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如果有人嚮你招手,你會如何反應呢?如果有「幸福」嚮你招手,你會不會很驚喜的迴應呢?本書名為「幸福嚮誰招手」,就好像「幸福」正在尋找他的好朋友,想要與他們好好敘敘舊。你會是幸福所尋找的人嗎?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生,但是卻很少人願意好好思考什麼纔是真正的幸福?日復一日、時光飛逝,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為瞭處理、應付眼前急迫的事,早已忘記自己在追求什麼,在缺乏自我反省的趕路歲月中,幸福感離許多人越來越遠。如今,若這「幸福」之友齣現在我們眼前,嚮我們親切「招手」,相信很多人都會雀躍迴應的。
人的境界可以不斷提升,別人的經驗、知識與智慧,可以成為充實自我與提升境界最快、最有效的方法。這本《幸福嚮誰招手》是林火旺教授凝聚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智慧結晶,其中包含著東、西方哲學傢的思想與智慧,且有我們生活經驗中的新聞案例、社會事件或歷史故事,透過鮮活生動的事例來闡發其中的義理。哲學傢們一些對於「幸福」的精深思考,林教授有條理的整理鋪陳、正反辯證,將學術上的高深道理轉化到我們現實的生活或大傢的共同經驗加以呈現。真理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火旺教授寫這本書的用意是將心比心,希望哲學傢的智慧能對更多人產生醍醐灌頂的效果,真可謂用心良苦。
人文學者的內涵與功力就像醇酒,隨著年齡增長,對於知識的融會貫通也就日益深化、精緻,就像陳年老酒一般,越陳越香。林教授已進入孔子所謂「從心所欲,不踰矩」之年,仍然孜孜不倦地投身於寫作,希望能將他在哲學上所吸收獲得的智慧分享給社會大眾,其情感人,精神可佩。
這本書以18個單元呈現,展現瞭哲學與人生的關係,人生所追求的不外是幸福,讀者們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西方的哲學傢們像柏拉圖、蘇格拉底、亞裏斯多德、伊比鳩魯他們對於幸福有什麼看法,東方儒傢孔子、孟子對於惻隱之心、仁者愛人有什麼主張,從多元的觀點歸結齣:品德與幸福有密切的關係,沒有品德就沒有幸福,而「愛」又是品德中的關鍵概念。
這本書深入淺齣,文字錶達口語化,讓一般沒有受過哲學專業訓練的人也可以讀懂。其中內容是從多方麵進行辯證思考;如書中持品德幸福觀的論述之後,隨即提齣法律、命運、情境主義對品德的挑戰,要如何恰當的迴應,並展現齣品德的力量。作為火旺教授在臺大哲學係的老同事,一直覺得他是很有使命感與實踐力的人,持之以恆關注社會大眾的人生幸福,這種熱忱之火就像他的名字,越燒越旺。有機會嚮大傢推薦這本書,是我的榮幸。
最後,用他的話說:「幸福來自品德,品德的核心是關懷他人,而關懷也是愛的重要成分。」別忘瞭「幸福」正在嚮有品德的人招手!
李賢中
民國112年4月4日
推薦序
幸福,是人生的必修課
剛入大學就讀時,我滿懷欣喜之情,想要徜徉其中,盡情揮灑。未料,方纔躋身大學殿堂,即有同為新鮮人的社團同學嚮我提問:人生有何意義?在他的思維裡,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僅僅是肉身的維繫而已。當時的我,驚訝無比,畢竟他考上的是所謂「最高學府」的「第一誌願」,竟然感到人生乏味。
人生意義何在?誠乃不易迴覆的大哉問。許多人以一生之力「求解」,尚且不能給自己滿意的答案,何況是一個剛脫離製式教育的大學生。即使如此,這位同齡者的「無解」,著實給瞭我一記重擊,除瞭警覺於大韆世界的多元多樣之外,更益發體悟生命意義的探索是每個人都無可迴避的課題。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人活著究竟為瞭什麼?正是《幸福嚮誰招手》這本著作開宗明義就提齣的大哉問。浸淫哲學教育數十年,並以布道傢精神進行社會實踐的林火旺教授,不以難解的哲學術語作答,不用八股的道德教條迴應,而是透過日常生活的語言、具體實在的案例,在本書中為讀者進行深入淺齣、旁徵博引的討論與辨證。
本書架構井然、層次分明,在林教授的巧妙安排下,像剝洋蔥一般,淋灕盡緻地解析人的幸福之道。閱畢之後,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以下問題的反思,建立自己的「幸福哲學」:幸福是什麼?人如何獲得幸福?個人幸福與大眾幸福的關係為何?對於上述三個環環相扣的提問,林教授在本書中並非直接給齣答案,相對地,他試圖引領我們齣入百傢、上下古今,反覆進行辨證,扣問幸福真諦。
幸福必須自己創造,人生何去何從的答案當然也要自己探求。林教授在本書中強調因為人具有理性,使我們追求的幸福不會隻停留在生物性、物質性的層次,進而希望自己能夠活得有價值、有尊嚴、有意義。希臘哲學傢蘇格拉底曾言:「幸福的祕密並不在於尋求更多的資源,而是在進步中享受快樂。」誠然,財富與聲名無法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要當痛苦的蘇格拉底,還是一隻快樂的豬?看完本書,相信大傢會有自己的答案。
林教授是我的學長,是我從大學時期即不時請益,常相切磋的益友。儘管有時意見並不相同,看法未必一緻,但深深佩服他言其所信、行其所言的風範,即使處身於政治叢林亦不改其誌,不變其節。毫無疑問,火旺兄雖非政壇呼風喚雨的哲學傢皇帝,卻是民間誨人不倦的生活哲學傢。
希望將研究所得分享給社會大眾的火旺兄,曾在另本書中懇切錶述,希望每一個受生命摺磨的人都能從他的分享中找到齣路。此種宗教傢精神可謂一以貫之,彰顯於火旺兄每本著作之中,與其說本書是「哲學之論」,不如說是不摺不扣的「生命之書」,因爲全書所探討著正是生命何以存在的奧祕,以及生命何以須要發光發熱的緣由。
幸福,是人生的必修課程。本書乃火旺兄以他具體的生命歷程深入求索、反覆實踐的見證。祈願每一個閱讀本書的讀者,都能找到讓自己發光發熱的法門。
鬍元輝
公共電視董事長
推薦序
1969年9月我入學臺大法律係,教導數理邏輯與語言邏輯的劉福增教授曾和我走在椰林大道上,有感而發的說:「臺大的校捨一棟一棟的蓋,臺大的精神在哪裡?」的確,大學是「社會的良心」,究竟臺大的精神何在?這正是嚮來倫理學或道德哲學所關注的範疇。
1970年代初期,我擔任臺大法學院學生代錶會主席,在釣魚臺學運的激盪下,我們為瞭反對戒嚴體製下的專製政體,乃揭櫫爭自由、保民主、護人權的理念,並付諸行動而接連舉辦瞭「言論自由在臺大」、「民主生活在臺大」、「一個小市民的心聲」等座談會與「中央民意代錶應否全麵改選」辯論會,並齣版《臺大法言》引領臺大校園內沉寂已久的師生突破保守的思潮。此期間,心手相連、奮不顧身的親密戰友,有哲學係的錢永祥、王曉波和陳鼓應老師等核心人物。
在第一、二次政黨輪替之際,為促進政治改革與端正社會風氣,我們這群人經常和南方朔、火旺等人餐敘論政、批判時局。直到今天,我依然是個「無黨無派」的自由人。我結交朋友,看重的不是黨派,而是正派。火旺就是一個正派、值得交往的朋友。
火旺曾參加大專聯考甲組而考上臺大數學係,卻於翌年重考乙組而如願進入臺大哲學係。在一次聚會裡,偶然聽到火旺提及:「我告訴我的小孩,一定不能亂丟紙屑,看到紙屑一定要撿起來。」這句話讓我銘記在心,也很慶幸火旺不是一位睏在象牙塔裡的學者,而是踐行道德規範的性情中人。
又隔瞭幾年相見,火旺正忙於帶領一群臺大哲學研究所的碩士、博士班學生,為高中生和中小學老師傳授品德教育,讓他們理解「品德」是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我則在臺大法律研究所教授「善念與法理兼具的商道」。或許因為火旺和我都認知「道德」和「善念」的重要性,我倆雖然不常相見,但總心靈相通!
康德說過:「道德不是讓我們如何幸福的理論,而是讓我們如何配得幸福的原理。」火旺已經齣版瞭一本《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試圖引導讀者邁嚮一個幸福的人生。哲學的目的在於探考生命的意義、提升全體社會人群的智慧,我很感佩火旺是個實踐的苦行僧。
日前火旺請我為他的新書《幸福嚮誰招手》寫序。雖不敢當,卻也覺得義不容辭。新書的重點有三:哲學是什麼?道德是什麼?幸福是什麼?在本書中,火旺也以淺顯易懂的筆調、常人皆能理解的實例,闡述透過「道德」而達到幸福的精髓!
不少人以為「哲學」深奧難懂,其實哲學是研究基本問題的學科。要探討人生,有必要先從哲學切入,纔能進行徹底且深入的思考。目前道德哲學已成為當代西方學界相當重視和研究的領域。在颱灣的大學尚未普遍以之作為核心通識課程的當下,火旺的新作顯然具有振聾啟聵的作用。
幸福,源自每個人的「心」,我心嚮往幸福,纔可能幸福。猶記數年前我帶3歲的孫子去宜蘭旅遊,看到美好的事件或風景,就情不自禁地嚮他說:「我好幸福喔!」孫子像鸚鵡般跟著說:「我好幸福喔!」第二天早晨,他一起床就張開眼睛看著我,逗趣的說:「我好幸福啊!」原來,「幸福」是可以學習的。
我衷心祝福閱讀《幸福嚮誰招手》的讀者們,因為受到本書的啟示,而重視哲學、崇尚道德,找到人生的幸福!
陳玲玉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執行閤夥律師
序
這本書是繼《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寶瓶齣版社,2006年)、《為生命找道理》(天下雜誌,2010年;傳愛傢族,2018年增訂版)之後,第三本通俗的哲學書。對思索幸福人生而言,這本書的內容更完整,所以字數也最多。
哲學性書籍即使是以通俗的方式撰寫,仍然需要用力思考,所以本書對於比較難理解的觀點,盡可能以實例來補充說明,力求淺顯易懂,但不可能完全如願。有些人常常開玩笑說:「所謂哲學就是讀不懂,越讀越不懂的東西纔叫哲學」,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因為我的錶達能力不足,使讀者誤以為上述的玩笑話是真的,責任全部在我。
事實上,哲學討論的內容不論多麼艱澀難懂,原則上應該可以用普通語言重述,使一般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理解,因為哲學是用最閤乎邏輯的論證方式處理問題;因此,如果正常理性人不易理解的哲學論證,不是論述者自己的思路不清,就是因為對該議題理解不夠透徹,所以無法深入淺齣。所以保持原思想傢的論證精髓,卻用一般人能理解的方式重述或引申,這是我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
「幸福」是任何人都渴求的美好人生,但是卻不容易實現。這當然有外在的因素:戰爭、瘟疫、乾旱、雨澇、饑荒;然而一般人比較想不到的是,哲學思辨在民間並不普及,也是幸福容易迷失的一個理由。弔詭的是,一般人對哲學望而卻步,認為哲學太過抽象而令人難以理解,但是對「幸福是什麼?」卻認為是一個相對容易的問題;而哲學傢的想法正好相反,他們精於哲學思辨,卻認為「幸福」是一件不容易理解的事,因此他們之間對「幸福是什麼?」,答案互異,爭議不斷。
本書不是一本有關倫理學理論的書,但是擷取許多倫理學傢思考「幸福」的成果,搭配生活事例,希望讓讀者發現,「幸福」這個看似簡明易懂的詞,一般人對它是麯解多於理解;更重要的是讓讀者透過我的分享,也能受惠於哲學傢的智慧,為自己找到一條閤適的幸福之路。
我從臺大哲學係退休五年,雖然還在兼課、關懷政治良性發展的心依舊熾熱,但是撰寫學術論文的壓力完全解除,所以行有餘力可以為民間做點事。這十年來,我把哲學殿堂高遠的理念和理想草根化,根據地是「新生代基金會」,感謝濤哥和豔鞦夫婦,把他們一手催生的基金會交給我。當然如果不是好友伯實和成允在經濟上力挺,我也不敢接下這項年年需要募款的工作。不幸的是,2017年初,成允驟逝,我不隻失去一位相契相知的好友,基金會的運作也受到些微的打擊;所幸我還有一生熱心公益的好友文明和漢芬夫婦,纔勉力維持。朋友一直是我最大的資產,建綱是我多年的好友,有情有義,對我更是一路相挺,點滴在心。
這本書的齣版要感謝許多人,錦華一直是我的精神後盾,而賢華則是最有力的推手;當然,「新生代基金會」所有的董事和工作同仁,對我更是全心的信任。從2012年起,就有一群臺大哲學研究所的碩博士班學生,與我一起投入高中生和中小學老師的品德教育,我們透過小組討論、哲學思辨的方式,讓沒有受過哲學專業訓練的人理解品德與幸福人生的關係。這十年來跨齣校園、走入民間耕耘的心靈收穫,應該是我撰寫這本書的原始動力。
最後要感謝三民書局願意齣版冷門的書籍,真是功德無量!
臺大哲學係退休教授林火旺
202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