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存歿:強權之下思索自由 (電子書)

我城存歿:強權之下思索自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燦輝
图书标签:
  • 香港
  • 自由
  • 政治
  • 强权
  • 社会思潮
  • 公民社会
  • 历史
  • 文化
  • 电子书
  • 反乌托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來自2020年8月在香港出版的文集。一年前反送中運動還如火如荼,然而進入2020年之後,由於港版國安法的實施,運動人士、政治人物、媒體記者、知識分子紛紛遭到逮捕。
 
  曾經在中文大學教授西方哲學的張燦輝,眼見百萬港人走出來爭取普選、反對逃犯條例,結果遭到執政者的無情打壓與拘捕,迫使爭取自由的人竟致失去自由。這時二十世紀人類所經歷的大規模戰爭、人性在戰爭中所遭受的磨難、人的存在價值遭到徹底質疑,人到底要怎樣才能獲得自由、一個社會要怎樣才能依法而治,這些困惑紛至沓來,逼得他必須持續寫作才能保持個人的理性。
 
  這樣的一本書在上市三個月之後售罄。出版社說,老師,香港的局勢這麼壞,我們不敢再印了。然後,這本書就此在香港絕版。如果沒有台灣,如果沒有台灣自由的出版環境,這本書就會在地球上絕版。
好的,这是一本图书的简介,内容与您提供的书名《我城存歿:強權之下思索自由 (電子書)》无关: 尘封的航道:帝国兴衰与大航海时代的碰撞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亚历山大·范德比尔特] 译者:[虚构译者名,例如:林语涵] 主题:历史、海洋文明、地缘政治、经济转型 字数:约 500,000 字 (全三卷) --- 内容概要 《尘封的航道:帝国兴衰与大航海时代的碰撞》并非仅仅是对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间那段波澜壮阔的航海史的简单罗列,而是一部深入剖析全球权力结构在技术革命和地理发现的剧烈冲击下如何重塑的宏大叙事。本书将焦点集中于“连接”与“隔离”这对矛盾体上,探讨了当欧洲的新型海权力量开始系统性地介入世界贸易体系时,那些原本独立演化的古老文明是如何被迫或主动地适应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浪潮。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大航海时代并非单纯的技术进步或宗教热情的结果,而是一场由精英阶层精心策划、旨在垄断稀缺资源和优化资本流动性的系统性工程。它以极其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从里斯本的码头到巴达维亚的香料市场,再到秘鲁的银矿,权力、财富与疾病如何沿着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扩散、交织与冲突。 第一卷:风暴的前夜——旧世界的碎片与新大陆的幻影 本书开篇回溯至十五世纪末,此时的欧洲大陆正处于文艺复兴的余晖与宗教改革的暗流之中。作者没有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描绘成英雄主义的史诗,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经济学框架下进行审视。重点分析了欧洲在金银短缺、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陆路贸易通道的背景下,对远洋资源的迫切需求。 重点章节剖析: 伊比利亚的赌注: 深入剖析了航海技术(如卡拉维尔帆船、星盘的改进)如何与王室的金融投入、教皇的特许权相结合,构成了一套将探险转化为国家战略的机制。 穆斯林世界的视角: 本卷花费大量篇幅,考察了印度洋和中东贸易网络对欧洲扩张的初期反应。书中首次引入了马六甲苏丹国在面对葡萄牙入侵时的政治弹性与军事局限性,揭示了地区性贸易秩序如何被强行打断。 “零点”的接触: 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描述,着重于随之而来的“哥伦布交换”(Columbian Exchange)对生态系统和人口结构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书中通过对美洲原住民口述历史的引用(尽管来源有限),力求还原被征服者在面对全然陌生的瘟疫、技术和信仰时的心理图景。 第二卷:黄金的引力与帝国的黄昏——跨洋物流的重构 第二卷聚焦于十六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这是荷兰、英国等新兴海上力量挑战伊比利亚霸权的白热化阶段。作者将重点从发现转向了“统治”与“组织”。如何管理横跨半个地球的贸易路线?如何确保白银能够稳定地从波托西流向中国? 深入探讨的领域: 白银的全球循环: 详细阐述了秘鲁和日本的白银如何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成为驱动明朝晚期经济的关键燃料。这一部分揭示了欧洲的贸易逆差在白银驱动下如何转化为亚洲内部的财富积累,以及这种“金融输血”对地方经济的复杂影响。 特许公司的崛起: 英国东印度公司(EIC)和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运作模式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作者对比分析了这两大公司的法律结构、军事能力及对殖民地政策的差异。特别指出,这些公司本质上是“被授权的掠夺者”,它们如何模糊了国家主权与商业利益的界限,成为事实上的准政府实体。 香料战争与海权哲学: 本卷通过对香料群岛的争夺,探讨了海上力量如何建立起排他性的贸易壁垒。书中引入了早期海权理论家(如格老秀斯)的著作,分析他们如何通过“海洋自由”的哲学论证,来合理化对非欧洲航道的封锁行为。 第三卷:文明的交响与结构性断裂——全球秩序的诞生 最后一部分将视野延伸至十八世纪,探讨大航海时代遗留下的长期结构性后果,以及对后续工业革命的铺垫。此时,欧洲的贸易优势已转化为绝对的军事和技术优势。 关键议题的阐释: 奴隶贸易的工业化: 本卷以审慎且不带道德审判的学术口吻,分析了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经济逻辑。它并非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将其视为大西洋三角贸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负面生产要素”,是支撑加勒比种植园经济和欧洲工业积累的底层动力。作者试图量化这种“人力资本”的流动对新大陆经济结构产生的不可逆影响。 知识的单向移植: 探讨了欧洲在绘制地图、海洋科学、乃至殖民地行政管理方面的系统性进步,以及这些知识如何被用于更高效地剥削和控制被占领地区。与此相对,对比了亚洲和非洲在同一时期的知识积累与技术传播的受阻情况。 后遗症与现代性的起点: 总结了航海时代如何播下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全球资本主义以及不平等的国际分工模式的种子。作者认为,理解我们当今世界(包括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和经济差距)的根源,必须回到那段风云变幻、航道重塑的“大航海时代”。 --- 写作特点与价值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它融合了经济史学、政治地理学、技术史以及社会人类学的多重视角。作者摒弃了传统欧洲中心论的叙事窠臼,力求从全球贸易网络的动态平衡和权力消长的角度,重建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具内在逻辑的大航海图景。 本书语言严谨,数据详实,对于任何希望超越传统教科书叙述,深入理解全球化起源的读者而言,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巨著。它提醒我们,那些看似遥远的蓝色水域,才是塑造现代世界秩序的最核心战场。 适合读者: 历史学、国际关系、经济史、区域研究专业人士及深度历史爱好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燦輝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研究院畢業,德國佛萊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系主任。主要研究現象學、西方哲學、愛情哲學、死亡哲學。任教中大哲學系時規劃兩門通識課程:「與人文對話」和「與自然對話」,引導年輕學子思考生命,在校園引起熱烈迴響。著有《異域》、《生死愛欲I:從希臘神話到基督教》、《海德格與胡塞爾現象學》等。

图书目录

台灣版前言
推薦序:在廢墟上重建意義/陳健民
推薦序:努力了,世界沒變好,那怎麼辦?/蔡子強
 
PART 1 中大危機
1.香港家書:思想自由永不可滅
2.永遠記得暴政對中大的鎮壓
3.真理與自由
4.北京與北平
5.自由與教育
6.自由與反叛
附錄 極權求生錄:讀張燦輝教授四文有感/大埔山人
附錄 壹週刊訪問張燦輝:人在強權之下最自由!
 
PART 2 真理的危機
1. 要做一個 「人」
2. 最終須問良知
3. 論政、講真話
4. 明辨真相與假相
5. 活在真相中
 
PART 3 存在危機
1. 自由與存在危機
2. 真相
3. 憤怒
4. 恐懼
5. 勇敢
6. 報復
7. 極端惡和平庸惡
附錄:平庸之善/大埔山人
8. 自我身分
9. 希望和絕望
10. 寬恕
 
PART 4 自由與法治
1. 我們還可以做什麼?斯賓諾莎沙和潘霍華對我們的啓示
2. 依法統治:孟德斯鳩的法治精神
3. 我們是自由的:沙特的〈沉默的共和國〉
附錄:低俗共和國/大埔山人
4. 自由與責任:漢娜.鄂蘭論〈獨裁統治下的個人責任〉
附錄:泰誓(上)/大埔山人
泰誓(下)/大埔山人
5. 強權下的自由:凱爾納的《我的反抗》
6. 自由與流亡:薩依德論〈關於流亡的思考〉
附錄:在家流亡/大埔山人
 
Part 5 附錄:青年哲學家筆記/劉況
1. 連儂牆的世界
2. 如何摧毀一所大學?
3. 不服從的權利和倫理
4. 極權主義與責任
5. 知識人在哪裡:讀沙特《為知識人辯護》
6. 如何活在虛偽之中:哈維爾的戲劇《會面》
7. 六四文學與記憶的共同體
8. 南希的民主共同體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09581
  • EISBN:978626962460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8MB

图书试读

台灣版前言
 
  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順事;歿,吾寧也。
 
  多年前戲寫了張載《西銘》最後幾句,掛在家牆上,自勉之。本以為到了耄年,退休之後應該多陪家人,玩孫為樂;多讀書,攝相奏刀刻章,飲酒聽音樂;與妻和好友旅遊天下。晚境便可逍遙渡過。「存,吾順事;歿,吾寧也。」我不懼死亡,在世日子活夠了,便可安寧離世。
 
  但是2019年從4月開始,香港發生了前所未見的大改變。和諧、繁榮、安全、自由、法治的我城,一步一步在我們眼前消失了,一年多的反修例運動,登報文宣抗議,兩次以百萬計香港市民遊行示威,政府沒有正面積極回應市民合理要求,沒有回答任何理性質詢,反之用公權力鎮壓,引起無數警民衝突,暴力引發更多暴力。全城陷落崩潰危機之中,到了2020年7月1號國安法的強壓確立,「一國兩制」的香港宣布壽終正寢。對這年的翻天覆地的改變,誰能不痛心疾首!
 
  2019年11月12日中文大學的衝突,超過兩千枚催淚彈在校園爆發,在我學習、教學、生活了差不多半世紀的母校變成戰場,令我悲憤莫名!
 
  我這個退休大學哲學教授能夠做什麼?集體和理非抗爭行動參與無數次,一點成效也看不到!但是,除了以筆發聲之外,書生還可以做什麼?趁思想、學術和言論自由還未全面扼殺之前,對當前局勢寫些分析反省文章似乎是可以和應該做的事。
 
  我不懂得寫政論文章。業師勞思光先生在生之時除了學術著作之外,寫了無數政論時評,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從不屈服於權貴,對大陸、台灣、香港政權尖銳批評。他當然是我們的典範。同時也常強調哲學不是語言遊戲,不只存在於課堂和學術研討會議中,而是在此世界上的生活實踐。老師的教誨,永記於心。
 
  2014年雨傘運動時,曾和我妻嘉華到金鐘探訪陳健民兄。當時他對我説,知識分子要以筆作劍,請我多寫文章。嘉華同意亦敦促我撰文發聲。但我唯唯諾諾,沒有實行,實有愧於心。但到了2019年11月母校中文大學被強暴鎮壓之後,悲憤心情難復,我執筆寫了第一篇文章給《立場新聞》,之後寫了不少文章,做了幾個訪問,到了2021年中,也有超過二十篇文章刋出。
 
  在朋輩鼓勵之下,建議我結集文章訪問成書,以記過去一年多來之所思所寫。這些文章本來沒有想過成書出版,故不全是有系統的結構寫作,內容是有重複的,但整體是面對香港的「存」和「歿」的掙扎處境而寫的,是以書名為《我城存歿》。但這些不是政論時評文章,香港已有不少前輩和朋友比我寫得更好。同時也不是嚴格的學術著作,故沒有詳盡注釋。我是以念了一生哲學的書生,運用我所學所思反省分析當前生活世界而已。
 
  本書香港第一版應在2021年6月香港刊出,以便於同年在書展發售。但因種種政治考慮延遲到8月初才面世。這本只能在二樓書店發售的「禁」書,想不到半年不到,第一版便賣光。
 
  第一版後記寫於2021年5月4日,那時仍然可以每天讀到《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和聽幾位網媒朋友評論政事,以為香港時局已經不能再差了,但似乎還有一點點空間讓公民社會表達所餘無幾的言論和思想自由。想不到更憤慨的事情接踵而來:四十七位追求民主自由的朋友因參加2020年初選而被無理拘捕,未審先扣押,至今仍未開審。之後隨著《蘋果日報》被迫結束營業,全部主編被拘捕;然後民間團體,民主派政黨被迫解散;電台、大學、網媒全被監管。獨裁政權在2021年最後幾天將僅餘下新聞自由的媒體《立場新聞》和《眾新聞》也取消了!即是説本書文章的原本刋登媒體已經不再存在。這本書不能存在於香港!再版已不可能。
 
  可幸在現今漢語文化世界中,台灣是言論和出版自由的地方。左岸文化總編輯黃秀如女士垂青拙著,願意在台灣重新出版,我十分感謝。綜合港版內容和新加入的文章,新的台灣版大綱如下,全書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對中大事件的反應,在香港電台發表了一篇〈香港家書〉,然後是在《立場新聞》的文章,並加上一篇《壹週刊》對我當時言論的訪問。
 
  第二部分是五篇《珍言真語》的訪問。全是針對當時在香港發生的事宜的談話反應。刋出時是以訪問形式,但為了與書體制一致,故改寫為文章,把對話格式取掉。
 
  第三部分是2020年7月國安法後的反思。香港的完結死亡帶來我們的不安與焦慮,故在《立場新聞》寫了一系列以「存在危機」為題的十篇文章。
 
  第四部分是2021年2月28日四十七名泛民主派朋友,因參加2020年7月初選被捕引發的義憤所寫的文章。我以「自由與法治」為題,連續寫了六篇文章。跟上幾部分不同的是,文章除了發表我的意見外,同時比較詳盡的引述了好幾位思想家的原文,因為我希望透我的介紹,讀者可以從原文進一步理解重要思想。
 
  第五部分是年輕朋友劉況博士的八篇相關文章。他留學法國,他的法國哲學背景文章能補充我論述的不足。
 
  香港面對無比的打壓:思想、言論、學術和出版自由全面收窄,故此書能在此謹存空間,不經審查出版,誠屬不易。首先感謝香港電台讓我刋出「香港家書」,《壹週刊》和《珍言真語》答允我出版刋出過的訪問。感謝《立場新聞》一年多來刋出我的文章。也要向年輕學者朋友劉況博士致謝,他的分析文章充實了這本小書。同時感謝我的學生大埔山人寫了幾篇對我文章的回應,也附在相關的文章後。
 
  當然最重要的是感謝陳健民和蔡子強二位好朋友為拙著寫序言和鼓勵。鳴謝山道出版社願意刋出香港版。最後感謝左岸文化執行編輯劉佳奇女士為拙著悉心的工作。不用多説,沒有嘉華多年的敦促和照顧,我根本寫不到這些東西,在此向她表示由衷謝意。
 
  從今年(2022)開始,香港全面淪亡。自由、法治、開放、多元的公民社會全部消失了。Xianggang 現在是:
 
  謊言即真理
  強權即民主
  服從即自由
  人治即法治
  馬照跑,舞照跳,吃喝玩樂即太平盛世
 
  封面的照片是我1997年9月中從香港啓德機場飛往上海的航班上所拍攝。二十五年前我們憧憬香港未來如何美好,而今民主自由的夢想已破碎,「香港」成為歷史名詞。台灣版定於2022年7月1日出版。這天是香港回歸大陸二十五週年紀念。「五十年不變」的謊話,過了一半便完全消失了。這也是警察當特首,掌權香港,「警權統治」( police state) 正式啓動的第一天。
 
  能不悲夫!
 
張燦輝
 
初序於英國聖奧爾本斯
2021年3月28日
後序於西班牙塞維利亞
2022年5月22日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閱了幾頁之後,不得不承認,作者的敘事節奏掌握得相當精妙。它不像某些歷史著作那樣,只是一味地羅列年代與事件,反而更像是在講述一個宏大卻又極為細膩的故事。讀起來絲毫不拖泥帶水,轉場自然流暢,讓我忍不住一直往下看,想知道下一個轉折點會是什麼。特別是關於一些歷史事件的描述,他似乎總能切入一個非常刁鑽但又讓人茅塞頓開的角度。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蠻舒服的,字體大小適中,行距拿捏得宜,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負擔比較小,這在電子書閱讀器上尤其重要。對我來說,閱讀體驗不只是內容的吸收,連帶到閱讀的「儀式感」也很講究。這本電子書的介面設計很友善,沒有太多花俏的動畫或干擾元素,讓讀者能完全專注在文字本身。希望後面的章節也能維持這樣的力度,不要虎頭蛇尾,畢竟現在很多出版品到了中段就開始顯得力不從心了。

评分

從內容的深度來看,這本書顯然是經過長期田野調查和資料耙梳的成果,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空泛之論。我個人比較偏好這種有據可查、有實證支撐的論述,它讓讀者在接受觀點的同時,也能建立起堅實的認知基礎。尤其是在探討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時,作者並沒有急於給出簡單的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導讀者去理解問題的複雜性與多層次。這點我很欣賞,因為生活中的很多困境,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黑白分明。台灣社會現在對於公共議題的討論往往容易走向極化,如果能有更多像這樣引導深度思考的書籍出現,或許能幫助我們在激烈的辯論中,找到一條更為和緩也更具建設性的對話途徑。總之,這是一本需要不斷提問、不斷反思的書,它挑戰的不是讀者的知識量,而是讀者的思辨能力。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坦白講,第一眼看過去並沒有立刻抓住我的目光。坦白說,現在市面上那麼多書,封面如果沒有一點獨到的美學或極具衝擊力的圖像,真的很難讓人停下腳步。不過,既然朋友大力推薦,還是決定翻開了序言。光是看著厚厚的篇幅,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上的堆砌和鋪陳絕對下了不少功夫。我猜想,這大概是一部需要沉下心來慢慢啃讀的作品,那種適合在一個悠閒的午後,配上一杯熱茶,暫時將外界的紛擾都隔絕開來的書。作者的遣詞用字,從目錄的章節標題就能嗅出一絲嚴謹的學術氣息,但願內容不會過於枯燥。台灣的出版環境,近年來對於社會議題的討論越來越多元,如果這本書能帶來一些新的視角,即使閱讀過程需要多次停頓查閱資料,我想也是值得的。畢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有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提供一個紮實的論述基礎,總比那些浮光掠影的快餐讀物要來得有價值得多。我期待它能像一杯濃郁的黑咖啡,初嘗或許有些苦澀,但後勁十足,讓人回味無窮。

评分

說實話,這本電子書的定價稍微偏高了一點,這讓我在點擊購買前猶豫了一下。但轉念一想,能獲取這樣的知識密度和見解,或許物有所值。現在電子書市場的價格策略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對於這種重量級的非虛構作品,合理的價格反映了其專業性。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有些段落的註釋非常豐富,這對於習慣交叉比對資料的我來說,是個意外的驚喜。這說明作者對自己的論點非常負責,願意把延伸閱讀的路徑都替讀者鋪設好了。我甚至忍不住截圖了幾頁重要的論點,想在社群媒體上與同好討論一番。它成功地激發了我對相關議題的求知慾,讓我開始規劃接下來幾個月的閱讀清單,準備往這個領域更深處挖掘。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對特定歷史脈絡的新認知。

评分

整體閱讀下來,最大的感受是「震撼」。這種震撼並非來自戲劇化的情節,而是源於作者對現象背後深層邏輯的精準剖析。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許多過去以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很多過去在新聞或日常對話中略過的細節,在作者的筆下都變得意義非凡。閱讀的過程有點像是剝洋蔥,一層一層剝開表象,直抵核心的結構性困境。雖然篇幅不短,但幾乎沒有任何讓我感到「浪費時間」的地方,每一句話似乎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對於關心社會發展脈絡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年度必讀清單上的重要一員。它不僅提供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種觀察世界的「濾鏡」,一種更具批判性的視角。結束閱讀後,我合上電子書介面,腦中仍不斷盤旋著書中的觀點,這正是好書的標誌——讓你帶著問題繼續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