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歷屆試題詳解(I) (111~109年)

經濟學歷屆試題詳解(I) (111~109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勝銘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历年真题
  • 试题解析
  • 考研
  • 经济学专业
  • 111年
  • 109年
  • 教材
  • 辅导资料
  • 学习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研究所的準備,考古題的練習具有鑒往知來與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效果。「經濟學歷屆試題詳解」與「經典題型解析」皆是作者同一系列產品,前者是以最近三年的考試依各校系所來編排,完整呈現其考試趨勢與出題型態,適合於最後衝刺階段時研讀,以掌握各校出題趨勢。而後者是以經濟學的教學章節來做題型編排,以了解各章內容的重點、觀念與出題比重,適於學習階段時,依進度來配合研習。二者恰可相輔相成,完整掌握考試的方向與出題趨勢。

  為了完整呈現各系所的出題軌跡,第Ⅰ冊集結企管、人管、管理、國發、行銷、國企、商學、科管、管科、智財、經管、事經所考題;第Ⅱ冊《經濟學(111~108年)歷屆試題詳解(II)》集結財金、商學、風管與保險、財管、國貿、金融、財政所考題;透過重新彙編,提供給同學更完整年度的考試趨勢與題解。

  同學可利用本書,針對準備學校系所,觀察過去三年來的出題脈動,分析其出題方式、型態、章節重點、重要題型與重點考題,洞察其出題軌跡後,鎖定重要題型,然後配合作者另著《個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企管類)》、《個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財金類)》、《總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企管類)》、《總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財金類)》等四冊的對應單元進行全面演練。如此,必能在知己知彼下掌握趨勢,完成準備,達成目標。
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核心概念解析与前沿探讨 本书旨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它侧重于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细致的梳理和阐释,并结合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部分聚焦于个体经济决策者的行为模式和市场中的资源配置机制。 第一章:导论与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本章首先界定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及其核心地位,探讨了资源稀缺性如何引致选择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机会成本、理性人假设(Homo Economicus)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模型,用以直观展示社会面临的权衡取舍问题,并分析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技术进步与要素积累。随后,区分了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与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强调实证分析在构建经济模型中的客观性要求。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市场运行的基本法则 本章深入剖析了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的两个基本力量:供给与需求。 需求侧分析: 详细解析了需求定律,探讨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各种非价格因素(如收入、偏好、替代品与互补品价格、预期等),并区分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曲线移动。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微观基础。 供给侧分析: 阐述了供给定律,分析了影响生产者供给意愿和能力的要素(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政府税费等)。 市场均衡: 结合供需曲线,精细讲解了市场均衡点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价格信号自动调节使市场达到均衡。重点分析了超额供给(剩余)和超额需求(短缺)的自我修正过程。同时,探讨了外部冲击(如政策变化、自然灾害)对均衡点的动态影响,引入了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本章从个体偏好出发,构建严谨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框架。 偏好与效用: 解释了消费者的偏好排序关系,引入了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及其基本特性(如凸性、负斜率、不相交性)。详述了边际替代率(MRS)的概念及其经济含义——消费者愿意放弃一种商品以换取另一种商品的相对评价。 预算约束: 分析了预算线的构成及其斜率的意义,展示了收入和相对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集合。 均衡选择: 结合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确定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点,即MRS等于相对价格的条件。 需求曲线的导出: 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解(希克斯分解或斯拉茨基分解),详细推导了个人需求曲线,并解释了正常商品、低档商品(Giffen Goods 的理论可能性)。 第四章:生产理论与成本分析 本章转向企业的供给行为,研究如何有效率地组织生产。 生产函数: 介绍短期生产函数(投入一个可变要素,其他要素固定)和长期生产函数(所有要素可变)。核心概念包括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以及报酬递增、递减规律的体现。 等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分析企业在要素投入上如何进行最优组合,MRTS在技术角度的含义。 成本结构: 详尽区分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VC)、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重点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RAC)的U型特征,并解释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的来源(如专业化、沟通成本、技术约束)。 第五章: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 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分析不同竞争程度下的企业定价和产量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 假设众多参与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进出自由。分析短期内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规则($P = MR = MC$),短期供给曲线的确定,以及短期均衡的条件。深入探讨长期均衡的特征:经济利润为零,即$P = MC = LMC = LAC_{min}$。分析效率(配置效率与生产效率)的实现。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厂商面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MR低于P。分析其利润最大化条件 ($MR = MC$),并揭示垄断定价导致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DWL),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探讨垄断的成因(自然垄断、特许权、资源控制)。 垄断竞争市场: 介于完全竞争与垄断之间。分析产品差异化带来的短期利润与长期零利润的动态调整过程。探讨广告与非价格竞争的作用。 寡头市场与博弈论基础: 引入古诺(Cournot)模型、伯特兰(Bertrand)模型和斯塔克伯格(Stackelberg)模型,展示厂商间相互依赖决策的复杂性。详细介绍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的概念,并以囚徒困境为例,说明合作(串谋)与背叛的冲突,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与政策工具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整个经济体,研究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总体现象。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指标 本章奠定宏观经济分析的度量基础。 GDP 的核算方法: 详细阐述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增加值)法的概念及其恒等关系。区分名义GDP与实际GDP,并解释平减指数(Deflator)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失业与就业: 定义和计算失业率,区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引入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通货膨胀的衡量与成本: 深入分析通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菜单成本、鞋底成本,以及通胀对财富分配和储蓄投资决策的扭曲效应。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AD-AS) 本章构建分析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的核心框架。 总需求曲线(AD): 解析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如何解释AD曲线的负斜率。深入分析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和税收)和货币政策(利率和货币供给)如何移动AD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 探讨工资刚性、价格粘性(如菜单成本、效率工资)等理论如何解释短期内产出与价格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 阐述古典观点中经济体在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水平,即潜在产出($Y_f$)。 宏观经济均衡与波动: 将AD、SRAS、LRAS结合,分析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缺口(Overheating)的产生。研究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用于稳定经济,实现向潜在产出的回归。 第八章:财政政策与政府干预 本章侧重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乘数: 详细讲解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分析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挤出效应)。 自动稳定器: 分析累进税制和失业救济等机制如何自动平抑经济波动。 赤字、债务与代际公平: 讨论政府预算赤字的影响,以及国债的积累如何影响未来税负和私人投资(李嘉图等价)。 第九章: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 本章是理解现代金融体系和中央银行职能的关键。 货币的职能与类型: 区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并分析商业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及货币乘数的运作机制。 货币需求: 介绍凯恩斯对货币的动机划分(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引出流动性偏好曲线。 中央银行的工具: 详述公开市场操作(最常用工具)、准备金率调整和贴现率(再贴现率)的作用,及其如何影响短期利率和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析货币政策如何通过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影响总需求和产出。 第十章:通货膨胀的理论与选择 本章聚焦于物价稳定问题。 货币数量论: 复习费雪方程($MV = PY$),并讨论其在长期通胀决定中的核心地位。 菲利普斯曲线: 分析短期内通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关系。 通胀的预期与理性预期: 探讨通胀预期如何影响政策的有效性,介绍通货膨胀的自然失业率(NAIRU)概念及其对长期政策的启示。 --- 第三部分:经济增长、开放经济与政策选择 本部分将视野拓展至长期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运行。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本章分析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分析资本积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对人均产出的影响。重点理解稳态(Steady State)的概念,以及技术进步是唯一能够实现长期持续人均收入增长的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 探讨技术进步如何内生化,分析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知识溢出等因素对持续增长的贡献,这为政策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本章考察一个经济体如何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商品、资本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收支平衡表(BP): 结构性分析经常账户(CA)和资本与金融账户(KA)的关系及其恒等式。 汇率制度与决定: 区分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分析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和利率平价(IP)理论对长期和短期汇率的解释。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分析: 结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分析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产出和汇率的影响,揭示政策选择的内在矛盾。 结论与前沿展望 本书在最后将简要回顾微观基础与宏观政策的整合,并对当前经济学领域的热点和挑战进行概述,如行为经济学的兴起、金融危机后的监管改革、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对传统增长模型的修正,以及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新议题,引导读者继续探索经济学的广阔领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勝銘


  .曾專任Best智謀雜誌總編輯
  .曾專任經建會(國發會前身)副研究員
  .曾兼任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淡江大學、東吳大學講授經濟學原理、總體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與經濟發展等科目
  .專任高點主授經濟學,並首創國內經典題型解析的出版系列
 

图书目录

商學所
台灣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國企所
台灣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成功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台北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輔仁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暨南大學
109年試題暨詳解
企管所
政治大學
111年商學院試題暨詳解
110年商學院試題暨詳解
109年商學院試題暨詳解
中央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中山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中正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成功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台北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輔仁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雲林科技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台灣師範大學
109年試題暨詳解
科管所/管科所/交管、電管所
政治大學
111年商學院試題暨詳解
110年商學院試題暨詳解
109年商學院試題暨詳解
清華大學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成功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交通大學
109年試題暨詳解
經管所/全球經營與策略所
高雄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台北科技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台灣師範大學
109年試題暨詳解
國發所
台灣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政治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行銷所/運輸與物流所
中興大學
109年試題暨詳解
亞太工商管理所
高雄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109年試題暨詳解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所
台北大學
111年試題暨詳解
110年試題暨詳解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42897
  • 規格:平裝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手翻了一下,裝訂和紙質感覺還算可以接受,畢竟這類工具書重點在內容,外觀要求不能太高。但說到內容的實用性,我最在意的還是「詳解」的層次。坦白講,坊間很多參考書的解析都是罐頭式的,把課本的標準定義搬過來套用,對於那些已經唸過課本、但遇到題目還是霧裡看花的考生來說,幫助非常有限。我期待的是那種「一看就懂,而且茅塞頓開」的解析。比如,當遇到一些需要畫圖解釋的題目時,圖的清晰度、標示的準確性,以及文字解釋如何精準地連結到圖形變動,是判斷解析水準的關鍵。如果它能提供不同流派(例如古典與新古典)對同一現象的不同解釋,並對照歷年考題中哪一種觀點是主流,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被極大地提升。否則,它跟自己對考古題的筆記比起來,可能就沒什麼區別了。

评分

這本《經濟學歷屆試題詳解(I)》(111~109年)光是看到書名,我就知道這對準備國考或研究所的學生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不過,說實話,光有詳解,如果沒有紮實的觀念基礎,光靠死記硬背答案,大概也只能應付那種換個數字就擺爛的題目。我個人覺得,真正厲害的備考用書,應該是要能引導你看到出題老師的思維脈絡。例如,當看到關於凱因斯模型或者IS-LM曲線的題目時,解答不該只是給出數學推導,更要解釋為什麼這個模型會這樣建立,它的假設前提在哪裡,以及在台灣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這個理論的適用性如何。我期望這本書的解析能夠更深入地剖析歷年試題背後隱藏的經濟學核心概念,而不僅僅是計算步驟的羅列。如果能針對常見的陷阱題型做專題分析,告訴我們「為什麼選A而不是B」,那就更貼近實戰需求了。畢竟,考場上那幾分鐘的猶豫,往往決定了上榜與否。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非本科系出身,硬是殺進經濟學戰場的人來說,這門學科的抽象性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個體經濟學裡那些偏微分和福利經濟學的證明題,常常讓人頭痛欲裂。我真心希望這本詳解能夠在處理這些硬核內容時,提供更生活化、更貼近日常經驗的舉例。例如,講到賽局理論時,能不能用大家熟悉的網路購物比價或者通勤族搶座位的場景來輔助理解納許均衡?如果詳解只是純粹的數學公式堆砌,那對我來說,它就只是一本更厚的教科書附錄。真正好的詳解應該是「翻譯機」,能把經濟學家那些艱澀的術語和模型,翻譯成一般人能理解的白話,並且能清楚地展示如何將這種理解轉化為解題的步驟。光是能算出答案是不夠的,我需要知道背後那個經濟學家在想什麼。

评分

說實在的,看到這本涵蓋了最近三年的試題,我有點好奇它對「新興議題」的掌握度如何。現在的經濟學考題越來越重視時事連結,像是區塊鏈對貨幣政策的衝擊、氣候變遷帶來的外部性成本計算,或是全球供應鏈重組對貿易理論的影響等等。如果這本詳解只是老老實實地按照傳統章節去編排,而沒有針對這些近年來頻繁出現的、具有時代意義的考題進行特別的歸納和深入分析,那它在「前瞻性」上可能就略遜一籌。我希望看到的是,在解析這些新題型時,作者不只是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能引導我們去思考,為什麼在當前的宏觀經濟情勢下,這些新議題會成為命題委員關注的焦點,這才是備考的精髓所在。

评分

老實講,備考的過程就是不斷與自己和過去的考題搏鬥的過程。一本好的詳解,它的價值不只是在於「訂正錯誤」,更在於「建立信心」。當我做完一套考古題,滿心疑惑地攤開解答時,我最怕看到那種「因為…所以…」的簡略帶過。那種寫法會讓人感覺,作者只是想快速交差了事。我真正需要的,是那種彷彿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家教,坐在你旁邊,帶著你一步一步拆解考題的邏輯結構,確保你理解了每一個轉折點。如果這本書的詳解能夠提供「解題策略」的指導,例如在面對長篇問答題時,應該如何分配論述的結構、關鍵詞彙的選擇,甚至連答題的篇幅建議都有的話,那它就遠遠超出了普通參考書的範疇,成為備考期間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