氏的研究、介紹、展覽及相關周邊產品。
至於第十一至十八捲,為十六開本的軟精裝,以文字為主,分別包括:第十一捲的陳氏文稿及筆記;第十二、十三捲的評論集,即歷來對陳氏作品研究的文章彙集;第十四捲的二二八相關史料,以和陳氏相關者為主;第十五至十七捲,為陳氏作品歷年來的修復報告及材料分析;第十八捲則為陳氏年譜,試圖立體化地呈現藝 術傢生命史。對臺灣歷史而言,陳澄波不隻是個傑齣且重要的畫傢,同時他也是一個影響臺灣深遠(不論他的生或他的死)的歷史人物。《陳澄波全集》由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和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共同發行齣版,正是 名實閤一地呈現瞭這樣的意義。感謝為《全集》各冊盡心分勞的學界朋友們,也感謝執行編輯賴鈴如、何冠儀兩位小姐的辛勞;同時要謝謝藝術傢齣版社何政廣社長,尤其他的得力助手美編柯美麗小姐不厭其煩的付齣。當然《全集》的齣版,背後最重要的推手,還是陳重光老師和他的長公子立栢夫婦,以及整個傢族的支持。這件歷史性的工程,將為臺灣歷史增添無限光采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