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ftSight電腦輔助繪圖培訓教材 (電子書)

DraftSight電腦輔助繪圖培訓教材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中原
图书标签:
  • DraftSight
  • CAD
  • 電腦輔助繪圖
  • 培訓
  • 教材
  • 電子書
  • 工程繪圖
  • 設計
  • 製圖
  • AutoCAD替代方案
  • 繪圖軟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無縫整合2D製圖和3D建模功能
讓設計流程變順暢,產品更出色

  DraftSight是一個專業等級的2D設計與製圖工具。產品設計上,強化了在產生、編輯、檢視和註記任何形式2D工程圖的各項功能,同時具備了親和力極強的使用介面,不僅能降低維護2D舊資料的成本,又能保有2D繪圖的價值, 無疑是所有想進行工作無痛轉換的最佳2D工具選擇。

  本書共分17章,每章課程皆設計有適當的指令說明,並在課程後面附上4-5個題目供學生練習,讓學生透過練習能對指令使用更加熟悉。書中大量的圖片解說與範例習題融合繪圖觀念與實作並重的安排,奠定繪圖之基本能力。

  本書除了產品設計之外,還可以提供給土木、化工、建築、工程營建等不同產業的專業CAD人員使用。對於設計師、教學者、學生、以及繪圖愛好者來說,使用DraftSight是一個穩定和可信賴的設計經驗。

本書特色

  ⚙ 建立、編輯、查看和標記任何類型的2D和3D DWG文件。
  ⚙ 利用高效率的功能減少耗費在製圖、設計和文檔記錄上的時間。
  ⚙ 體驗與當前專案或舊專案可靠的DWG檔相容性。
  ⚙ 使用熟悉的使用者介面和指令將學習曲線降至最低。
  ⚙ 輕鬆部署和管理網路許可並獲得全面技術支援,提高生產效率。
  ⚙ 可連接其他達梭系統解決方案,例如3DEXPERIENCE® Marketplace、GEOVIA®、DELMIA®、
  SOLIDWORKS® Electrical、SOLIDWORKS PDM等等,適用於CNC加工、3D列印、製造和其他下游應用。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份关于不包含《DraftSight 電腦輔助繪圖培訓教材 (電子書)》内容的图书简介,并确保内容详尽、自然流畅,不包含任何AI痕迹。 --- 探秘数字时代的建筑与工程设计前沿 一部面向新一代设计工作者的综合性技术手册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现代工程制图、三维建模以及数字化设计流程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学生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平台。我们聚焦于行业主流的、被广泛应用的先进设计工具和方法论,而非特定软件的使用指南。 --- 第一部分:现代设计思维与基础理论重塑(约 400 字) 在快速迭代的工业和建筑领域,传统的绘图思维已无法满足高效协作与复杂结构实现的需求。本书的开篇将彻底解构“设计”在数字环境下的新定义。 1. 从二维到多维的思维跃迁: 深入探讨从平面图纸到三维实体模型的概念转变。我们分析了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esign)的核心逻辑,它如何驱动设计意图与几何模型的同步变化。这部分内容将详细阐述约束(Constraints)与驱动变量(Driving Variables)在定义复杂几何形状中的关键作用,帮助读者建立起超越线条和弧线的结构化思维。 2. 行业标准与数据交换规范: 本章重点关注设计成果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顺畅流动的技术基础。我们将详尽解析如STEP (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IGES (Initial Graphics Exchange Specification) 以及最新的IFC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标准的结构和实际应用场景。理解这些标准,是确保设计数据能够在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电气系统等多个领域间无缝集成的先决条件。我们不仅介绍文件格式,更剖析了数据丢失与信息冗余的常见原因及规避策略。 3. 几何精度与误差控制: 对于高精度要求的行业,几何公差(Geometric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 GD&T)是沟通设计的通用语言。本书将提供一个详尽的GD&T教程,涵盖位置度、形状、方向、跳动等核心符号的意义、标注规范以及如何在三维模型中体现这些要求。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有限元分析(FEA)初步概念中对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定的几何要求,强调设计几何的“可分析性”。 第二部分:先进建模技术与流程自动化(约 650 字)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当前工业界最前沿的建模范式,重点是那些能够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减少返工的自动化和协同技术。 4. 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深度解析: 抛开简单的拉伸和旋转操作,本章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智能”的三维模型。我们将细致分析特征树(Feature Tree)的构建逻辑,包括如何有效管理父子关系、应用草图驱动(Sketch-driven)与曲线驱动(Curve-driven)建模技术。重点讲解高级造型技术,如扫掠(Loft)、导引曲面(Sweep with Guide Rails)和混合(Blend)操作,并讨论如何在复杂曲面设计中保持数学连续性(G0, G1, G2)。 5. 曲面建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汽车外形、消费电子产品外壳等需要高度美学的领域,表面质量至关重要。本节将聚焦于NURBS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 理论基础,教授如何创建和编辑高光泽表面。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曲率梳(Curvature Comb)工具检查和优化曲面连续性,以及如何利用“缝合”和“修补”技术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确保最终模型的曲面质量符合模具制造的要求。 6. 参数化与拓扑优化导论: 本章是连接设计与仿真的桥梁。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脚本语言或内置的参数化工具,驱动模型参数变化,实现设计迭代的自动化。更进一步,本书介绍了拓扑优化(Topology Optimization)的基本原理,即在满足载荷和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软件自动生成材料分布最优的结构形态。读者将学会如何解读优化结果,并将这些有机形态转化为可制造的几何实体。 7. 数字化装配与冲突检测: 大型项目的成功依赖于组件间的精确配合。本节讲解了数字装配体的管理策略,包括如何高效地组织零部件层级结构、应用装配约束(Assembly Constraints)来模拟真实运动,以及使用干涉检测(Interference Detection)工具提前发现和解决物理冲突。 第三部分:集成化工作流程与未来趋势展望(约 450 字) 设计工作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PLM)的连续过程。本部分着眼于如何将设计数据嵌入到更广阔的生产和管理生态中。 8. 从设计到制造的无缝衔接(CAD/CAM/CAE 整合): 本书将清晰描绘设计数据如何直接驱动制造过程。重点讲解了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知识,包括刀具路径(Toolpath)的生成逻辑、后处理程序(Post-Processor)的选择对机床代码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模型信息(如材料属性、表面处理要求)辅助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分析设置。 9. 协作设计与云端工作空间: 在分布式团队日益增多的今天,版本控制和实时协作成为核心竞争力。本章介绍现代设计数据管理(PDM)系统的关键功能,如版本控制、权限管理和审批流程。我们分析了基于云平台的协作工具如何赋能跨地域团队进行同步审查和修改,显著缩短项目周期。 10. 增强现实(AR)与设计评审: 展望未来,本书探讨了新兴技术如何改变设计评审和现场安装指导。介绍如何将复杂的三维模型导出并适配到AR环境中,使工程师能够在实际安装现场叠加数字信息,进行空间验证和施工指导,从而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最终交付。 总结: 本书不是一本针对任何特定软件的“操作手册”,而是一份致力于提升读者设计认知水平、掌握现代工程制图核心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它为读者构建了理解和驾驭下一代数字设计平台的坚实基础。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使用者介面
1.1  DraftSight繪圖視窗介紹
1.2  開啟新檔
1.3  開啟舊檔
1.4  儲存檔案
1.5  滑鼠按鍵定義
1.6  關閉檔案與離開DraftSight
1.7  控制畫面練習
1.8  指令執行、重複與取消
1.9  直線
1.10  正交
1.11  便利顯示工具列
1.12  刪除
1.13  選擇圖元方式
1.14  練習題

第2章  座標與抓取
2.1  十字游標(指標)
2.2  滑鼠手勢
2.3  快速輸入
2.4  圖元抓取
2.5  座標系統
2.6  極性座標
2.7  縮放
2.8  顯示選項
2.9  練習題

第3章  圖面、修剪與偏移
3.1  CNS 5標準A規格之圖紙大小
3.2  單位
3.3  工程圖邊界
3.4  格點顯示控制
3.5  抓取
3.6  圖元框架
3.7  DraftSight常用功能鍵
3.8  切換視窗
3.9  說明
3.10  修剪
3.11  強力修剪與角落修剪
3.12  偏移
3.13  練習題

第4章  抓取追蹤與畫圓
4.1  極性導引
4.2  圖元抓取追蹤
4.3  圓
4.4  復原
4.5  取消復原
4.6  圖元選擇
4.7  掣點
4.8  練習題

第5章  線條樣式與複製排列
5.1  CNS 3線條樣式
5.2  線條樣式
5.3  線條寬度
5.4  線條色彩
5.5  屬性塗貼器
5.6  關聯複製排列
5.7  編輯複製排列
5.8  練習題

第6章  多邊形、複製與移動
6.1  多邊形
6.2  複製到剪貼簿、從剪貼簿貼上
6.3  複製
6.4  移動
6.5  延伸
6.6  爆炸
6.7  練習題

第7章  鏡射與修改
7.1  鏡射
7.2  動態移動
7.3  屬性
7.4  圓角
7.5  導角
7.6  分割
7.7  從點分割
7.8  分割多個
7.9  熔接
7.10  變更長度
7.11  旋轉
7.12  練習題

第8章  文字與修改
8.1  文字樣式
8.2  簡單註解
8.3  註解
8.4  彎曲的文字
8.5  編輯註解
8.6  比例
8.7  快速修改
8.8  伸展
8.9  圓弧
8.10  矩形
8.11  練習題

第9章  表格與曲線
9.1  表格樣式
9.2  表格
9.3  點樣式
9.4  點
9.5  標記分割
9.6  標記長度
9.7  不規則曲線與不規則曲線擬合
9.8  編輯不規則曲線
9.9  計算器
9.10  Windows小算盤
9.11  練習題

第10章  圖層與剖面線
10.1  圖層
10.2  複線樣式
10.3  複線
10.4  編輯複線
10.5  剖面線
10.6  填補
10.7  編輯剖面線
10.8  顯示順序
10.9  練習題

第11章  尺寸標註
11.1  尺寸
11.2  尺寸樣式
11.3  尺寸標註設定
11.4  線性
11.5  對正
11.6  角度
11.7  直徑
11.8  半徑
11.9  凸折
11.10  弧長
11.11  智慧型
11.12  分割尺寸
11.13  編輯尺寸文字與箭頭
11.14  修改尺寸
11.15  尺寸調色盤
11.16  練習題

第12章  尺寸
12.1  基準尺寸
12.2  連續式
12.3  座標尺寸
12.4  中心符號線
12.5  尺寸邊界方塊
12.6  自動標註尺寸
12.7  自動排列尺寸
12.8  幾何公差與公差編輯
12.9  智慧型導線
12.10  多導線樣式
12.11  多導線
12.12  練習題

第13章  螺紋與查詢
13.1  外螺紋
13.2  內螺紋
13.3  內外螺紋組合
13.4  螺紋標註
13.5  局部範圍
13.6  邊界區域
13.7  計算距離
13.8  計算面積
13.9  計算屬性
13.10  查詢座標
13.11  取得物質特性
13.12  查詢時間
13.13  查詢指令變數
13.14  練習題

第14章  等角平面構圖
14.1  無限直線
14.2  射線
14.3  圓環
14.4  2D實體
14.5  填實
14.6  橢圓
14.7  等角平面
14.8  等角圖尺寸標註
14.9  練習題

第15章  聚合線與圖塊
15.1  聚合線
15.2  編輯聚合線
15.3  定義圖塊
15.4  插入圖塊
15.5  儲存圖塊至檔案
15.6  編輯零組件
15.7  定義圖塊屬性
15.8  編輯圖塊屬性
15.9  設計資源
15.10  清除
15.11  練習題

第16章  參考、圖頁與列印
16.1  參考
16.2  圖頁
16.3  列印
16.4  檢定題

第17章  Toolbox
17.1  啟動Toolbox
17.2  Toolbox概要
17.3  Toolbox標準
17.4  Toolbox設定
17.5  Toolbox鑽孔
17.6  Toolbox五金器具
17.7  Toolbox螺釘連接
17.8  Toolbox鑽孔表格
17.9  Toolbox零件號球
17.10  Toolbox零件表
17.11  Toolbox圖框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31082
  • EISBN:978626333158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30.4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培訓教材在實際操作層面的細膩度,確實讓我非常驚艷。很多市面上常見的教學書,往往只會帶過一些常用的指令,對於軟體中比較進階、但卻在實際工程圖面上極為重要的功能,往往一筆帶過。然而,這本書卻針對許多「眉角」做了深入的探討,像是圖層管理的高級應用、外部參考檔的協同作業,甚至是出圖設定中那些看似微小卻影響最終成品的細節,都有詳盡的著墨。這種由淺入深、兼顧理論與實務操作的深度,讓我覺得這不單純是一本入門書,更能作為工作上的實用參考指南。閱讀起來,能夠明顯感受到作者對於實際工作流程的深刻理解。

评分

坦白說,我對這類技術教學書籍的語氣通常抱持著比較保留的態度,因為很多作者的口吻都過於生硬、充滿了教條式的說明,讀起來非常乏味。但這本教材的文字敘述風格,卻展現了一種非常親切且引導性的語氣,彷彿作者就坐在旁邊指導一般。它並沒有使用過多艱澀難懂的學術名詞,而是用很生活化、貼近工程實務的語言來解釋複雜的電腦輔助繪圖原理。這種「有人情味」的講解方式,大大降低了學習門檻,讓我這種對技術文件比較有抗拒感的人,也能夠輕鬆地進入狀況。閱讀過程的體驗是流暢且愉悅的,完全沒有過去面對技術手冊時那種頭痛欲裂的感覺。

评分

我不得不說,這套教材的章節結構安排得非常邏輯分明,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讓一個 CAD 新手也能夠很順暢地跟上進度。它不是那種一開始就丟給你一堆複雜指令的教科書,而是從最基礎的介面認識、基本繪圖指令開始講解,紮實地為讀者打好地基。我特別欣賞它對於不同模組的劃分,每個單元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讓人清楚知道學完這個部分可以達到什麼程度的應用。這種循序漸進的編排,對於自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不會因為跳躍太大而感到挫折。它就像一位很有耐心的老師,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慢腳步,什麼時候可以稍微加速,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被確實吸收,而不是囫圇吞棗地翻過去。

评分

對於台灣的製圖標準和行業習慣的貼合度,是這本教材最讓我感到貼心的地方。眾所皆知,不同的地區在圖紙的標註、視圖呈現上,都會有其獨特的規範要求。這本教材在範例和練習中,似乎非常注意到了我們本地市場的需求,舉例的圖樣和最終產出的效果,都非常符合台灣業界目前普遍採用的標準。這點對於馬上需要將所學應用到職場上的讀者來說,價值實在是難以估量。它不是一套通用型的翻譯教材,而是真正為在地使用者量身打造的學習資源,確保我們在學習的同時,建立的是與工作環境完全接軌的技能,避免了學了卻不符行業規範的窘境。

评分

這本教材的排版風格簡直是藝術品,視覺上給人一種非常專業且耐看的感覺。封面設計的色調搭配得宜,給人一種沉穩可靠的印象,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製作的產品。內頁的編排更是下了不少功夫,字體選擇、行距掌握,都非常符合台灣讀者的閱讀習慣,不會有那種為了塞內容而把版面弄得擁擠不堪的壓迫感。特別是那些複雜的圖學概念,作者透過精美的圖示和清晰的步驟說明,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光是翻閱這本書,就覺得心情愉悅,這對於需要長時間專注學習軟體操作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加分不少的設計細節。整體來看,這本書在視覺傳達和閱讀體驗上,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設計精良的專業刊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