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優點當然也有讓我稍微卡住的地方。我覺得,雖然它強調是入門書,但有些食材的替換性說明可以再多一點。比如說,書裡提到要用某一種比較少見的日式醬油,但我在我家樓下的小雜貨店根本找不到啊!難道我要特地跑到大賣場只為了買一瓶醬油嗎?如果可以附註說「或者使用台灣本地的甘醇醬油替代,風味會略有不同」之類的說明,對我這種偶爾想偷懶的讀者來說,便利性會大增。另外,有些步驟圖的特寫不夠細膩,例如揉麵團的部分,圖片看起來都很光滑,但我自己揉的時候總覺得黏手的程度很不一樣,我就不知道到底是我的手感有問題,還是書上的圖示有點美化過頭了。希望未來再版的時候,可以針對這些容易讓新手產生疑慮的地方多做補充說明,畢竟「實戰」跟「紙上談兵」還是有差的嘛。
评分說到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我覺得它最大的亮點可能在於,它成功地把「蛋」這個超級基本、隨處可見的食材,展現出了它驚人的多樣性。我以前以為蛋就是荷包蛋、炒蛋,頂多再加個蒸蛋,沒想到光是處理蛋黃和蛋白的狀態就能變化出這麼多花樣。光是看目錄裡那些名稱就很吸引人,什麼「流心太陽蛋的秘密」、「蛋白霜的蓬鬆魔法」之類的,讓我對「吃蛋」這件事產生了新的好奇心。這不僅僅是一本食譜,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本「食材潛能開發指南」。它讓我意識到,其實不需要買一堆昂貴或稀有的食材,只要掌握好家裡最常見的幾樣東西,透過正確的技巧,就能讓餐桌上的菜色瞬間升級。我決定以後要多多練習,把這些基礎打穩,未來再慢慢擴展到其他更複雜的料理領域。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整體「態度」非常欣賞。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大廚語氣,讀起來很親切,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旁邊手把手教你。書裡面穿插了一些關於食材保存的小撇步,像是蛋要怎麼放在冰箱最保鮮,或是打蛋的時候要怎麼避免沾到蛋殼屑等等,這些都不是主要的食譜步驟,但卻是讓廚房生活更順暢的關鍵。我以前總覺得做菜很麻煩,就是因為很多瑣碎的細節沒有人教。現在有了這些小提示,我覺得我對「管理」我的廚房開始有點概念了,不再是單純地照著步驟做,而是開始思考背後的原理。這種從「模仿」到「理解」的轉變,對我來說才是學做菜最大的收穫,這本書成功地引導我走出了第一步,讓我對下廚這件事不再那麼畏懼了。
评分這本食譜的封面設計,嗯,坦白說,有點讓我想起以前我阿嬤廚房裡那些泛黃的舊食譜,顏色搭得有點隨性,不過內頁的排版倒是挺清爽的,照片的質感也算不錯,拍得很有食慾。我最近剛好搬到新家,想說要開始學著自己打理三餐,不然每天外食真的有點傷荷包又吃得不健康。這本既然主打是「學做菜的第一本書」,我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買了下來,畢竟對我這種只會煮泡麵的都市小白來說,有本基礎教材還是很重要的。我特別喜歡它把一些基礎的廚房用具都先介紹一遍,讓我這個連量杯用處都不太清楚的人,至少知道要準備些什麼傢伙才能開工。整體來說,入門門檻設得很低,這一點我給推,希望接下來的食譜內容真的能讓我從零開始,成功晉級到「可以上桌」的等級,不然每次下廚都像在打仗一樣緊張。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邏輯性還蠻強的,它不是那種把所有複雜料理混在一起的食譜,而是像搭積木一樣,從最基礎的「煎」跟「炒」開始教起,然後慢慢帶到比較需要技巧的「燉」跟「烘烤」。我昨天試做了其中一個基礎的蔥花烘蛋,本來超怕會燒焦,結果按照它的步驟一步一步來,連火候的描述都很具體,像是「中小火,聽到滋滋聲後轉小火維持三分鐘」,這種細節對新手來講真的超級關鍵。最後出鍋的時候,那個香氣,簡直是成功在望的預兆啊!雖然味道可能還沒到餐廳水準,但至少是「可以入口」的,而且賣相也不會太醜。我跟我室友兩人吃得津津有味,這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鼓勵,讓我對接下來挑戰更複雜的菜色有了信心,可能下個週末就來挑戰那個看起來很厲害的「黃金蛋包飯」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