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成為生命的實踐者
十歲那年,不知為甚麼,我走進一個鄰居媽媽家中的兒童主日學。在那裡,第一次聽到有一位稱為天父的神,也第一次知道有一本聖經,裏面是那位天父的話語。我的父親在我十三歲那年過世,他生前是一位出色的電影導演和大學教授,和我這個小兒子說過的話不多。父親留在我記憶中的話語雖然不多,卻對我的一生有著重大影響。
我十四歲決心做一個認真的基督徒,就開始認真地讀聖經。許多震撼的話語一一進入我心中 ─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召我來得的獎賞。」等等。在那段正要探索生命,又苦於尋找生命意義的青少年歲月,我不一定完全了解這些話的涵義,卻能感受文字背後有一個崇高而神聖的世界 。在我年輕的心中有了一個方向,要對著生命明亮的地方走去,上帝的話語成為陪伴我成長的重要支柱。
大學時期,有不少時間在教會和學校團契中度過。二十歲那年,教會的牧者大膽地讓我站上主日講壇,對著會眾講了生平第一篇講章。今天回想起來,當時的信仰生命和聖經基礎都還不足,卻有青年人數十年後仍然記得我當年的講題。我在神話語孕育下成長茁壯,逐漸形成了以聖經為基礎的價值觀,以及日後待人處事的種種原則。
大學要畢業時,我在主前尋求是否要走上「牧師」的全職事奉。我和台大團契中的好友們一同尋求,許多人蒙召,我卻沒有這樣的經歷。以後,主帶領我到研究所進修,進而走進職場,沒有想到日後能夠成為企業的高階經營者。我逐漸明白,原來凡神兒女所在之地,我們都有著牧養的機會;神所給我們職場上的位份,都是一個社會的講台;而在日常接觸中用生命去影響生命,才是最真實可貴的講章。上帝沒有要我在教會裡做牧師,卻呼召我成為職場中的牧者。
這些年來,神給我有機會在國內外各種場合為主見證,我最看重的仍然是教會中的主日講台。一次又一次的,我發現當神的話語被解明,人的心就會被打開,聖靈可以對人的心說話,人就能夠與神相會,生命會流露出不同的氣息。在講台傳講神的話語,是一份既榮耀,又必須敬畏的事奉。一個站在講台上的人,必得要用神的話語檢視自己的生命,也要用自己的生命去見證神的話語。
多年事奉下來,我向神始終秉持一個心志,就是要求我所說的「道」,都是自己有所經歷,生命已經搆到的。我渴望自己「所說的」,就是自己「所是的」 ─ 雖然主知道,這對人來說往往只能心嚮往而力有所不及。但我總期許自己是一個真誠的生命實踐者,而不是一個理論家。這或許和我所受的工程和管理訓練有關,卻更多基於我對「道成了肉身」這一信念深深的折服。
當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時,我們在這一個人的身上,同時看見了生命的本質(What),真理的實現(Why)和成長的道路(How)。這樣一個真實而完整的生命,固然只有在基督的身上才能完成,我們做為他的門徒,豈不也當「效法基督」,在神的話語中去尋找生命的What,Why與How,並在自身之中去力行實踐嗎?聖經用「成全」、「完備」來描述神兒女的生命,或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思考。
到了六十歲以後,主給我一個新的啟示。主的道是那樣豐富,主說:「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神的話語,人窮其一生也不可能完全經歷,我不能讓自己的經驗去限制神的話語。我開始向希伯來書所舉出的那些信心偉人學習,對於神的應許,雖然在經歷上只是憑著信心從遠處望見,若是神給出感動,看見弟兄姊妹有需要,也就戒慎恐懼的大膽傳講。這一超越帶來了新的體驗,原來主道的大能在乎祂自己,是那位「豐豐滿滿有恩典有真理的主」在改變人心,我們只是他僕人。我也終於明白,一個真正肯與神同行的人,在服事上的確能夠享受「易負的軛」和「輕省的擔子」。
如今我已屆七十之齡,許多對我影響深遠的屬靈榜樣,如為我主持婚禮的浸信會神學院杭克安(Carl Hunker)院長、我走進第一個教會的仁愛堂張之信牧師、在維真神學院進修時教授靈修神學的畢德生(Eugene Peterson)老師,都一一回到天家,讓我緬懷不已。就華人的儒家思想來說,七十正是一個「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基督徒卻明白這是窮畢生之力都不可能完成的理想。然而,作為一個基督生命的實踐者,我卻深深體會聖經所說「外體雖日漸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的喜悅。
聖經給了我們神與以色列百姓所立的「舊約」,並祂藉著耶穌基督與全人類所立的「新約」。我還相信,就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神也都與我們立了「今約」,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年歲去經歷並撰寫。這本「合一之道」,其中包含我對聖經信仰的種種體認,也每每放入自己生命中經歷的大小故事,正代表著神與我這個人至今所完成的「今約」。深哉神豐富的奧秘,基督信仰已有數千年的傳承,這「今約」仍有待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繼續寫下去。
願這本關乎生命、事奉與合一的書,對你的心說話。願你藉著這本書,在神和你自己的生命中,去發現心的足跡,心的付出,以及心與心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