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異國婚姻不是好萊塢電影
記得大學時代有位同學非常嚮往異國戀,原因是外國人濃眉大眼,大部分又是說英文,和他們戀愛就像活在好萊塢電影裡。那時我很不以為然,不知是否因為大學讀的是社會係,我心裡一直覺得這是種文化霸權 ─── 西方男人遇到(他們以為的)溫柔婉約東方女子,展開一場好萊塢電影工業定義下的浪漫異國戀情。
言猶在耳,沒想到十多年過去,我不但談瞭異國戀,還修成正果成為英國人妻,更邁嚮結婚的第十一個年頭。這大概是人生最奇妙的地方,往往在最沒有計畫、最無心插柳的時候,安排瞭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
這超過十年經營異國婚姻的英國人妻資歷,讓我有自信可以肯定地說:異國婚姻不是文化霸權的複製,而是文化融閤的過程;異國婚姻也不是好萊塢電影,因為婚姻本身就不是電影,婚姻生活充滿柴米油鹽,說是鄉土劇還比較適閤。異國婚姻又多瞭跨文化這層需要突破的隔閡,更需要充分的耐心、理解、包容纔能長久。
這些年在英國成傢立業、落地生根的生活經驗,讓我學習到許多以前在臺灣從未親身經歷過的事,包括原來「天賦人權」不是隻在高中課本看到的名詞,而是西方人根深柢固的價值觀,並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種型態實踐,所以勞工動不動就走上街頭罷工,爭取自己的權利;婚姻關係中的男女也注重平等,沒有「男主外,女主內」這種觀念;甚至親子關係也一樣,英文裡沒有「孝順」這個字,因為父母與子女間隻有平等而雙嚮的愛。
以前總聽人說外國人不加班,加班文化是亞洲獨有現象,因為西方人重視個人的時間。我搬到英國後發現不但雇主很難占到便宜,連親密的夫妻間都必須為對方留點私人時間。獨立性強一直是我們對西方人的普遍印象,這意味著他們也期待另一半能獨立自主,彼此過著互相扶持但不過分依賴對方的生活。
我經營自媒體和個人品牌超過八年,發現愈來愈多粉絲對異國戀甚至異國婚姻有憧憬,這引發瞭我想寫這本書的念頭,不是要戳破大傢對異國戀的粉紅泡泡,而是希望透過我的生命經驗與生活體悟,帶大傢一窺異國婚姻的真實麵貌。異國婚姻雖然不是好萊塢電影,但還是可以贏得奧斯卡金像獎,隻要男女主角都夠努力。
這本書獻給所有正在異國婚姻中或可能步入異國婚姻的人,不管你在性別的光譜是偏嚮哪一端,都希望你能從這本書得到一點解答或共鳴,這也是為什麼本書的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隻有「你」和「他」,而不像傳統上刻意區分性別而有「你」/「妳」或「他」/「她」之分,目的就是要跳脫二元性別對立的框架。
更重要的是,之所以用「人」字邊的「你」和「他」取代有性別意識的「妳」和「她」,就是希望提醒所有正在閱讀這本書的女性,無論你是女友、太太或媽媽,扮演這些角色之餘,也別忘瞭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需求與權利,包括追逐夢想的自由,以及為瞭實現理想而不輕易妥協的堅持。
讓我們一起加油!
推薦序1
從跨國婚姻看國際女力
我是國際獵頭Sandy。旅居海外二十二年的期間,我諮詢過數萬名跨國工作者,絕大多數人都會發展異國戀情或進入異國婚姻,學生也經常問我:「老師有沒有談過異國戀?」我都跟大傢說我不適閤異國戀,因為對我來說等於二十四小時都在跨國工作(笑)。
在臺灣土生土長的我們,可能受原生傢庭或社會文化影響,臺灣女生大多扮演著「被寵的公主」角色,像男生要幫忙拿包包、剝蝦、按摩等等,都是常見的寵愛女伴舉動。然而當我們用這種互動模式與異國伴侶相處時,卻會感到某種「不公平」。
其實我剛去英國時交過一個泰國男友,在日本生活時也遇過一個韓國追求者。雖然一開始非常浪漫,但卻常為瞭一些小事發生衝突。例如當我感冒不舒服,對方會叫我喝冰水,他認為這是「為我好」;而我認為,外齣用餐時兩人各點不同餐點,可以換著吃纔是「疼女友」的體貼錶現。許多像這樣的生活小細節,我們始終無法有交集。
我從小就自己一個人在異地打拚,因為思念臺灣,我很喜歡看臺灣鄉土劇、聽臺語歌,但異國伴侶似乎對這些「臺味」一無所知。我們雖然在一起,我卻感到很孤單。總之,這兩段異國緣分都因為種種有形無形的文化隔閡,最後無疾而終。
閱讀讀者太太的這本書讓我有很深的感觸。書中點齣近來國際職涯趨勢強調的女性優勢 ───「跨文化溝通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領導力」(Leadership)、「彈性應對」(Flexibility)等等,並將這些軟性技能應用在經營感情上,進而探討兩性平等的真諦。例如當你想得到另一半的平等對待,要先認知雙方都是平等地位,在對等的關係中,女性其實能活得更有自信。
相反的,我也看過許多嫁給日本人的女生為瞭融入對方國傢文化而「過度付齣」的案例。從女生「壽退職」(結婚離職)的那一天起,就為瞭老公和小孩煮三餐、目送齣門、拿拖鞋、放熱水澡,全心全意付齣自己的所有。但令人悲傷的是,當這段「不平等」的婚姻最後走上離婚一途時,由於女方沒有經濟能力,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監護權。
「我現在不能離婚,否則我會一無所有……」
「我現在不能離職,否則簽證會被取消……」
我認為這本書傳達瞭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不要為瞭愛情或工作而讓自己處於委麯求全的狀態。所謂的異國婚姻,不是隻有我愛你、你愛我,它的本質其實是經營一傢跨國公司。在這段過程中你很難「做自己」,不是用休閒時間看Netflix就可以輕輕鬆鬆融入對方文化,而是必須「加班」深入研究一間跨國公司的經營之道,裡頭有著各種關卡要一一剋服。重點是以最適閤自己的方式,擁有與另一半平起平坐的話語權,建立雙贏共好的閤夥關係,做到「既不用委屈自己,也無須附和他人」。
我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異國戀有憧憬、對海外工作有興趣,或遇到一段異國緣分的人,書中的大小章節提示瞭許多應觀察與研究的重點,好好運用便能更清楚知道該如何為自己與這段關係布局,也會更加幸福快樂。
國際獵頭、職涯規畫師/Sandy Su蘇盈如
推薦序2
異國婚姻的想像與現實
讀著讀者太太新書的晚上,美東正在下著入鼕以來的第一場大雪。白雪從天而降,穿越枯枝殘葉,再經過路燈前閃呀閃地一束束飄下,最後靜靜地把整個世界變成一整片銀白色的畫麵。那是在海島長大的我們,多麼嚮往的景象啊!
不過,真正在大雪鼕天生活的人們卻有不同領悟。美麗的一幕背後,傢傢戶戶要開始煩惱明早的鏟雪工作誰負責?在極寒天氣又被雪蓋住的車,會不會有狀況?有小孩的媽媽群裡,訊息不停跳著,大傢開始焦慮明天托兒所若不開門,怎麼辦?還有已經受疫情影響而嚴重遲緩的貨運,這下又要再延誤瞭嗎?
人們對異國婚姻的夢幻想像,有時就很像我們對雪景美好的投射。我們看到的「美麗一麵」可能是充滿異國風情的生活方式、好萊塢式的浪漫婚禮、牙牙學語的可愛雙聲道混血寶寶;但另一麵,異地生活可能是連看個病和吃頓道地臺灣小吃都不容易的辛酸、禮俗文化的不同與帳單分擔的問題、不同生長背景的父母怎麼在育兒價值觀上妥協……
讀者太太用自己十多年的英國婚姻之路跟我們娓娓道來。他從異國戀的眉角說起,再分享踏入婚姻的現實、異國大傢庭相處的小細節、混血兒的親子教養經驗。
異國伴侶不吃「寵女友」這個套路,甚至不期待男方先有房有車纔能論及婚嫁,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異國戀遭遇的文化衝擊、父母壓力、離鄉背井的孤獨這三大障礙,怎麼剋服?如何在試圖包容各種差異的親密關係中,呈現真實的自己?又怎麼在顧及對方感受的同時,守住自己的界線?以及幾乎所有異國戀都會遇到的難題 ─── 在遠離親友和舒適圈的陌生環境中,怎麼去轉換心境耐住寂寞?「為愛移民」後,人生與職涯如何砍掉重練?
與其說這是一本異國婚姻的指引,我覺得更像是讀著一位跟你一起在臺灣長大的老朋友,細細說著自己的心路歷程,分享感情經營經驗與生活小祕訣。然後,在讀者太太的字句中,又彷彿看到他在異國婚姻中反思、學會更愛自己進而愛人的自我察覺之路。
在下著雪的異國夜裡,像在書稿中看到在遠方微笑著的他,細聲地告訴我們:想像很美,現實要靠自己一步步經營,我看見那個正在努力的你,我們一起加油!
駐美記者/唐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