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二版) :搞好人際關係,不用靠關係!讀懂難以捉摸的人心,正面迎戰人際難題,讓自己更受歡迎 (電子書)

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二版) :搞好人際關係,不用靠關係!讀懂難以捉摸的人心,正面迎戰人際難題,讓自己更受歡迎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澀谷昌三
图书标签:
  • 人际关系
  • 心理学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人际交往
  • 自我提升
  • 职场人际
  • 人际难题
  • 行为心理学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圖解書第一品牌西東社,暢銷圖解心理學系列授權中文版
知名心理學家 澀谷昌三 蒐羅心理學理論與腦神經科學,應用在人際關係上

人跟人的相處為什麼這麼複雜?
就讓心理學家當你的人際關係顧問吧!

  實用‧易懂‧超有趣
  3分鐘讀懂一個概念╳150則人際關係難題清晰詳解

  從心理學觀點,解決各種人際關係的疑難雜症:

  「為什麼主管總是喜歡嚴厲責備、貶低下屬?」
  「為什麼我老是在意一些芝麻小事?」
  「為什麼我就是無法跟別人自在聊天?」
  「遇到動不動就喜歡吹噓的同事或朋友,我該怎麼辦?」

  本書邀請日本浸淫心理學30年的澀谷昌三撰稿,
  網羅眾多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心理學技巧,以及腦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
  加上西東社專業的圖解技術,讓最難看穿的人心,化為清晰易懂的歸納分析,
  教你從他人的身體狀態及行為,推測出對方的心理,以及隱藏在他心中的想法,
  再佐以從對方過去的經驗及家庭背景,準確推測出對方的心理,
  幫助你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無論是上司和屬下,朋友或情侶,夫妻及親子之間,
  都能讓你深刻了解對方,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別只猜他的心情,更要看穿他的真心!
  ‧動不動就喜歡指責別人,或是批評、貶低他人,常常是自卑感作祟。
  ‧無論何時都想組成小團體,或者想和別人在一起,其實是常常感到不安或恐懼。
  ‧嘴巴常常說「啊,我好笨喔!」其實是刻意貶低自己,抬舉對方,企圖博取好感

  一開口聊天,就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
  ‧「這件事情絕對不能說出去…」:這是不想負責任卻又具有強烈個人表現慾望的人!
  ‧喜歡談論八卦的女性: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會和同性友人聯合起來壯大聲勢。
  ‧老是提起「當年比較好」:其實是心中滿了害怕被年輕人嫌棄,或是跟不上時代的不安。

  為什麼他會有這些舉動?我該怎麼應對?
  ‧為什麼有些人一遇到壓力就暴飲暴食?
  ‧為什麼有的人就是戒不了賭博惡習?
  ‧為什麼有些人參加宴會或是PARTY,就是不敢跟別人開口?

  拒當職場小白,快速搞定辦公室人際關係!
  ‧為什麼只要是團體一起做事,就會有人開始偷懶?
  ‧總是把「我很忙」、「沒時間」掛在嘴上,常常是利用忙碌來展現工作能力。
  ‧開會時總喜歡坐在接近會議室入口,是心裡對於出席會議或討論,總是抱持著不安。

  看穿戀愛時的男生和女生心理,愛情無往不利!
  ‧剛被甩的人比較容易追求嗎?
  ‧一段感情是否真實,至少必須和對方相處六個月以上才能確定。
  ‧為什麼這麼好的女生會跟渣男在一起?

  影響與說服他人的技巧
  ‧從對方選擇哪個座位面對你,就可以推測他很親切還是存心挑戰!
  ‧接到電話推銷,我該說什麼才不會一直被對方死纏爛打?

名人推薦

  作家、顧問、廣播節目主持人
  吳若權 誠心推薦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另一本可能主题为“高效沟通与冲突解决”的图书简介,该简介旨在详细阐述其核心内容,且不涉及原书《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二版)》的任何信息。 --- 《沟通的艺术:构建高效人际桥梁与冲突化解的实用指南(第三版修订版)》 导语: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是构建事业成功与内心幸福的基石。然而,我们常常发现,有效的沟通并非天生,而是需要精湛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经过实战检验的沟通模型和冲突管理策略,助您穿越人际迷雾,实现清晰、有力的交流。 --- 第一部分:理解沟通的底层逻辑与障碍 第一章:重新定义“有效沟通”的本质 许多人误以为沟通就是“说话”,但本书将揭示,真正的有效沟通是意义的共享与期望的一致。我们将深入探讨沟通的七大要素模型(信息源、编码、信息载体、解码、接收者、反馈回路、环境噪声),并解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如何失真。 非言语线索的力量: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调(Paralanguage)在信息传递中占据的隐形主导地位。如何精准捕捉和解读这些“沉默的语言”,避免产生认知偏差。 情境依赖性: 面对上级、同事、客户或亲密伴侣时,沟通策略的动态调整。理解不同情境对信息敏感度和表达方式的要求。 沟通的“冰山理论”: 暴露在水面上的言语信息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隐藏的信念、价值观和未满足的需求才是驱动行为的关键。 第二章:识别并清除沟通中的“噪音”与偏见 沟通不畅往往源于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内部认知的扭曲。本章聚焦于识别这些“噪音源”,并提供清除机制。 环境噪声与技术干扰: 物理环境(如会议室布局、背景噪音)和技术媒介(邮件延迟、即时通讯的即时性压力)如何影响信息接收。 选择性知觉与确认偏误: 人们倾向于只听到、只记住那些符合自己既有观念的信息。如何刻意地训练自己去“倾听未说出的话”,并主动寻求反面证据以校准认知。 情感泄漏与防御机制: 压力、焦虑或自我保护意识如何导致表达失焦或接收阻塞。介绍“情感隔离”技术,确保在关键对话中保持清晰的思维。 --- 第二部分:构建主动倾听与清晰表达的技能栈 第三章:掌控倾听的艺术:从“听见”到“听懂” 倾听是沟通中最被低估的技能。本书提供了一套从基础到高级的“主动倾听矩阵”。 最低层次:表面倾听与回应。 运用简单的复述和澄清技巧,确认信息准确无误。 中级层次:共情倾听(Empathic Listening)。 不仅理解对方的内容(What),更要体会对方的感受(How)和动机(Why)。提供结构化的反馈公式,如“我听到你说……,这让你感到……,我理解得对吗?” 高级层次:预判式倾听。 基于对谈者背景和情境的了解,预测他们下一步可能提出的观点或顾虑,提前准备好有建设性的补充,从而提升对话的效率和深度。 第四章:结构化表达:让信息直达核心 如何将复杂、庞大的想法,转化为简洁、有说服力的信息包?本章引入了多种成熟的结构化表达模型。 SCQA模型(Situation-Complication-Question-Answer): 适用于报告和提案,确保听众迅速理解背景、痛点和你的解决方案。 金字塔原则(Pyramid Principle): 训练思维逻辑,确保“结论先行”,所有论据均向上支撑核心观点。 “我信息”的科学运用("I" Messages): 如何在表达不满或提出批评时,避免指责对方("You" Messages),转而聚焦于行为对自己的影响,从而降低防御反应,开启建设性讨论。例如,将“你总是迟到”转变为“当会议开始时我还没看到你,我感到有些焦虑,因为这会打乱后续的计划。” --- 第三部分:高风险情境下的冲突管理与谈判 第五章:冲突管理的五种模式与选择 冲突并非总是负面的,如何应对冲突决定了人际关系的质量。本章详细分析了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模式(TKI模型),并教导读者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最佳的应对策略。 竞争、回避、迁就、妥协与合作(Collaborating): 每种模式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何时应使用高强度的“合作”模式来寻求双赢。 从立场到利益的转变: 大多数冲突的僵局在于双方紧守各自的“立场”(Position)。本书教授如何通过提问技巧,挖掘隐藏在立场背后的“利益”(Interest),从而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冷却”技巧与情绪降级: 在冲突爆发的临界点,如何使用暂停、环境转换或明确的“情绪信号”来暂时降低双方的生理唤醒水平,避免冲动决策。 第六章:艰难对话与反馈的艺术 艰难对话(Difficult Conversations)是衡量沟通能力的关键试金石。 三层框架解析: 任何艰难对话都包含“发生了什么(事实)”、“我的感受如何(情感)”和“这对我意味着什么(身份认同)”三个层面。本书指导读者如何分层处理,避免将事实判断与情感指责混为一谈。 建设性反馈的“SBI模型”: 使用情境(Situation)-行为(Behavior)-影响(Impact)的结构,提供具体、可观察、可改变的反馈,确保反馈是针对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接受批评的智慧: 如何在被批评时保持镇定,区分建设性建议和情绪宣泄,并给出专业且得体的回应,将负面信息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 第四部分:跨文化与数字化时代的沟通进阶 第七章:适应性沟通:面对多元文化的交流挑战 在全球化和团队多元化的背景下,理解文化维度对沟通的影响至关重要。 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 解释在不同文化中,信息的清晰度、直接性和对“潜台词”的依赖程度有何差异,并提供调整策略。 权力距离与不确定性规避: 这些文化维度如何影响下属向上级汇报的坦诚度,以及团队内部决策的参与程度。 第八章:高效的数字化沟通策略 在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视频会议成为主流的今天,如何确保数字信息不失真? 媒介丰富度的选择: 哪种信息(紧急通知、复杂决策、情感安慰)最适合通过邮件、电话还是视频完成?制定“媒介匹配矩阵”。 邮件清晰化原则: 掌握“主题行即结论”的原则,有效使用项目符号,并精确控制回复的“时延期望”,管理接收者的工作流。 视频会议中的参与感构建: 克服“屏幕疲劳”,通过眼神交流模拟、主动提问和明确的轮流发言机制,确保远程会议的效率和包容性。 --- 结语: 《沟通的艺术》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它是一份操作手册。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书中的工具与模型,您将能够从容地驾驭人际互动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将潜在的冲突转化为创新的机遇,最终实现更顺畅、更具影响力的个人与职业生活。掌握沟通,就是掌握您人际世界的驱动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澀谷昌三


  1946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東京都立大學碩士、文學博士。專攻心理學。 曾任山梨醫科大學醫學部教授,目前於目白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擔任資訊社會系教授。以心理學領域的「非語言溝通」為重心撰寫著作多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剖析從商場到愛情的種種人際關係。主要著作有《圖解心理學》、《圖解戀愛心理學》(漫遊者文化)、《了解人在想什麼:一生受用的心理學入門》(究竟出版)、《如何影響他人的心理學》(晨星出版)、《1分鐘搞定對手的讀心術》(台灣東販)、《一見面,就看穿人心》(立村文化)等。

譯者簡介

李建銓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日商企業,後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系在職專班,現於北海道大學附屬醫院擔任醫療口譯人員。譯作有《看懂世界資源真相,你就找到世界的財富地圖》、《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合譯)》、《強風吹拂(合譯)》、《大人的科學(合譯)》系列等。

图书目录

序:利用心理學解讀他人心理

第一章 由心情及行為模式得知他人心理

1、指責他人
2、以他人的不幸為樂,嫉妒他人的幸福
3、看不起別人及誹謗中傷
4、在意一些芝麻小事
5、總是說客套話
6、受他人言行舉止影響
7、追求流行事物
8、競爭心強烈,急性子
9、喜歡自我吹噓
10、隨時都想和別人在一起
11、企圖避免爭議
12、過度貶低自己
13、任何事情都想倚賴別人
14、不守規則,無法與身邊的人和處
15、經常希望引起注目
16、總是認為「反正別人會做」
17、想被所有人喜歡
18、在狹窄的地方就覺得心情平靜
19、狂熱的支持者
20、喜愛占卜及心理測驗
21、總是像個小孩的男性
22、妄想與幻想的傾向
23、不服老的女性

第二章 由口頭襌及聊天話題得知他人心理
1、一句耳語「這件事情絕對不能說出去」
2、喜歡吹噓自己的豐功偉業
3、喜歡使用艱澀的詞彙或片假名詞彙
4、喜歡聊八卦的女性
5、喜歡使用超出必要程度的敬語
6、經常說「以前比較好」
7、喜歡談論血型
8、「反正」、「總之」
9、「我就說嘛」、「也就是說」
10、「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
11、「好像是○○」、「總覺得○○」
12、「無所謂」、「都可以」
13、「但是」、「不過」
14、「和大家一樣就好」
15、「反正」
不知如何愛自己,自我設限放棄型性格
16、「大家都這麼說」、「大家都這麼做」
17、「沒辦法」、「無可奈何」
18、紅不臉氣不喘地說謊

第三章 由行動及態度得知他人心理
1、拖延回覆電子郵件的時間
2、討厭整理或不知道怎麼整理
3、想要的東西無論如何都要得手
4、喜歡對陌生人講述自己的經歷
5、足不出戶,成為尼特族
6、經常在網路上留言
7、不管任何場合,總是坐在後方
8、把私人物品帶到職場
9、因為壓力而大吃大喝
10、戒不了賭博惡習
11、戒不了抽菸惡習
12、不停考取證照
13、在宴席中不發一語
14、喜歡華麗的流行時尚
15、不斷接受整形手術
16、明明不是艷陽天卻戴著太陽眼鏡
17、經常自言自語或一個人大笑
18、對不用錢(免費)的東西毫無抵抗力
19、易怒且訴諸暴力
20、夫妻間頻繁爭吵
21、無時無刻都嚼著口香糖
22、開車時態度驟變

第四章 由外觀得知他人心理
1、不想說話時的徵兆
2、由手腕的動作可以得知對方說話時的心理
3、頭部動作可以得知對方說話時的心理
4、臉形、五官、表情透露的訊息
5、眼部動作可以得知對方說話時的心理
6、由笑聲可以得知性格
7、掩飾內心不安時,手腕及上臂的動作
8、由腳部的動作得知對方說話時的心理
9、表達個性與心理狀態的造型

第五章 職場上的心理解讀
1、擅長讓他人認同自己的意見
2、嚴厲責備下屬失敗的上司
3、藉由不斷誇獎來提昇下屬業績
4、受到奉承而得意忘形
5、沉著應對緊急狀況
6、獨佔功勞的上司
7、人總是隨時想著偷懶
8、總是把「我很忙」、「沒時間」掛在嘴上
9、開會時總喜歡坐在接近會議室入口
10、善於表現自己
11、重視地位和權力更勝業績
12、重視外在形象的商務人士
13、擅長逢迎拍馬
14、不擅溝通的年輕人
15、不停換工作
16、因為壓力而導致拒絕上班
17、突如其來的無力感

第六章 戀愛時的心理狀態
1、選擇結婚對象的條件,男女大不同
2、搶奪他人伴侶的女人,奮不顧身去愛的女人
3、剛被甩的人比較容易追求嗎?
4、喜歡上對方就迎合喜好
5、為什麼會一見鍾情?
6、花心的理由,男女大不同
7、女人馬上就會發現男人花心
8、細心的男性為什麼較受女性歡迎?
9、執著於「大小」與「滿足女伴」的男人
10、被自己相似的對象吸引
11、選擇和自己個性完全相反的對象
12、阻礙愈多的戀情愈堅定
13、喜歡上自己幫助過的人
14、擁有相同的驚險經驗就會陷入戀情嗎?
15、跟蹤狂的心理狀態
16、迷戀「草食系男子」或「爛人」

◎「他人的心理」實用法!
1、看穿性格的方法
2、發現未知的自我
3、看穿謊言的方法
4、人們什麼時候會說謊
5、由選擇座位得知心理狀態
6、服說他人的技巧
7、讓部下提起幹勁的方法
8、戀愛的顏色理論「六種愛的形式」
9、男女親密度的確認方式

◎心理學小常識
爭執的原因該歸屬何處
自我評價過低,恐怕引發憂鬱症
老女優症候群與更年期障礙
女性愛聊八卦,源自井戶端會議
讓人感到幸福的鄉愁
五月病也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學習無助感──馬戲團大象的故事
英語中有關「謊言」的各種詞彙
期待「一舉逆轉」
認同迷失帶來的心理危機
關於職務與服裝的監獄實驗
「畢馬龍效應」源自希臘神話
「婚活」蔚為風潮的成因
男女之間是否有純友誼?
女人的直覺在什麼時候會發揮作用?
精神分析師對男性生殖器的見解
什麼樣的男性會給人安全感?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97957
  • EISBN:9789864898022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0.4MB

图书试读

前言

  我們經常想知道別人的心理,例如:「他在想什麼?」、「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實際上,若能了解別人的性格或想法,確實能讓人際關係更加圓滑。

  人類的個性會表現在想法和行為上。由於每個人個性不同,因此必須知道別人的個性,才能互相理解。因此,只要理解彼此的個性和性格,人際關係勢必也會好轉。無論是上司和部下、情侶或是親子之間,為了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最大的重點就是了解對方。

  此時心理學知識就相形重要。心理學是解讀人類心理的學問,簡單來說就是憑藉「眼中所見的行為」,推測「心理動向」的研究。從他人的身體狀態及行為,我們能夠推測出他的心理,以及隱藏在心中的想法。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藉由觀察來推測別人當下的心境,也能夠由行為和口頭禪得知對方的心理狀況。或者從他人過去的經驗及家庭背景來推測他的心理。各種領域的心理學,都能因應不同情況發揮作用。

  本書內容及用字遣詞淺顯易懂,以科學角度揭開人類的「心理構造」,同時由心理學觀點說明他人的想法。相信讀者們可以透過本書,了解人類在面臨各種場合採取的任何行動,都取決於心理因素。同時也能重新認識人類心理有趣及複雜之處。

澀谷昌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反模板化”。很多畅销的心理学书籍,要么是故作成熟老练的口吻,要么就是过度煽情,恨不得把每个读者都变成“人生导师”。但这本的作者,他(她)的文字处理非常克制和精准,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咨询师在和你对话,没有多余的道德审判,只有冷静的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讨论“讨好型人格”时,作者没有简单地贴上“性格缺陷”的标签,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行为背后的“依恋需求”和“安全感缺失”,语言平实得像是在描述一个物理现象,客观到让你不得不去正视自己行为的根源。我特别欣赏它对“边界感”的阐述,那一段文字读起来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没有说“你要设定边界”,而是精确地描述了“无边界”是如何一步步侵蚀个人精力与价值的,这种基于后果的推导,比单纯的说教有效得多。我合上书本,会反复咀嚼一些句子,不是因为它们多么华丽,而是因为它们精确地抓住了那些我过去模糊感受到的、但无法言说的情绪内核。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才是真正让人愿意继续读下去的动力,它让你觉得,作者是真正懂你的困境,而不是在卖概念。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意思,那种饱和度不高的莫兰迪色系搭配上简洁的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嗯,这看起来挺专业的,而且不至于太沉闷”的感觉。我拿到电子版的时候,首先就是被它的排版吸引住了。你知道吗,很多心理学书籍,内容很硬核,但排版却做得像教科书一样枯燥,读起来真的很费劲。但这本不同,它在关键概念的阐释上用了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那种“一目了然”的设计思路,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人际互动模型的门槛。比如,它解析“镜像神经元”如何影响我们的共情能力时,不是堆砌长篇大论的理论,而是用一个简单的对比图就说明了“模仿”和“理解”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抓住重点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个人感觉,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而不是纯理论书籍,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开始在脑海里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然后套用书中的框架去分析,那种顿悟的感觉,是非常畅快的。而且,它的章节划分也很有逻辑性,从基础的自我认知到深入的冲突解决,层层递进,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迷失方向。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包装和初步阅读体验,已经成功地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积极的预期,让人很期待接下来的内容能带来多少实用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电子书的预期,尤其是在处理“冲突管理”这一章节时,它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曾读过不少关于冲突的书,大多集中在“如何避免冲突”或者“如何发火”。但这本书的视角很独特,它将冲突视为信息传递的渠道,强调冲突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处理冲突的方式。它引入了“非暴力沟通”的一些基础模型,但又结合了更现代的社会心理学视角,比如“身份认同”在冲突中的作用。有一段关于“情绪失控”的论述尤其精彩,作者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发怒,不是因为对方做了什么具体的事,而是因为对方的言行触动了我们深层的“自我价值感”的威胁。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陷在“谁对谁错”的泥潭里,而是会去探索“这件事对我意味着什么”。这种从行为表象到内在动机的穿透性分析,让人在面对棘手的同事或伴侣时,能多一份从容和策略,而不是只会陷入情绪的漩涡。我感觉自己好像拿到了一张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人际矛盾的底层结构。

评分

坦白地说,我一开始对“搞好人际关系,不用靠关系”这个副标题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有点夸大其词,像是一种营销口号。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并非指代那种职场潜规则中的“拉帮结派”,而是对“关系”这个词的重新定义。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似乎在于,真正的“好关系”建立在**有效沟通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利益交换或单方面的奉承。它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积极倾听”的技巧,但讲的非常细致,比如如何区分“听到了事实”和“理解了情绪”,这中间的差别,我以前在实践中总是混淆的。书中有一个小练习,要求读者在听别人说话时,记录下自己脑中产生的“反驳念头”,然后强制自己把这些念头压下去,只专注于复述对方的观点,这个小小的训练,让我立刻意识到自己过去有多少次只是在“等待发言”,而不是在“真正倾听”。所以,与其说是“不用靠关系”,不如说是“用实力和真诚去建立高质量的连接”,这才是它真正想传达的精髓。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最持久的力量。

评分

最后,我想提一下它的“可操作性验证”。很多理论读起来很美,但一到实际应用就卡壳了,因为现实中的人际互动是流动的、不可预测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设计考虑得非常周到。它在每个关键点后面,都会附带一个简短的“情景模拟”或“自我反思清单”。我试着在最近一次与朋友出现意见分歧时,应用了书中介绍的“后撤与确认”技巧,效果立竿见影。它不是教你一套僵硬的话术,而是教你一种思考的**惯性**。比如,当面对一个“难以捉摸的人心”时,它提倡的不是去猜测对方的动机,而是去观察对方的“行为一致性”和“反馈模式”。这种基于证据、而非基于臆测的社交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读完后,我不再害怕那些看似复杂的人际互动了,因为我明白,复杂性只是表象,其背后总有可以被理解和预测的规律在起作用。这本书真正带给我的,不是变得更会说话,而是变得更懂得如何**有意识地行动**,这对于一个渴望在社交中保持真我的人来说,是极大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