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幸是自己選擇的
如何紓解焦慮,堪稱人類最大的課題。
丹麥的哲學家齊克果(Kierkegaard)說過,「焦慮乃自由的可能性」、「懂得正確擁抱焦慮的人,已經學到最高深的知識。」——《自我焦慮的構造》,石田春夫,講談社,156頁
當今受新冠疫情影響下,尤其容易陷入焦慮。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焦慮就是目前的問題所在。
焦慮本來就是人生最大的課題。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焦慮。
「焦慮會限制成長與認知,限縮情感生活的範疇。而且情緒健康(emotional health)等同於自我認知的程度。因此釐清焦慮,進而拓展認知,壯大自我,才是實現情緒健康之道。」——《焦慮的人類學》,作者羅洛.梅,譯者小野泰博,誠信書房,119頁
沒有正確理解這點,就是現代人無法得到幸福的根本原因。
人類處在期盼獨立自主與依賴心的矛盾之中。這也是處於意識與無意識的心理衝突,充滿焦慮的狀態。
即便當事人試圖選擇得到幸福,其實卻是選擇了不幸。
●等再久還是無法解決困難
話說回來,如果用錯方法紓解焦慮,結果會如何呢?
為了讓大家容易聯想,現以新冠病毒傳染的問題為例,請大家針對這個議題思考看看。
現代人的危機,並非來自新冠疫情,而是我們已經喪失了與新冠疫情奮戰的意志力與能力。
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貝蘭.沃爾夫(Beran Wolfe)曾提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概念。焦慮性精神官能症患者總是充滿期待,相信「一直等待障礙即會消失」、「別人會為自己解決困難」。這種期待就是安撫焦慮的魔杖,簡單來說就是設法麻醉自己。
「受到壓抑的敵意,將剝奪一個人認清現實危險與起身奮鬥的能力。」——《焦慮的人類學》112頁
我在研究所的研討會上,學到了黑格爾(Hegel)的歷史哲學。
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句話,就是黑格爾曾主張,「難以解決的歷史課題,就是兩件正確的事之間的矛盾衝突」。
至今我仍認為「這句話說的完全沒錯,他真是位透澈觀察人類歷史的人物」,讓我心服口服的記憶令人難忘。
如果是「正確的事」與「不正確的事」產生衝突時,很容易解決。這時候只要選擇「正確的事」就行了。
然而真正難以做出判斷的,其實是「正確的事」與「正確的事」之間的矛盾衝突。
根本不需要研讀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歷史上難解的課題,經常都是「正確的事」與「正確的事」之間的矛盾對立。
如為觀點有限的議題,國中生也知道正確的事為何,完全不需要成熟的大人加以議論。
但是關於新冠疫情的問題,每次聽聞總理大臣的發言以及國會上的爭論之後,完全無法想像是國會議事。甚至讓人以為是酒吧中的牢騷,只是在將累積已久的負面情緒一吐而盡。
在新冠病毒的防疫問題上,大家討論的觀點本身就有問題。
●簡易的解決方法將導致混亂
因為要同時解決新冠疫情與帶動經濟復甦的政策,本身就是謬誤百出。
一國領導若有認真學習黑格爾這類的哲學,這次的新冠疫情或許在第一波就能阻擋下來。
遺憾的是,對於同時解決新冠疫情與帶動經濟復甦的敷衍看法,多數人卻都表示贊同。
在那當下雖然讓人鬆了一口氣,但是這種簡易的解決方法,在長時間的結構下,將帶來最糟糕的結果。倘若不去理解「焦慮」的本質,只尋求簡易的解決方式,問題只會愈來愈惡化。
或許大家在這場世界災難當中,期待著日本經濟有所成長。但是這種魔杖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就不存在。扭曲事實做出投己所好的解釋,是一種膚淺的樂觀主義,又自戀的表現。
如今日本正陷入一種最可怕的自戀症狀,就是將現實解釋成自己想要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否認事實。
日本一直沒有智慧也沒有勇氣去面對嚴重的國難,以自戀的幼稚心理逃避一切。
事實上,當初大家對於新冠疫情的議題,曾自相矛盾地熱烈討論這是「雷曼兄弟金融風暴以來的危機」。面對「雷曼兄弟金融風暴」時,解決兩件「正確的事」所形成的矛盾對立並不困難,只須面對經濟復甦的問題即可。
●減少接觸造成的重大影響
在這種歷史上罕見的災難時代,對於只會提出簡易解決方法的一國領導而言,並無哲學可言。
眼前的議題還存在另一個謬誤,就是用來解決新冠問題的時間規畫太短,只考量到一個月後、半年後或是一年後的事情。
假如兼顧防疫對策與經濟復甦的解決方法繼續執行下去,數十年後恐怕會引發更可怕的事情。
尚未有人察覺到,生活中減少與人接觸的影響將會有多麼嚴重。當現在的幼稚園兒童及小學生變成四十歲、五十歲,成為國家支柱之後,相信日本將迎來無法收拾的慘狀。
若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慘狀,就是社會賴以成立的根基,也就是社會的「共識」將面臨瓦解。想必會出現想法幼稚,例如質疑「為什麼不能殺人?」的成年人。
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社會得以成立的根基,也就是社會的「共識」早已喪失,因此充滿戲劇性的犯罪行為才會一直增加。
所以類似「無法原諒別人批評自己」的衝動殺人事件,不斷地發生。
少年犯下大罪,還大言不慚地反駁「大家不也是殺了牛豬來吃」。日本為了解決新冠疫情,建議大眾自律,避免接觸人群,卻一直無視這種孩子內心崩壞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輕度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美國的心理學家西伯里(Seabury)曾留下名言「接納不幸」,他還說,「如此一來,你就會知道該做什麼」。
詳情容後說明,不過只想消極解決焦慮的人們,總是無法接受現實。於是才會白費精力。
現代的危機,並非新冠疫情這起事件。
誠如前文所述,是我們對於新冠疫情引發的「共識」瓦解這類相關問題,已經喪失奮戰的意志力與能力了。
這也代表著,「我們放棄了得到幸福的能力」。
前文已經提過,貝蘭.沃爾夫曾提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說法。
「一直等待障礙即會消失」、「別人會為自己解決困難」的想法,就是在憑空「尋找魔杖」,簡單來說類似在「設法麻醉自己」。
我認為,現在每個人應該都患有輕度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所以即便數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對年輕人來說並沒有危機感。因為每個人都在期待別人來為自己解決問題。
因為他們隨著自戀的欲望而扭曲現實,做出投己所好的解釋,通過內心的期盼看待現實。
常聽到「心情緩和下來了」這種說法,但是,我們必須將這句話視為即將崩壞的警鐘。
會美化現實滿足個人自戀情結的人,當然不只有年輕人。就在感染人數遞減的當下,「Go To」一系列的振興措施再次受到議論。
內心習慣尋求簡易解決方法的情形,愈演愈烈。避開濃煙燒火取暖實屬天經地義。愈來愈多人長大成人,卻仍像小孩一樣幼稚。
想在解決疫情與經濟復甦之間取得平衡,這種便宜行事的失敗政策下,讓生活變得更加辛苦,無力感不斷蔓延。在經濟比生命更重要的選擇背後,就是因為這種價值觀的存在。
除非我們根據現今日本社會的心理病態有所體認並提出對策,否則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縱使克服了新冠疫情,依舊無法因應下一次的危機。
因此我對現代人的建議是,「深入理解焦慮的心理」。
「受到壓抑的敵意,將剝奪一個人認清現實危險與起身奮鬥的能力」,這句話出自前文介紹過的心理學家羅洛.梅。
現在人們認清現實危險,起而與之奮戰的能力已遭剝奪。
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留下了一句名言:「自我實現的人能夠忍受矛盾」。
現在有非常多的人,一輩子都無法自我實現。總是敷衍了事導致事態惡化。實在是文明愈進步,人們愈不幸的典型範例。想要避免這種情形,一定要理解焦慮的心理。
●消極解決與積極解決
關於「安撫焦慮的方法」此一主題,本書在解說的過程中,一開始會針對所有的焦慮為大家詳細說明。
其次會帶大家思考如何解決這類的心理問題,畢竟對每個人而言,焦慮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情緒,唯獨這種情緒應當能免則免。
關於解決這種情緒的方法,首先會為大家說明「消極解決焦慮的做法」。
所謂的「消極解決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惶恐焦慮不知所措時,不如藉酒消愁」。
只要喝酒就能暫時擺脫焦慮,但很可能會演變成酗酒問題。我並不希望大家用這個方法來擺脫焦慮,不過一開始我會先解釋這個做法。
接下來,我會針對「積極解決」的方法進行說明。這個方法執行起來非常困難,必須正視焦慮的問題,思考應該如何解決。
希望大家能透過本書,一同想想看人類不幸的原因,還有自己希望如何面對人生所賦予的課題,或是如何因應才能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