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對甜點有著莫名執著的饕客來說,這本書在「麵食甜點」這一章節簡直是挖到寶了!誰說麵食只能是鹹的主食?這本書裡居然有好多利用麵粉基底做出來的創意甜品,有些做法甚至有點像歐式點心,但用料又比西式點心來得單純健康。我個人對「芋泥麻糬麵疙瘩」這個食譜特別有興趣,它的概念很像台式傳統小吃,但作者用比較精煉的方式來呈現,讓製作過程變得非常快速。我嘗試過用它教的基礎麵糊,自己再加入一些季節性的水果餡料,結果做出來的口感外酥內軟,而且不會過於甜膩。最棒的是,這些甜點很多都是用平底鍋就能完成,不需要複雜的烤箱設備,這對於租屋族或者廚房空間有限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來的。它成功地將傳統麵食的樸實感與現代甜點的精緻感結合得恰到好其處。
评分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很喜歡嘗試異國料理,但常常被那些複雜的異國麵食食譜嚇退,覺得光是準備材料和工具就夠嗆了。這本《第一次就成功》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用台灣人最熟悉的方式,把世界各地的麵食都「在地化」了。它沒有執著於用最傳統、最繁瑣的古法,而是抓住每種麵食「好吃」的核心精神,然後用最有效率、最容易在台灣家庭廚房實現的方式來呈現。舉例來說,它介紹的韓式冷麵,就聰明地省略了某些耗時的傳統步驟,讓我在炎熱的夏天也能輕鬆端出清爽的一餐。這本書讓我體會到,所謂的「成功」,不是非得要做到和當地一模一樣,而是要能做出那種讓人感到滿足、充滿家溫暖的味道。它真的把「美味」這件事拉下了神壇,讓它變得觸手可及。
评分我太太最近迷上了韓國綜藝,看到他們動不動就煮拉麵、做刀削麵,整個家裡就開始瀰漫著一股想吃麵的氛圍,但我們住的這區,好吃的麵館實在是屈指可數,而且手工麵條那種Q彈的口感,機器麵根本比不上。於是,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入手了這本。最讓我驚豔的是,它對不同種類的麵條,從細麵到寬麵,甚至到包餡的麵點,都給出了非常細膩的口感描述和對應的揉捏技巧差異。例如,做義大利麵和做中式陽春麵,揉的力度和時間肯定不同,這本書很清楚地點出來了。我記得有一次,想挑戰做比較有嚼勁的「棍子麵」,按照書上說的,增加揉麵時間並使用特定的折疊方式,那個麵糰的延展性真的好到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突然練成了什麼內功。成品煮出來後,那種勁道的程度,連我那張挑剔的嘴巴都挑不出毛病,這在以前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评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流暢,我強烈感覺到作者是一位非常有教學熱忱的老師。她不只是丟給你配方,而是真的在「教你思考」麵粉的特性。例如,在講述發酵麵團的部分時,她會穿插說明不同廠牌的中筋麵粉吸水性差異,這在台灣這個氣候容易潮濕的環境下,簡直是救命的知識點。我以前常遇到麵團發不起來的窘境,總以為是酵母壞了,但看了書才知道,有時候是因為揉麵過程中溫度累積太高,反而抑制了酵母活性。這種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從一個只會「照抄」食譜的廚師,慢慢轉變成能根據現場情況調整的「半個麵食專家」。而且,書中的圖片清晰度極高,每一個操作細節,無論是擀麵皮的厚度,還是切麵條的紋理,都拍得非常到位,讓人看著就能建立起精準的視覺標準。
评分這本麵食食譜的設計哲學,簡直是為我這種廚房小白量身打造的!說真的,我以前看到「揉麵團」這三個字就頭痛,總覺得麵食這種東西就是要靠經驗,不是照著食譜做就能成功的。結果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光是看那些基礎的麵團配方比例,就覺得作者非常用心,把那些複雜的學問都拆解成一目瞭然的步驟。我特別喜歡它在「失敗分析」那塊著墨很多,不像有些食譜只會寫「成功了就長這樣」,它會明確指出如果麵團太黏、太乾,或者發酵過度會出現什麼狀況,然後給你對應的補救措施。這種貼心程度,讓我在第一次嘗試做手工水餃皮時,即使手忙腳亂,也能從容應對。而且,它選用的材料都不是什麼稀奇古怪、要在烘焙材料行才找得到的東西,幾乎都是在我們家附近的超市就能買齊,這點對於日常實踐來說非常重要。真心覺得,這本書讓我對「從零開始」不再抱持著恐懼,而是充滿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