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湯姆叔叔的小屋》引發美國內戰;
一篇〈拜倫夫人真實的一生〉引起英國譁然,
透過日記及書信,本書帶你重新認識這位極具正義的多產作傢
──哈裏特‧伊莉莎白‧比徹‧斯托
「有幸跟斯托夫人成為鄰居,並陪伴她走到人生的終點。她是我寫作上的啟濛者,更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她的作品引領瞭廢奴文學的興起,更喚醒瞭社會平權意識。好在這些都被其子查理斯‧斯托先生詳細地記錄下來,為後人留下這部權威的《斯托夫人傳》。這是一部寶貴的精神財富。」
──美國大文豪馬剋‧吐溫(Mark Twain)
「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它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勝利』;《斯托夫人傳》作為一部傳記,它是『傳記史上最為客觀的』經典作品,儘管它齣自其子查理斯‧斯托。」
──美國著名詩人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斯托夫人不僅是多產作傢,在美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舉足輕重;她同時更是一位社會運動傢,作品和行動都影響瞭美國的社會,公正地建立和左右瞭廢奴運動。這些細節你會在閱讀《斯托夫人傳》中尋覓得到。」
──《紐約時報書評版》(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斯托夫人的經典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在我們週刊連載的最後一期結語中,曾謙虛地說這部書是上帝寫的,她隻是上帝的一支筆而已。我們都知道偉大的作品背後必然是作傢悲天憫人的情懷,好在其子為我們揭開瞭斯托夫人的創作靈感和前後的背景,這部傳記也幫讀者走近這位堅強果敢的『小婦人』」。
──《民族時代》(The National Era)
▷▶▷▶
▎《湯姆叔叔的小屋》
我無法控製這個故事的長度,它是自然而然從我的筆下流淌下來的。
1851年,斯托夫人開始在《民族時代》上連載《湯姆叔叔的小屋》,當時宣布要連載3個月左右,但直到1852年4月1日纔結束。當時,編輯都認為這是隻有十幾個章節的普通故事而已,沒想到,讀者不斷要求繼續連載且各方都給予瞭正麵評價與鼓勵。最為重要的是,斯托夫人相信自己肩負著神聖使命,正是這樣的使命感驅使她不斷拓展故事,直到原本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成為一布聞名世界的偉大傑作。
▎《牧師的求婚》與《奧爾島的珍珠》
我再也見不到我親愛兒子的臉龐,無法再撫摸著他的肩膀,無法再聽到他的聲音瞭。這件事沒有削弱我對上帝的任何信仰,但我也不認為上帝的這一切安排都是正確的。
1857年7月9日,突如其來的噩耗降臨,斯托夫人的長子溺水身亡。在巨大的心靈壓力之下,她透過口述的方式創作瞭《牧師的求婚》,她將發生在緬因州海岸邊的故事變成一本書,這使她內心充滿瞭寬慰之情。西元1858年12月,《牧師的求婚》的第一個章節齣現在《大西洋期刊》上。在這之前,她創作的《奧爾島的珍珠》也以連載的形式首次刊登在《獨立報》上。
▎關於「拜倫夫人的爭議」
有時,我不得不認為,世人做齣的一些判斷是多麼卑微、低俗且難以理解。
西元1868年《拜倫勛爵迴憶錄》齣版後,斯托夫人決定捍衛她的朋友拜倫夫人。因此,西元1869年9月,她在《大西洋月刊》上刊登瞭〈拜倫夫人真實的一生〉並引起爭議風暴;西元1869年,斯托夫人齣版《為拜倫夫人正名》;西元1870年,斯托夫人嚮英國讀者齣版瞭《拜倫爭議的歷史》。不過,這本書未能平息英國民眾對拜倫夫人的反感。當斯托夫人努力捍衛拜倫夫人的名聲時,許多人根本對此毫無反應,甚至聯閤起來反對她。
本書特色:本書是《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哈裏特‧比徹‧斯托的傳記,內容以其信件和日記為主,由其子查理斯‧愛德華‧斯托撰寫。本書為讀者帶來最真實的「斯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