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六岁的艾丝珮丝.赫胥黎随着双亲,搭乘一辆无篷牛车,展开前往肯亚钖卡的旅程,目的地是她父亲在非洲的白人社交场所诺福克饭店的酒吧,向一位伊顿公学的校友买来的土地。然而,这一家人一心一意想望的天堂,并非如卖主宣称的是一块肥沃的土地,而是一片荒芜。但是艾丝珮丝的父母很快便摆脱愤怒与忧虑,依然决定在这里定居,并开始种植咖啡树。于是他们一家夹在当地原住民如奇库育族人、马塞人当中盖了一间茅屋,成为垦荒先驱,开始了截然不同于英国的新生活。透过艾丝珮丝童稚的眼光与丰富而充满爱意的叙述,读者也随之进入一九一○年代的英国殖民地肯亚,那充满刺激与新鲜感的生活:看着咖啡树种下、剥水牛皮,猎捕花豹、原住民的奇风异俗,甚至可爱的变色龙宠物,都是迥然不同于以往的经验。
此外,她也以纯真的想像力与真实的观察纪录,写下白人移民胼手胝足的痛楚、她和马塞管家和奇库育工头之间的友谊、自以为白人高高在上的波尔人邻居与原住民间的互动、娇艳动人的英国太太和英俊军官之间若有似无的情愫、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生活的影响等等。随着艾丝珮丝的回忆,一桩桩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不仅了解当时英属东非殖民地的状况,也更清楚人性的美好与龌龊。
「读起来令人心醉而欢愉。」──《书与读书人》
「她了解东非,而且爱东非──爱那儿的人,不论黑白,以及乡间的狂野之美──带着批判与了解的共鸣。」──《泰晤士报》
「一位技术熟稔的故事叙述者,她把趣闻、人物描写和政治历史全编织在一起,却始终紧握手中的线圈和读者的兴致。」──《週日泰晤报》(Sunday Times)
「多棒的作者……多棒的肯亚。」──《金融时报》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非洲风土人情的细腻捕捉。从语言的节奏,到食物的香气,再到节庆的热闹,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我亲身经历一般。我被那些陌生的名字、古老的习俗、以及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书中的人物,无论是热情好客的长辈,还是调皮捣蛋的同伴,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孩子们之间友谊的描绘,那份纯粹和真挚,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阅读的过程,也像是在上一堂生动的文化课,让我对非洲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打破了过往一些刻板的印象。这种跨越文化的共鸣,是阅读最大的魅力之一,它让我们看到,尽管身处不同的地域,人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却是共通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脑海里久久不能平静的,是那份浓郁的乡愁。虽然我并非来自非洲,但作者笔下的童年情景,那些细致入微的描绘,却轻易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雨水混合的味道,听到遥远村落里孩童的嬉闹声,感受到非洲阳光的炽热以及夜晚繁星的宁静。书中对日常生活的刻画,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温情的小事,比如在树下分享零食,或者与小伙伴们追逐打闹,都勾勒出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童年图景。这些回忆,即便时间流逝,也从未褪色,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显得珍贵。作者的文字,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仿佛置身于那段纯真美好的时光,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欢笑,一同成长。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次难忘的情感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童年回忆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记忆的深刻探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是那些物质上的富足,还是那些纯粹的情感和美好的回忆?作者通过她的故事,给了我一个非常有力的答案。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童年,也让我对“家”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提醒我,无论身在何处,童年的经历都如同埋藏在心底的种子,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生根发芽,给予我们力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令人惊艳!那抹夕阳下的凤凰木,色彩浓烈而温暖,仿佛能穿透纸张,将人带到遥远的非洲大陆。封面上那个小小的剪影,虽然模糊不清,却充满了童年的纯真和一丝神秘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位“钖卡”究竟是谁,她的故事又藏着怎样的精彩?从封面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吸引,开始好奇这本书会带给我怎样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旅程。作者的选择的这个意象,凤凰木,在很多文化中都有着特别的寓意,它炽热、绚烂,又常常与重生和希望联系在一起。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凤凰木的花期一定格外壮观,而这壮观背后,又承载着怎样的童年回忆?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幅画面:金色的阳光洒在赤红的泥土上,孩子们在凤凰木下奔跑嬉戏,空气中弥漫着花朵的芬芳,还有远方传来的歌声……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准备的礼物,用最美的包装,预示着里面蕴含着一份珍贵的宝藏。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文笔是非常独特的。它不像是那些追求华丽辞藻的文学作品,反而带着一种质朴和真诚的力量。作者的叙述方式,时而像一位娓娓道来的长者,分享着尘封的往事;时而又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用孩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这种叙述的切换,让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书中那些富有画面感的描写,比如“非洲的日落像打翻的颜料盘”、“夜晚的星星像钻石一样镶嵌在天鹅绒上”,都让我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会遇到一些生僻的词语,但这反而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让我更加好奇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是一种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才能感受到的美,不急不躁,恰到好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