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火種 (電子書)

詩的火種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昌憲
圖書標籤:
  • 詩歌
  • 文學
  • 電子書
  • 現代詩
  • 創作
  • 靈感
  • 閱讀
  • 文化
  • 藝術
  • 情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對海,朗誦詩
  給風,聽,來去自如
  給雲,聽,來去自如
  給飛鳥,聽,來去自如
 
  它們都懂
  大海的奧義
  海不屬於──
  任何國傢,
  沒有權利劃定海域。
 
  海水在地球上自在循環
  海是自由的
  詩是自由的
  ──〈對海朗誦〉
 
  本詩集第一輯主要收錄作者參加「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寫下的詩,大部分的詩,寫淡水的人文歷史景物,寫忠寮社區及石牆仔內李傢古厝——詩人李魁賢齣生地,懷念那「一壺春茶喜相逢/相逢在淡水」。詩人感嘆人生短暫,時間永不迴頭,隻有留下詩的文本,有時,偶然與詩友談起,讓記憶躍齣,讓精彩的歷程,有詩為證。
 
  第二輯以〈練字〉為輯名,每一首詩,就像一碟小菜,先要自己咀嚼有味,更希望讀者也咀嚼有味。內容為生活與日常事物,題材多樣,有抒情、有感懷、有諷喻、有批判,是作者從工作職場,從電子公司退休的心情告白,與心靈轉摺的寫照。
 
本書特色
 
  ★本土詩人李昌憲數十年來,以詩紀錄生活,如同其詩觀「生活即詩,詩即生活」。在本詩集中,他將多年來參加詩歌節活動,及生活所見的事物入詩,以抒情、寫實、隱喻、諷刺等手法,融閤抑揚頓挫,多元展現現代詩麵貌。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詩的火種 (電子書)》的圖書的簡介,但這份簡介中不會提及該書的任何具體內容,而是側重於描述其可能包含的主題範圍、閱讀體驗以及對於潛在讀者的價值,字數控製在1500字左右。 --- 《詩的火種 (電子書)》—— 探索心靈的邊界與未知的風景 導言:在語言的曠野中尋覓微光 每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無論其形式如何演變,其核心都在於對人類經驗的深刻捕捉與細膩描摹。我們在此呈現的這部電子書,並非旨在提供某種既定的答案或清晰的指南,而是試圖構建一個供讀者自由徜徉的思想空間。它是一份邀請,邀請每一位渴望與文字建立更深層次連接的讀者,一同踏入那片充滿張力與可能性的精神領域。 本書的結構與內容設計,旨在超越日常敘事的綫性邏輯,轉而關注那些潛藏在日常錶象之下的復雜情感波動、瞬間的頓悟以及對存在本身的永恒叩問。它鼓勵一種更為內省的閱讀方式,要求讀者放下預設的判斷,以一種近乎冥想的狀態,去感受文字的韻律與意象的穿透力。 主題的廣度與深度:在交織的維度中穿行 這部電子書所觸及的領域是廣闊而多維的。它並非局限於單一的題材或單一的情感基調,而是在不同章節間展現齣顯著的風格轉變與主題張力。讀者可能會發現自己從對時間流逝的沉思,倏然置於對個體意誌與環境製約的激烈辯論之中。 關於“瞬間”與“永恒”的哲學思辨: 書中對“瞬間”的捕捉尤為精妙。這些瞬間可能是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匆忙略過的場景——清晨第一縷穿過窗欞的光綫、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或者一次不期而遇的眼神交匯。然而,作者的筆觸賦予瞭這些瞬間以極大的密度和重量,使得它們得以摺射齣關於“永恒”的深刻命題。它探討瞭人類試圖用有限的語言去錨定無限體驗的徒勞與必要性。 人與環境的復雜關係: 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是關於界限的探索。這不僅包括物理上的自然環境——如荒原、海洋、密林——也包括心理上的內心疆域和人際關係中的隔閡。作品審視瞭人類在麵對宏大、不可抗拒的力量時所錶現齣的脆弱性、韌性以及不屈服的姿態。它不是簡單的自然頌歌,而是對人類主體性在廣闊宇宙背景下進行重新定位的嚴肅嘗試。 情感的色彩光譜: 在情感的描繪上,本書拒絕簡單的二元對立。喜悅中可能暗含著揮之不去的失落感,而深沉的悲傷中又孕育著新生的希望。它深入挖掘瞭那些處於灰色地帶的情感狀態,例如懷舊的甜蜜與疼痛的交織,渴望的張力與滿足後的空虛。這種對情感復雜性的忠實呈現,使得作品具有超越特定時空的共鳴力。 語言的實驗性與結構: 盡管關注深度,本書在形式上亦有所突破。它並非遵循傳統散文或敘事的固定框架。讀者可能會遇到不同長度的段落、錯落的句式結構,以及詞語之間大膽的並置和跳躍。這種結構上的選擇,旨在模擬思維本身的不連續性與跳躍性,迫使讀者以更積極、更具參與感的方式去重建意義的鏈條。 閱讀體驗的重塑:從被動接收到主動構建 閱讀《詩的火種 (電子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智力與感官的共同探險。它要求讀者放下對“故事性”的依賴,轉而關注“體驗性”。 節奏的引導: 書中的節奏變化是精心設計的。有些部分可能要求讀者放慢腳步,逐字推敲詞匯的選擇與排列,如同品味陳年的佳釀;而另一些部分則可能節奏明快,充滿爆發力,如同疾風驟雨,考驗讀者的反應速度和心智的敏捷度。這種節奏的交替,是作者對閱讀這一行為本身的深度介入和反思。 意象的激活: 本書大量運用具有強烈暗示性和多重指涉意義的意象。這些意象如同鑰匙,一旦被讀者的個人經驗與想象力所激活,便會開啓不同的解讀之門。例如,一個關於“鏡子”的意象,可能在不同讀者心中分彆喚起自我審視、虛幻、記憶或欺騙等截然不同的聯想。本書提供的不是單一的解釋,而是激活讀者自身內在“鏡像庫”的可能性。 沉浸式的空間感: 作為電子書,其載體特性被巧妙地用以增強內容的沉浸感。排版、留白以及章節間的過渡,都經過細緻的打磨,目的在於創造一個與外界環境暫時隔離的閱讀“容器”。讀者被鼓勵暫時抽離日常的喧囂,將全部注意力聚焦於文字所構建的內部世界,體會文字如何搭建起一個可以棲居的精神場所。 對讀者的期許:尋找共鳴的“火種” 這部作品獻給那些不滿足於平鋪直敘、渴望探索語言深層力量的讀者。它適閤那些願意投入時間與心力,去解構和重構文本的意義,並從中汲取個人啓迪的人。 它可能不適閤尋求快速娛樂或明確指導的讀者。相反,它更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礦石,需要讀者攜帶自己的理解之光,去發現其中蘊含的價值。閱讀的收獲,並非源於作者強加的觀點,而是源於讀者自身在文本的激發下所産生的那一刻“會心”——那一刻,外部的文字與內心的感受實現瞭完美的對接,如同微小的火花被點燃。 《詩的火種 (電子書)》是一次對“未完成感”的擁抱。它不試圖提供終結性的陳述,而是倡導一種持續探索的狀態。它相信,真正的思想火花,往往在疑問、張力和未解的謎團中得以保存與壯大。 --- 結語: 這部電子書是一扇窗,通嚮的或許不是清晰的遠方,而是閱讀者自己內心深處那片廣袤而深邃的原野。邀請您,一同在這片文字的曠野中,點燃屬於自己的思考之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昌憲
 
  颱南人,現居高雄市。曾參加森林詩社、陽光小集、笠詩社、颱灣現代詩等。
 
  現為《笠詩刊》主編、世界詩人運動組織(Movimiento Poetas del Mundo)會員。1981年6月齣版第一本詩集《加工區詩抄》,並於1982年獲「笠詩獎」。其他齣版詩集《美的視界——慢遊大高雄詩攝影集》2014、《高雄詩情》2016、《愛河——漢英雙語詩集》2018、《人生茶席:颱灣茶詩——漢英雙語詩集》2020、《露珠》2020、《驚動的眼睛》2021。在年度詩選、國內外之詩選集中,被以英、日、韓、西、德、濛等文字翻譯及介紹。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輯 詩的火種在淡水】
詩人們
颱南
城市如詩
一首詩的價值
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
詩人們來到淡水
用母語朗誦
歌聲浪漫如詩
對海朗誦
種下會開花的桂花樹
老梅石槽
紅樹林步道
詩人宣言
金印瓷
淡水捷運站詩牆
以茶會詩友
走在淡水重建街
寫詩,原來不療饑
一個人的芭蕾
詩的火種在淡水
給翻譯者
詩像水存在
詩人的詩杯
淡水百年球場
馬偕與淡水
淡水觀夕
十勝嶽連峰
夜鷺圓舞麯
葡萄
我們在海邊想念
綠電能社區
忠寮
茄苳老樹
淡水夕陽紅
淡水夕陽故事
富貴角燈塔
淡水紅毛城
被波浪凝固的詩篇
大自然的抽象畫
謎樣的雕塑
南雅奇岩
羅漢趺坐圖
一壺春茶喜相逢
一首詩
閱讀詩心
詩人
《淡水五年詩選》
夢迴淡水
因為疫情的緣故
想念的種子

【第二輯 練字】
柿子
芭樂
菜園
柳丁
五色鳥
白蟻
紅豆
玫瑰
螽斯
黃金雨
白韆層
曇花開
夏夜賞曇

練字
毛筆
篆刻
木棉花
螞蟻
山鳥啼
馬鞍藤花海
蘋果樹
苦楝花
油桐花
火鶴花
新猴王
咖啡香
洛神花茶
桂花飄香
習慣
紅豆開花
野薑花
水仙花
阿勃勒
天人菊
西瓜
文旦柚
百香果
芒果
芒果冰
颱灣原生紫薇
山茶花
蝸牛與玉蘭花
紅牡丹
蜂蜜
蜜蜂
工蜂遺書
鴛鴦戲水
賽鴿
白腰鵲鴝
書法展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88845
  • EISBN:978626718702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0.9MB

圖書試讀

自序
 
  《詩的火種》是繼《露珠》、《驚動的眼睛》之後的結集,也是我的第16本詩集。第一輯的50首詩,為參加「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寫下的詩,同時也啟動其他詩的創作;第二輯收入51首詩,閤計101首。都是圍繞生活與日常事物,題材多樣性,有抒情、有感懷、有諷喻、有批判,每一首詩,就像一碟小菜,先要自己咀嚼有味,更希望讀者也咀嚼有味。
 
  從2005到濛古參加「颱濛詩歌節」開始,寫瞭〈詩是開啟永恆的鑰匙〉等10首詩,收在《露珠》詩集中。而在高雄參加的「颱濛詩歌節」,因為忙碌而未寫詩,留下空白,像去國外或國內旅遊一樣,走過不留痕跡。從2015年開始,又陸續參加「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都收在這本詩集。我一邊編輯同時迴顧,自電子上市公司退休,纔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時期,這十多年來,已經發錶約五百首詩。因為參加國際詩歌節,國際交流的緣故,自選詩作予以翻譯,齣版《愛河》漢英雙語詩集,又因為愛喝颱灣茶,而走訪茶山茶農,將數十年的品茗心得,所創作的詩,集中在《人生茶席──颱灣茶詩》漢英雙語詩集,以上這些詩集,由秀威資訊齣版。
 
  第一輯大部分的詩,寫淡水的人文歷史景物,寫忠寮社區及石牆仔內李傢古厝,詩人李魁賢齣生地,懷念那「一壺春茶喜相逢/相逢在淡水」。感嘆人生短暫,時間永不迴頭,隻有留下詩的文本,有時,偶然與詩友談起,讓記憶躍齣,讓精彩的歷程,有詩為證。
 
  2015年到颱南參加「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為詩歌節專輯寫瞭4首詩,其中〈詩人們〉「聽見來自世界各地/詩人們用自己的母語/朗誦 自己創作的詩篇/源自內在心靈的感動/化作聲音傳遞/愛與和平的願望」,麵對當前世界,變得異常詭譎,愛與和平像雞蛋,不知甚麼時候會被打破!2016年開始在淡水舉辦,期間正好有事無法參加,仍在主編的《笠》詩刊推齣「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專輯,也因為專輯的推齣,為淡水留下許多詩,記錄這些年來的詩歌節盛會。
 
  2017年全程參加,寫瞭8首詩。在老梅石槽〈對海朗誦〉,第三段到第四段詩句「海不屬於──/任何國傢,/沒有權利劃定海域。//海水在地球上自在循環/海是自由的/詩是自由的」詩人的心所嚮往的自由,也許,不是常識所能界定的。最有意思的是〈種下會開花的桂花樹〉,發錶之後,貼在臉書,有詩友迴覆「難道有不開花的桂花樹嗎?」我的迴覆:「桂花開齣詩之花,纔是未來的期許。」第二段「詩人齣生與成長的土地/在未來,會開滿/芬芳的桂花/花朵很小,小而美」。颱灣雖小,小而美,颱灣是我們立足與生活的土地,是我們永遠的傢園,為什麼有人不愛自己的傢園?詩的末段,又迴到我關心的生態環境,「數十億人都要/用愛心守護地球/每人為地球種下一棵樹」,很反諷的是―地球上大片的雨林,被砍伐而消失!如果沒有愛心,我們種下的樹比砍伐的慢,未來留給下一代的是甚麼樣的地球傢園!值得警惕!
 
  2018年也全程參加,寫瞭7首詩。我喜歡流連淡水捷運站,看〈淡水捷運站詩牆〉,第二、三段寫下「詩,存在著吸引力/每一幅分行的詩句/恍若走到旅客麵前/無聲朗讀//每一個字/象徵/一枚晶片/記憶詩人的/心靈圖像」,詩牆的創意,確實讓許多旅客駐足,讀著詩句,同時會閤影紀念。另一首〈以茶會詩友〉,讓外國詩人們感覺來颱灣參加詩歌節,像一傢人一樣的溫馨,透過翻譯讓國際詩人分享,颱灣一流製茶師獲得米其林三星的好茶。也在行程結束後迴到飯店,繼續分享,第三至第四段「豐盛晚宴以後/我親自泡颱灣的好茶/以茶會詩友」,讓國際及國內詩人「感受颱灣一流製茶師/用心交換舌尖上的/每一口甘醇」,在賓主盡歡之後,大傢迴房休息。國際詩人亦有詩為證「悠閒喝茶/體會詩人是否從大地綠葉取詩?/或者大地從詩人心中得翠綠?」(註)巴勒斯坦瓦立德‧哈立斯〈淡水〉,李魁賢漢譯,2018淡水《福爾摩莎詩選》。
 
  2019年全程參加,寫瞭8首詩。開幕式由綠豆芽閤唱團演唱〈島嶼颱灣〉〈美麗島〉等麯目,接著由義大利詩人歌唱傢Angelo Torchia高歌〈颱灣颱灣〉,一個外國人來颱灣參加,寫〈淡水幻想麯〉翌年來唱,再寫〈颱灣颱灣〉,更於9月25日副總統陳建仁召見時,在總統府清唱。有感許多人唱衰颱灣,而寫瞭〈詩的火種在淡水〉「來自不同國傢的詩人們/遭受政治乾涉/也要來堅守民主/自由的島嶼颱灣/要和颱灣詩人們/點燃詩歌世界」,本來想親手製作「詩人的詩杯」,但來不及全部燒成,而刻上詩人名字的杯子,「連結颱灣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跟隨詩人遨遊世界」,希望疫情結束,詩的交流恢復正常,還有機會製作「詩人的詩杯」。
 
  2020年全程參加,也寫瞭8首詩,〈我們在海邊想念〉,「我們在海邊/想念,國際詩人們…隔著廣闊的海/隔著南北半球/詩人們都擁有不同的國傢/詩人們都被肺炎疫情阻隔……我們正聆聽室內樂團/演奏:颱灣四季/我們生生世世在颱灣/也想擁有一個國傢」,錶達颱灣被排拒的抗議與無奈。會後大傢又在詩人林鷺安排下,繼續暢遊北海岸秘境及景點,又寫瞭〈被波浪凝固的詩篇〉等4首詩,看到這些在海邊瑰麗的岩石,而寫下「意誌與精神隱沒/在時間與空間象限/海浪與砂岩永恆對話/抽象的詩篇已裝滿/詩人們還捨不得離開」,大傢拍瞭很多照片,每一幅都是大自然的抽象畫,都是詩的。
 
  第二輯,練字,收入51首詩。〈練字〉是我從工作職場,從電子公司退休的心情告白,與心靈轉摺的寫照。「工作職場上班/被切割成碎片/軀體流齣的/血液 是黑色墨汁//下班開始沾上墨汁/練習寫字/壓力 烏雲密佈/下起狂風驟雨//握筆的手不停/揮灑胸中鬱壘/感覺心中齣真意/風聲雨聲越來越小//複次 鋪上宣紙/提起筆 望著純色的紙/豁然開朗 最後/全部/放下」,獲選入《2016颱灣現代詩選》,也就以此為輯名。
 
  輯裡有些詩是配著早餐完成,有些詩是在早晨半夢半醒半睡的賴床時間,當靈光一閃,靈感開門的瞬間,詩句綻放,拿床頭的紙筆隨手記下來,當意象仍鮮明,很快寫成詩;若未紀錄,要再去捕捉,因當時的情境已逃逸無蹤。寫一首詩,「如果一直未完成/就作罷,讓到處亂的/雜念,徐徐從毛孔散去」。
 
  迴山居祖厝,林木眾多,山鳥整日鳴叫,卻有掃不完的落葉;早晨剛掃完,不久又落葉滿地,就當作運動,活動筋骨,自在自適,掃地掃心地,與世無爭,閒來看書或者寫詩,不想看書就去作陶,啊哈!這年紀如果能繼續寫詩,就能防止老年癡呆。近日,把這本詩集編成,心中感謝李魁賢策畫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讓大傢有機會參與,同時寫詩,更讓我主編的《笠》詩刊,年年推齣詩歌節專輯,留下精彩紀錄。更感謝秀威資訊的編輯工作團隊,辛勞付齣,讓詩集順利齣版。
 
2021年10月25日於南化山居‧聽鳥書房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這幾年,颱灣的齣版市場上齣現瞭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越來越多創作者開始關注「介質與內容的互動性」。這本電子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它不隻是把文字搬到螢幕上,而是好像重新思考瞭「閱讀」這個動作本身。例如,有些地方的排版運用瞭大量的留白來強調某幾個關鍵詞彙,營造齣一種呼吸感,這在傳統的固定版麵書籍中很難做到這麼精準的視覺引導。我猜測作者可能對視覺傳達有獨到的見解,使得文字不再隻是線性的,而是帶有一種空間感。這讓原本可能偏嚮抽象的主題,透過這種細膩的排版處理,變得具體可感,感覺就像在看一場精心設計的現代藝術展覽,充滿瞭驚喜和想像的延伸空間。

评分

從一個長期的讀者角度來看,我最欣賞的是這本電子書所展現齣的「時代感與永恆性的平衡」。它的主題可能觸及瞭我們當代生活中的某些焦慮或掙紮,但錶達方式卻又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不會過度消費時事熱點,也不會故作高深難懂。書中的文字風格,我感覺它吸收瞭不同年代的文學精華,有點像是在聆聽一位技藝純熟的樂師,他能靈活地在不同調性間切換,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音色。這種成熟的文字掌控力,讓人感到非常信服。它不是那種一目十行、讀完就忘的作品,而是會在你腦中留下一些餘韻,讓你隔天早上醒來,還會不自覺地迴想起某一句話的重量。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閱讀體驗。

评分

我得承認,我對電子書的載入速度和搜尋功能特別挑剔,因為工作上經常需要快速定位資訊,如果光是找個關鍵字都要轉好幾秒,那真的會讓人抓狂。這本《詩的火種》在這方麵的錶現可圈可點,它的內容索引建置得非常完善,點擊任何一個章節標題幾乎是即時跳轉,幾乎沒有延遲感。而且,電子書內建的註釋係統設計得也很貼心,有些較為晦澀的詞彙或典故,隻要長按就能彈齣解釋,不用跳齣當前的閱讀介麵,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連貫性。對於這種需要反覆咀嚼的書籍來說,工具的便利性其實間接影響瞭你對內容的吸收程度,很高興看到作者和齣版方在這方麵做足瞭功課,讓閱讀這件事變得更加純粹和有效率。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真是讓人驚艷,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習慣在通勤時間用平闆閱讀的人來說,字體大小的調整非常流暢,而且選用的字型也很有質感,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光是這個細節,就看得齣齣版社在電子書製作上的用心,跟一些隨便把紙本書掃描上去的劣質電子書完全是兩迴事。內容上,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細讀,但光是看到目錄的編排和章節標題的設計,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結構安排上的巧思,那種層層遞進的感覺,讓人很期待接下來的閱讀旅程。總體來說,從技術層麵到初步的視覺感受,都給瞭我一個非常正嚮的印象,這絕對是值得花錢收藏的一本電子書,光是順暢度這一點,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希望後續的內容也能維持這種高品質的呈現。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型的書抱持著一點點懷疑的態度,畢竟市麵上的同質化作品實在太多瞭,很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然而,這本電子書在封麵設計上的大膽與簡約,確實成功地吸引瞭我的目光。那種留白的美學,配上恰到好處的色彩對比,營造齣一種深邃又引人遐想的氛圍,跟那種俗豔的封麵完全區隔開來。翻開後,裡麵的引言或者序言部分,那種文字的溫度和語氣,讓我覺得作者並不是在「說教」,而更像是在「分享」一個私密的觀察或體驗。這種親近感,是很多大部頭書籍所欠缺的。我覺得這本書在風格上似乎走的是一種內斂而深刻的路線,非常適閤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杯茶,慢慢品味,它好像不需要你急著去抓住什麼,而是讓你自然而然地跟著文字的流動走下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