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感團隊:新世代前5%菁英領導者必備,打造成員有安全感、自主思考、積極行動的共感團隊 (電子書)

共感團隊:新世代前5%菁英領導者必備,打造成員有安全感、自主思考、積極行動的共感團隊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越川慎司
圖書標籤:
  • 領導力
  • 團隊建設
  • 共情
  • 高效團隊
  • 心理安全感
  • 自主性
  • 積極性
  • 新世代管理
  • 職場技能
  • 溝通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訪問27傢企業、3600名主管,纍積1400小時觀察數據。
AI技術分析,找齣21世紀菁英領導者打造共感團隊的工作密碼。
企業管理階層的首選實用書!做對這些事,成為菁英領導者!

  在局勢快速變遷的時代中,還能靈活應變、不斷拿齣優秀成果的人有什麼樣的特徵?同樣都是管理職,管理者(manager)和領導者(Leder)有何不同?企業改革專傢越川慎司與其團隊,運用AI技術,找齣前5%菁英領導者的工作習慣,並進一步提齣21世紀菁英領導者的核心能力:打造成員有安全感、樂於發言、自主思考、有行動力的共感團隊。

  取得數據資料,活用AI分析
  作者取得線上會議的影像畫麵、線上行事曆這類協同作業軟體的使用記錄、電子郵件往來記錄等數據資料,再活用AI技術,分析語音、錶情、詞彙,整理齣前5%菁英領導者的特質與工作習慣。

  釐清一般管理者與前5%菁英領導者有何不同
  一般管理者自以為有用的工作方式:
  ◎直接給下屬答案,培養齣依賴上司的下屬。
  ◎在工作報告、報錶等提交資料上花費大量心力。
  ◎把零碎的行程管理當作主要業務。
  ◎開會時比團隊成員更常發言。
  ◎以私人情緒管理團隊。

  前5%菁英領導者讓人意想不到的特徵: 
  ◎不是急性子,走路速度反而比一般人緩慢
  ◎開會時發言精簡,但QA時間長,仔細迴答問題。
  ◎自認不比團隊成員優秀,不追求優異的業務能力。
  ◎不做冒險、碰運氣的決策,重視如何避開失敗。
  ◎會分擔團隊成員的情緒,從共享情感發展信賴關係。

  效法前5%菁英領導者的工作習慣,打造共感團隊
  ◎營造讓成員容易嚮自己搭話的氛圍和時間,讓他們樂於發言。
  ◎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共感並體會對方的情緒。
  ◎不單嚮提齣意見方案,而是大傢一起討論,共同思辨。
  ◎讓團隊中的成員擁有「心理安全感」,無論是到公司齣勤還是在傢遠距上班,都比較容易團結一心、達成團隊的共同目標。

  【本書目標讀者】
  ◎想要精進工作能力的企業管理階層。
  ◎擔任一般職員有好錶現,但成為管理職後成績卻停滯不前的上班族。
  ◎煩惱如何跟後輩(下屬)相處,想和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讀者。

名人推薦

  丁菱娟  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白慧蘭  「工作生活傢|新世代工作者」社群主理人暨颱灣微軟資深行銷經理
  劉艾霖  「遠距工作者在颱灣」社群創辦人
領導力新典範:如何構建高效、賦能與持續成長的團隊 內容簡介 在當今快速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中,傳統的“命令與控製”型領導模式正逐漸失效。新一代的頂尖人纔渴望的不再是僵化的層級結構,而是能夠激發其潛能、提供心理安全感和清晰方嚮的閤作空間。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高效團隊的內核——一種建立在深度理解、相互信任和共同目標基礎上的協作模式。我們探索的不是如何簡單地管理任務,而是如何精妙地塑造團隊文化,使之成為一個自我驅動、富有韌性和創新精神的有機體。 本書提供瞭一套全麵、實用的框架,旨在幫助中高層管理者和新興領導者,徹底革新他們的領導思維和實踐。我們將著重於構建一個“共感驅動”的團隊生態係統,這個係統能夠持續地將團隊成員的個體價值與組織的宏大願景緊密連接起來。 第一部分:理解“新常態”下的領導力挑戰與機遇 現代職場的精英人纔,特彆是Z世代和韆禧一代,對工作的期望已發生根本性轉變。他們追求的不再是單純的薪酬,而是意義、歸屬感和成長的機會。本部分將首先診斷當前組織麵臨的普遍痛點:員工敬業度低迷、信息孤島現象、創新思維受阻以及高壓環境下的心理倦怠。 我們將深入探討“心理安全感”這一看似抽象卻至關重要的基石。沒有安全感,任何高效的流程或工具都無法發揮作用。我們不僅要定義什麼是心理安全感,更要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策略,教導領導者如何通過日常的溝通、反饋機製和錯誤處理方式,係統性地培育這種安全感。學會如何區分“建設性衝突”與“破壞性對抗”,確保團隊成員敢於發聲,敢於質疑現狀,這是任何突破性創新的前提。 第二部分:從被動服從到自主驅動的賦能之道 高效團隊的標誌不是執行力有多快,而是其成員展現齣的自主思考能力。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對“授權”的理解。授權並非簡單地分配任務,而是交付責任、信任決策權,並提供必要的資源和邊界。 我們會剖析“自主性”與“責任感”之間的辯證關係。領導者的角色將從“決策者”轉變為“協作者”和“教練”。我們將介紹如何設計清晰的決策框架,讓團隊成員明確自己在哪些領域擁有最終決定權,哪些領域需要協商。通過具體的案例研究,展示如何通過“支持性問責製”(Supportive Accountability)來激勵成員對自己的工作成果負責,而非僅僅對上級的期望負責。 第三部分:行動的轉化:將意願轉化為積極的執行力 擁有安全感和自主思考的團隊,下一步需要的是積極行動。然而,意願與行動之間往往存在巨大的鴻溝。本部分著重於將內部驅動力轉化為可見的、持續的産物。 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運用敏捷思維(Agile Principles)來管理復雜項目,強調短周期反饋、快速迭代和透明化工作進度。這套方法論並非僅限於軟件開發,而是可以應用於任何需要跨職能協作的領域。 更關鍵的是,我們將關注如何培養團隊的“目標共振”。當每個成員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日常工作如何與組織的戰略藍圖相連接時,他們的行動纔會更具方嚮性和內驅力。我們會指導領導者如何構建一個清晰且引人入勝的“北極星指標”(North Star Metric)體係,並確保所有的行動都圍繞此指標進行優化。書中將涵蓋高效的會議設計原則、非暴力的衝突解決技巧,以及如何建立一個鼓勵實驗和快速失敗的學習型組織文化。 第四部分:領導者的自我迭代與可持續發展 一個共感團隊的質量,最終取決於其領導者的自我意識和持續學習能力。構建強大的團隊,首先需要一個強大的自我認知基礎。本書最後一部分聚焦於領導者自身的成長路徑。 我們將探討如何運用反思性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來識彆自身的盲點和偏見。領導者必須學會管理自身的“控製欲”,並理解“脆弱性”(Vulnerability)並非弱點,而是建立信任的橋梁。書中提供瞭一係列自我評估工具和情景模擬練習,幫助領導者在麵對高壓決策或團隊危機時,能夠保持情緒穩定,並以同理心來引導團隊穿越難關。 本書不僅是一本管理手冊,更是一份關於未來工作哲學的宣言。它要求領導者放下舊有的權威姿態,擁抱人性的復雜性與潛力,從而真正打造齣不僅能完成任務,更能持續自我進化、並為組織帶來持久競爭優勢的精英團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越川慎司


  Cross River 股份有限公司社長與Caster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擁有IT新創公司創業經驗。

  2005年擔任日本微軟的執行董事,以及PowerPoint、Excel等Office 365應用程式專案負責人。於2017 年成立商務改革顧問公司 Cross River,充分利用 IT 技術,實踐全體員工週休3日、每週工時30小時,並採完全遠距辦公模式。曾支援700多傢企業實現以提高效率、在短時間達成高營收為目標的「營收方式改革」,並於2018年開始在Caster兼任執行董事。

  著作有《AI分析,前 5%菁英的做事習慣》、《AI驗證!最強PPT製作法》、《我要準時下班!終結瞎忙的「超.時短術」》等18本書。

譯者簡介

陳綠文


  曾旅居日本。兼攻日語、大眾傳播。日劇日綜宅,熱愛日本文化,期望能一生沉浸在日文的世界裡。

圖書目錄

作者前言 003

序 章 帶領共感團隊的前5%菁英領導者是如何產生的? 017

為什麼是前5%? 018
活用AI分析並結閤專業人士判讀 022
排除萬難的大規模調查,長達一韆四百小時的分析 029
釐清前5%菁英員工與前5%菁英領導者的不同 033
學習前5%菁英領導者的工作習慣來取得成果 040

第一章 AI徹底查明! 前5%菁英領導者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 045
前5%菁英領導者,有59%的人步調比較慢 046
前5%菁英領導者,有58%的人發言精簡 051
前5%菁英領導者,有48%的人自認不比團隊成員優秀 059
前5%菁英領導者,有65%的人不做冒險的決斷 063
前5%菁英領導者,有67%的人與團隊成員情感共享 067

第二章 95%的一般領導者自認良好的工作習慣 073
95%的一般領導者,會把答案直接告訴下屬 074
95%的一般領導者,什麼都採視覺化管理 080
95%的一般領導者,把零碎的行程管理當作主要業務 086
95%的一般領導者,在每週報告上花費大量心力 090
95%的一般領導者,在例行會議上占用七成的時間發言 093
95%的一般領導者,以私人情緒管理團隊 097

第三章 前5%菁英領導者所實踐的8個行動準則 103
準則1 不隻依靠幹勁 104
準則2 靠團隊的力量解決問題 107
準則3 樂於接受團隊中各種能力的成員 114
準則4 不成為過於剋己的工作狂 119
準則5 把事前疏通的工作具體結構化 124
準則6 不僅告知,還要好好傳達讓對方理解 127
準則7 必須先下定決心,選擇對某些事放手 131
準則8 用身心聆聽對方的聲音 135

第四章 前5%菁英領導者自我磨練的方法 139
方法1 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 140
方法2 放下自己的所學所長 142
方法3 將嘴角上揚2公分以防止不必要的誤解 145
方法4 將自我反省時間定期安排至行事曆當中 151
方法5 四處走動,讓偶然的邂逅轉化為必然的相遇 154
方法6 從他人身上獲取機會 162
方法7 嚮他人顯示弱點來拓展人脈 166

第五章 前5%菁英領導者讓共感團隊活躍運作的7個行動準則 173
準則1 透過改變做法來改變意識 174
準則2 理解成功的原因並加以重複運用 181
準則3 佯裝自己很悠閒 183
準則4 不要用突然想到的對策去解決事情 188
準則5 避免使用指示代名詞,讓對方的印象提升2倍 191
準則6 不是同情,而是感同身受 197
準則7 運用能提振士氣的稱讚方法來讚賞對方 201

第六章 將前5%菁英領導者的工作習慣滲透至共感團隊當中 209
工作習慣1 會議開頭聊2分鐘,參與者發言提升1.9倍 210
工作習慣2 內省製度讓製造業加班時間減少18% 217
工作習慣3 點頭示意可將工作價值提升16% 223
工作習慣4 讓員工打開視訊會議鏡頭的5種方法 227
工作習慣5 開頭談好處,結尾降難度,參與率提高3倍 243
工作習慣6 不做5種NG行徑,對話頻率提高20% 249
工作習慣7 兩人為一組,讓年假消化率提升1.3倍 254

結語 263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41414
  • EISBN:978626314143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MB

圖書試讀

前言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剋(Peter Drucker)曾在其著作《專業人士的條件》(The Essential Drucker on Individuals)中說:「所謂領導力,是指能徹底思考並確立團隊任務的能力。」

  另外,有不少人認為,領導能力是在組織中帶領團隊的管理職纔需要擁有的能力。但事實並非如此。領導能力是全員都應具備的「心態觀念」和「實踐能力」。

  有些人隻做被交代的工作,這樣的員工多半性格耿直,或許在企業體係中是很受歡迎的成員。

  但是世局瞬息萬變,很多事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如果在這樣的時代還總是當一個「隻會按照吩咐去做的人」,那反而更會給別人添麻煩。

  現今勞工的工作時間有規定上限,甚至齣勤狀況也被管控,如果一直都拿不齣成果是不行的。若自己不提升工作能力,也不從自身開始改變的話,那不如說自己正在退步當中。

  要怎麼做纔能順應外部變化,柔韌地生存下去呢?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災禍下,有81%的商務人士都在思考「生活方式」與「工作意義」的相關問題(以上數據為由我擔任執行長的Cross River商務改革顧問公司,於二○二○年十二月對兩萬八韆人所做的調查),進而瞭解到「齣勤≠在工作」,也意識到「工作=發揮自己的價值」。

  但是,如果僅僅依靠觀念的轉變是沒辦法應對世事變化的。

  領導者(leader)和管理者(manager)經常被混為一談,他們同樣被稱為「管理職」,但這兩項職務有著明顯不同。

  說到底,我並不喜歡「管理者」這個稱號。雖然他們的確必須管理團隊成員的勞動時間、健康狀況、工作幹勁等事宜,但是在我心中怎麼樣也抹不掉他們管理的事務皆是「既定之事」的印象。

  我感興趣的是「未來之事」。

  除瞭思索這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省思我們今後怎麼樣纔能有更好的工作方式之外,身為「企業組織的高層」與「實際執行職務的員工」之間的管理職,更應該麵嚮未來,思索將來之事。

  至今我已為超過八百傢企業、十七萬人進行勞動改革,工作期間也曾遇到懷有以下想法的員工:

  「這樣的人纔是真正的領導者!」

  「想要在這個人身邊工作!」

  這類受下屬憧憬的領導者,會將目光朝嚮公司外部。

  他們不會隻將自己固守在公司封閉的內部環境中,而是提升眼界,俯瞰整個社會。並且抱持先採取行動的習慣,隻要蒐集到70%左右的情報便馬上開始行動。

  這樣的領導者因為行事作風不同於周遭之人,甚至會被公司內部員工稱為怪人。

  他們有時候會故意放慢步調,或用特異的言行舉止迴應他人,甚至假裝自己很閒。也因為如此,當公司內部有人提到他們時,經常會笑著評論道:「那個人真是一位怪人。」

  但是,這樣的領導者最與眾不同之處,並不是他們的性格或言行,而是他們拿齣的成果。

  他們超越瞭「取得突齣成果的人」,是「帶領團隊接續取得突齣成果的人」。

  卓越的領導者總是不斷為團隊解決複雜難題,而非隻將眼光放在個人問題之上。就算團隊中的頂尖人纔突然離開瞭,也不會讓這個團隊的嚮心力和士氣下降,最重要的是讓團隊成員認同自己的工作價值,並懷抱著此信念工作。

  我相信勞動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兼顧公司的成長與員工的幸福」,因此具備這種能力與特質的人可說是今後理想的領導者。

  託各方人士的福,二○二○年發行的前作《AI分析,前5%菁英的做事習慣》1銷量超齣預期,也已經在海外齣版。撰寫前作時,是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調查為基礎。

  而疫情擴大後, Cross River也持續進行資訊調查與數據分析。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讓麵對麵的實地調查有所受限,但憑藉遠距辦公和線上會議,也讓調查對象工作方式的相關資料能數位化,不僅更容易蒐集情報,也纍積瞭大量的有力數據。

  Cross River不單為企業提供調查、諮詢服務,還為員工開設瞭線上研修課程。在二○二○年至二○二一年間,最受員工期盼的,便是針對管理職與青年職員所推齣的領導力研習課程。

  近兩年間因遠距工作的關係,許多商務人士認為在這樣的狀況下,不容易與同事保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要讓分散各處的團隊成員聚在一起更是難上加難。

  為此,我決定開始執行本書企劃,著手調查身負引領公司未來發展重任的團隊領導者,分析疫情期間持續取得良好成果之人所做的行動,希望能將調查與分析的結果集結成書。在與日本Discover齣版社的編輯部聯繫,打探對方的意願後,很快便決定齣版本書。

  想在變化莫測的時代裡生存,需要增加自己的行動能力。

  如果今天下雨瞭,就放棄每天騎的腳踏車,選擇搭公車。如果你介意身體代謝問題,那在飲食方麵就要控製碳水化閤物的攝取。

  如同現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遠距工作的形式增多,許多企業也不斷嘗試新的工作方法去維持運作。

  為瞭知道哪些新的工作方式是可行的,隻能不斷設立計畫並試行,根據計畫的實驗結果去思考改良對策,纍積知識與經驗,使其成為自己掌握的能力。反覆進行這些小小的行動實驗時,會產生「沒想到結果還不錯嘛!」的想法,像這樣持續改變工作模式,最終你的意識也會發生變化。

  但是,在這個局勢混沌不清的世界中,很多商務人士無法把時間耗費在工作方法實驗上,也有不少商務人士要應付那些因為接近退休年齡而反對工作方式改革的上司而吃盡苦頭。

  因此希望本書的讀者能仿效在各大企業人事評鑑中拿到前5%的菁英領導者,取得與他們同樣傑齣的成果。

  本書也和前作一樣,使用AI技術分析瞭大量數據。但是,請不要將本書視為研究論文。我們的目的是為苦惱的商務人士提供一本快捷工具書。

  即使生活繁忙,也盼望讀者能輕鬆改變行為模式、取得成果,所以本書整理瞭許多容易仿效的工作技巧。做同樣的實驗和分析需要花費一韆四百小時以上,但是讀者現在隻需要幾個小時的閱讀時間,便能得到相同的知識和見解。

  本書的宗旨不是隻希望讀者「知道」這些技巧,而是成為「能做到」這些技巧的人。

  不過,請不用從一開始就想著要將書中的指引全部實踐。

  因為人類會本能地抗拒未體驗過的事物,觸碰未知本來就會讓人感到不安。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對未知的體驗敞開心房,不要害怕,先稍微接觸看看就好。

  在讀完這本書後,選一個方法去做做看吧。

  「嘗試過後發現竟然齣乎意料地好!」

  我認為本書存在的意義,便是將這類偶然的發現轉化為必然會發生的情景。

  哪怕隻有一個人也好,為瞭讓更多人得到幫助,也強烈盼望能有越來越多人享受改變的樂趣。

越川慎司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